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青海阿尕泽金矿区断裂构造的分类与控矿规律研究

2023-10-14 来源:星星旅游
磅 他鹭 第28卷第l期 GEOLOGY OF SHAANXI 2010年6月 文章编号:1001--6996(2010)O1一O052~05 青海阿尕泽金矿区断裂构造 的分类与控矿规律研究 王育良,杨 海,张忠良,司国辉 (陕西省地矿局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西安710100) 摘 要:从As、Au元素化探异常分布与断裂构造的关系、DC对冲带脆韧性逆冲 走滑断层带和矿化热液活动带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断层带发育与热液成矿带的关 系,总结了控矿规律。 关 键 词:断裂带;热液活动带 中图分类号:P618.510.2 文献标识码:A 在矿区地质研究中常常会遇到断裂控矿问题,为什么一些断裂带控制着区内矿体,而另 外一些规模相近的断裂却不具有控矿作用。当深入研究后会发现:热液蚀变的发生并非是遍 布造山带的,热液活动、造山作用中的岩浆活动以及深部热中心具有带状热流中心。这些控 矿带是热液活动和断裂发育重合的地带。因此,判定热液活动和断裂带是否重合成为找矿的 重点。在一个新工作区,我们必须对工作区断裂带含矿的差异性和共同性进行研究,下面就 所作研究进行论述。 1 矿区地质概况与As、Au元素化探异常 1.1地层出露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秦岭一昆仑东西构造北亚带边缘及北北西向(河西系)构造带交 接部位。区域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二叠系切吉组、三叠系鄂拉山组,其次为第四系Q。 二叠系切吉组(Pq):下部为同源富含生物碎屑的角砾状灰岩,中部为变长石石英细砂 岩夹粉砂质板岩,上部为变粉砂质板岩夹含泥结晶灰岩,含泥结晶灰岩夹互粉砂质板岩,粉 砂质板岩夹薄层细砂岩。 三叠系鄂拉山组(Te。):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建造。 1.2矿区构造 矿区构造为对冲构造格局,南部为自东而西的逆冲推覆构造,北部为自西而东的飞来峰 与叠瓦状推覆构造。飞来峰盖在自东向西的逆冲叠瓦构造之上。两个不同运动方向的推覆构 收稿日期:2009~12—1O 作者简介:王育良,男.48岁,高级工程师,一直从事矿产勘查工作。 第1期 王育良等:青海阿尕泽金矿区断裂构造的分类与控矿规律研究 53 造体系对冲在一起形成了贯穿全矿区的对接构造带,在对接构造带为紧闭的复式背斜构造, 背斜在岩体内为背型构造,顺背斜(型)两侧出现较小规模的对冲断层,该对冲带为矿区矿 化的有利地带。 1.3岩浆岩 矿区岩浆岩为三叠纪晚期的闪长玢岩,以脉状和似层状分布在矿区的西部,该岩脉均受 到了后期改造,参与了逆冲推覆构造的发育和晚期的脆性破裂,岩体已褶皱和破碎形成类岩 层变形构造。 1.4砷、金元素异常与构造的关系 矿区金砷元素异常顺早期推覆体底板断层两侧分布,并在构造窗部位形成圈状,砷金异 常与推覆底板构造线吻合较好,形成了区内对接构造带控矿带状异常。而异常为推覆构造窗 的出露位置(图1)。 2矿区断层分类与研究 经过野外地质工作与室内研究,按断层的应变强度和断层岩变形变质程度对矿区断层进 行分类为:韧性变形带和脆韧性逆冲走滑断层。 2.1韧性变形带的研究 图1 青海某金矿区构造纲要与As、Au元素异常综合示意图 Fig.1 Combined sketch showing the structures and distribution of As and Au in a gold deposit in Qinhai 2.1.1韧性变形带TIF1的几何特征 (1)产状特征:韧性变形带的产状以低角度倾角为主(-16。---45。),断面已发生褶皱。 倾向以后期改造的和早期形成的相叠加。 (2)区域走向:韧性变形带的走向有南北向和近北东向,在推覆体西端边缘走向近南北 陕西地质 第28卷 而在南缘为近北东向。 (3)三维几何特征:韧性变形带在空间上就像盖在山上的帽子受后期地应力的作用发生 了两期褶皱,近东西向的早期宽缓褶皱(波长在100 ̄150 m)与晚期的紧闭褶皱(波长2~ 3 m)。韧性变形带宽1~3O tn,呈不均一的带状塑性流变,长度超过2000 m。 (4)带内变形:韧性变形带内岩石为构造片岩或糜棱岩,流动构造、旋转构造发育。 2.1.2韧性变形带运动学特征 (1)运动方向:上盘自北向南的运动和自东向西的运动方向。 (2)牵引褶皱:下盘是以塑性流动为特征的平卧褶皱等平行断面的同斜(褶皱轴面平行 断面)褶皱为主。显示了上盘自东向西、自北向南的运动学特征。 (3)S—C组构:塑性流动方向由西向东为主(图2)。 2.1.3韧性变形带动力学特征 动力学特征为强烈的塑性流变带,带内岩石变形处于高温高压环境,灰岩已发生变质成 为大理岩化的糜棱岩,砂岩和泥质岩变质为条带状的矽卡岩和硬绿泥石化的构造绿片岩。这 些特征为韧性变形带发育的深度提供了可靠依据。流变特征见图2。 2.1.4韧性变形带深部信息特征 (1)韧性带内的热液蚀变矿物和蚀变强度 韧性带内的热液蚀变矿物为绿泥石,硬绿泥石,硅灰石,黝帘石,方解石等。蚀变以硅 化绿泥石为主,局部以大理岩化为主。砂岩变质为条带状硅质岩。 (2)金属矿物和韧性带的关系 韧性变形带内金属矿物少见,局部可见弱锑矿化和褐铁矿化。在韧性变形带上盘5~10 m有砷与较强的褐铁矿化。 (3)韧性变形带和矿区矿带的几何学关系 韧性变形带的上盘为外来的飞来峰,其上盘矿化弱而无前景,在韧性变形带下盘构造窗 出露的地带并不是矿化的分布区,因此韧性变形带和矿区矿带没有确定的几何学相关关系, 推覆体下盘具有找矿前景。 2.2 13(2对冲带脆韧性逆冲走滑(压扭性)断层带的研究 2.2.1脆韧性走滑断层的几何学特征 走滑断层的产状:走滑断层在走向的东端产状为280。 20。"---35。形成了从西向东的走滑 运动转化为由西向东的逆冲运动。而在推覆体南侧的走滑断层带发育的南侧边缘断层产状为 320。~34O。 45。。 柱状构造:走滑运动引起的构造透镜体在旋转后成为柱状构造。 旋转构造:走滑断层引起岩石变形形成旋转构造的斑状透镜体。 带内变形:走滑断层带岩石以脆韧性变形为主,主要发育构造透镜体。 2.2.2脆韧性走滑断层的运动学特征 牵引褶皱:走滑断层运动引起平面上的右旋拖曳褶皱群,表明了早期推覆构造形成阶段 构造格架对后期热液活动的几何控制作用。S~C组构:断层带内岩石的变形形成了S型, 而片理构成的C型显示了右旋运动的特点。 2.2.3脆韧性走滑断层的动力学特征 第1期 王育良等:青海阿尕泽金矿区断裂构造的分类与控矿规律研究 55 断层角砾岩:断层角砾岩发育并伴随片理化带,为推覆构造下盘原地逆冲构造发育带的 前锋地带,其动力来源于早期的同推覆构造东西向挤压应力场作用。动力环境为脆韧性破裂 (图3)。 构造透镜体:构造透镜体显示破裂为脆性破碎特征为主与部分韧性拉长弯曲变形。 图2韧性剪切带 图3脆韧性断层 Fig.2 Ductile shear zone Fig.3 Brittle-ductile shear zone 2.2.4脆韧性走滑断层的深部信息特征 断层卷人岩层:断层下盘为砂岩和砂岩上的切吉组二、三岩段为主,在上盘为较老的下 岩段地层。断带内是以砂岩或灰岩或闪长玢岩为主的原地系统。平面图位于对冲带北西一侧 约100 121处。 热液蚀变:蚀变以褐铁矿化和砷矿化一金矿化一锑矿化为主。 含矿性特征:含矿性以金和铜为主,前缘元素砷异常较高。在脆韧性断层带,地化剖面 显示了金元素含量和断层带的密切关系(图3)。 3 DC对冲带脆韧性走滑断层带和矿化热液活动带的关系 通过对矿区多处断层进行地化剖面测量,所取岩石光谱样1000多个的结果显示了在矿 区存在有较高的砷、金矿化构造带,此矿化构造复合带的确定是找矿突破的关键。 3.1热液活动带和走滑带的空间重合关系分析 3.1.1低无矿化的走滑带表明该断层带和矿化热液活动带相关性差 同样性质的断层带却不含矿化,表明了该断层带距离矿化热液远,是区内热液活动带低 位带。 3.1.2高矿化的走滑带表明该断层带和矿化热液活动带相关性较好 早期发生走滑的断裂带成为晚期热液的通道,带状矿化的宽度也显示了矿化热液的活动 是局限的,犹如海里的浪一样存在高水平活动带和低水平活动带(图3)。 3.2矿化热液活动带的形成时间和区域热事件的关系 区域内强热液活动事件发生在三叠纪,鄂拉山火山岩形成时的深部有热液向裂隙中心两 56 陕西地质 第28卷 侧活动的必然性,而热液活动的带状特征是造山带本身形成时的带状造山强弱应变带引起 的,高裂隙发育带和深部热液的强烈活动使得矿化热液具有分带分区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岩 石和岩石内热流体波动规律的表现。 4断层带发育与热液成矿带的关系研究结论 我们运用地球化学方法结合构造成矿分析成功地找到了控矿构造带,明确了该金矿受断 层带和热液成矿带共同控制。 4.1外来推覆体系和成矿带的关系 外来推覆体和成矿带没有空间上的必然联系,推覆体近原地系统附近引起的推覆体下盘 近矿化带附近的矿化现象和推覆体表面上有空间相邻的关系,而实际上矿化带和上覆的推覆 体底板断层之间存在定量的几何学关系。 4.2原地逆冲一走滑断层带和热液成矿带的关系 原地逆冲一走滑断层带和成矿带之间存在复合关系,晚期的热液活动由深处运移到浅 部,而运移的通道是原地逆冲断层带。这种空间的重合关系不表明原地逆冲断层均有含矿的 可能,含矿高的地带恰好是垂直或平行热事件岩浆活动带的分支。建立热液活动带概念非常 重要,这是避免盲目找矿的思想基础,只有把热液活动带与构造带的几何关系研究清楚,才 能有针对性的在小靶区范围内找矿。 [参考文献] [1] JOHN G.RAMSAY MARTIN I.HUBER.现代构造地质学方法[M].1987. [23 武汉地质学院地球化学教研室.地球化学[M].1979年. CATEGORY AND oRE—CONTROLLING BY FRACTURAL STRU( URES IN THE AGAZE GoLD DEPOSIT IN QINGHAI Wang Yu—liang,Yang Hai,Zhang Zhong-liang,Si Guo—hui (Xi’an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s,Shaanxi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710100) Abstract:The tenor of gold mineralization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faults and thermal fluids to the ore zone,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As and Au anomalies and fault structures,the relation between DC and the brittle-ductile reversed strike-slip faults and mineralized thermal fluids. Key words:fault zone;thermal fluid zon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