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的中医论治
【关键词】 湿疹;整体辨证;浸淫疮;下注疮
[摘 要] 湿疹是第Ⅳ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多样性,瘙痒剧烈易复发,祖国医学对此病也早有描述,并具有一定的认识及治疗经验。
[关键词] 湿疹;整体辨证;浸淫疮;下注疮
湿疹为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约占门诊人数的10%左右。本病的特点是皮疹多形,剧烈瘙痒。祖国医学对此病的论述甚多,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各有其名。发于小腿部的称“下注疮”、“湿毒疮”、“湿濂疮”,如明代《外科准绳・下注疮》[1]记载:“或问脚膝间脓水不绝连年不愈何如?曰:此名下注疮,亦名湿毒疮。发于手部的皲裂性湿疹称“掌心风”,如清代《外科真诠・掌心风》[2]及《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3]都记载:“无故掌心燥痒起皮,甚则枯裂微痛者,名掌心风。”全身泛发的急性湿疹名“浸淫疮”,如隋代《诸病源侯论・浸淫疮侯》[4]记载:“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初生甚小,先痒后痛而成疮,汁出浸溃肌肉,浸淫渐阔乃遍体……”。发于阴囊部称“肾囊风”或“秀球风”。此外婴幼儿湿疹科“胎濂疮”等等不一而论。
1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主要为风、湿、热,但有内、外之分。外风、湿、热属于六淫邪气。内风、湿、热系脏腑功能失调所生,前者属外因为致病的条件,为标;后者属内因,为发病的基础,为本。外因通过内
1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因起,本病的发生以内因为主。关于外因方面,虽亦包括六淫,例如气候变化,季节因素与日光、风沙、水土都有关系但其中以外湿为主,如坐卧湿地、居住卑湿、雨淋水渍等。关于内因方面,以脾、心肝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内湿、内热、内风为主。清朝《杂病源流犀烛・湿病源流》曰:“湿之为病,内外因固俱有之。其由内因者,则脾土所化之湿,火盛化为湿热,水盛化为寒湿……其由外因者,则为天雨露,地泥水,人饮食与汗衣湿衫。”
1.1 脾胃湿热
脾为湿土,常因饮食失调,多食生冷,水果之物,脾阴不足,失于健运,湿从内生;或多食高梁厚味、鱼腥海味、嗜饮茶酒等,酿成湿热。
1.2 心火血热
《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因心主血脉,心主火,由于心绪烦扰、精神紧张、心经有火、导致血热。脾胃即有内蕴之湿,复因心火内炽、血热内湿、湿热相结,通过脏腑关系,从里到表。盖胃主四肢,胃主肌肉,湿热熏蒸,上输于肺,肺主皮毛。因此湿热之邪可浸淫肌腠,走窜四肢,外达皮毛而成。
1.3 风胜血燥
风可分为内风、外风。或由湿热内蕴,外受于风而发病,此为外风。或因其病缠绵渗水日久,以及过食辛辣香燥之物,或过饮苦寒燥湿,淡渗利湿之剂,均可伤阴耗血。肝主风,肝失血养,则风从内生,风胜则燥,而血燥风生,又有心火内炽,血热生风,均属内风。
2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2 辨证论治 2.1 湿热型
由于血热脾湿,浸淫肌肤。皮肤起红斑水疱,症见:剧痒、黄水淋漓,或腥而粘,或结黄痂、糜烂、蜕皮。大便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或腻,脉濡滑。
治则:利湿清热。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方用生地30 g,丹皮9 g,赤芍9 g,龙胆草9 g,黄芪9 g,黑山栀9 g,茯苓皮9 g,泽泻9 g,木通9 g,车前子9 g(另包),六一散9 g(另包)。如因搔抓起脓疱时,加蒲公英12 g,银花9 g,连翘9 g,以下肢严重的可用草渗湿汤。 2.2 脾湿型
由于脾失健运,湿从内生,浸淫成疮。症见:皮肤起水窠,色黯淡不红,搔抓出水,或有胃脘胀满,纳差、乏力,面色萎黄,大便溏泻,小便微黄,舌淡苔白或腻,脉缓。
治则:健脾除湿。以除湿胃苓汤加减。方用苍术9 g,陈皮9 g,川朴9 g,猪苓9 g,茯苓9 g,泽泻9 g,六一散9 g(另包),白鲜皮9 g,地肤子9 g,如胃纳不馨加藿香9 g,佩兰9 g。
2.3 血热型
由于内蕴湿热,外受于风,热重于湿,证见遍身起丘疹,瘙痒极甚,搔破出血。脉弦滑,舌质红苔薄白。
治则:凉血清热,祛风除湿。以朱仁康老先生的凉血除湿汤加减[5]方用生地30 g,丹皮9 g,赤芍9 g,稀莶草9 g,海桐皮9 g,苦参9 g,白鲜皮9 g,地肤子9 g,六一散9 g(另包)。
3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2.4 阴伤型
由于渗水日久,伤耗阴血,血燥生风。证见皮肤干燥、脱屑、痒甚,少量渗水或皮肤干燥皲裂。舌红苔光,脉细弦滑。
治则:滋阴养血,除湿止痒。方药:朱仁康老先生的滋阴除湿汤[2]。方用生地30 g,元参9 g,当归9 g,丹参12 g,茯苓9 g,泽泻9 g,白鲜皮9 g,蛇床子9 g,皲裂严重加玉竹9 g。
3 外治法
临床应用最多的是溻溃法,适用于急性渗水多者,用黄柏30 g,生地榆30 g,马齿苋(干30 g鲜60 g)煎水待凉,用纱布6层~7层,用药水浸湿稍拧,以提起不滴水为度。然后平铺于皮损处,每5 min重复一次,每次共20 min~30 min,每日3次~5次。可达到收敛拨干,清热,解毒的作用,疗效甚好。
小儿湿疹,慢性湿疹配合外用“黑豆馏油膏”。 参考文献:
[1]明代,王肯堂.《外科准绳・下注疮》. [2]清代,邹岳.《外科真诠・掌心风》. [3]清代,吴谦.《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4]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浸淫疮候》. [5]李林.《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