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2021-10-02 来源:星星旅游
初中阅读答题技巧

第一、记叙文

(一)某句适在文中的作用:

1、篇头:开筒点题:演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或者埋下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内容:总结上......内容:

3、文尾:点明中心;突....主题:深化主题含蓄委婉或者直接抒发.....情感,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与......相呼应。

(二)加点词的作用

如果有2层含义

格式:本义+语境中的含义 (如:某字意思是.....,在文中表示......)

如果采用了修辞手法.先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拟人

答题模板: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了.....表达了......;

2、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笞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点

3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增强语气

如果没有采用修辞手法.就从动词。形容词入手。

格式:什么词生动形象的写了什么. 突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题目的考点.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拟人、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参考修辞手法答题模板,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如果没有采用修辞;可以从结构上回答,点明主题,与....相呼应;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总领全文,再加内容上,表达了......情感。

(四)某句适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换了之后没有那么生动形象,所以不能换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换了之后则不能体现这种生动感,所以不能换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 ; 换了后就变.....与原文事实不相符。

(五) -句话中某几个词或者某几段的顺序能否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 或者是时间顺序.逻辑顺序)规律不一致。

( 2)该词或这几段与上文是——对应的关系。

(3 )这些词或段落是递进关系. 或者是时间顺序. 或是逻辑顺序.层层深入.所以不能交换。

(六)段意的概括或者文章主旨的归纳

1.记叙类文章:如果是写人的文章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结果怎么样)。

如果是写景的文章

格式:什么景物怎么样,抒发了什么情感

如果是写事的文章

格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交代清楚。

2. 说明类文章: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怎么样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是什么。

格式:作者的论点+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

(七)插叙的作用

使文章结构更具变化、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性格;使文章结构脉络更加清晰、主题更突出。

(八)标题的作用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的线索

3确定文章的写作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作为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一语双关

5文眼.揭示文章中心主旨

6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富有哲理,发人深省

7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

注意,具体分几点答题;要结合具体文章来分析,小可爱们不要照搬模板哦。

第二、议论文考点分析

一、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点: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

三、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四、论证方式:立论

驳论(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

五、议论文的结构: 1.并列式 2.对比式 3、层进式 4.总分式

六、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2、道理论证 3.比喻论证

4. 对比论证 5、引用论证 6.类比论证

七、议论文语言特点:

1、准确性 2、概括性 3、鲜明性 4.生动性

常见问法及答题格式:

1.请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解析)论点我们可以从题目、开头、中间去寻找议论句. 找到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的句子。

2.请指出画线句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解析]

1)举例论证。以......为例 .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弓|用论证。通过引用...名言警句格言谚语;证明了....道理或观点;使论证更权威更有说服力。

3)比喻论证。将.....比喻为.... .证明了....论点;使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增强说服力。

4)对比论证。将....和....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了....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简要分析本文或本段的论证思路。

[解析]通读全文或整段;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分成了几个部分,再分点答题。

1)首先写了......2)接著写了......3)然.后写了.....4)最后写了....

第三、说明文考点分析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图表。

常见问法及答题格式:

1.画线句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

1)举例子;举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

2)引资料;引了......资料;有力地说明了.......增强文章说服力

3)列数字;直观准确地说明了.......使说明准确具体,更具说服力。

引资料、作诠释、草状貌、列 4)打比方,将.... .比作...... ;生动形象说明事物的......特点,增强文章趣味性。

5)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6)作比较,把......和......进行比较;突出了......特点。

7)下定义;科学准确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

8)摹状貌,对.....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生动形象。

9)作诠释,对.....加以具体解释说明. 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10)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特点。

2.第一段从.....谈起 .有什么好处?

[解析]

形式新颖,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本文说明对象......

3加点词语能否掉?为什么?

[解析]

不能删。加点词表频率/程度/约数范围。删去后句子意思与实际情况不符或表达不够严密.故不能删。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

整理了下:

1、表时间限定: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在当时、最早等

2、表程度限定:最、比较、几乎、相当、很、非常、特别、尤其、稍微、更加等

3、表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4、表数量限定:多、有余、很少等

5、表范围限定:全、都、大部分、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屡次、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7、表质地的词语:软、硬

第四、小说考点分析

一.文中某个人物形象的作用

1结构上,将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串联起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前后情节连贯。

2.艺术上,衬托.....人.物的作用;突出了.......的人物形象。

3.主题表现上,表现了.......的主题。

二、某句在文尾的作用

1结构上,首尾呼应;通过.....产生.....戏剧效果;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2:情感上.表达了......情感

3思想内容上; 以......深化作品的主题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1.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交代故事背景

2.与......形成鲜明对比.形成悬念.暗示后面情节起伏变化。

要学握好这些答题技巧并熟练的使用。只背涌是不行的.必须要大量的练题并且分析自己的答案和标准普案的差异在理.并用专用笔记本记载下来.防止下次因为同样的原因丢分。

第五、古诗词鉴赏方法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古诗中的景物已经不是单纯的景物了.它是带有诗人感情色彩的知己.代替诗人来诉说也的或悲伤、或欢愉。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赏析中很重要. 表现手法主要有:典故、烘托、渲染、铺陈排比、比兴、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蕃对比手法、借古讽今、象征法、一语双关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拟人、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特点常用的术语有:生动、形象、凝练、简洁、明快、清新自然、新奇、优美、绚丽多彩、含蓄委

婉、质朴、自然隽永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诗歌的各种表达技巧的作用,储备诗歌知识。首先要弄清和区分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品读、辨析。

风格流派:豪放派与婉约派: 浪漫与现实:山水田园派。

赏析古代诗词;最重要的是理解诗词内容;可以按照几个步骤进行:

1多读诗歌的题目和内容;多读几遍;其义自见:

2抓住意象(诗歌中的景物) :

3进入诗歌意境,描绘诗歌意境:

4联系作者生平背景. 诗人所处的朝代以及诗人的人生经历。

总的说来.鉴赏诗歌的捷径就是:

1概括诗歌主旨: 2联系作者背景: 3分清意象特点: 4进行情感归纳。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紧扣题目要求,不可随意答题:二是分点答题.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思考答题用语,力求用语准确、专业、规范。

我们需要区分的专业术语

“方式和手法”的区别

艺术手法,又称为表达技巧,分为以下几类: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

2、表现手法:联想、烘托、抑扬、照应、象征、对比、正侧结合、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是紧扣题目要求,不可随意答题:二是分点答题,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思考答题用语,力求用语准确、专业、规范。

3、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对比、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