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湖北省松滋一中2011级高中生物必修2模块测试

2022-09-03 来源:星星旅游
1.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在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完全分开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只有在离心后的沉淀物中才能检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2P 2.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同位素标记法,重复了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预测实验结果是: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可是检测实验结果时,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上清液中放射性强。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A.实验时间过长,细菌解体,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 B.实验时间过短,大量的子代噬菌体没有被释放出来 C.搅拌力度过大,大量的亲代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

D.搅拌力度过小,大量的亲代蛋白质外壳没有和细菌分离 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C.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在不含DNA的生物体内,RNA就是该生物的遗传物质

4.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2∶3∶4,则该DNA分 子

A.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

B.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10个 C.四种含氮碱基A∶T∶G∶C=3∶3∶7∶7 D.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种

5.关于右图中DNA分子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N的DNA单链占总链的7/8

B.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导致基因突变

C.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C)/(T+G)的比例上 D.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于①部位,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6.如 A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在正常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变化。当用某种化合物处理该培养着的细胞,结果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变化如B图所示,该化合物所起的作用是

A.抑制DNA的复制 B.促进细胞分裂

C.促进DNA的高度螺旋化 D.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7.下面是4位同学拼制的DNA分子部分平面结构模型,正确的是

8.下列关于限制性内切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A.限制性内切酶主要是从微生物细胞中分离提纯的

15

100

B.限制性内切酶不能将目的基因连接到不同的运载体 C.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

D.限制性内切酶既可切割链状DNA也可切割环状DNA 9.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10.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11.中华大蟾蜍,不仅是农作物、牧草和森林害虫的天敌,而且是动物药——蟾酥的药源。如下图为中华大蟾蜍细胞分裂部分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中华大蟾蜍的睾丸作材料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有可能观察到图中三种物像

CC

B.甲细胞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XX C.丙细胞表示的是次级卵母细胞后期分裂图像,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第一极体和卵细胞

D.若雌性中华大蟾蜍患有线粒体DNA缺陷引起的疾病,与正常雄性个体交配,后代中患病几率几乎为0

12.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13.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有关此图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物的基因型一定是AaBB

B.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为4条 C.该细胞有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D.如果1是X染色体,那么,2是Y染色体,3和4为常染色体

14.下图是某动物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变化曲线(分裂间期包

括G1期、S期和G2期,M期就是分裂期)。若用含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短期培养该动物处于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一群肠上皮细胞,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3H标

3

记。然后立即洗脱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连续取样检测被H标记的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3

3

A.用新鲜培养液培养前,被标记的细胞大约占实验细胞总数的55%

B.用新鲜培养液培养时,被标记的M期细胞比例达到最大值需要经过5h

C.用新鲜培养液培养时,被标记的M期细胞从出现到消失大约持续13h D.用新鲜培养液培养20h后,被标记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比例为100%

15.豌豆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一株高茎红花豌豆与基因型为Aabb的豌豆杂交,子代中3/4开红花,1/2为高茎。若让这一株高茎红花豌豆自交,则自交后代高茎红花植株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A.1/9 B.2/9 C.5/9 D.8/9

16.某种鼠中,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短尾(B)对长尾(b)为显性。基因A或b纯合会导致个体在胚胎期死亡。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相互间独立遗传。现有一对表现型均为黄色短尾的雌、雄鼠交配,发现子代部分个体在胚胎期致死。则理论上子代中成活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A.均为黄色短尾

B.黄色短尾:灰色短尾=2:1 C.黄色短尾:灰色短尾=3:1

D.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6:3:2:1

17.某雌雄异株植物的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表现类型,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对下表有关信息的分析,错误的是 杂交亲代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及株数 组合 父本 母本 雌株 雄株 1 阔叶 阔叶 阔叶243 阔叶119、窄叶122 2 窄叶 阔叶 阔叶83、窄叶78 阔叶79、窄叶80 3 阔叶 窄叶 阔叶131 窄叶127 A.仅根据第2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形的显隐性关系 B.根据第1或第3组实验可以确定叶形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用第2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中窄叶雄性植株占1/2 D.用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1/4

18.果蝇(2N=8)是生物学研究中很好的实验动物,它在遗传学研究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现有基因型相同的一组雄蝇与基因型相同的一组雌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表现型和数目(只)。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灰身直毛 灰身叉毛 黑身直毛 黑身分叉毛 雌蝇 90 0 27 0 雄蝇 36 40 13 11 A.两组亲代果蝇的表现型分别为灰身直毛、灰身直毛 B.子代表现型为黑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子的数目约为13只

C.该种群中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F基因在其同源染色体上一定不存在等位基因 19.观察遗传系谱图如下,有关遗传病不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0.如图所示为某家族白化病和血友病的遗传系谱图,叙述正确的是

A.就白化病来看,Ⅱ1与Ⅱ3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几率为1/3

B.Ⅱ1、Ⅱ2产生的生殖细胞含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

C.Ⅱ1、Ⅱ2所生的子女中,两病兼发的几率为1/8 D.Ⅱ2的体细胞中含血友病基因的几率为1/2 21.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 C.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

22.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重组

B.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C.乙图是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D.甲、乙两图常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体与DNA数之比为1∶2 23.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单倍体体细胞中不可能含有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 B.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C.基因型为aa的植物一定不是单倍体 D.单倍体植株比普通植株繁殖能力强

24.下列生命活动可能会使DN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的是

①同源染色体分离 ②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③基因突变

④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互换 ⑤染色体结构变异 ⑥染色体数目变异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⑥

25.关于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主要区别,错误的是

A.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的一个片段增加、缺失或替换等,而基因突变则是DNA分子碱基对的增加、减少或改变

B.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发生基因突变,而只有真核生物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C.基因突变一般是微小突变,都对生物体的影响较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较大的变异,都对生物体的影响较大

D.两者都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

26.下图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A.①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②腺苷 C.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④腺嘌呤

27.某研究小组从蛙的精巢中提取一些细胞,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无突变发生),将这些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所示。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乙组细胞中有一部分可能正在进行DNA的复制

B.丙组细胞中有一部分可能正在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C.乙组细胞中既有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 D.用药物阻断DNA复制会减少甲组细胞的生成

28.图中横坐标1、2、3、4表示某种哺乳动物(2n)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细胞。图中a、b、c表示各种结构或物质在不同时期的连续数量变化,可以与图中1、2、3、4相对应的细胞是

A.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 B.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 C.卵原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第二极体

D.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 29.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30.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概念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①表示生存斗争,这是生物过度繁殖与有限生存空间的矛盾体现 B.②导致③改变的内因是基因突变,外因是自然选择 C.③代表物种形成,其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存在生殖隔离

D.④指基因、物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它们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31.(8分)

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问题:

(1)为研究某病毒的致病过程,在实验室中做了如图所示的模拟实验。

① 从病毒中分离得到物质A。已知A是单链的生物大分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

—GAACAUGUU—。将物质A加入试管甲中,反应后得到产物X。经测定产物X的部分碱基序列是—CTTGTACAA—,则试管甲中模拟的是 过程。 ② 将提纯的产物X加入试管乙,反应后得到产物Y。产物Y是能与核糖体结合的单链

大分子,合成产物Y所需的原料是 过程。

,试管乙中模拟的是

③ 将提纯的产物Y加入试管丙中,反应后得到产物Z。产物Z是组成该病毒外壳的化合物,则产物Z是 。

(2)若该病毒感染了小鼠上皮细胞,则组成子代病毒外壳的化合物的原料来自

,而决定该化合物合成的遗传信息来自 该病毒除感染小鼠外,还能感染其他哺乳动物,则说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

。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

32.(8分)

。若

在小家鼠中,有一突变基因使尾巴弯曲。现有一系列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以A和a表示有关基因): 亲代 子代 组别 1 2 3 4 5 6

雌(♀) 正常 弯曲 弯曲 正常 弯曲 弯曲 雄(♂) 弯曲 正常 正常 正常 弯曲 弯曲 雌(♀) 全部弯曲 雄(♂) 全部正常 50%弯曲,50%正常 50%弯曲,50%正常 全部弯曲 全部弯曲 全部正常 全部弯曲 全部弯曲 全部正常 全部弯曲 50%弯曲,50%正常 (1)可根据 组杂交,判断控制小家鼠尾巴形状的基因在 染色体上。

(2)可根据 组杂交,判断控制小家鼠尾巴形状的突变基因是 性基因。 (3)请写出第2组亲代基因型:♀ ;♂ 。

(4)让第1组后代中的1只雌鼠和1只雄鼠交配,生下2只小鼠,这2只小鼠尾巴形状可

能是(不考虑性别) 。

(5)如果让第6组的子代中尾巴弯曲的雌雄鼠互交,所产生的后代中弯曲和正常的理论比

值是 。 33.(8分) 狗是常见的动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一只雌性长毛白色狗与一只雄性短毛黑色狗多次交配,所生F1代小狗均为短毛黑狗(控制毛长度的基因为A、a,控制毛颜色的基因为B、b,且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F1代雌雄个体交配得F2代小狗。回答下列问题: (1)F2的小狗中,与亲代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

(2)如果F1雄狗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基因型为ABXY,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F2代中的长毛黑狗与一只长毛白狗交配,生下一只长毛黑狗的概率为_________。 (4)若F2代中有一只雄狗表现出与双亲及群体中其它个体都不同的性状,且已知该性状是

由核基因D控制的显性性状。为了确定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有同学设

计了如下实验方法,请分析下列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方法:让该雄狗与多只正常雌狗杂交,得到足够多的子代小狗。 实验结果和结论:(不考虑基因存在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的情况)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8分) 某种牧草体内形成氰的途径为:前体物质→产氰糖苷→氰。基因A控制前体物质生成产氰糖苷,基因B控制产氰糖苷生成氰。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表现型 基因型 有氰 有产氰糖苷、无氰 无产氰苷、无氰 A_B_(A和B同时存在) A_bb(A存在,B不存在) aaB_或aabb(A不存在) (1)在有氰牧草(AABB)后代中出现的突变那个体(AAbb)因缺乏相应的酶而表现无氰性状,如果基因b与B的转录产物之间只有一个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不同,则翻译至mRNA的该点时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编码的氨基酸 ,或者是 。

(2)与氰形成有关的二对基因自由组合。若两个无氰的亲本杂交,F1均表现为氰,则F1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3)高茎与矮茎分别由基因E、e控制。亲本甲(AABBEE)和亲本乙(aabbee)杂交,F1

均表现为氰、高茎。假设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F2中能稳定遗传的无氰、高茎个体占 。 (4)以有氰、高茎与无氰、矮茎两个能稳定遗传的牧草为亲本,通过杂交育种,可能无法获得既无氰也无产氰糖苷的高茎牧草。请以遗传图解简要说明。

35.(8分)

在农业生产上,培育农作物新品种是提高粮食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是某生命科学研究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几种方法示意图。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培育新品种甲依据的遗传学原理分别是 、 。图中单倍体植株的基因型有(填具体类型) 。

(2)在新品种乙的培育过程中,A代表的是愈伤组织,该育种方式的遗传学原理是 ,该育种方式的优点有 。

(3)经过太空飞船搭载后,返回的太空种子不一定都是需要的新品种丙,分析其根本原

因 。 (4)若用黄粒玉米种子经飞船搭载进行失重和宇宙射线处理后,培养得到了从未有过的“红

粒”性状。经鉴定,玉米的红粒和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且为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

为了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红粒和黄粒玉米种子为材料做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述杂交实验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