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物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2021-03-18 来源:星星旅游
1 引言

所谓学习应该和实践相结合。如果只局限于书本上的指示而不实践,那将是纸上谈兵,所以经过一学年的水生生物学习,需经过野外认识、实习才能更好、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技能。于是在即将完成这学期的学习以前,我们进行了为期四天的野外实习。

2 实习目的

1、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

2、通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掌握和应用常用的水生生物学术语。

3、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掌握水生生物界各大类群以及水生动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水生动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水生生物学的知识范围。

4、通过观察、描述和采集以及应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水生生物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学会鉴定水生生物的方法。

5、使学生受到从事水生生物学、尤其是分类学研究和野外工作的初步训练,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3 实习内容

在这次的野外实习四天中,我们共去了高公岛、蔷薇河、西墅、在水一方和水产品市场等地方去实习。主要是对水生生物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水生生物的采集和分类鉴定。做到能对一些常见的水生生物种类进行准确的识别和鉴定,掌握其主要特点。

4 甲壳动物

4.1 日本蟳

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 (A. Milne-Edwards))为高蛋白脂肪食品,含18种氨基酸,其肉质鲜美且营养丰富,素为筵席上之佳肴。尤其是性腺成熟

的雌蟹(俗称红蟳),有海上人参之誉是产妇和身体虚弱者的高级补品,溪墘红蟳除了可食用外,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肉和内脏可治疥癣、皮炎、湿热、产后血闭,长期食用具有利水消肿、去斑美容、滋阴壮阳之功效,亦为优良的美容

保健食品。

蝤蛑科,全体被有坚硬的甲壳,背面灰绿色或棕红色,头胸部宽大,甲壳略 呈扇状,长约6厘米,宽约9厘米;前方额缘有明显的尖齿6个;前侧缘亦有6个宽锯齿,额两侧有具有短柄的眼1对,能活动。口器由3对颚足组成,前端有大小触角2对。胸肢5对,第1对为强大的螯足,第2~4对,长而扁。末端爪状,适于爬行,最后1对,扁平而宽,末节片状,适于游泳。

4.2 肉球近方蟹

中文学名:肉球近方蟹,界:动物界,纲:爬行纲,科:方甲科,分布区域:中国南海近海沿岸。

头胸甲方形光斑点,前半部稍隆,有\"H\"形沟相隔。螯肉球,但雌性及幼

头胸甲长约27方形,前半部微隆半部平坦。胃区和

滑,黄棕色散生有红色後半平坦,胃、心域间脚两指基部之间具一蟹则不明显。 毫米,宽约3毫米,近起,具颗粒和红色斑点心区间具一横沟,心区

和肠区两侧凹陷。额宽,前缘平直,中间稍凹。眼窝下肾外侧由小颗粒组成一条细线。螯足雄的大,雌的小。各节肾面具红色斑点。长节内侧腹缘近末端具一发音隆背。腕内侧具齿状突起,掌节膨大,两指内缘具细齿。雄性两指基部间具一膜质球,雌性无此球。步足各节间具红色斑点,指节具六条纵列黑色刚毛。

- 1 -

4.3 宽身大眼蟹

宽身大眼蟹(学名:Macrophthalmus dilatatum)为沙蟹科大眼蟹属的动物。

头胸甲横宽长方形,宽大于长的2.5倍,粗糙有小颗粒突起。体黄绿色,腹面及螯足棕黄色。前侧缘有长毛,具有2个尖齿。眼柄长约等于体长。雄性螯足强大,雌性螯足小。栖息于低潮线附近的泥滩上,爬行迅速。分布于全国沿海。

4.4 喷沙蟹

圆球股窗蟹(学名:Scopimera globosa)为沙蟹科股窗蟹属的动物,台湾俗名喷沙蟹。分布于朝鲜西岸、日本、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福建、山东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常穴居于潮间带的泥沙滩上。最大体长:雌(1.5)雄(1.5)公分。

形态特性:头胸甲梨形,甲面隆起。步足长节内外侧各具一卵形「股窗」,螯脚长节内侧面具二并列卵形「股窗」。股窗蟹群居於沙滩上,退潮后活动,以洞口为 中心向外边走边以双螯挖取沙团送入口中,有机碎块被筛下,剩下之沙团,以丸状自口上方吐出,再以螯摘下,自脚内侧丢弃於地或弃於体侧。进食后 之洞口地表的挖食痕与沙丸成辐射图案排列。脚上之鼓膜内面布满微血管,

- 2 -

为气体交换场所。雄蟹有挥螯的展示行为,挥螯频率极高,属垂直上下的挥舞方式。自洞底挖出的沙土,常有以土团方式堆置於洞口,把洞口遮住;此行为之功能,有待进一步探讨。 头胸甲呈球形。步足长节内外侧面各具一个卵形鼓膜,但螯足长节只内侧具一长卵形鼓膜,为本种之最大特性。特殊习性 宽广的沙质滩地为其栖息活动环境,体型迷你,颜色与沙色相同,只在洞口 附近觅食,并留下小小的粒状拟粪。 雌、雄蟹的体型及颜色一致,甲壳、步足、螯的颜色呈灰褐色,并密布著点点浅色斑,酷似沙粒的型态,小螯状如叉子,眼睛小而圆,非常可爱。

4.5 日本绒螯蟹

日本绒螯蟹(学名:Eriocheir japonicus)的头胸甲前半部比后半部狭

窄;4个额齿的中间2个比较钝圆,左右旁侧的额齿比较尖锐;前侧缘有4个齿,第四齿发育不完全,只留有痕迹,有时则变为小刺;螯足的长节腹缘有刚毛,前节长有密而厚的绒毛,一直扩展到腕节的末端及两指的基部,两指的内侧较钝;步足的长步前缘、腕节前缘和前节的前后缘都长有刚毛,指节的前后缘亦有较短的刚毛。

4.6 无齿相手蟹

无齿相手蟹(学名:Sesarma dehaani)为方蟹科相手蟹属的动物。全体被坚硬的甲壳。头胸甲长约3.8厘米,宽约4.4厘米;四方形。额宽大,大于头胸甲宽度的1/2,前缘中部有较宽的凹陷,额后部有4个并立的突起。

- 3 -

眼具短柄,能活动;外眼窝齿呈三角形,背眼窝缘光滑,甚凹陷。侧缘具光滑隆线,无齿。螯足1对,长节背缘近末端处具一刺;掌节外侧面具鳞形颗粒,背缘具1条颗粒隆线。步足4对,密具长短不等的硬刚毛。腹部退化,雌雄异形,雄者呈三角形,雌者圆形。

生活于河流泥滩上,穴居河岸或田埂。分布辽东半岛、江苏、福建、台湾、广东等地。

4.7 绒毛近方蟹

绒毛近方蟹 (Hemigrapsus penicillatus )的外部特征:甲宽1~2厘米,头胸部壳甲扁平且呈方形,甲面具细凹点;前缘平直,中央稍凹;多数体色为暗棕色,蟹爪与整体腹面为乳白色;最大特征为雄性螯足两指基部内外密

布绒毛,但雌蟹或幼蟹则无。甲身扁平呈方形,甲表有细凹点,含眼窝外齿有三齿。整体以深棕色为主布有淡色斑点,螯内侧及腹面为乳白,螯足之可动指呈红棕色。雄螯两指基部间布有大量绒毛为本种主要特征,但雌蟹及幼蟹无绒毛。雌雄外观差异大,体色亦多变化。习性:栖息于海岸潮间带上部石块下,河口或潮间带的石块区亦可发现。分布极广。

- 4 -

5 软体动物

5.1 笋锥螺

俗名锥螺,田螺科 ,国内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国外分布在日本、菲律宾。中型个体,壳高81毫米,壳宽18毫米。贝壳

细长,呈尖锥状。螺层约29层。壳顶尖细,易破损。缝合线显明,在螺层间骤然收缩、使螺层呈串珠状。螺旋鄙每层表面具有5-6条明显的螺肋,在体螺层约为们条,肋间具有细肋纹。生长线显著,近边缘处常形成皱襞。贝壳表面淡紫色,或黄褐色。壳口近圆形,内面具有与表面相同的沟纹。厣角质,圆形。 生活于较深的泥沙质海底,20-40米深的海底数量相对较多。活动迟缓,多以细小生物为食。繁殖期集中在春、夏季节。肉供食用,贝壳可做装饰品或用于烧石灰,但产量不大。

5.2 荔枝螺

骨螺科 疣荔枝螺 别名 辣螺。形态特征 贝壳呈卵圆形,一般高33mm,

宽21mm。壳面布有疣状突起,壳色灰白,突起为黑灰色。生境与分布 生活在潮间带中潮区的上区岩石缝内。全国沿海均有分布。药用部位 壳入药。

- 5 -

5.3 泥螺

泥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后鳃亚纲、头楯目、阿地螺科、泥螺属的一种(泥螺属仅有泥螺一种),为太平洋西岸海水及咸淡水特产的种类。在我国沿

海均有分布。体呈长方形,头盘大而肥厚,外套膜不发达。侧足发达,遮盖贝壳两侧之一部分。贝壳呈卵圆形,幼体的贝壳薄而脆,成体较坚硬、白色,表面似雕刻有螺旋状环纹,内面光滑,有黄褐色外皮。无螺塔和脐、无厣。

5.4 单齿螺

单齿螺(学名:Monodonta labio ),壳呈圆锥形,小型,壳质坚厚。一

般高1-2厘米。壳表螺旋形肋明显,与生长线互相交结成许多方块形颗粒。壳面顔色多为暗绿色,夹以杂色。壳内面白色,具有珍珠光泽。

- 6 -

5.5 紫贻贝

紫壳菜蛤(学名:Mytilus edulis)俗称食用壳菜蛤、紫贻贝 、海红。

外形特征:贝壳等壳,壳顶在前方,没有明显的雕刻。壳皮明显,某些种类毛状。壳内面有强烈的真珠光泽。绞齿缺乏,后肌痕大呈C状。没有水管。以足丝附著於底质,有时可钻孔。壳楔形,顶端尖,腹缘略直,背缘弧形。完表为紫褐色,内面紫黑色或黑色,有珍珠光泽。

壳呈楔形,前端尖细,后端宽广而圆。一般壳长6~8厘米,壳长小于壳高的2倍。壳薄。壳顶近壳的最前端。两壳相等,左右对称。壳面紫黑色,具有光泽,生长纹细密而明显,自顶部起呈环形生长。壳内面灰白色,边缘部为蓝色,有珍珠光泽。铰合部较长,韧带深褐色,约与铰合部等长。铰合齿不发达。后闭壳肌退化或消失。足很小,细软。

5.6 文蛤

文蛤又名花蛤,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真瓣鳃目、帘蛤科、文蛤属。其贝壳略呈三角形,腹缘呈圆形,壳质坚厚,两壳大小相等,喜生活在有淡水注入的内湾及河口附近的细沙质海滩。

形态特征:贝壳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呈圆形,其长度略大于高度,壳质坚厚。两壳大小相等。壳顶突出,位于背面稍靠前方;两壳顶紧接,并向腹面微弯。小月面狭长,呈矛头状。盾面长卵圆形。韧带短粗,褐色,突出壳

面。贝壳表面光滑,被有一层黄褐色光滑似漆的壳皮;轮脉清晰,由壳顶开始有锯齿状的褐色带,无放射肋。壳内面灰白色,后部边缘呈紫色。

- 7 -

6 水生维管束植物

6.1 紫萍

水生草本,漂浮水面。叶状体倒卵状圆形,长4~11mm单生或2~5个簇生,扁平,深绿色,具掌状脉5~11条,下面着生5~11条细根。花单性,雌花1与雄花2同生于袋状的佛焰苞内;雄花,花药2室;雌花子房l室,具2个直立胚珠。果实圆形,有翅缘。花期6~7月。

6.2 满江红

形态特征:小型漂浮植物,根状茎横走,羽状分枝,向水生出须根,叶小型,无柄,互生,卵形或斜方形,长约lmm,全缘,上面绿色(秋后变红色),肉边缘膜质;孢子果成对生分于枝基部的沉水裂片上;小孢子果大,球型,果内合64个小孢子;大孢子果小,长卵形,果内合1个大孢子;成熟期9~11月。生境与分布 生于池沿、水沟或水田中。

6.3 槐叶萍

槐叶萍(学名:Salvinia natans (L.) All),茎细长,横走,无根,密被褐色节状短毛。叶3片轮生,二片漂浮水面,一片细裂如丝,在水中形成假根,密生有节的粗毛,水面叶在茎两侧紧密排列,形如槐叶,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长8—13厘米,宽5—8毫米,先端圆钝头,基部圆

- 8 -

形或略皇心形,中脉明显,侧脉约20对,脉间有5~9个突起,突起上生一簇粗短毛,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灰褐色,生有节的粗短毛,叶柄长约2毫米。孢子果4~8.枚聚生于水下叶的基部。有大小之分,大孢子果小,生少数有短柄的大孢子囊各含大孢子1个,3小孢子,果略大,生多数具长柄的小孢子囊,各有64个小孢子。

6.4 轮叶黑藻

轮叶黑藻俗称蜈蚣草、温丝草、灯笼薇、转转薇等,学名Hydrilla verticillata,属水鳖科、黑藻属单子叶多年生沉水植物,茎直立细长,长50~80厘米,叶带状披针形,4~8片轮生,通常以4~6片为多,长1.5厘米左右,宽约1.5-2cm。叶缘具小锯齿,叶无柄。广布于池塘、湖泊和水沟中。我国南北各省均有分布。

6.5 金鱼藻

金鱼藻(学名:Ceratophyllum demersum L.)是悬浮于水中的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植物体从种子发芽到成熟均没有根。叶轮生,边缘有散生的刺状细齿;茎平滑而细长,可达60厘米左右。金鱼藻多年生长于小湖泊静水处,曾经于池塘、水沟等处常见,可做猪、鱼及家禽饲料。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晒干。主治血热吐血;咳血;热淋涩痛。

形态特征:多年生沉水草本;茎长40-150厘米,平滑,具分枝。叶4-12轮生, 1-2次二叉状分歧,裂片丝状,或丝状条形,长1.5-2厘米,宽0.1-0.5毫米,先端带白色软骨质,边缘仅一侧有数细齿。花直径约2毫米;苞片9-12,条形,长1.5-2毫米,浅绿色,透明,先端有3齿及带紫色毛;雄蕊10-16,微密集;

子房卵形,花柱钻状。坚果宽椭圆形,长4-5毫米,宽约2毫米,黑色,平滑,边缘无翅,有3刺,顶生刺(宿存花柱)长8-10毫米,先端具钩,基部2刺向下斜伸,

- 9 -

长4-7毫米,先端渐细成刺状。花期6-7月,果期8-10月。

6.6 石莼

石莼 Ulva lactuca L. 属于绿藻门,石莼目,石莼科,石莼属,亦称海白菜、海青菜、海莴苣、绿菜、青苔菜、纶布,常见海藻。片状,近似卵形的叶片体由两层细胞构成,高10—40 厘米,鲜绿色,基部以固着器固着于岩石上,生活于海岸潮间带,可供食用。生长在海湾内中、低潮带的岩石上,东海、南海分布多、黄海、渤海稀少,冬春采收,鲜食或漂洗晒干。

石莼干品每百克含水分11.5 克,蛋白质

3.6 克,粗纤维6.69 克,还含 有维生素、有机酸、矿物质、麦角固醇等成分。石莼性味甘咸寒,具有软坚散结、利水解毒等功效。用于喉炎、颈淋巴结肿、水肿、瘿瘤等病症。

7 实习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水生生物学理论知识。 2、通过学习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

3、通过学习能够培养我们的科研能力、团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协作意识。

- 1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