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水稻生产技术总结

2021-04-16 来源:星星旅游


水稻生产技术总结

篇一: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与总结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与总结

[摘要]水稻作为人民生活必备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高产量的水稻栽培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水稻的种植主要与优良的稻种和正确的栽培技术息息相关。本文结合黑龙江虎林市近年来在水稻种植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分析和总结了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虎林市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XX)05-0073-01

一、前言

虎林市位于我国东北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乃至我国水稻生产的大县之一,目前水稻的种植面积超过110万亩,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国际级生态示范区。近年来,为了壮大水稻种植产业、增加水稻的生产科技含量、提高水稻种植水平,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已经初步总结出了一套完善高产栽培技术,其主要包括了品种选择、秧苗的培育、栽培及大田管理等方面。

二、水稻品种的选择

决定水稻品质好坏的因素包括其自身品种的特性、种植生态环境以及后期的栽培条件,而最基础的影响因素即为水稻品种的特性。一般情况下,选用米质好、味道优良、产量高、抵抗稻瘟病能力强的水稻进行高产的栽培。

篇二:黑河地区水稻生产技术总结报告

黑河地区水稻水稻生产技术总结报告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水稻研究室)

黑龙江省黑河市属于高纬度寒冷稻作区。这里是目前我国和世界上水稻种植的纬度最高限。黑河地区横跨四、五、六共三个积温带。近年来,随着早熟、极早熟耐寒水稻品种选育创新和稻作栽培技术水平的进步,实现了喜温作物水稻在高纬度寒冷地区的高产与稳产。黑河地区的水稻生产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面积由零星种植发展到现在的接近40万亩。黑河分院水稻室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试验数据积累和整理,并与与种植大户、农业推广部门等生产经验相结合,形成黑河地区水稻生产技术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一、黑河地区水稻生产农时标准

(一)大棚扣膜期:大棚扣膜于3月20日前全面完成。

(二)浸种催芽期:浸种始于3月24-25日,结束于4月4-5日;催芽始于4月5-6日,结束于4月15-16日;集中浸种、催芽4-5批次。

(三)秧田播种期: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棚内置床温度(有地膜)稳定通过12℃以上时即可开始播种,适播期旱育机插中苗4月8日-20日。

(四)泡田整地期:上年秋季或4月上旬旱整地,4月10-15日开始放水泡田,4月15-20日开始水整地,5月5日前结束。

(五)移栽期: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3℃,泥温稳定通过15℃时为移栽始期,机械插秧5月10日开始,5月25日结束。

(六)晾田控蘖壮根期:水稻进入有效分蘖临界叶位,10叶品种7叶,预计田间茎数达计划茎数80%左右时,在6.5叶期开始晾田,控制8叶的同伸分蘖发生。

(七)稻瘟病防治期:10叶品种在水稻8.1-8.5叶期防治水稻叶瘟;水稻孕穗末期-始穗前期防治水稻穗颈瘟;水稻齐穗期后15~20天防治枝梗瘟、粒瘟。

(八)安全成熟期:水稻在9月8日前安全成熟,安全成熟的标志为全田水稻穗部黄化完熟率95%以上。

(九)收获期:商品粮收获10月16日前结束。

二、黑河地区水稻生产用种标准

(一)种子标准:水稻种子发芽率85%、纯度>98%、净度>98%以上、水分<14.5%以下。

(二)芽种标准:芽种标准为芽长2毫米以内,根、芽长一致,呈“双山型”。

(三)种植比例:第三积温带下限以10叶品种为主,11叶品种占30%;第四积温带生以10叶品种为主,11叶品种占10%;第五积温带以9叶品种为主,10叶品种占20%。

(四)主栽品种:北安主星、海星等三积温带下限四积温带上限地区以龙粳31、龙粳36、龙粳37、龙粳24、龙粳27等为主,五大连池、嫩江、逊克等地以龙粳24、龙庆稻2号、龙粳27、龙粳31、黑交06-213为主;五积温带以黒交9709、为主,搭配种植龙粳24、龙庆稻2号等。

三、黑河地区水稻旱育壮苗技术标准

(一)旱育壮苗量化标准:旱育中苗叶龄3.1-3.5叶,秧龄35天左右,生产上要求旱育中苗具有10条以上根系,地上百株干重3克以上。

(二)水稻旱育壮苗外部形态标准:1、根白而旺。2、扁蒲粗壮。3、苗挺叶绿。4、秧龄适当。5、均匀整齐。

四、黑河地区水稻培育旱育壮苗技术标准

(一)旱育秧田标准

1、规范化秧田。规范化秧田置床高度20-30厘米,置床宽度7-8米,棚间距13米,秧田布局合理,井(水源)、池(晒水池)、床(苗床)、路(道路)、沟(排水沟)、场(床土、有机肥堆放场)、林(防风林)综合配套。

2、二秋三常年。秧田秋整地、秋做床,常年备床土、有机肥、培肥地力。

3、钢骨架大棚。钢骨架大棚高2.5-2.7米,宽6-6.7米,长60-63米。大棚燕尾槽开闭式肩部通风和卷帘器肩部通风技术,加强防风建设,培育壮苗。

4、扣棚。早扣棚、早化冻,保证种子播在暖床上,早生根、早发苗。

5、大棚增温。采用大棚三膜覆盖、两膜覆盖增温技术。

(二)置床处理技术标准

1、做床。要求旱整地旱做床,秋季粗做床使床土平整细碎、床面平整、土质疏松,有利于部分根系通过盘孔,扎入置床吸收养分和水分。

2、壮秧剂调酸、消毒、施肥。每100平方米用壮秧剂30公斤均匀撒施在置床表面,耙入土中0-5厘米。如测定置床pH值达不到4.5-5.5之间,再用77.2%固体硫酸补调到标准pH值。

3、床土配制。将过筛的床土3份与1份腐熟有机肥或4-5份床土与1份炭化稻壳混拌均匀,然后,按照种衣剂配套肥使用说明将床土与配套肥充分混拌均匀后堆放待用,要堆好盖严,防止遭雨和挥发。

4、机插秧苗摆盘。在播种前5-7天进行摆盘,普通秧盘盘内装土厚度2厘米,高性能机插盘和钵形毯式秧盘盘内装土厚度2.5厘米,盘土厚薄一致,误差不超过1毫米。

5、浇水。摆盘后采用微喷浇水要一次浇透底水。

6、覆土。摆好盘浇透底水后,当气温达到秧苗生育低限温度指标(气温5℃,置床温度12℃)时即可播种,播种器匀速作业。覆土要求厚薄一致、到边到角、覆盖严密。

7、保温增温。水稻播种后采用三膜增温时先覆地膜,然后再扣小棚,或覆上防寒膜,

或采用炭火炉、液化气炉等增温。4月15日前播种的秧田采用三膜增温技术。

(三)播种技术标准

1、播期。采用三膜覆盖或具备增温措施的大棚机插苗最佳播期为4月10-18日。

2、播量。常规机插中苗播芽种4400粒/盘(种子发芽率90%,机插中苗田间成苗率90%),即每100平方厘米播芽种275粒)播种时要求播量准确,播种均匀,秧盘边缘无聚堆和压摞现象。

(四)秧田管理技术标准

1、温度计监测棚内温度。种子根发育期主要是指播种后到不完全叶抽出的时间,约需7-9天时间,要求棚内温度不超过32℃,超过此温度时即打开大棚两头开始通风,下午4-5时关闭通风口;第一完全叶伸长期,从第1完全叶露尖到叶枕露出,叶片完全展开,约需5-7天时间,棚温

控制在22-25℃,最高温度不超过28℃,最低温度不低于10℃,及时通风练苗,离乳期控制温度和水分,棚温控制在2叶期22-25℃,最高不超过25℃;3叶期20-22℃之间,最高温度不超过

25℃,最低温度不低于10℃。

2、防病:离乳期应注意防治水稻立枯病。

3、秧田追肥:为了保证秧苗健壮生长,在秧苗生长期间分别在秧苗1.5叶期、

2.5叶期各追肥一次,每次追纯氮1克/盘,即硫酸铵5克/盘(尿素2克/盘)。

4、做好插前三带工作:移栽前一天带磷: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125-150克,少量喷水使肥料粘在苗床上;带药:70%艾美乐6-8克/百平方米或25%阿克泰6-8克/百平方米,兑水3公斤喷洒预防潜叶蝇;带生物肥:0.15%天然芸苔素1克/棚,或生物肥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五、黑河地区水稻田间作业技术标准

(一)生产全程机械化

1、秧田机械化。最好实现集中浸种、集中催芽和精密秧田播种器播种,秧田播种以精密播种器为主,人工播种器为辅。

2、移栽机械化。以机械插秧为主,以洋马、久保田等高速插秧机为主。

3、整地机械化。水田旱整地以翻地机械为主,旋耕、深松机械为辅,水整地以搅浆机整地为主,手扶拖拉机找平为辅。

4、收获机械化

水稻收获在枯霜前以机械割晒、机割机拾、半喂入式收获为主,枯霜后以机械直收为主、,充分发挥半喂入式收获机的作用。

5、植保机械化

在充分发挥飞机航化作业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弥雾机的作用,每户一台弥雾机,本田防病防虫要坚决淘汰喷雾效果差、防效差、效率低的人工背负式喷雾器。

(二)耕作技术标准

1、本田规划。实行单排单灌,灌水渠地上渠,排水渠地下渠。

2、泡田。本田实行花达水泡田、花达水整地,即泡田水深为垡片高的2/3为宜。

3、整地。在水田放水泡田之前先进行旱整地(旋耕或平地),放水泡田3~5天垡片泡透后即可进行水整地,水整地要求达到早、平、透、净、大、齐、深、匀。

4、沉淀。水整地沉淀后,田面指划成沟慢慢恢复是最佳沉淀状态,此期正是插秧适期。

(三)移栽技术标准

1、移栽秧苗类型。机械插秧旱育中苗3.1-3.5叶适龄秧苗。

2、插秧水深。插秧前一天把格田水层调整到1厘米左右(呈花达水状态)有利于插秧机作业。

3、插秧时田面硬度。插秧时田面硬度检查方法是食指(或木棍)入田面一节(2厘米左右)深度划沟,周围软泥呈徐徐合拢状态,为最佳的插秧状态。

4、移栽深度。水稻机械插秧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人工插秧深度1-1.5厘米。

5、移栽密度。①原则:移栽密度总的原则是地力条件好、秧苗素质好的地号宜稀植,地力条件差,秧苗素质差的地号移栽宜密植。②密度:根据黑河高纬高寒气候特点,四积温带插秧规格在30×10厘米,30×12厘米为主,每穴4-6颗,五积温带插秧规格26.4×10厘米,30×10厘米为主,每穴5-7颗。

(四)施肥技术标准

2、施肥量与比例

①施肥量:施肥总的原则是因地因土施肥,土地肥沃、地力条件好的地号少施,尤其是氮肥;地号瘠薄、肥力较差的多施。如计划产量在600公斤/亩时,建议

施用化肥商品量25~30公斤/亩,其中,旱改水5年以内的稻田施用氮磷钾总量在25公斤,生物硅肥5公斤/亩;建议使用钙肥、镁肥、锌肥等提高品质,增加优质率的肥料和使用配方肥。

②施肥比例:常规生产田亩施肥26公斤时,尿素(46%n)10公斤,磷酸二铵(18%n、46%P2o5)6公斤,硫酸钾(33%K2So4)10公斤;n:P:K比例为2:1:

1.2,要提高钾肥用量,使氮:钾达到1:1。如果使用50%硫酸钾(K2So4)10公斤或60%氯化钾(K2cL)10公斤,则n:P:K比为2:1:1.8或2:1:2.2,常规生产田可以减少50%硫酸钾或60%氯化钾3-4公斤。

4、肥料种类

水田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氯化钾)、生物硅肥为主。

5、施肥时期

①基肥:氮肥总量40%、磷肥100%、钾肥60%、硅肥100%,最后一遍水整地前人工全田施入或用撒肥器施入,随着搅浆整地耙入土中8~10厘米。

②蘖肥:氮肥总量的30%,在水稻返青后(4叶期)立即施入或在插秧后3~4天及时施入。蘖肥分二次使用,第一次蘖肥总量的80%全田施入,其余20%哪黄哪弱施哪。蘖肥在施肥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施用3-4公斤硫酸铵。

③穗肥:在水稻倒2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施用氮肥总量的30%,钾肥总量的40%。

④粒肥:生产田以叶面追肥代替粒肥。

(五)浅湿灌溉技术标准

水稻浅湿灌溉除返青期、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实行浅水灌溉以外,其他各生育期均实行间歇灌溉,土壤水分调节要点如下:

a、水稻返青期:水稻返青成活后,分蘖始盛期高肥田采取强度的间歇灌溉,中肥田采取轻度的间歇灌溉。也可视苗情在分蘖始期浅灌,分蘖盛期间歇灌溉。

B、水稻分蘖末期:水稻进入分蘖末期落干晒田。晒田适宜时期在有效分蘖临界期,最晚不超过穗分化前期,对分蘖力强的品种,当分蘖达到计划茎数的80%时就应开始晾田;分蘖力弱的品种可在达到计划茎数时开始晾田。通过晾田,稻株形态上应是叶片耸立,茎杆老健,叶色清淡,出现所谓“拔节黄”。

c、孕穗至抽穗开花期:从孕穗到抽穗开花期,灌水保持3-5cm水层,期间晾田1-2次。

d、乳熟至黄熟期:从乳熟到黄熟期,实行浅湿交替的间歇灌溉,干干湿湿,前期以湿为主,后期以干为主,到黄熟期停水。

(六)化除技术标准

1、旱育秧田杂草防治技术。水稻1.5-2.5叶期,稗草2-3叶期,千金与排草丹,防治稗草和阔叶杂草。

2、本田杂草防治技术。第一次插秧前5-7天阿罗津乳油或瑞飞特或马歇特,第二次插秧后15-20天马歇特与草克星甩施。严禁水整地后立即施药,防治药剂局部富集产生药害,同时,防止两次用药间隔时间过长,二次用药时杂草已经出土,灭草效果不佳。

3、池埂化除技术。74.7%草甘膦100-150毫升/亩,或41%农达200-300毫升/亩,兑水喷雾。

(七)防病技术标准

1、寒地水稻旱育秧田病害防治技术

①水稻立枯病:真菌病害。在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数量及置床、床土调酸、消毒的基础上,秧田发现中心病株时,药剂防治立枯病在水稻1.5-2.5叶期,30%瑞苗青水剂1-1.5ml/㎡,兑水5升喷雾。严格做到边喷药边喷水洗苗,严防烧苗现象发生。

②水稻恶苗病:真菌病害防治,在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的基础上,进行药剂浸种或种衣剂包衣防治水稻恶苗病(详见水稻药剂浸种或种子包衣部分)。

2、移栽田稻瘟病害防治技术

(1)农业措施防病: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培育壮苗,全面提高秧苗素质,提高其抗逆、抗病性能;合理施肥,氮、磷、钾合理搭配,增施钾肥、硅肥;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严防深水淹灌,采取井水综合增温措施,保证温水入田;按照水稻条件叶龄生育进程,及时晾田壮根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增强水稻抗逆性和抗病性;合理密植,严防生育后期田间郁蔽和湿度过大,以降低病原菌浸染机率,提高水稻抗病性。

(2)穗颈瘟药剂防治:水稻孕穗末期-抽穗期2%加收米80毫升/亩+20%好米多100毫升/亩,或25%施保克(咪酰胺)100毫升/亩,兑水5升弥雾机茎叶喷雾,或航化喷药防治。

(3)粒瘟、枝梗瘟药剂防治:在水稻抽穗后15-20天防治粒瘟、枝梗瘟,药剂配方及防治方法同上。

(八)防潜叶蝇技术标准

(1)农业措施:培育壮苗、带蘖移栽。本田保持浅水灌溉,保持叶片直立,可减轻潜叶蝇危害。(2)药剂防治:水稻移栽一周左右做好田间调查,在幼虫初发期,40%乐果100毫升/亩或70%艾美乐6-8克/亩+2.5%敌杀死20-30毫升/亩或25%阿克泰6-8克/亩,兑水5升弥雾机喷雾防治。

(九)收获技术标准。

(1)直收时期:水稻黄化完熟率达到90%以上。(2)割茬高度:15-30cm。(3)技术要求:不掉穗、脱谷干净、谷草分离彻底、不裹粮。(4)收获水分:籽粒含水量16%以下。(5)收获损失:直收综合损失3%以下。(6)糙米率:小于2%。

篇三:20XX年金坛市水稻生产技术总结

20XX年金坛市水稻生产技术总结

金坛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20XX年,我市水稻生产紧紧围绕“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产增收、农业持续增效”目标,狠抓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强化农业项目的组织实施,以开展水稻高产增效创建活动为抓手,注重新品种、新农机、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与应用,大力推进高产增效集成技术普及化,水稻生产获得了全面丰收,全市单产622kg,增产增收效益明显。

一、基本情况与特点

1.产量及效益情况

1.1单产增、面积和总产减。据统计局资料,20XX年全市水稻平均亩产为622kg,比去年增2kg,增产0.32%;水稻实种面积30.915万亩,比去年减少了0.285万亩,减0.92%;总产192186吨,比去年减1296吨,减0.67%。

1.2产量结构表现为“三增两减”。据苗情哨资料,见表1,不同种植方式其产量结构表现有别,今年机插稻的产量结构及产量表现为穗数、粒数和产量三增,结实率和千粒重两减。直播稻为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三增,粒数和产量两减。

表1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结构及产量(苗情哨资料)

1.3种植效益增加。随着粮价的提升,种稻效益明显增加。据全市7镇1区160户代表农户的水稻生产效益调查,见表2,20XX年水稻生产亩均成本为813.18元,亩产值1679.40元(每kg稻谷2.7元计算),与去年相比,亩成本增164.71元,单价高0.70元/kg,亩产值增439.40元,亩均效益增274.69元。总增效益0.832亿元。

表2水稻种植效益分析表

2.气象与苗情特点

气象条件总体上对水稻生长较为有利。今年水稻全生育期间(5月20-10月31日)气象特点是:积温正常、日照较足、雨水偏少。据气象资料(与去年同期比),今年水稻全生育期间≥0℃积温4105.2℃,同比少26.5℃。日照1029.5小时,同比多22.5小时。降雨量545.9毫米,同比少409.1毫米。从不同生育阶段看,表现为有效分蘖期、扬花灌浆期不利,育秧期、拔节孕穗期有利。见表3。

2.1育秧期:今年水稻育秧期间气象条件特点是:积温、光照正常、雨水少。该时期≥0℃积温738.6℃,同比少47.9℃。日照182.3小时,同比少38.3小时。降雨量76.5毫米,同比少32.4毫米。育秧期温高、光足、雨水少,有利于培育壮苗。

2.2分蘖期:今年水稻分蘖期间气象条件特点是:低温寡照连阴雨。该时期≥0℃积温977.4℃,同比少27.6℃。日照182.3小时,同比少77.8小时。降雨量258.3毫米,同比少203.6毫米。雨日14天,同比多2天。由于低温寡照,导致有效分蘖发生差,够苗晚。今年有效分蘖终止期机插秧为7月19日,同比晚5天;直播稻为7月11日,同比晚3天。机插秧7月30日达高峰苗,同比晚7天,高峰苗数27.51万,叶

龄12.52叶,分别比去年多0.73万和大1.03叶;直播稻7月25日达高峰苗,同比晚3天,高峰苗数40.34万,叶龄9.79叶,分别比去年少

3.17万和小0.53叶。是近年来发苗较差的一年。

2.3拔节孕穗期:今年水稻拔节孕穗期间气象条件特点是:高温强照降水少。该时期≥0℃积温1112.9℃,同比多112.8℃;总日照345.8小时,同比多183.5小时;总降雨量61.8毫米,同比少218.6毫米。由于高温强照雨水少,有利于提高搁田质量,培育健壮根系。

2.4抽穗灌浆期:今年水稻抽穗灌浆期间气象条件特点是:温光正常、降水少。该时期≥0℃积温1276.3℃,同比少63.8℃。总日照319.1小时,同比少44.4小时。总降雨量149.3毫米,同比多45.5毫米。虽然灌浆结实期的温光较正常,但昼夜温差较小,平均日较差7.51,同比少0.47,由于昼夜温差小,影响灌浆充实,单从粒重上看,今年机插秧的千粒重为26.82克,同比少0.62克。

表320XX年水稻全生育期间气象条件表

二、主要措施与成效

1.强化惠农哺农力度,突出推广主体品种。一是强化惠农政策,实行了水稻良种补贴的全覆盖。二是突出主体品种,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全市以武运粳23当家,推广面积20.2万亩,武运粳19应用面积7.1万亩,武运粳7号1.9万亩,糯稻应用面积1.3万亩。三是提高良种覆盖率,据统计,市、镇两级组织水稻良种统供率达90%以上。

2.优化水稻种植方式,确立机插栽培主体。大力推广机插稻,控制直播稻盲目发展,全市机插面积24.1万亩,占水稻总面积77.96%,直播稻面积5.2万亩,占16.82%。

3.强化精确定量栽培,全面提升应用水平。熟化机插秧核心技术的配套与集成,完善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技术应用水平。一是巩固机插面积,全市插秧机保有量1679台,今年新增116台,其中高性能乘座式插秧机61台,水稻机插面积为24.1万亩。二是培育适龄壮秧,推广精做通气式苗床、增盘降密(每亩移栽大田播25盘,增盘不增种,掌握每2cm2落谷5粒种子)、壮秧剂培肥床土(0.8kg拌过筛细土75kg)、无纺布全程覆盖为核心的标准化育秧技术,着力培育适龄壮苗,成效显著,苗情资料分析,今年秧苗百株地上部干物重2.69g,比去年重0.09g。三是提高机插质量,将插秧机株距调节至最小档位,适当增加栽插穴数,据苗情哨资料,平均每亩机插1.57万穴,基本苗6.85万,比上年增0.14万穴和减0.37万苗。

4.强化精准绿色植保,着力提升生态稻作。一是加强预测预报,稻作生产期间,全程关注病虫草发生动态,及时发布信息,确保高效综防技术的有效实施。二是加大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控力度,全面实施前茬作物防治压基数,采取多药浸种、重防秧田、机插育秧应用无纺布全程覆盖、带药移栽等防控措施,水稻条纹叶枯病得到有效遏制。三是及时化除,机插稻掌握机插后5~10天内适期化除,直播稻采用“一封一杀”化除技术,有效控制大田杂草的发生,确保田净禾苗壮。四是科学轮换

用药,选准药种,合理配方,科学轮换使用,避免多次使用同药种对害虫形成的高抗性和减少农残量。五是打好大田综防总体战,统一病虫草防治技术指导,资料发放到村到户;统一农药供应,统一配方,不失时机打好病虫防治总体战,确保防效。六是推广应用“苯甲丙环唑”新型农药,全市应用新型农药“苯甲丙环唑”面积15万余亩,拔节期和抽穗期结合常规打药的同时使用“苯甲丙环唑”,不仅有效预防穗期穗颈瘟、稻曲病等病害的发生,而且能延长功能叶的光合作用,成熟期秆青籽黄熟色好,增产提质作用显著。七是大力推广担架式植保机械,全市担架式植保机保有量692台,其中今年新增280台,推广应用大功率植保机械,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大大提高了病虫防治作业率和防效。八是探索物理防治技术,今年全市应用频振式杀虫灯210盏,其中2100余亩有机稻生产实行了全覆盖,应用成效显著,为促进水稻优质化及清洁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5.强化高产增效创建,推进集聚项目实施。一是积极组织水稻高产增效创建项目的实施,今年全市共建设水稻高产增效万亩示范片7个(其中部级2个、省级3个、自建2个),百亩核心方71个,累计实施面积

9.2万亩。从5个省部级万亩示范片产量情况来看,平均理论产量737.4公斤,实产689.6公斤(其中指前万亩片经省级测产确认亩产为705.2公斤,旭红方高产田块亩产达864.7公斤),实产比全市单产622公斤增67.6公斤,增产10.9%。同时,示范片区域全面推广应用优新品种、机插秧、秸秆全量还田、配方施肥和病虫草专业化防治技术,体现了展示、示范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提高社会化服务的农技推广方向。二是深入开展水稻科技入户,市级组建水稻科技入户专家组,专家组由负责栽培、植保、土肥、种子、农机等条线的8名科技人员组成;镇级遴选出50名技术指导员,培植1000个科技示范户,按照“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原则,责任到人,进村入户深入到田间地头,传授实用技术,物化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印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