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4.1常见的地貌类型 第一课时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2022-04-11 来源:星星旅游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第一课时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探究一 喀斯特地貌

考向1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马来西亚的姆鲁国家公园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园内有全球罕见的“石灰刀石林”,片片尖耸直立的刀山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观”。岩石根据成因的差异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读图,完成1~2题。

1.“石灰刀石林”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 A.可溶性岩石 B.岩浆岩 C.变质岩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石灰刀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故A项正确。

2.姆鲁“刀石林”的喀斯特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林,其根本原因

D.沉积岩

是( )

A.地下水系发育更多 C.地形起伏更大 答案 D

解析 喀斯特地貌发育除需要具备石灰岩条件外,还需要较高的气温、降雨条件,姆鲁相对于云南,纬度较低,气温更高,降雨更多,故“刀石林”的喀斯特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林,D项正确。

考向2 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和变化

读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3~4题。

B.植被更少,土壤更薄 D.气温更高,降雨更多

3.石林地貌常见于( ) A.云南省 B.陕西省 C.辽宁省 D.江苏省 答案 A

解析 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我国石灰岩分布地区主要位于西南地区,故A项正确。

4.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答案 D

解析 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据图可知,丙地侵蚀程度最弱,说明丙处于发育初期;甲地侵蚀程度最强,甲处于发育后期,故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D项正确。

考向3 溶洞的特征及形成

读某洞穴景观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示①②③依次为( )

A.石笋、石钟乳、石柱 B.石钟乳、石柱、石笋 C.石钟乳、石笋、石柱 D.石柱、石笋、石钟乳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①处向下生长,为石钟乳;②处向上生长,为石笋;石钟乳和石笋相连形成石柱(③)。

6.图示洞穴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溶蚀 B.流水堆积 C.人工开挖 D.开采地下水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洞穴为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形成的。 考向4 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云南省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省级行政区之一。据此回答7~8题。

7.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地表水资源变丰富 B.地形变得更加平坦 C.交通运输建设便利 D.旅游景观更加独特 答案 D

解析 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形成地下溶洞、地下暗河等地貌,地表水下渗严重,故地表水资源贫乏,A项错误;地形变得崎岖不平,B项错误;地形崎岖,不利于交通建设,C项错误;喀斯特地貌独特,成为一种独特的旅游景观,有利于发展旅游业,故D项正确。

8.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①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 ②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③岩层渗水性强,土壤持水性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④土层疏松,钙磷等矿物养分丰富,适合农作物生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喀斯特地貌区石灰岩广布,易被侵蚀,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①正确;地表崎岖,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②正确;岩层渗水性强,多溶洞或地下河,地表水缺乏,土壤保持水分条件差,③错误;土层薄,土壤贫瘠,不适合农作物生长,④错误。故选A项。

探究二 河流地貌 考向1 河谷地貌

河谷是指流水侵蚀所成的地貌。下图为河谷发育的各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按照河谷的发育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③④①② B.④③②①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答案 D

解析 在河谷发育初期,河谷呈现出“V”形;随着河谷的发育,河谷逐渐加深;随着堆积、侵蚀的加剧,河谷逐渐呈现槽状,故由早到晚的顺序为②①④③,D项正确。

10.关于河谷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游—浅且窄 B.下游—宽且浅 C.上游—深且宽 D.下游—宽且深 答案 B

解析 上游地区河床深且窄,下游地区河床宽且浅。

考向2 河流堆积地貌

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 A.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 B.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扇 C.三角洲、冲积扇、冲积平原 D.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①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地貌类型为冲积扇;②处位于河流中下游,地貌类型为冲积平原;③处位于河流入海口,地貌类型为三角洲。故D项正确。

12.与冲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 )

①地形平坦,汊流较少 ②海浪作用明显 ③土壤肥沃,气候温和 ④多沙洲、沙岛发育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汊流较多,①错误;三角洲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浪作用明显,②正确;两者均为河流堆积地貌,土壤肥沃,其分布与气候无必然联系,③错误;三角洲地区多沙洲、沙岛发育,冲积扇无沙洲、沙岛分布,④正确。故选B项。

考向3 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河流地貌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据此回答13~14题。

13.聚落名称带“水”多与河流有关,广东有不少乡村聚落名称带“水”。

农业社会时期,决定这些乡村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

A.河流运输能力 C.土壤肥力 答案 D

解析 农业社会,土地面积决定了聚落的发展规模。 14.长江中下游地区是聚落密集地区,其原因有( )

①水资源丰富 ②土壤肥沃 ③便捷的内河航运 ④不易发生自然灾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原面积广阔,水资源充足,土壤肥沃,河运便捷,适宜聚落的发展,成为聚落密集区,①②③正确;易发生洪涝等自然灾害,④错误。

B.河流水量 D.冲积平原面积

1.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喀斯特溶洞是石灰岩长期受地下水溶蚀形成的,溶洞内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石柱和石幔,其化学反应过程是CaCO3+H2O+CO2=Ca(HCO3)2(注:可逆反应)。近年来,随着溶洞的旅游开发及该地区的工矿城市建设,溶洞的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地下河水位下降等。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示意图。

(1)说出我国喀斯特地貌广布的两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2)指出溶洞中二氧化碳的来源。

(3)推测溶洞中地下河水位下降的可能原因。

(4)部分喀斯特地貌区农业生产面临严重缺水问题,对此请给出开源性建议。 成果展示 (1)云、贵、桂等。(任答两个即可)

(2)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游客的呼吸;地下河(水)中碳酸钙沉积释放;洞外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洞内积累。

(3)地下水开采增多;生产生活用水增加;由于工矿城市的建设,下渗减少;降水减少;地下河下切侵蚀。

(4)从区外调水;合理开采地下水;人工增雨;修建水库。 2.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下图为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地间冲积扇剖面图。

(1)简述黄淮海平原地形特征。

(2)描述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 (3)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该地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有学者研究发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历史上曾有加快的趋势,试分析其成因。

成果展示 (1)平原面积广阔,平原上有丘陵、山地分布;地势总体特点是西高东低,西部是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中东部是冲积低平原;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

(2)分布特征: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变小,自西向东沉积厚度逐渐变小。形成原因:黄河冲出山口后进入地壳下沉的冲积平原,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减弱,促使从黄土高原带来的大量物质以山口为顶点向外逐渐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

(3)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历史上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黄河含沙量日益增加,

下游河床抬高,造成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黄河的凌汛也会导致黄河下游决堤,使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考点分布表 考点 喀斯特地貌 河流地貌 题号 1,2,3,4,5,6,13 7,8,9,10,11,12,14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路南石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路南石林以石多似林而闻名,景区范围广阔,景点众多,石林以喀斯特景观为主,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下图示意路南石林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答案 A

解析 据图可知,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故A项正确。

2.石林作为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特殊形式,属于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的( ) A.溶沟阶段 B.洼地阶段 C.峰丛阶段 D.孤峰阶段 答案 C

解析 石林作为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特殊形式,属于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的峰丛阶段,峰丛进一步向深处溶蚀、演化,形成石林,C项正确;溶沟阶段、洼地阶段是初始阶段,没有形成峰丛,排除A、B两项;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不是峰林,排除D项。

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完成3~4题。

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 A.岩石有风化裂隙 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 答案 D

解析 岩石具有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基础。 4.图中a、b、c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流水溶蚀 D.人工雕刻 答案 B

解析 图中a、b、c地貌分别为溶洞中的石钟乳、石笋和石柱,均是流水沉

B.岩石中含有化石 D.岩石具有可溶性

积形成的。

读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回答5~6题。

5.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 ) ①贵州 ②云南 ③广西 ④重庆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根据经纬度,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贵州和广西,①③正确。

6.图示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受流水侵蚀,地表土层流失,岩石裸露)现象极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有( )

①土层浅薄,山多坡陡 ②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 ③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 C

解析 该地区土层浅薄,山多坡陡,表层土壤易被侵蚀,①正确;多溶洞、暗河,地表水缺乏,不是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的原因,②错误;气候湿润,降水多,多暴雨,流水侵蚀能力强,③正确。

读地貌景观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地貌名称为( ) A.甲—三角洲,乙—冲积扇 B.甲—冲积扇,乙—三角洲 C.甲—冲积扇,乙—冲积平原 D.甲—冲积平原,乙—三角洲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甲为冲积扇,乙为三角洲。 8.对甲、乙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分布在干旱地区 ②乙分布在湿润地区 ③甲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 ④乙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分布与干湿地区无必然联系,①②错误;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三角洲地区一般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处,③④正确。故选D项。

下图为某岛屿西北部乾隆年间汉族聚落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

9.影响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交通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聚落在山区分布极少,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平的丘陵、台地和平原地区,所以影响图示区域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为地形。

10.图中山地河流上游最广泛的河流地貌是( ) A.冲积扇 B.峡谷 C.三角洲 D.冲积平原 答案 B

解析 冲积扇分布在山前,三角洲分布在河口地区,冲积平原是河流下游地势低缓的平原。在河流上游山地上,最可能分布峡谷地貌。

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1~12题。

11.牛轭湖形成的过程为( ) A.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①③④②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牛轭湖形成过程中,河道逐渐弯曲,最后自然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故A项正确。

12.下列关于牛轭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质一般较差

B.牛轭湖湖水较深

C.与流水堆积有关 D.牛轭湖在山区较多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牛轭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湖泊水位浅;与流水侵蚀有关;湖泊没有水源补给,水体自然更新慢,水质较差;一般形成于平原之上。

二、综合题(共52分)

13.图一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二是某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图二所示地貌景观的名称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地貌类型),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图一中地貌类型界限以________(填方位)区域;该区域在地下可能出现的地貌景观是________。(8分)

(2)在我国________地区,该类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分布有大量的__________,并且气温________,降水总量________,具备了该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8分)

(3)分析该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6分) (4)分析该地貌区修建水库的不利条件。(6分) 答案 (1)峰林 喀斯特 东 溶洞 (2)西南 石灰岩(可溶性岩石) 较高 大

(3)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4)喀斯特地貌区多溶洞、漏斗和暗河,地基不牢固;水库区容易渗漏,导致水库区水量减少,水库存水作用减弱;水库、大坝安全性相对较差,威胁着河流下游地区生命财产安全。

解析 第(1)题,图二中群峰竞秀,因此为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峰林景观。山峰在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等高线闭合,中心海拔高于周围,分布在界限以东区域,喀斯特地貌地下部分的景观主要为溶洞。第(2)题,喀斯特地貌是在石灰岩地区形成的,气温高、降水总量大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第(3)题,喀斯特地貌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第(4)题,喀斯特地貌区多溶洞、漏斗和暗河,地基不牢固,修建水库的难度大;库区容易渗漏,导致水库存水作用减弱,水库、大坝安全性相对较差,威胁着河流下游地区生命财产安全。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P处地貌为__________。(2分)

(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原因主要考虑侵蚀与堆积的差异)。(8分)

(3)分析图中从出山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成因可从AB、CD两地段各自对应的不同流水作用来说明)。(8分)

(4)该区域冲积扇上古村落较多,试分析原因。(6分) 答案 (1)冲积扇(洪积扇)

(2)特点: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

(3)特点: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成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4)靠近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古村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气候条件优越,利于农业生产。

解析 第(1)题,P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地貌类型为冲积扇。第(2)题,A、B位于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凸出;C、D位于下游段,主要受河流堆积作用影响,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凸出。第(3)题,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第(4)题,古代城市是在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优越、农副产品丰富的地区发展起来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