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
1.我国第一本《运动训练学》专著诞生于( )年。
2.运动训练的发展历程分为( )、( )、( )、( )。 3.从过程来看,竞技运动包括( )、( )和( )。
4.现代竞技运动发展的趋势表现为( )、( )、( )、( )、( )和( )。
5.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可将竞技运动项目分为( )、( )。 6.按运动项目动作结构可将竞技运动项目分为( )、( )和( )。 7.训练适应的特性有( )、( )、( )、( )。 8.运动负荷由( )和( )构成。
9.运动负荷的大小可以通过( )和( )来表示。 10.恢复过程包括( )、( )、( )和( )。 11.恢复的类型有( )、( )和( )。 12.恢复的手段主要有( )、( )、( )。
13.训练周期的类型有( )、( )、( )、( )、( )、( )。
14.竞技状态形成和发展可分为( )、( )、( )三个阶段。 15.从训练学角度看,耐力可分为( )和( )。 16.从生理学角度将,耐力可分为( )和( )。
17.从技术结构分析,每一个动作都是由( )、( )、和( )三方面组成。
18.构成重复训练法的要素是()、()、()、()。 19.构成持续训练法的要素是()、()。
20.重复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 )、( )、( )。 21.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 )、( )、( )。 22.持续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 )、( )、( )。 23.循环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 )、( )、( )。 24.比赛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 )、( )、( )、( )。 25.高原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 )、( )、( )。 26.运用重复训练法设计方案其构成要素一般有( )、( )、( )、( )和休息方式。
27.训练方案构成要素一般有( )、( )、( )、( )和休
息方式。
28.身体练习是由( )、( )、( )、( )、( )、( )六要素组成。
29.运动训练的内容分为( )、( )、( )、( )、( )和思想品质训练。
30.速度素质分为( )、( )和( )。 31.心血管耐力可分为( )和( )。
32.力量素质可分为( )、( )、( )和( )种类。 33.技术训练要做到全面、( )、( )、( )。
34.技术训练时间的安排一般分为两类,一是( ),一是( )。 35.战术内容包括( )、( )、( )和( )。 36.运动训练大周期通常分为( )、( )、( )三个时期。 37.应激可分为( )、( )、( )三个阶段。
38.全过程多年训练周期分为( )、( )、( )、( )和( )。
39.全年训练周期可分为( )、( )、( )。
40.阶段训练周期有( )、( )、( )、( )、( )、( )六种类型。
41.小周期的类型有( )、( )、( )、( )。 42.训练课的类型包括( )、( )、( )、和( )。 43.训练课一般由( )、( )、( )三部分组成。
二、判断对错题:
1.我国第一本《运动训练学》专著完成于20世纪60年代。 2.《运动训练学》是一门揭示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性的学科。 3.理论知识的综合性是运动训练学的特点。 4.揭示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学的核心。 5.运动训练的本质是对运动员机体不断改造的过程。 6.多年系统训练是当代运动训练的特点之一。
7.竞技能力是由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智能等构成。 8.运动员参赛运动成绩的名次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决定的。
9.技能主导类的难美性项目,(如艺术体操)为参加大赛,常常安排年单周期训练。
10.跳跃型增加负荷的类型主要运用于优秀运动员训练。
11.对于优秀运动员施加的负荷强度小于70%,不能引起生物适应性变化。 12.关节的角度和肢体的移动距离可以作为协调素质的评价指标。 13.负荷节奏的竞技能力保持型可以用于发展运动员的耐力性能力。 14.关节的角度和肢体的移动距离可以作为灵敏素质的评价指标。
15.对于从事耐久性项目的儿童少年运动员来说,增加心肌肥厚程度重要于加大心腔容积。
16.长时间运用某一恢复手段,会使恢复效果提高。
17.运动员机体所受到的负荷刺激越大,疲劳就越深刻,机体的超量恢复越高,人体的竞技能力提高的越快。
18.负荷节奏的疲劳积累型主要用于发展运动员的速度性能力。
19.在一定范围内,负荷愈大,疲劳愈深刻,恢复愈旺盛,产生的超量恢复愈好。 20.采用持续训练法心率控制在150次/分,可以发展糖酵解供能无氧耐力。 21.间歇训练法主要用于发展有氧耐力素质。
22.运用重复训练法要求练习的次与次之间的休息时间不充分。 23.采用持续训练法可以发展糖酵解供能无氧耐力。
24.某运动员现有最大力量100公斤,训练方案:60kg×16+65kg×14+70kg×12是提高内协调能力的训练。
25.100m(85%)×3(3ˊ)+80m(90%)×3(3ˊ)+60m(95%)×3(3ˊ)是发展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案。
26.采用400M(90 %)×4( 2′)×4( 4′)方案训练的目的是发展运动员的非乳酸供能无氧耐力。
27.采用300m(80%)×4( 2′)×4( 4′)方案训练的目的是发展运动员抗乳酸能力。 28.100m(85%)×3(3ˊ)+80m(90%)×3(3ˊ)+60m(95%)×3(3ˊ)是发展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案。
29.体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0.机体的能源物质代谢不同是心血管耐力分类的依据。 31.有氧性训练应以无氧性训练为基础。
32.发展肌肉耐力要保证一定的负荷强度和较小的负荷量。
33.通过增加肌肉的力量可以提高跑的速度,一般随着力量素质的提高跑的速度也随之提高。
34.肌肉处于紧张待发状态的反应速度好于松弛状态的反应速度。 35.阻力跑(如逆风跑、上坡跑)是消除速度障碍的有效手段。 36.方案:60m(95%)╳3(30″) ╳4(3′)是发展移动速度。
37.运动技术的形成与运动员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相关,与动作技能的储备数量
无关。
38.技术风格即是技术特长。
39.战术指导思想是战术活动的核心。
40.民族特征是影响技术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41.集体项目中的个人战术属于整体战术的组成部分。 42.赛期心理训练主要用于调整运动员心理过程。 43.日常心理训练主要用于改善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 44.运用智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5.可以划分准备期、比赛期、恢复期是大周期的主要特征。
46.准备期负荷安排:负荷量为中到大或最大;负荷强度为小到小或中。 47.竞赛期负荷安排:负荷量为大到中;负荷强度为小或中到中。
49.在周训练中,先安排速度性训练,后安排耐力性训练是符合集成效益的训练安排。
50.体能主导类的速度力量性项目,多数常常安排年双周期训练。
三、单项选择题:
1.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 )的学科。 A 一般规律 B 特殊规律 C 专项规律
2.按运动项目动作结构分类,下列( )是固定组合项目。 A 游泳 B 体操单项 C 篮球
3.从运动员的生长发育角度看,速度素质的训练最佳期是( )。 A 5—9岁 B 9—14岁 C 14—18岁
4.跳跃型安排训练负荷多用于( )。 A准备期前期 B 准备期后期 C 比赛日
5.直线式渐进增加负荷主要适用于( )。 A 初级运动员 B 优秀运动员 C A和B
6.由快至慢排列体内各种能源物质储备恢复的速度是( )。 A糖→脂肪、蛋白质→ATP.CP
B ATP.CP→脂肪、蛋白质→糖 C ATP.CP→糖→脂肪、蛋白质
7.肌糖原超量恢复值较大的是( )运动之后。 A 力量性 B速度性 C 耐力性
8.按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先后顺序,训练内容先后依次为( )。
A 柔韧→有氧能力→速度→最大力量、无氧耐力 B 协调→无氧耐力、最大力量→速度
C 协调→速度→最大力量→有氧耐力
9.在一次训练课中,训练内容安排的顺序应是。( ) A 协调能力、技术—速度—力量、耐力
B 协调能力、技术—力量、耐力—速度 C 速度—力量、耐力—协调能力和技术
10.采用变换训练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技术 B 改进技术 C巩固技术
11.运用间歇训练法发展无氧代谢能力,负荷心率一般控制在( )。 A 140—150次/分 B 160—170次/分 C 180—190次/分
12.选择海拔2400—3000米高度进行训练是发展( )能力。 A 有氧代谢 B 无氧代谢 C 有氧、无氧混合代谢
13.田径10000米运动员运用高原训练法,一般选择海拔( )米的训练环境。 A 1600—1800 B 1800—2000 C 2000—2300
14.消除速度障碍较好的手段是( )。 A 负重跑 B牵引跑 C上坡跑 15.运动员发展无氧代谢能力,其血乳酸值应控制在( )。 A 1mM/L B 1—4mM/L C 4mM/L以上
16.通过提高内协调能力发展最大力量,负荷强度多应安排( )。 A 40—60% B 60—80% C 80—100%
17.发展反应速度时,应使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在( )上。 A 发出的信号 B 完成的动作 C 信号和动作
18.方案:50m(6″8)×3(30″)×4(3′)主要是发展( )运动素质。 A有氧耐力 B 糖酵解供能无氧耐力 C 磷酸原供能无氧耐力 19.采用持续训练法发展有氧耐力,运动员心率可控制在( )左右。 A 120次/分 B150次分 C180次/分
20.通过增加肌肉体积提高最大力量,负荷强度应安排( )。 A 40—60% B 60—80% C 80—100%
21.基础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运动员一般运动能力,时间多为( )。 A 3—5年 B 4—6年 C 4—8年
22.7—12岁的运动员应主要发展( )。 A 协调能力 B 最大力量 C 无氧代谢能力
23.启蒙训练阶段不易过多的进行( )训练。 A 最大力量 B 协调能力 C 移动速度
24.( )是技能主导类项目。 A 短跑 B 跳跃 C 排球 25.在大周期的准备期训练中,运动负荷的安排一般是( )。
A量大、强度小 B量小、强度大 C 量大、强度大
26.( )针对性不强,但能减轻教练员制定计划的工作量,因而是目前应用
较广的计划形式。
A 个体训练计划 B 集体训练计划 C 混合型训练计划
27.一年只有一次重大比赛应制定( )周期为宜。 A 单周期制 B 双周期制 C 三周期制
四、简述题:
1.怎样理解运动训练? 2.运动训练的特点是什么? 3.简述竞技运动项目分类。 4.项群理论的意义是什么?
5.简述项群训练理论对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有何意义。 6.图示负荷节奏性并简要说明其含义。
7.什么是适宜的负荷原则?举例说明怎样贯彻适宜的负荷原则。 8.简述超量恢复规律
9.简述恢复的类型及其运用的时机 10.简述运动中恢复的特点。
11.依负荷的节奏性原理谈训练内容的安排。 12.简述恢复过程。
13.在训练中应怎样运用恢复的三种类型? 14.简述恢复的集成效益
15.马特维耶夫提出的训练周期理论依据是什么? 16.简述竞技状态形成的阶段性规律。
17.某运动员以60m跑为训练手段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无氧耐力,其最好成绩7″,制订训练方案。
18.某运动员以60m跑为训练手段发展移动速度,其最好成绩7″,制订训练方案。
19.某运动员以60m跑为训练手段发展乳酸供能无氧耐力,其最好成绩7″,制订训练方案
20.某运动员以100m跑为训练手段,其最大心率205次/分,安静心率55次/分,该运动员训练心率为195次分,求该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并判断其发展什么运动素质?简要说明。
21.某运动员以400m跑为训练手段,其最大心率205次/分,安静心率55次/分,
训练强度为80%,求该运动员的训练心率并判断其发展什么运动素质?简要说明。
22.某运动员训练安排如下:160次/分×3;170次分×3;180次/分×2,测运动员最大心率为200次分,安静心率是60次分,问其训练强度是多少?如果该运动员采用90%的强度训练,心率应控制在多大?并说明上述两种训练情况下,机体的代谢状态。为什么?
23.某运动员以400m跑为训练手段发展有氧耐力,其最好成绩47″,制订训练方案。并简要阐明其能源物质代谢状况。 24.举例说明如何运用间歇训练法发展有氧耐力。 25.举例说明间歇训练法的作用? 26.举例说明变换训练法的作用?
27.举例说明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主要区别。
28.何谓循环训练法?运用循环训练法设计一个训练方案。(图示)
29.运用循环训练法设计训练方案。(提示:训练任务、内容、负荷、衔接等,可图示。)
30.设计运动训练方案。
31.结合训练实践谈发展移动速度训练的两个基本途径。 32.举例说明最大力量训练的两个基本途径。 33.结合训练实践谈最大力量训练的生物学基础。 34.结合专项训练说明怎样进行力量素质训练? 35.结合专项训练说明怎样进行速度素质训练? 36.简述力量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 37.阐述耐力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 38.阐述速度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
39.举例说明怎样进行背越式跳高?(或自己专项的一个运动技术)技术训练?(条件:初级运动员、一次新授课、场地器材充足、其他条件不受限制) 40.举例说明怎样进行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训练?(条件:初级运动员、一次新授课、场地器材充足、其他条件不受限制)
41.举例说明怎样进行前滚翻技术训练?(条件:初级运动员、一次新授课、场地器材充足、其他条件不受限制)
以某一专项为例阐述如何进行技术训练?(条件:初级运动员、一次新授课、场地器材充足、其他条件不受限制)
42.结合专项设计一份周训练计划。(要求:标明训练时期、项目、训练对象;写出训练内容、手段与方案、负荷等)
五、论述题:
1.举例说明如何运用重复训练法发展移动速度。 2.如何理解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关系? 3.简述竞技状态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4.举例说明持续训练法的作用。 5.举例说明重复训练法的作用? 6.举例说明力量素质训练。 7.举例说明速度素质训练。 8.举例说明耐力素质训练。
9.举例说明如何防止速度障碍的出现。 10.简述运动技能迁移的种类,并举例。 11.依据动作技能形成原理,如何进行技术训练?
12.以某一专项为例阐述如何进行技术训练?(条件:初级运动员、一次新授课、场地器材充足、其他条件不受限制)
13.设计一份基础训练阶段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提示:要求写明训练对象、运动项目、训练任务、训练年限、训练内容、训练负荷等)
14.设计一份基本训练周的训练计划。(提示:要求写明训练对象、运动项目、训练时期、训练内容、训练负荷等)
15.设计一份训练课的计划。(提示:课的类型为综合课。要求写明训练对象、课的结构、任务、组织与方法、负荷、时间分配等)
六、解释名词
1.竞技运动 2.运动训练 3.训练适应 4.身体练习 5.项群训练理论 6.一般训练7.专项训练8.运动负荷9.超量恢复10.疲劳11.超量负荷12.恢复过程13.完全恢复14.不完全恢复15.爆发力16.最佳竞技状态17.运动训练基本方法18.重复训练法19.间歇训练法20.持续训练法21.变换训练法22.循环训练法23.比赛训练法24.高原训练法25.高原现象26.身体训练27.运动素质28力量素质29.最大力量30.相对力量31.速度力量32.力量耐力33.速度素质34.反应速度35.动作速度36.移动速度37.耐力素质38.一般耐力39.专项耐力40.有氧耐力41.无氧耐力42.乳酸供能无氧耐力43.非乳酸供能无氧耐力44.协调能力45.灵敏素46.柔韧素质47.运动技术48.运动技能49.战术50.战术能力51.心理训练52.运动智能53.训练计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