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别改革方佝殷路括篷揖
囝欧小平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经济一体化,世界发放机构肆无忌惮地发放住房贷款,尤其是次级抵押各国都十分重视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体制,规范金贷款,这些贷款经结构化处理和设计形成MBS和CDO融监管机制。从而加强金融业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等证券化产品后再向市场发售。住房贷款的过度证券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化一方面导致了房地产市场风险源源不断地向其它市性金融危机.更应让我们反思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场转移,另一方面也间接刺激了次级贷款市场的发展制。本文从分析次贷危机的成因入手,并指出我国现和风险的积累,最终使资产证券化成为了危机爆发的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扣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催化剂和放大器①o
出改革措施。
2、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违规操作
关键词:金融监管;监管体制;改革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业发生了激烈的变革,同业竞争加剧使许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获利越世界各国都注重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加来越低,它们转而投身予高收益的消费信贷。在美国强对金融业的监管和支持经济发展。特别是2007年次级房贷的虚假繁荣中,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一已年初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它是自1929年以来美国之利,利用房贷证券化可将风险转移到投资者身上的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那么,在金融危机下,机会,有意无意地降低贷款信用门槛,导致银行、金融我国金融监管体制该如何改革,这一问题值得思考。
和投资市场的系统风险增大。更为严重的是,在发行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成因及美国金融监管体
按揭证券化产品时,放贷机构并不向投资者披露霉首制的弊端
付和房主难以支付的高额可调息按揭付款等情况。而(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成因分析
且放贷机构花钱供养了许多信用评级机构。评级市场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源于美国的次级贷款以及的不透明和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又使得这些严重的由其衍生的证券化市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实高风险资产得以顺利进入投资市场。然而,随后美联质上是一款同房地产相挂钩的高风险、高收益金融储连续17次的加息逐渐使美国房地产的泡沫破灭,产品及其衍生品在房产泡沫破灭后所造成的金融市随即出现大量付不起按揭的现象。作为次级贷款衍生场动荡。它不断发展,最后演变成一场波及全球的金品的次级债也难逃厄运,连锁反应接踵而至,进而酿融危机。综合各方观点来看,这次危机产生的的原因就了波及全球的危机。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过于宽松的美国国内货币政策
1、资产证券化技术的过度使用
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特别是美联储过去一直实施宽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功能是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松的货币政策,从2001年年初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转化为可流通交易的证券,从而加快资金的流转速
50个基点开始,此后连续13次降低利率之后,到2003度。正是依赖资产证券化的这一作用,美国许多房贷
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到1%,达班过去46年以来
①田晔,麦元勋.从次贷危机看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J].江苏商论,2008(s):160-162.
刍藏展论的最低水平。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房贷利率也同期下降,从而带动美国房地产持续繁荣和次级房贷市场泡沫形成。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全球经济与投资环境的积极、乐观情绪又推动了美国人的超前消费欲望。面对巨大的投资需求,许多房贷机构降低贷款条件,以提供更多的次级房贷产品。事实上,不仅是美国,包括欧亚、乃至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均参与了美国次级房贷衍生产品的投资,金额巨大,使得后来发生的危机影响到了全球金融系统。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开始了逆转,到2006年8月,联邦基金利率上升到5.25%,标志着这轮扩张性政策完全逆转。连续升息提高了房贷成本,引发房价下跌以及按揭违约风险的大量增加,导致穷人无法还贷。
4、放松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因素
美国一直信奉自由贸易主义,最低政府干预以及最大程度的竞争。建立了具有很大弹性的经济体系,但是逐渐放松的金融监管使得其金融体系常常陷入危机当中,这次危机就是明证。格林斯潘所谓的“最好的监管就是最少的监管”是最具代表性的主张。美国金融主流普遍相信市场的力量,认为资本市场和股票的力量可以奖优罚劣,并使得金融机构运用自如。结构和产品越是复杂的大型金融机构,如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等,越是依赖于它们的自我控制和管理。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外部监管进一步放松‰20世纪末,由于华尔街的游说,美国监管机构推翻了旨在投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分离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在1999年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开始了混业经营,让商业银行能够从事全能银行业务。
在美国,金融企业的利润占到全部上市经营利润的份额从20年前的5%上升到40%。金融扩张的幅度明显大于其所服务的实体经济,而且随着监管的绊脚石被搬走,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加入到衍生产品的盛宴中来,从而隐患一步步扩大。这种放松管制的爆发性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多重委托代理关系的链条便从根本上断裂了,危机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二、我国当前金融监管体制面临的挑战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金融形势的变化。在金融监管专业化趋势的要求下,我国相应地进行了金融监管的改革和监管机构的调整。并已取得
了相应成效。当前我国实行的“一行三会”为主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其本质是在不同金融行业之间建立“防火墙”,以防范金融风险相互传染,这是适合我国当前金融业发展的初期阶段的。但是。随着金融业市场化、全球化、电子化的发展,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业务相互交叉,金融机构相互持股越来越多,金融控股公司不断壮大,分业监管的效率在逐渐降低,从而使现行金融监管体制面临的问题逐渐显现,对分业监管体制提出日益严峻的挑战。
(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l、现行金融监管法律法规框架需要完善。一是现有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导致监管措施和监管意见基本依行政性而作出,甚至形成政府部门和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过度干预。二是法律上尚未为我国在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协同监管从组织体系上形成合力创造
。
条件。
2、现行监管理念顾虑在偏差、监管体系存在缺陷。在现行的金融监管理念上,分业监管体制注重市场准入和业务审批,没有把重点放在强化风险防范上,缺乏对金融系统总体风险的考虑,也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从。在现行金融监管体系上,金融监管部门各自为政,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与内控机制不完善,行业自律机制不完善,社会监督作用有限,未体现多层面、全方位的监管。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
3、现行监管内容不全面,监管范围过窄。在监管内容方面,我国现行监管过于重视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轻视表外业务的监管,忽视利率和汇率风险、银行内控制度的监管。对金融创新工具的监管尤为不足。在监管范围方面,我国“重进轻出”。进入金融市场审批最严格、经营次之,基本上没有退出机制。
4、现行监管方式和手段不丰富,金融监管专业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在现行监管方式上,分业监管体制重视现场检查,特别是突击性的大检查,较少运用非现场检查和跟踪监测方式。在现行技术手段上,较多停留在“查账”的监管层次,缺乏对金融业务综合化风险的有效评估和建立相应的防范金融风险的手段和措施,致使金融监管主要依赖于事后监管。具有被动性。现行监管手段以行政手段为主,这不符合市场经济和WTO的原则,必须向以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过渡。
5、现行监管机构之间协调沟通不够。这主要还是缺乏整体性的监管政策框架,对机构定位和监管权限界定不清晰,导致各金融监管机构之间不能进行有效地监管协调,以致出现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如股票质押贷款
①张天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目标及路径选择.<中国金融’
的推出需要通过证监会和银监会的协调、金融控股(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方向
公司的监管则需要“一行三会”的共同合作与协调,随着我国金融业进入全面开放时代,为了提高金在执行这些交叉性、综合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时,很难融监管效率,实行金融监管的现代化和专业化,在短期避免监管空白和重复监管。随着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内,需要重塑审慎监管理念,采取综合监管措施,努力外资混合型金融机构的大量进入,交叉性、综合性金完善金融监管的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逐步改革和完融产品创新金融业务的推出,对金融监管协调能力善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从长期看,应当顺应国际金融的要求将会更高。
监管体制改革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动我国金融监管体从监管实践中看,目前我国现行金融监管的目制向统一功能型监管的方向转变,建立统一的金融监标重心始终在于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并由此实行管体制,发挥统一监管架构在防范金融风险、提高监管了严格的金融管理制度。这就极大的抑制了金融市效率、鼓励金融创新和发展、监管协调和沟通上的明显场的竞争力、金融机构的活力与创新能力。作为金融优势。
市场上的一只“看得见的手”,金融监管除了有维护(二)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金融稳定的责任之外,还有克服市场失灵、减少金融在我国未来综合经营趋势的预期下,目前作为过市场的负外部性、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渡期,是实现分业监管向综合监管转变的协调时期,我效率、促进金融动作效率的任务。然而,正如国内许们必须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监管体制。
多学者所说的,中国的渐进改革是以金融效率受损l、健全和强化监管协调机制
失为代价的。正因为金融监管的目标偏离了金融效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健全部门问的协调配合率,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在渐进改革中促进金融效率机制”。无论是从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有效性的角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吒
度,还是从应对新型业务、交叉业务监管挑战的角度,(二)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面临的挑战:混业目前都迫切需要健全和强化分类监管体制下的监管协经营和金融集团化
调机制。
按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承诺,从2007从短期来看,在健全和强化监管协调机制方面要年起中国金融市场全面对外资开放,尽管进入中国做好以下工作:
的外资银行受到中国法律的限制,也必须分业经营,首先要建立国务院层面的监管协调机制,该机构但多数外资银行的母行实行的是混业经营,与实行不履行日常监管职责,但作为最高层级的监管协调机分业经营的中资银行相比具有先天的优势,这对于构。负责对金融监管领域的重大问题,包括金融控股公只能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中某一领域的国内金融机司监管和重大危机处理和风险处置,以及其他金融监
构来说,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带来的影响将是致命的,管机构(包括央行腥面难以协调的问题进行协调,并全
它们不得不求生求变。因此,仿效当今国际金融发展面负责金融监管和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战略规划制定。
主流,发展金融控股公司,实现综合经营,成为增强其次要适当扩大金融监管联席会议成员,除“三中国金融机构竞争力的重要法门。如果不顺应分业会”外,还可考虑增加人民银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经营向综合经营模式的转变趋势,中国金融业的服部门。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形成合力。以英国为例,FSA务质量、竞争力就难以提高;如果顺应这种趋势,又成立不久就发布了《财政部、英格兰银行和金融服务局可能由于巨大的系统风险及道德风险而使整个经济之间的谅解备忘录>,为英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后财政面临危机。体制所隐含的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个部、英格兰银行和金融服务局之间分工协作建立了制度性框架。
三是提升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的法律地位。我国自银监会成立以后,“三会”之间签署了在金融监管方面
的监管多个部门长时间的协调才能完成。这就会产分工合作的“备忘录”,但其不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必
生较高的协调成本。如果不及时对现行的监管体制须加以改进。建议由国务院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对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予以确认,赋予金融监管联席会议的空白地带和灰色地带。
制度更高的规则依据,增强制度的权威性和约束性。
五、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选择
从长期来讲,应以英国为例,将三会合并,设立一
①李变花,扩大开放下中国金融安全与监管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7.
重要的现实是:国内很多金融机构事实上已经在进行混业经营,突出表现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之间的业务划分日益模糊。这些变化使得现行进行调整,就可能形成交叉监管、重复监管以及监管个一
织的随自设等弥机必枕翻氖通业俐来棚
且出
营、分业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填补依法监管的空白。做好金融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修订、废止等清理工作,避免因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之间的矛盾,造成的金融监管工作的混乱。金融监管机构要与公检法司等部门建立稳定的磋商制度,把金融执法逐步纳入国家法律体系。从长期来讲,建议借鉴英国和日本的做法,尽早制定一部统一的《金融法》。
在司法层面上。要建立监管当局与我国公、检、法等司法机关的定期磋商机制,逐渐将金融执行纳入统一的司法体系。
6、加强全球金融监管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参加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建立,根据风险度进一步扩大监管范围,实现对所有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监管。加强与国外金融监管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强化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对外币金融资产风险的评估和跟踪;对“热钱”密切跟踪,避免大量外资为避险而大量涌入或大量出逃,以降低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慎重引导监督有关金融创新行为,在有关机构、企业等利用金融工具进行经济
活动时实行备案制,积极予以关注,严格提防风险。
参考文献:
[1]田晔,麦元勋.从次贷危机看我国资产证券化的
发展[J].江苏商论,2008(5):160-162.
[2]张天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目标及路径选择.《中国金融》.
[3]李变花,扩大开放下中国金融安全与监管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277.
[4]夏斌.创新金融体制——30年金融市场发展回
顾冲国发展出版社会.2008(11):330-331.
[5]白钦先,刘刚,郭翠荣.各国金融体制比较.中国金融版社.2008(7):361—363.
[6]尹永波.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思考,
[20094)4-28].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西藏自治区分行
责任编辑:李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