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版 文下注释注解详情

2021-08-01 来源:星星旅游
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1864~1929)是美国早期著名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

也是美国传播学研究的鼻祖。1887年获密歇根大学学士学位,1894年获该校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密歇根大学执教。曾任美国社会学会主席。库利理论研究的重点是探讨个人如何社会化,并贯穿于他的三部极具分量的著作——《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1902)、《社会组织》(1909)和《社会过程》(1918)之中。主要思想有镜中我理论、初级群体。

查尔斯 皮尔士(1839年~1914年),Peirce,Charles Sanders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自

然科学家。实用主义的创始人 。

威尔伯·施拉姆 Wilbur Schramm 威尔伯·施拉姆是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人们称

他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他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的传播学研究机构,编撰了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 他创立传播学的标志是1949年由他编撰的第一本权威性的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这本书收录了政治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以及许多其他学科的专家对传播学的研究成果。施拉姆当时还仅限于挖掘前人和他人的传播研究成果,并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全书共分八个部分:大众传播学的发展、大众传播的结构与作用、大众传播的控制与支持、传播过程、大众传播的内容、大众传播的受众、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大众传播的责任。可以看出,当大多数人对传播学这个学科还不甚明白的时候,施拉姆通过这本695页的著作从8个方面建构了大众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不仅如此,这本书的权威性还在于几乎所有撰稿人都是当时的一流学者,除施拉姆本人外,包括R.帕克、H.D.拉斯韦尔、W.李普曼、P.F.拉扎斯菲尔德等三十多人。

克劳斯(Georg Klaus 1912—1974)德国哲学家。在逻辑学方面,批评了传统形式逻辑的

落后状况,试图吸收数理逻辑的最新成就,建立一门与辩证逻辑相互补充的、同样研究主观辩证法的现代形式逻辑。在认识论方面,强调自然科学的发展对认识论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图汲取行为分析、神经生理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和符号学的研究成果,建立一门以唯物主义反映论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符号学。

主要著作有:《哲学与各门科学》、《符号学与认识论》、《控制论和社会》、《现代逻辑》、《特殊认识论》、《控制论与认识论》等。

张隆栋: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我国著名新闻传播学者、国内传播学研究的先驱、

书报资料中心主要创始人之一,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精通英文、法文、俄文,曾任首都新闻学会“大众传播学组”召集人、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外国新闻事业史组召集人。最早将西方传播学理论引进我国新闻学研究领域的学者之一,他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翻译过施拉姆的《报刊的四种理论》,并油印出来供新闻系教师参阅。1979年5月,他在《国际新闻界》杂志上发表了编译文章《公共通讯的过程、制度和效果》,这是中国学者首次较为系统地介绍西方传播学理论。90年代他主编的《大众传播学总论》是一本具有独到见解和理论深度的专著。同时,张隆栋先生还于1988年参与编撰了第一部全面介绍世界各国新闻业概况的教科书《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编》。

林之达,男,生于1941年10月,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地理专业。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员。长期从事传播学和传播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已撰写和出版代

表性专著共四部:《宣传学研究纲要》、《中国共产党宣传史》、《传播学基础理论研究》、《传播心理学新探》。其中《传播心理学研究》是国家级课题的最终成果,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现已第二次印发,已有多所大学以此作为教材。

王雨田,男,中央民族大学哲学系、物理系教授。1928年出生;清华大学哲学系毕业(1951),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长期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逻辑研究室等处工作,曾兼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系,计算机系,汕头大学计算机系等处。退休于中央民族大学。曾反聘于物理系长期从事系统科学、非线性科学与哲学、现代逻辑.归纳逻辑与人工智能的科研与教学,曾负责863计划中归纳逻辑与人工智能课题。领取政府津贴。主编专著有;《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获1986年图书金钥匙奖。1987年全国畅销书奖);《现代逻辑科学导引》。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上册),1988(下册);《归纳逻辑导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归纳逻辑与人工智能》,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5年(获1998年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

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

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北京市社会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学科评审组第三届、第四届成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组长,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代表作有:《社会学对象问题新探》、《社会运行导论》、《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与中国社会的转型》、《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研究》、《中国社会学史新编》、《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学本土化》等。 《社会学概论新编》本书贯彻社会学中国化的学术取向,以社会运行论为理论主线,以社会转型论为解释视角,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本书力求反映中国社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中国社会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做到前沿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读性的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作于1845-1846年。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早在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有对唯物史观所作的经典表述。这一表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及其基本原理的规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为《形态》)是马、恩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巨著。在这部巨著中,马、恩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各式各样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这部巨著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作为唯物史观创立标志的这部巨著,其第一卷“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的批判”第一章“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中,在论述第一个问题,即“A,一般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时, 对唯物史观作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真正是“第一次”的经典表述。

陈力丹,男,1951年2月生,汉族,籍贯江苏省通州市。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学研究室主任;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责任教授、传播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国际新闻界》月刊主编、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传播所所长、新闻史教研室主任。其它主要兼职: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

职称评定委员(1994年起);北京市社会科学学位委员会委员(1998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教授、系学位评定委员(1994年起);博士生导师(1998年起)。

沙莲香,女, 汉族,1936年1月24日出生于大连市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

学系教授,社会学专业社会心理学博士生导师。

孙旭培 男,1944年12月生,安徽省怀宁县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特聘教

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指导组成员,中国新闻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论坛课程教授;上海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安徽大学兼职教授,武汉大学传媒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曾获新闻研究所优秀成果奖和一、二等奖。

白润生 1939年出生,河北雄县人。生于北京,教授。196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现名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被分配至北京107中学任教。后调至《工人日报》社任编辑。1979年起调至中央民族学院(现名中央民族大学)汉语系(现为中文系)任教。1980年被评为讲师。1983年以进修教师身份派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深造。1984年中央民族大学汉语系新闻专业成立,即调任该专业教师,主讲新闻事业概论,中国新闻史、报告文学概论等课程。1988年被评为副教授,1989年被评为民族报刊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1996年晋升为教授,现为教授,并任中央民族大学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新闻出版学科评议组成员、中文系学术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理事。除教学以外,主要从事省数民族新闻史研究工作。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F.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所开创的研究领域。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张汝伦一贯注重为学不分古今中西、自然人文;认为社会所需要之“人才”,通才为大,君

子不器;认为哲学乃严肃的人类思想事业,理应采撷所有人类文明最高成果为我所用。热爱哲学与艺术,跨越中西两个不同的世界,目前同时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先秦哲学、中国近现代哲学、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政治哲学、中西哲学比较、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方向博士生导师。

闵大洪是中国传播学术界极为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在博客中所发表的传播科技、网络媒体

方面的文章对当今社会生活与大众传媒进行了很好的研究和阐述。他的数量众多的专著博客文章已经成为网民学习现代传媒学鲜活的好教科书。闵大洪从90年代后期中国新媒体诞生之时就一直关注和追踪,他每年撰写的“年度中国网络媒体和网络传播”成为业界最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致力于传播科技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致力于互联网传播研究。闵大洪是国内少数贯穿学术界和互联网业界的活跃人物。担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委员、新闻出版总署报业专家顾问团顾问、北京网络新闻信息评议会主任,北京网络媒体协会第二届会长。致力于传播科技研究,尤其是网络传播研究。“我是从20世纪

80年代关注中国报业的技术发展,开始科技传播研究;到了90年代中期互联网进入中国,于是很自然的从媒体和传播的角度开始对互联网进行研究。”

《第三次浪潮》(The Third Wave)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的代表作

之一。阐述了由科学技术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与趋势。1980年3月出版后,在美国文化思想界中特别引人注目。作者认为,人类社会正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个事情名之曰“第三次浪潮文明”。人类迄今已经历了两次浪潮文明:第一次是“农业革命”,即人类从原始野蛮的渔猎时代进入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历时几千年;第二次是“工业革命”,历时300年,它摧毁了古老的文明社会。工业革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0年达到顶峰。在第二次浪潮时期,以使用不能再生产的化石燃料,作为能源基础;技术突飞猛进;出现大规模的销售系统;技术突飞猛进;出现大规模的销售系统。家庭不再是共同劳动的经济单位。小家庭、工厂式的学校加上大公司,三者形成第二次浪潮时期的社会结构。第三次浪潮时期,以电子工业、宇航工业、海洋工业、遗传工程组成工业群;社会进步不再以技术和物质生活标准来衡量,而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来衡量。这个时代,鼓励个人人性发展,但不是创造某个理想的超人,而是培养一种新的社会性格。在第三次浪潮条件下发展新的民主,摈弃谬误和吓人的观念。“第三次浪潮文明”,是对未来社会设计的一种蓝图,其立足点是现代科技的发展,所阐述的内容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一些重要观点。

马莱兹克,德国学者,代表作《大众传播心理学》,其中提出著名的系统模式的观点。系

统模式的特点: 1、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传播者的自我印象、人格结构、同僚群体、社会环境、所处的组织、媒介内容的公共性所产生的约束力、受众的自发反馈所产生的约束力、来自讯息本身以及媒介性质的压力和约束力。2、影响和制约受传者的因素--受传者的自我印象、人格结构、作为群体一员的受传者(受众群体对个人的影响)、受传者所处社会环境、讯息内容的效果与影响、来自于媒介约束力等等。3、影响和制约媒介与讯息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传播者对讯息内容的选择和加工,这种选择和加工业可以说是传播者背后的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二是受传者对媒介内容的接触选择,这种选择也是基于受传者本身的社会背景和社会需要作出。制约媒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受传者对媒介的印象,这种印象是基于平时的媒体接触经验形成的。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说明,社会传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评价任何一种传播活动,解释任何一个传播过程即便是单一过程的结果,都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必须对涉及该活动或过程的各种因素或影响力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

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是20世纪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从

1894年开始,米德在芝加哥大学哲学和心理学系执教了40年。其间曾任哲学系主任。他在芝加哥大学最后10年对社会学系的影响使该系享有\"米德的前哨\"之称。米德是与皮与士、詹姆士、杜威齐名的实用主义者,也是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代表作《心灵、自我与社会》本书展现了米德社会心理学体系的基本轮廓,是他讲授社会心理学30年的记录。米德的理论和思想奠定了社会心理学及相关哲学流派的研究主题。

Herbert Blumer 布鲁默 (1900——1987): 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的主要倡导者和定名人。著名作品有《电影和品行》、《劳资关系中的社会理论》、《工业化与传统秩序》、《符号互动论:观点和方法》。

Erving Goffman 尔文·戈夫曼(1922年6月11日~1982年11月19日),是一名加

拿大的社会学家和作家。也是美国社会学协会的第73任主席,戈夫曼对社会学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在他1959年的书中《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开始的戏剧透视法的符号互动论研究。

埃米尔·杜尔凯姆(Émile Durkheim,1858年-1917年),又译为涂尔干,杜尔干,

迪尔海姆,法国社会学家,是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主要著作是《自杀论》及《社会分工论》 。 他的 3部主要著作《社会分工论》、《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都紧密围绕着秩序和整合的主题,分别回答社会团结和整合靠什么达到,社会整合与个人是什么关系,团体意识对社会和个人起什么作用3个问题。

塔尔德(Jean Gabriel Tarde,1843-1904):Gabriel Tarde (1843~1904),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

是西方社会知名的心理学家、统计学家和犯罪学家。著有《模仿的法则》社会心理学中模仿理论创始人,模仿理论对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传播在人格形成和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舆论与群集》对舆论的结构及其形成、运动过程作了详细的分析,认为报刊是公众的\"精神纽带\",它在\"理性的舆论\"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套的作用。塔尔德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是“社会模仿论”。他认为,不存在任何超越个人心理体验的实体,一切社会过程无非是个人之间的互动。每一种人的行动都在重复某种东西,是一种模仿。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社会就是由互相模仿的个人组成的群体。

《谣言心理学》作者:【美】奥尔波特。讲述了大部分日常社交谈话总包含着谣传。日常

生活中我们与朋友聊天时,也充斥着各种有根据或无根据的小道消息。这种社交谈话只是向我们的对话者表达一种含糊的友好感觉,避免沉默的尴尬,它们只是谣言传播的一种形式。谣言的散布一直是重大的社会和心理问题,在危机时刻更是如此,每当社会局势紧张,不实的报道便恶毒地增长。在大多数事情上,我们都是非专业的,谣言就因此而产生。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去检验我们所听到的是否背离证据的外在标准,即使有时这些标准存在,也能得到。所以我们抵御谣言惟一可靠的方法就是对所有道听途说的描述持普遍怀疑的态度。

范东升,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资深新闻工作

者,具有二十余年新闻从业经验。《传播学原理》(北京出版社,1990年)该书是我国最早的传播学研究专著之一。本人为该书主要作者。该书曾被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列为教材,本人并曾兼职授课一年。该书内容至今为权威性新闻传播学论著所引用,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郭庆光教授所著《传播学教程》(1999年)中数处引用该书。

埃德温·埃默里,美国著名新闻学者。著有《美国新闻传播史》,该书从美国新闻事业发源

于欧洲及它的第一张报纸诞生写起,直到1978年为止,囊括美国各个历史时期,内容涉及报纸,杂志、广告、通讯社、广播、电子媒介,新闻教育和新闻研究等大众传播媒介各个领域,重点论述了新闻事业的传统的发展与美国人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潮流的关系,广泛考察了报纸,无线电、电视等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在日益复杂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本书追根溯源,对美国新闻史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问题做了概述,也对著名的记者,评论员和广播员做了传略式介绍。本书材料丰富,有助于了解美国新闻事业的历史和现状。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美国新闻事业的兴起、发展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起的作用。作者认为,报业在美国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例如,在美国独立运动中,报业就“在为革命准备舆论,并在独立战争中保持高昂斗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美国革命者手中最强有力的武器”。对于新闻自由,作者也有独特的说法,认为新闻工作者“代表各自的阶级和集团”,

因此,“言论自由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自己这一方面的自由”。

高亮华是自然辩证法领域内较早关注技术哲学的学者之一,其代表作《人文主义视野中的

技术》是技术哲学研究必备的书目。人文主义视野也成为了他哲学研究的标签,由于文采出众,观点透彻,他被业内著名学者陈昌曙、邱仁宗、邱亮辉等老前辈誉为未来中国技术哲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与陈凡教授、吴国盛教授等遥相辉映。

匡文波是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内最早从事新媒体

研究和教学的学者之一;亦是论文论著被引用率最高的学者之一。

《网络传播学概论(第3版)》是国内最早进行网络传播研究的专著之一,也是作者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播技术最新发展及其影响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网络传播学概论(第3版)》第1版出版后,已被国内数十所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及专业采纳作为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作者随后在日本与美国作研究与访问学者,接触到了国外网络新闻传播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作者近年来的研究所得,中西贯通,创作了《网络传播学概论(第3版)》第2版。第2版荣获2004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第2版与作者新编著的国家“十五”规划重点教材《网络传播技术》构成配套教材。由于以博客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传播形式和以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为适应学科进步、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的需要,作者创作了第3版,主要是调整陈旧数据,增加学科与产业发展新热点,以保持《网络传播学概论(第3版)》的新颖性与科学性。

骆正林,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复垦大学新闻与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

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传播、传媒经营和体育传播。新闻理论系新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学的理论基础,在新闻学整个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新闻理论的内容包括:新闻活动自身的一般规律,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新闻事业的性质、功能、新闻事业与政治、经济、社会等的互动关系,新闻工作者的素质、修养和行为规范等。

约翰·密尔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和经济学家,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甚广,尤其

是其名著《论自由》(OnLiberty),更被誉为自由主义的集大成之作。这部著作的要义可以概括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个人(成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只有当自己的言行危害他人利益时,个人才应接受社会的强制性惩罚。这就是密尔所划定的个人与社会的权利界限。该书是自由理论体系的集大成之作,论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公民自由权利,在西方被高度评价为“对个人自由最动人心弦,最强有力的辩护”。 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 《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响了逐步废除欧洲君主绝对权力的运动,和18世纪末北美殖民地摆脱英帝国统治、建立民主制度的斗争。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及两国的宪法均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民主思想。 社会契约论的主要表述是探究是否存在合法的政治权威,“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他所说的政治权威在我们的自然状态中并不存在,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社会契约。在社会契约中,每个人都放弃天然自由,而获取契约自由;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只有每个人同等地放弃全部天然自由,转让给整个集体,人类才能得到平等的契约自由。

托克维尔(1805-1859),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代表作有《论美国的民主》第一卷、

《论美国的民主》第二卷、《旧制度与大革命》。

《论美国的民主》内容简介:本书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亲自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本书上册包括美国的地理环境、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册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等方面。同时,与英法等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的类似问题作了对比。

沃纳·J.赛佛林(werner J.sevenin)博士是第一位到中国的富布莱特新闻学者。 小詹姆斯·坦卡德(James W.Tankard,Jr.)得克萨斯大学新闻系教授。《统计先驱者》一书的

作者,与麦克尔·瑞恩合著《基础新闻报道》。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本书为国内各新闻传播院校本科生、研究生使用最多的权威性教材。也可作为新闻从业者和相关人员的自学读物。

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1939—)作为当代英美学术界著名的大众文化理论家,因其“文化

消费主义”的研究主张而被西方学术界普遍称为西方当代大众文化研究代表人物。他撰写了《理解大众文化》(Understanding Popular Culture,1989)、《读解大众文化》(Reading the Popular Cul-ture 1989)等8部著作以及数百篇有关大众文化、大众传播和影视文化的研究论文,在欧美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尝试建立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倡导积极快乐和随意休闲的大众文化理论,推崇日常狂欢的大众消费精神,试图在大众文化研究中的精英主义和悲观主义之间做出一种超越。 《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是一部别开生面的传播学经典。这部学术力著以辞典形式,将传播与文化领域的所有重要概念、范畴、理论、观点,问题及研究等等汇集起来,然后加以凝练的论述与有机的链接,构建了一套立体的、交叉的、开放的理论话语,由此形成一个互文参照、彼此应和、钩联繁复、层出不穷的思想场域。

本书共有大小286个涉及传播与文化研究的辞条,几乎囊括这个学科的所有重要知识点,它们犹如286个战略高地或制高点,一旦掌握它们也就无异于控制了传播与文化研究的整个领域。其次,更重要的还在于这些辞条不是孤立的,自恰的、各行其是的,而是由网络式链接形成“勾心斗角”、“相依为命”的血肉关系,即所谓立体的、交叉的、开放的理论话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