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复习访谈类文本复习教案-通用

2024-03-23 来源:星星旅游


访谈类文本复习教案

tzxr

学习目标:

1、如何准确地把握访谈的主要进程和内容。

2、如何分析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例题解析】

一、(07广州一模)

中国天然气之父

——《温州都市报》记者采访戴金星院士

戴金星,著名天然气地质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中国石油界称誉为“中国天然气之父”。

记者: 您长期从事天然气地质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的研究,您最大的成果是什么

戴金星: 以往认为石油和天然气只是由低等的但繁殖率很大的生物成因腐泥型有机质

生成的,一直没有认识到高等植物遗体煤层和煤系中腐殖型有机质也能生成工业性油和气,故不在煤系中去勘探油气。

我在研究中发现,腐泥型有机物既能生油,也能生气,然而腐殖型有机物在煤化过程中以生气为主,成油为辅,故煤矿的腐殖型有机质是生气层,生煤的地方是找气和发现气田的有利地区。

*

我们是1979年提出在我们煤系中寻找天然气的,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但在此之前没有想到而已。

记者:真理往往就是这样,看似简单,而寻找总结不知要付出多少代价心血。同样您也是经过辛勤的劳动才获得的。您当时是怎么会想到研究这个课题的

戴金星: 1961年我从南京大学地质系大地构造专业毕业后,来到江汉油田工作。在那里我发现,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都几乎没有系统地全身心投入研究探索天然气的人。于是我决定选择天然气地质和地球化学专业作为自己的专业目标和方向。

1972年,我决定以煤成气地质和地球化学为主攻重点。从1975年到1995年,我与同事以及学生们走遍了除西藏、台湾外的各省(市、自治区),积累了3万多个气组分及碳、氢、氧同位素数据。1978年,我提出了“煤成气理论”概念。

1981年,我主笔“煤成气概况”的报告,为1983年国家把“煤成气开发”列为“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打下了基础,推动了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走向黄金时期。

记者: 您真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天然气之父。根据您建立的“煤成气”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什么效果

戴金星: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以“煤成气”理论为依据,先后预测了5个1000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其中包括靖边、苏里格、榆林、乌审旗、克拉2

等,并逐步得以证实,最终推动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目前中国天然气 70%的储量是根据“煤成气”理论探明和发现的。为此,我感到欣慰。

你说我是天然气之父,我是不赞同的,我只不过是把一生的痴情寄托在“气”上罢了,为神州争“气”,为“气”壮山河。

记者: 您对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您对“气”情有独钟。您是否从小就喜欢呢 您的成长道路是如何走过来的

戴金星: 记得小学一次上地理课时,林景晖老师要求我们用石膏制作一个全国主要煤、铁、铜等矿产分布图。我认真地做了一个,现在想想那时做的石膏模型是很粗糙的,但却得到林老师的表扬,从此我的心中就萌发了为祖国找矿藏的想法。

记者: 人的一生中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一生的荣幸。您还时常怀念当年的学生生活吗

戴金星: 是啊。我在中学时,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伟大的文豪鲁迅、卓越的考古学家夏鼐和著名的化学家唐敖庆等都曾是我心中的偶像。而李四光的《谈谈风水》《褶皱》等地质科普书,我在读初二时就特别感兴趣。温州没有《褶皱》书中说的沉积岩,只有火山岩,我理解不了,但还是把书啃了下来。高中时,一首《勘探队之歌》对我的影响很大: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地质队员为祖国献身的激情、为科学拼搏的精神和为理想吃苦的毅力强烈地感染了我,使我最终选择了探索地球奥秘、寻找祖国宝藏的地质专业。

记者: 那是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只有经历那个时代的人才能体会当时的激情和追求。如今报考地质专业的学生不多了,原因就是读地质专业毕业后工作艰苦。那么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戴金星: 我还是不后悔当年的选择。当年新中国第一代地质勘探科技人员和石油工人,白手起家,是很艰苦的。如今我们的石油工业是赢利大户,今日大庆油田的“干打垒①”不见了,油田都变成了现代化城市。还有克拉玛依、塔里木油田的高楼大厦不会比温州差多少。

目前大学毕业就业难,而读地质专业的就业就很容易,如西北地区还可以达到百分之百。

记者: 您与当年一样还在鼓动我们的高中毕业生积极报考地质专业,成为石油天然气勘探队伍中的一员

戴金星: 是啊,我多么希望年轻人前仆后继,继承我们的事业,为祖国打开地球奥秘,为人类寻找足够的能源。

(选自2006年9月21日《温州都市报》,有删改)

注:①干打垒,指一种用木版和黏土筑成墙的房子。

]

15.本次访谈主要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请写出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以及其中的一个结论。(4分)

16.访谈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通常取决于提问的质量。你认为本访谈提问的质量如何 请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5分)

17.戴金星说“我还是不后悔当年的选择”,并且希望年轻人也能像他当年那样作出“选择”。你对戴金星的“不后悔”是怎样看的 对戴金星的“希望”又是怎样看的 请作简要阐述。 (6分)

一、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访谈的主要进程和内容。

>

(1)迅速通读一遍全文,把握讨论话题、主要进程、关键内容。

(2)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分析。

(3)重点精读一些提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与其他类型的文章读解分析方法一样。

15.本次访谈主要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请写出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以及其中的一个结论。(4分)

解题思路:

1、审题干:划读题干找方向(题目要求,题目提示)

.

三个方面的问题、写出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以及其中的一个结论。

2、找区位:对读题目,找区位

题目中的“问题”,已明确地告诉我们必须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区位——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问题;“结论”,区位——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分析。

在文章中,记者提了七个问题:

(1)您长期从事天然气地质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的研究,您最大的成果是什么

(2)您当时是怎么会想到研究这个课题的

(3)根据您建立的“煤成气”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什么效果

(4)您是否从小就喜欢呢您的成长道路是如何走过来的

<

(5)您还时常怀念当年的学生生活吗

(6)如今报考地质专业的学生不多了,原因就是读地质专业毕业后工作艰苦。那么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7)您与当年一样还在鼓动我们的高中毕业生积极报考地质专业,成为石油天然气勘探队伍中的一员

3、整合作答 :合并同类项,概括加工,连缀成句。

合并同类项,整合为三个问题:

① 父”)

戴金星院士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戴金星院士为什么被誉为“天然气其

②戴金星院士的成功(成长)因素是什么。

③如何看待如今报考地质专业的学生不多的问题。

(

对应的结论:

① 提出了“煤成气”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发现了大批大气田,使中国天然气勘

探开发走向黄金时期,并推动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

② 中学老师的影响;对健康偶像的崇拜;勤奋好学;兴趣广泛;时代精神的熏陶(理

想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熏陶)。

③ 当今地质勘探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已不像以前那样艰苦;报考地质专业可以解

决就业的难题。 (或:希望年轻人前仆后继,继承前人的事业,为祖国打开地球奥秘,为人类寻找能源。)

评分标准

[4分。“问题”,3分;答对一个“问题”得1分。“对应结论”,1分;不求全面,只要答对一个“对应结论”的一点也可得1分。]

巩固练习:完成《要启蒙,不要蒙启》 第4题

@ 二、如何分析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从形式上看就是由一问一答一直连环下去组成一篇文章。但其问答有互动的因素,并且依靠一问一答推动访谈的进行。这其中,双方要充分配合。提

问者要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如果遇到不和谐、浅层次徘徊、进行不下去的情形,提问者必须运用恰当的调控手段。

访谈文本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针对提问者而言,必须掌握基本的提问的技巧。而读者在阅读时着重就是要关注提问者提问的艺术技巧。

提问方法——趣问、直问、推问、旁问、追问、延伸、对比

提问技巧——◇紧扣主题,不蔓不枝。

◇善于引导,环环相扣。

◇适时应和,便于沟通。

16.访谈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通常取决于提问的质量。你认为本访谈提问的质量如何请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5分)

\\

[提示] 提问的质量即提问的技巧。必须结合文本予以回答。

参考答案:

① 紧扣主题,不枝不蔓。

记者的提问,紧扣“天然气之父”这一中心。“您最大的成果是什么”“怎么会想到

研究这一课题”“在实践中取得了些什么效果”等,是探讨被誉为“天然气之父”的原因。 “您的成长道路是怎样走过来的” “您还时常怀念当年的学生生活吗”等,是探讨成为“天然气之父”的诸因。而“如何看待中学毕业生报考地质专业问题”,则是“天然气之父”的理想的延续。所有这些提问和回答,都解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代青年应该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成功的人士。

② 善于引导,环环相扣。

当戴金星院士没有明确回答“最大成果是什么”时,记者及时用两个提问——“怎么会想到研究这一课题”“在实践中取得了些什么效果”最终让被访者明确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并且,引导转换非常得体、自然。戴院士第一个问题的结束语是“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但在此之前没有想到而已……”记者于是用“真理往往就是这样,看似简单……”给予连接过渡。

③ 适时应和,便于沟通。

适时应和,能够拉近与被访者的感情距离,自然延续话题。这是访谈的一种提问艺术。如当戴院士谈到他因小学地理老师,而萌发了为祖国找矿藏的想法时,记者适时地应和说:“人的一生中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一生的荣幸。”[5分。以上几个答案中,答对一个可得满分。其中:观点明确,1分;理由恰当2分;紧扣文本、分析合理2分。如超出参考答案,只要恰当,亦可酌情给分。]

~

巩固训练:

《要启蒙,不要蒙启》第3题第1小题

访谈类文本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要启蒙,不要蒙启

①记者:您似乎对倡导少儿“读经”不甚以为然——“不反对”而已,能解释一下吗

李泽厚(以下简称“李”):我不欣赏“少儿读经”之类的笼统做法、提法,它很难与当年袁世凯的“尊孔”彻底分清。蒋庆先生公开谴责蔡元培先生当年取消读经。在我看来,如果五四那批人是“启蒙”,那么现在一些人就是“蒙启”:把启开过的蒙再“蒙”起来。我说“不反对”,是因为蒋先生是民间的自发活动,人各有自由,他可以去尝试。

②记者:蒋先生认为,“李泽厚先生主张把公德和私德分开是不能成立的”,对此您怎么看

李:公德私德之分并不是我提出的,梁启超早就提出了。……

儒家经典中的许多道德是与当时的政治法律体制和生产、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它产生在已有严格等级的氏族社会中,发展在专制政治体制的传统社会里。所以“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天王圣明,臣罪当诛”等等便是这种道德的核心内容。

我是主张读点中国古书的。特别是《诗经》、《论语》等等,不然,我费时费劲去写一大本《论语今读》干什么但我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提倡“读经”,那样可能会从小就培育原来传统政治体系所需要的奴性道德。

③记者:您认为从传统文化中可以开出现代的“尊重个人自由和权利,宽容、多元”的文化之花吗

李:不经改造,无此可能。

④记者:如何改造

李:当然坚持西体中用。 我反对认为文明并无进步落后之分、原始文明和现代文明等同的文化相对主义。

⑤记者:《甲申文化宣言》认为,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是西方文化的解毒剂,对“物欲至上、恶性竞争、掠夺性开发”有一定的启示,您是否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个功用

李:我不认同。难道其他文化就没有那种品格吗

⑥记者:先生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里是非常推重鲁迅的。近年大陆学界“扬胡(适)抑鲁(迅)”思潮比较流行,您对此现象有何看法

李:今天我仍然喜欢鲁迅。鲁迅是文学家,他给我以情感力量。

⑦记者:情感力量您是说您现在主要是在“文学家”的意义上喜欢鲁迅吗那么,作为思想家的鲁迅呢

李:我曾说过,鲁迅只是大文学家。……我并不完全认同鲁迅的思想,例如他对京剧、对中医、对大众语、对汉字拉丁化的主张,对某些人的尖锐嘲讽等等。他常常失之偏颇、片面。但我接受和喜爱鲁迅对一切事物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对旧事物特别是对披上新衣帽的旧事物非常警惕,毫不留情地揭穿、打击。不能以有理论体系和逻辑形态的思想家的标准来要求他。

我们今天仍然需要他。

⑧记者:最后,先生能否对中国目前的文化(思想)领域的整体现状再下一个简短的判语——和上世纪九十年代那句著名的“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一样

李:目前中国文化似乎是“四星【影星、球星、歌星、节目主持(人)星】高照,何处人文”。不是说“人文”没有了,而是到哪里去找人文这是我愿意提出的一个问题。但我以为不必担忧……

(摘自《李泽厚近年答问录》,有删减)

1.李泽厚先生对待传统文化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是什么(4分)

2.概括“李泽厚先生对‘鲁迅’的评价”一部分内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4分)

3.阅读文章,回答下面两个小题。(5分)

(1)文中⑥⑦两个问题的提问方式有什么特点目的是什么(3分)

;

4.本文主要访谈了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又有怎样的联系(5分)

1.观点: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笼统地“读经”,主张选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来学习继承,批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等,意思对即可得分)(2分)意义:防止滋生旧传统政治体系所需要的奴性道德,提倡五四的“启蒙精神”。或:反对奴性道德,批判消解五四批判精冲的错误倾向。(意思对即可)(2分)

2.关于鲁迅的谈话,意在肯定和倡导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态度(1分)及对旧事物,旧道德的批判精冲。(1分);同时,又是用来支撑或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补充、照应前文观点,意思对即可):(1分)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1分)

3.(1)这两问属于追问(非预设性、随机提问均可)。(1分)目的是把谈话拉到“思想”上来,突出主题。(2分)

(2)旗帜鲜明(态度鲜明、态度斩钉截铁都可);有理有据(善于用名人言行做依据);意思对即可。(各1分,共2分)

4.主要是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如何读经的问题;第二、读经过程中遇到的对传统道德的认识问题;第三、如何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第四、如何看待鲁迅。(以上四点各1分,共4分) 这些问题之间存在着递进(或层层深入)关系(如答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类的意思也可)。(1分)

/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