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将军事迹
篇一:朱瑞将军事迹
炮兵司令——朱瑞将军事迹
朱瑞(1905-1948.10.1)又名朱敦仲,江苏省宿豫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毕业后,入苏联克拉辛炮兵学院学习。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8月,朱瑞将军遵照中共中央和军委指示,率领延安炮校迁往东北,准备接收日军的装备,组建一支新式的人民炮兵部队,为建立东北炮兵奠定物质基础。
1946年夏秋后,由于炮兵的迅速发展,需要的干部越来越多,朱瑞及时建议东北军区将延安炮校改名为东北军区炮校,立即开学招生,朱瑞任东北军政大学副校长兼东北军区炮校校长。东北军区炮校在辽沈战役前,共培养2000多名干部,不仅充实了东北军区的炮兵干部,还为兄弟军区输送了几百名干部。
1947年1—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先后发动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其中共有40多个炮兵连队参加。
1948年4月在哈尔滨召开的第二次炮兵会议上,朱瑞进一步丰富了作战原则,从而使炮兵战术和指挥能力进入逐步成熟的发展阶段。由原来只能配合步兵克敌一个师设防的城市,发展到能支援步兵一举攻克十几个师、多兵种合成防守的大城市。
1947年后,随着战争的发展,前后方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保证战争需要,他亲
自主持工作,先后组建了迫击炮团、战车团、高炮团等5个团。到1948年8月,在东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己有各种火炮4700门,为辽沈战役作了充分的准备。
1948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朱瑞一声令下,各种口径的火炮雷鸣般的怒吼。不过6个小时,就将守军全歼,活捉敌师长王世高,胜利拉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在这次攻城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使用缴获的美国榴弹炮。为了了解这种火炮的性能,战斗还没有结束,朱瑞就从指挥所出来,到城头上再去看一看,量一量突破口有多宽,为下一步攻打锦州做准备,路上不幸触雷牺牲,身中几十处弹片,时年43岁。
中共中央在唁电中指出:“朱瑞同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炮兵建设中,功勋卓著,今日牺牲,实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之巨大损失。”
篇二:陈奇涵将军生平事迹
陈奇涵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1897.8.24-1981.6.19)
【生平简历】
男,江西省兴国县人。1897年8月24日生,1925年参加革命工作,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文化。早年在赣州中学读书。
1919年入云南(滇军)讲武堂韶关分校学习,后转入护国军第2讲武堂学习。曾任
赣军排长、连长、副营长、代营长,广州警卫军讲武堂区队长、桂军军官学校区队长。
1925年入黄埔军校,1925年春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队长、连长、政治大队长。
1926年被派往江西赣南、赣东从事兵运工作和群众运动,任特派员。
1927年春任南昌军官教育团参谋长、党支部书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任中共赣南特委军事部部长兼兴国县委常委、省军事部办事处主任,
1828年春任赣南特委军事部部长兼省军事部办事处主任。1929年春任兴国县委常委、革命委员会党团书记兼兴(国县)桥(头区)宁(都县)行动委员会书记。
1930年春任赣西南红军学校第3分校教育长、赣西南特委军委参谋长兼南路纵队政委。
1930年10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教导团团长,红3军、红4军参谋长,
1932年3月任红1军团参谋长,
1933年任江西军区参谋长,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执委会委员。教导师参谋长,受到不公正的“处分”后,任科员、教导师参谋、作战科科长。
任红5军团、红1军团司令部教育科科长,军委陕甘支队随营学校校长,
1935年11月任红十五军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1937年春入抗日军政大学第2期
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
任军委教育局(第4局)局长,
10月任陕甘宁边区绥德警备司令部司令员。
1939年11月任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员、防空司令员。
1941年2月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3分校校长,1942年春任军委情报部第三室副主任。
1943年年1月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后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10月任冀热辽军区、冀察热辽军区副司令员、
1947年9月任东满军区、吉林军区副司令员,吉林省委常委。1948年5月任辽南军区、辽宁军分区司令员,辽宁省委常委。1948年12月任东北军区参谋长。
1949年6月任江西军区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任江西军区司令员、党委副书记,江西省委常委。1949年12月-1953年1月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1年10月-1954年11月任中南局委员。
1950年09月-1952年12月任江西省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1952年12月任代主席。
1954年0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军事法庭庭长。1954年11月军事法院任院长,
1955年09月任解放军监委委员。
1955年0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7年02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委员、审判委员会委员。
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全国人大一届代表,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
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1981年06月19日在北京逝世。
【英雄事迹】
如果时间会老,如果天空会小,对于无产阶级战士,还有什么不变,那就是信念。追寻陈奇涵将军的一生,这位从上一世纪走来的老人,他的故事他的功绩如耀眼的珍宝。然而最璀璨夺目放射出奇光异彩的,还是他那视名利如粪土,九死不悔、赤胆忠心跟定共产党的信念。
1897年8月24日出生在兴国县潋江河畔坝南村农民家庭的陈奇涵,1916年在赣水源头赣州省立第4中学毕业。生不逢时,毕业即失业。他邀集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在县城孔庙办学。1919年,五四运动浪潮把陈奇涵从“武训式”办学小圈子推向立志改造社会的大舞台。6月,他毅然投笔从戎,背着几斤蚕丝作盘缠,南下广东,投考滇军讲武堂韶关分校。
1925年春,他辞去桂军军官学校区队长职务,进入广州黄埔军校,担任学生队上尉队长。此时,是他一生中辉煌的转折点。当时的广州,英雄荟萃,群贤毕至。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他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彭湃等一代共产党人,找到了他孜孜以求的救国之道--马克思主义。同年春,经陈赓、许继慎两人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举起右手庄严宣誓: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终身!面对浩浩珠江,陈奇涵把自己比作涓涓细流,决心汇入江河,奔流到海不复回。
1926年5月国民党中央通过所谓的“整理党务案”,规定跨党的党员,只能从中作出
一种选择。陈奇涵当时升任黄埔军校少校中队长,待遇丰厚姑且不论,“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陈奇涵坚贞不渝,不改初衷,毅然声明:“宁当普
通的共产党员,不当国民党官。”他辞去官职,脱离了国民党。这年秋,他脱下皮鞋穿草鞋,带领学生萧韶、陈奇洛、鄢日新等共产党员离开广州返回江西,在赣南开展工农革命运动。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又进入了一个低谷。蒋介石从南京写信给陈奇涵,请陈奇涵担任他的侍从室主任。陈奇涵以身体有病为由,婉言谢绝。但出乎蒋介石意料的是,受党派遣的陈奇涵却很快接受了朱德的邀请,出任军官教导团参谋长,秘密任该团地下组织的支部书记,并由他掌握密码和电台,与在武汉的中央军委保持着联系,筹备“八一”起义。
起义爆发后,他随军由临川调往南丰驻防警戒,掩护南撤的起义部队,战斗中被冲散,同部队失去联系。他率领部分同志返回兴国家乡。遵照中共江西省委指示,联络从各地失散归来的共产党员,恢复了兴国县在大革命后期遭到严重破坏的工会农会学生会和党组织,重振旗鼓,东山再起,领导全县劳苦工农开展轰轰烈烈的“抗粮、抗债、抗租、抗息、抗税”的五抗斗争。1928年,陈奇涵任中共赣南特委委员和军事部长。工作环境异常艰苦残酷。国民党第7师师长刘士毅悬赏5000大洋买他的人头,放火烧了他家的房子,杀了他的两个胞弟。陈奇涵置之度外,说:“敌人愚蠢的像猪猡,烧了我的窝,更会逼我上山为‘匪’。”他积极组织兴国县农民暴动,还创建了赣南红军第25纵队,使北起永丰东固,南到于都桥头,东至宁都青塘,西达万安良口绵亘数百里的区域形成了赤色割据局面,为1929年毛泽东、朱德从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建立了一块良好的落脚点,也为赣西南及中央苏区的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以食为天。陈奇涵怎么也没有料到,在这一日三餐的饭桌上,会引出那么多轶闻佳话,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1929年4月,毛泽东率红4军3纵队来到兴国。陈奇涵按照兴国当地风俗习惯,弄了一道“蒸笼粉菜”,为毛泽东改善伙食。揭开蒸笼盖子,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毛泽东用筷子夹了一块米粉鱼肉,放在嘴里品尝着,觉得鱼肉鲜嫩,又香又辣,味道十分可口,适合他湖南人的口味,禁不住连声赞到:“好菜!好菜!”
并饶有兴趣地问:“这道菜叫什么名字?”陈奇涵笑着说:“民间家常菜,没有什么正经名字,老百姓叫‘蒸笼粉菜’。”并请毛泽东为它取个名。毛泽东灵机一动,兴致勃勃说道:“就叫它‘四星望月’怎么样?瞧,这中间的蒸笼,像个圆圆的月亮;这周围的四碟菜不就成了星星吗?群星拱月唷!”毛泽东的解释,很有诗情画意,大家一听,齐声叫好。此后“四星望月”的典故一传十,十传百。今天,这道菜已列入了中国名菜谱。
1934年7月,陈奇涵随同毛泽东到长胜县铲田区做社会调查,苏区政府招待他们吃饭。饭后,毛泽东因匆匆赶路,忘了缴伙食费。陈奇涵走在后头,代毛泽东交了伙食费。后来,毛泽东知道这件事,称陈奇涵“办了一件好事”。几十年后珍藏在瑞金革命纪念馆的一本帐本中还清清楚楚写着:
“7月18日,主席毛泽东一行4人,照章交来食宿费,大洋壹圆捌角,经手人,陈奇涵。”
陈奇涵更没有料到,饭桌背后还有刀光剑影和残酷斗争。1932年,陈奇涵任红1军团参谋长漳州战役受伤后,他在长汀傅连暲的“福音”医院养伤,邓小平、李井泉等几位战友去看望他,陈奇涵用自己的营养费请他们喝酒吃狗肉。事后,正好撞上中共苏区开展
反“罗明路线”斗争,在江西反邓(邓小平)、毛(毛泽覃)、谢(谢唯俊)、古(古柏)。陈奇涵坚持原则明确抵制。于是被指控为反“江西罗明路线不力”的陈奇涵。又加上一条“公款请吃”的罪名。报纸危言耸听,指明道姓说:“陈奇涵是大贪污犯。”1933年冬,正在前线指挥部队同国民党薛岳部队奋勇作战的陈奇涵,突然被宣布解职,并由江西省保卫局派武装人员把他从战场押送回省委机关驻地宁都查办。幸亏得到李富春的力保,陈奇涵才被释放。他从西方军参谋长削职为中共军委一个部门的普通科员,带着极不公正的“处分”,历尽千辛万苦,走完万里长征路,直至延安整风运动时,中央军委才为他平反。
陈奇涵一生洁身自好,光明磊落,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与党内“左”倾错误作不懈斗争。
篇三:依托朱瑞文化,推行红色德育研究报告
编号:SQ20XXGH025
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XX年度课题
依托朱瑞文化,推行红色德育研究
研
究
报
告
《依托朱瑞文化,推行红色德育研究》课题组
20XX年11月
编号:SQ20XXGH025
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XX年度课题
依托朱瑞文化,推行红色德育研究
研究报告
《依托朱瑞文化,推行红色德育研究》课题组
主持人:李强(校长)臧其申
一、研究背景
朱瑞文化:即以炮兵创始人朱瑞将军为研究对象,探索朱瑞将军的精神及文化内涵;红色德育:即以培养孩子们对党、对祖国的朴素情感为目标,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红色德育”这一途径,扎实有效地“培养孩子的精神品质”。本课题的研究将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深入分析朱瑞精神与他们生活的环境(家庭、社会、学校、班级)以及孩子们个人的性格特征的本质联系,深入研究朱瑞精神在学习生活中的积极影响,从而制定具体可行的活动方案,在本校开展实验,边实验边总结,不断
完善行动方案。
本课题名称是《依托朱瑞文化,推行红色德育研究》,为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XX年度课题(编号:SQ20XXGH025)。课题主持人是校长李强和臧其申。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有朱海兵、靳勇、陈妍、陈婷婷、朱宗政等,均为我校骨干教师,现在我校担任副校长、政教处主任、教导处主任等职务。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两年,20XX年4月申报,计划结题时间是20XX年底。
二、研究目标
1.依托传统文化是我校办学的“落脚点”,用地方名人朱瑞将军激励学生“走出家乡,报效祖国”的雄心状志。
2.倾力打造“朱瑞文化”,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系统,让朱瑞精神在他的家乡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3.一所学校给予学生的教育是多层面、立体式的,既有显性的又要有隐性的,既要突出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又要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我们要充分挖掘德育的内涵,通过“朱瑞文化”的打造,让校园文化飘逸、和谐、浓文,成为一种隐性教育资源,润物无声。
三、研究内容
1.朱瑞的丰功伟绩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2.朱瑞精神内涵的提炼研究。
3.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4.依托朱瑞文化,建设精品红色校园文化研究。
5.朱瑞文化建设与红色德育实践研究。
四、研究过程
自本课题被市教科所成功立项为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以来,我们以“弘扬朱瑞精神,整合德育资源,打造品牌学校,培育时代骄子”为基本思路,以“朱瑞文化”为核心文化,以系列活动为辐射点,以飘逸的文化、和谐的环境为隐性资源,让朱瑞精神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生命底色。
1.研究准备阶段(20XX.4—20XX.6)成立课题组,深入调研,确立课题,申报立项,制定实施方案。
2.初步研究阶段:(20XX.7—20XX.8)挖掘朱瑞精神内涵,调研分析学生思想(:朱瑞将军事迹)现状,初步提炼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培养目标与措施;完成校园文化的整合升级方案。
这一阶段,我们重点对校园文化进行升级打造。
文化校园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改良,还包括对人文环境的发掘与组织。与当地文化有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是校园景观化的重要资源。景观校园版需要强调文脉,根据当
地人文历史,我们将校园设
计的文脉定位“红色”。既记载了历史的沧桑,又展现了校园文化精神,孕育了校园文化。有利于创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校园是文化授受的平台,是服务于学生活动的场所。以英雄人物为元素,打造龙河中心小学红色人文校园。公园式的校园与红色文化相交融。形成特色的人文校园。建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景观人文校园。
经过讨论,我们确定了红色校园建设的景观规划:
两条景观轴,三大板块,两大景观带的格局。打造的重点是校园内的两个池塘及周围的景观布设,体现古典园林式红色校园特色。
首先抓住了建党九十周年的重大教育契机,对校园红色文化牌进行布置。
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我们在教学楼走廊中布置了反映建党九十年光辉成就的文化牌。共分“民族精神、光辉历程、辉煌成就、伟人风采”四大板块,热情讴歌建党九十年来我们伟大的党光辉足迹。
20XX年9月开始,我们以办好英雄母校为依托,加强红色文化建设,营造了浓郁的红色教育氛围。
我们先后建成了朱瑞将军塑像、革命史草坪、朱瑞将军纪念馆。其中,朱瑞将军纪念馆于20XX年10月升级改建成功,11月上旬面对全校师生开放。纪念馆以丰富详实的史料展示了朱瑞将军短暂而丰富的一生和卓越的功勋,为国内第一个最完整的朱瑞将军纪念
馆。纪念馆特别增设了“少年大志,辗转求索”一部分内容,表现朱瑞将军青少年时代的求学故事。整个外部构造创意取材于中共一大会址、遵义会议会址和延安窑洞建筑风格,给人以厚重的历史感。大门则直接复原延安炮兵学校的大门,以纪念朱瑞将军缔造炮兵的卓越功勋。
主体馆共六个单元,五大展厅,收集、展示了大量与朱瑞将军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书籍、剧本和影视资料,表现了朱瑞将军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卓越贡献。
展厅的六个单元主题分别为“炮兵先驱,英魂永存”“少年大志,辗转求索”“民族危难,投身革命”“抗日烽火,山东点燃”“创建炮兵,固我长城”“百年龙小,薪火相传”。前面五个单元是朱瑞将军辉煌一生的展示;最后一个单元是校史室,展示了我校的办学渊源。第一展厅为序厅,是对朱瑞将军一生全景式展现。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的朱瑞将军纪念馆是全国第一个朱瑞将军纪念馆。在研究朱瑞将军、纪念朱瑞将军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基础性、开创性工作。20XX年,龙河镇政府兴建了朱瑞故居、将军里、朱家陵园、将军大道;20XX年,市区政府建设的朱瑞将军纪念馆对外开放。在筹备期间,设计人员都曾多次到我校参观。
3.深入研究阶段(20XX.9至现在)进一步完善“一馆两湖两广场”,成立“朱瑞文化”研究会,举办“朱瑞文化与德育”论坛,开展“红色德育”系列活动。
从红色校园文化的精心打造到红色德育活动的扎实开展,我们已经让红色精神成为学生亮丽的生命底色。
以下是我们20XX年三次大型红色德育活动中的镜头回放:
为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迎接建国63周年和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激发学生“爱祖国、爱江苏、爱家乡”情感,9月29日上午,我校隆重举行了“中华诵·颂歌献给祖国”红色经典诵读比赛。
来自各年级的14组选手进入了决赛。《仰望星空》《红色箴言》《中华少年》《我的祖国》,一篇篇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篇目在校园上空回响,热情地讴歌了中国共产党91年奋斗历程和建国63周年的光辉成就。孩子们或慷慨激昂,或委婉抒情的诵读将现场的气氛一次次地推向高潮。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角逐,三(1)班、五(5)班、五(1)班、六(2)班、六(4)班获得了本次比赛的一等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