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为人们所喜爱,除了它的食用价值外,还由于它是一种美好的文化象征。
鱼有“余”的谐音,因此,人们用鱼形来寓意“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等。
在鱼形图案中,鲤鱼和金鱼的内容和形式较为丰富。“鲤鱼”和“利余”同音,金鱼与“金余”同音,所以才备受人们青睐。
在浙东一代有这么一个有关鱼的婚俗。新媳妇下花轿时,随手把些铜钱撒在地上。铜钱俗称铜子,新媳妇撒它唤作“鲤鱼撒子”,说是鲤鱼产的卵子多,意味着繁殖能力强,“子孙满堂”。 鱼儿的繁殖能力特别强,又迎合了中国传统多子多福的、人丁旺盛的幸福生活期盼。鱼儿离不开水的自然现象又是鱼水之欢的情感表达,寄托了男女情深、夫妻恩爱、伉俪美满的情意。
相传汉代有鲤鱼跃上龙门的神话故事,据说鲤鱼跃上龙门就可以变化成龙升上天。这就寄托了人们渴望生活的质变飞跃、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成为美好前途和幸运的象征。 唐代规定五品以上官员都得佩戴鲤鱼形饰品“鱼符”于腰部,并一直延续到宋,“以明贵贱”。“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而“如鱼得水”,则用来描述工作和生活和谐美满、幸福、自在。
到了明、清以来,盛行的《八宝图》,八宝之一的“玉鱼”因为谐音的缘故被人宣扬为“吉庆有鱼(余)”,象征着年景好,丰稔昌盛。 鱼的纹样也广泛运用在人们的生活用品中:
凡此种种,鱼儿这个熟悉的传统吉祥寓义图案,直到今日仍然讨人欢喜,佩戴赠送两相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