一篮竹山朗照寺遗迹待考
——习水文物古迹传说
多年来,相传三岔河风景区以东的篮竹山,山腰有座寺庙—篮竹山朗照寺。
篮竹山地处习水县与四川省合江县交界的原始森林边缘,系大坡乡典礼坝村杉林村民组所在地。此地群山起伏,蜿蜒伸展,一年四季云雾缭绕,风景秀丽,放眼眺望,好似万马奔腾,行空于天际之间,使人心旷神怡,如临仙景圣地。
朗照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总占地1000多亩,寺庙亭台楼阁俱全,雕梁画栋,精工细巧,远近闻名。当年高僧云集,游人不断,路灯不熄,善信常来拜佛敬香,长年香烟渺渺,十分热闹。
由于朝代更跌,历史的变故、社会的动乱,历朝土匪扰乱破坏,加之管理不善,年久失修,使寺庙损毁严重。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提倡破除谜信,由当地民兵杨青海带领民兵和儿童团将庙宇、佛像、石碑等砸毁拆掉大部分,致使一千多年的古庙只留下少数古迹和神奇的传说。
少年时代,我们常听当地资深寿高的老人们说,他们的先祖
1
有的曾当过朗照寺会首。据说,当年寺庙上的长老主持领着和尚念经、作法事还向和尚们讲解寺庙修建的历史。南北朝孝文帝在位时发诏全国广修寺庙,派官员亲临篮竹山视察,选址将这得天独厚、地理条件优越的地方,建成了围沱大寺庙,由孝文帝,赐殿名——“篮竹山朗照寺”。并专门由铁体道人培训僧人,修行学法,练拳习武,保卫国家疆界人民的平安。
又在隋朝,隋炀帝在位时,派朝廷官员,在当地方园八公里扩建大小寺庙十八坐。该寺庙内有九钟十八磬,由朝廷派高级工匠用含金量很高的重金属制作而成,由于社会变故、兵匪侵害,多次遭受抢窃毁坏,后来,长老和尚将钟、磬埋于内地之下,其中有黄家山寺庙内有金银十八缸,为预防寺庙遭劫,也将其深埋地下,现己只留下遗址和神奇怪异的传说了.
篮竹山朗照寺累遭劫难,破坏严重。后来,长老死后,庙地多次被人深挖寻找金钟,但钟、磬还是未找到。
篮竹山朗照寺佛法宗旨:传世保国为民。《平蛮传》一书中也讲到,宋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朝延闻听南方民族叛乱,即派武官袁世盟、袁世天等几位将军带兵平叛,当时叛兵凶猛无比,袁兵无法速胜,武将袁世天去篮竹山朗照寺敬神求法求救,该寺
2
庙大力协助其招募兵员,壮大袁兵势力,当时的金谷老道长在寺庙的篮竹洞内取一宝剑相送与袁世天,此剑名叫“金鞭宝剑”,又叫“指落人头剑”。经过反复激战,袁军终于胜利平复判乱。
清朝光绪年间,美、德、法、英各国的洋人打着传教幌子在各地到处欺压百姓。当时的朗照寺会首袁清芬、袁均芬和寺庙长老穆大德以信教为名,大量招兵买马,组织民众力量,勇敢抗击洋人。后被洋人向朝延告发,朝廷派兵镇压。史称“二神仙造反”,也是当时习水有名的农民起义。
一九三五年红军在梅溪河与国民党追兵激战中,受伤人数不少,由于当时红军队伍里缺医少药,就到处向群众打听寻医访药,得知朗照寺长老穆大德不但是当地的名医,还集有不少的中草药,红军中一姓刘的首长便派专人刘割禾子暮名去朗照寺,通过宣传红军政策后,长老送了些草药让其带到部队救治红军伤员。
一九九O年,当地的农民张正祥外出勾结四川的流串人员,到朗照寺正殿所在地,盗窃深挖寻找九钟十八磬,至使庙宇彻底倒塌。
有关篮竹山朗照寺的传说很多,有待进一步深入调查考证。现还有残存的庙基、石围礅、台灯、石坝、老石梯.大石板路丶破屋等,该寺庙留下一书中所讲,寺庙史建时间:“皇帝”直至中华
3
民国的厉史经过,此书于公元1976年该队共产党员生产队长烧毁。 寺庙一侧大石壁上还残存一古迹,约有数百字似清非清。我们文化有限,更无经验,无法识别,到底是建造寺庙的记载,还是后来路过此庙的文人墨客所书题也无法鉴定。现特具此资料报告有关部门,切盼百忙中予以调查考察鉴定,也可对弘扬地方文化,红色文化或为地方志增添内容,为我县的文化旅游事业作出贡献。
此呈:
县党史办公室
报告人:袁贤书 袁 强 任先朗 二O一O年十月一日
4
附
照
片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