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
牡丹区二十一中 闫莹 (2009年12月)
• 我走过教育生涯风风雨雨多年,一直在追寻着心目中那个理想的教育,理想的课堂,渴望成为一个具有个性魅力的教师。随着时代的发展,我的教育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新课程深入推进的今天,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是 一、 充满爱心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 爱的前提是尊重 • 爱的途径是沟通 • 爱的智慧是赏识 • 爱的艺术是宽容 • 爱的精髓是奉献
• 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的种子。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与美德、是师德师风的核心所在。
“去爱一个别人不爱的孩子;去教一个别人教不好的学生”这是我教育教学中的座右铭。因为教育的最大秘密是爱。课堂教学的最大秘密也是爱。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是做老师的底线,是老师的天职,是真爱、大爱、博爱。陶行知的“带着一颗心来,不带亲根草去”。教育家罗素说过:“凡是老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或自由发展”。在教育教学中,“爱”能够创造出伟大的奇迹,可以再塑生命。再如,沙莉文老师无私的爱,加上特殊的教学方法,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使她由一个又聋又盲又哑的人成长为学有所成的世界名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最终造就一个“完全的、大写的人”。
案例1:加拿大幼儿园,一位26岁的女本科生。他们的幼儿园老师必须是本科毕业,
而且没有结婚。她非常喜欢班里的学生。孩子每周末回家,当每个孩子离开时,她都要抱一抱,然后说:“你爸妈来接你了,你会想我吗?”孩子说:“会很想你。”老师又说:
“你是最漂亮,最聪明的孩子,我爱你,星期一我在这里等你,你会回来吗?”孩子说:“我一定来”。当问孩子回家高兴吗?孩子说:“高兴是见到爸妈了,但不高兴是见不到老师了”。人们常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一个人,爱别人的孩子是一座神”!
案例2:25年前,有位社会学的教授,叫班上一群学生到一个贫民窟,调查200名学生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做评估。25年后,其中一个学生当了教授,无意间在档案中发现了这份研究报告,于是他又让学生继续做跟踪调查。结果显示:180人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律师、医生、企业家的为数不少。教授很惊讶,问这些学生:“你们今日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说:“因为我们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教授找到了这位女老师,问她有什么神奇的方法让孩子成才的,女教师带着微笑答道:“其实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二、充满问题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1、 没有问题的课堂不是好课堂:一节没有问题的课不能称其为好课。理想的课堂,应该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诱发孩子提问,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充满好奇离开课堂。
例如:《井底之蛙》,一位语文老师在讲课时,提出了一个问题“青蛙的愿望是什么?”大多数同学回答愿意上来。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只有一位同学说不愿意上来,愿意回到井底。老师批评他说:“就你特殊,那你就下井吧”。晚上这位学生写日记,从环境问题方面写了原因。他写到:小青蛙出去以后,来到河边,刚要下水,这时,老青蛙对它说:“千万不要下来,水有毒,会毒死你的。”没办法,小青蛙只好又来到了草丛中,这时一只中年青蛙刚要对它说,小心有人捕杀我们,就被一个钢叉扎住,小青蛙看到这一幕吓得魂都没有了,只好回到井底。第二天老师看到了日记,深感惭愧,并向这位学生道歉。
2、不要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一节小学语文课,老师想让学生回答冬眠,于是说为什么小兔、松鼠、狐狸都在雪里玩,而蛇、青蛙为何没来,一位学生说:“它们没钱,买不起带毛的衣服”。
老师很生气,并说:“你们不知道冬眠吗?笨蛋,真是猿猴没有变好”。 3、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是老师的问题
老师应该做到:①走进课堂:发现问题。 ②走进学生:发现学生的一切。③有的老师发现不了问题,那是老师的问题:A、不让学生出问题是老师的问题。B、不发现学生的问题是老师的问题。C、不有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是老师的问题。D、不引导学生运用问题是老师的问题。
老师应该用“捉老鼠”的方法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问题工作方法指导工作:①勤动腿:办公室在问题中。②勤动眼:发现问题,观察问题。③勤动脑:思考问题。④勤动嘴:解决问题。
总之:老师走到学生中去,发现问题,办公室设在教室里,围绕问题搞教学研究,真正的专家是从课堂走出来的,学校的研究课题也是课堂上的问题。 三、情境问题探究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在教学中,引入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或学生熟悉的对心灵有震撼力的生活案例作为情境材料,设置情境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把教材内容活动化,教学活动内容化,使学生在活动中得以探究、体验和提高。采用这种方法把课堂教学分成三步走:第一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第二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得体验和新的知识;第三步,设置新的教学活动,把知识运用于新的探究之中。整个教学活动,教师起着引领、点拨、总结和评价的作用。这一方法对学生提高能力、学习新知识和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非常有效。
例如1: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老师把抗震救灾中的感人案例引入课堂设置活动,探究教材中有关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中华民族精神等内容,收到了非常强烈的课堂效果。
例如2:大学自主招生面试内容(每人回答5个题,有5个评委,全程录像),涉及面很广:1. 中国最年轻的副总理是谁?2. 说出三位中央台的节目主持人。3. 日本的国技是什么?4. 古诗词上下句对接。5. 说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6. 谈一下你了解的诺贝尔获奖者。7. 背诵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前20位。8. 奥运会圣火采集地点?
例如3:在探究性活动中,中国和日本的学生就不同。到同一个博物馆参观,中国的老师会对孩子们说,你们到各处去看看,2个小时在大门口集合。而日本的老师则给学生提出许多问题,他们把课堂搬到这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学生是来学东西,而不是来玩的
例如4:训练10人学游泳,中国和美国的训练方式就不同。中国第一步学理论;第二步路上运动;第三步潜水运动;第四步深水游泳。而美国则不同,他们把10人赶到大海里,有可能会被淹死,但是回来的人水平就很高。这就是说要让学生亲自去探究,去体验,才能提高自身水平!
四、学生做“主人”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关系。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场所。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课程改革多年,“学生做主人”的课堂还没有真实地建构成功。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四个一”的现象:(1)一讲到底,满堂灌。(2)一练到底,满堂练。(3)一问到底,满堂问。(4)一考到底,满堂考。以考代练,以练代学,教师轻松了,学生倒了霉。这四种现象从共性上而言都是一种替代:灌输替代了唤醒;控制替代了激发;讲替代了学;放任自流替代了民主管理。这种替代把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主体性完全淹没了。
例如: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展示课):在45分钟的时间里,每个人都是学习的主人,每个人都在积极主动地学习,每个人都有展示的机会,是实实在在的“积极课堂”。 环境:三面皆为黑板(水泥地面也可写字做题),课桌以大凵字型或“6+1”方式排列,没有高高的讲台,教师就在学生中间、甚至在学生的后面。教室空出2/5,可作学生活动场地。
活动:学生可坐可立,也可随意走动,也可两两交谈,可小组讨论;渴了可喝水,急了可去小解。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或朗读课文,或积极讨论,或踊跃发言或演课本剧,或放声唱歌……学生绝对是自由的,也因此被称为“课堂超市”。
杜郎口的可学者有三:①打破教师的垄断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此条符合课标精神,并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②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是一种“积极存在”,这一点也具有重要意义;③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都有成功的可能,基本上做到了“面向全体”。 五、解放学生思维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这是新课改之前一个著名的例子,几乎尽人皆知。老师问:“同学们,冬天过去了,雪融化了。你们说,雪融化了变成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纷纷回答:“变成了水”、“变成了泥土”、“变成了花朵”、“变成了春天”。标准案答是“水”,答其他的全算错了。 一位外国教育家来到中国考察。他到幼儿园里去,用粉笔在教室的小黑板上轻轻一触,黑板上就出现了一个小白点,他问这些还未进小学校门的孩子:“这是什么?”孩子们活跃极了:这是星星,这是小虫,这是路边的石子,这是树上的甜果……各种各样的答案,丰富多彩的想象。接着,这位专家又来到一所中学的初一年级教室,做了一个同样的动作,提了一个同样的问题,全班同学茫然:“这是干什么?”专家语调轻轻地解释:“没有什么意思,只是问,这是什么?”全班同学这才释然,齐声回答:“这是粉笔点!”没有一点杂音。专家感叹地说:“通过几年的小学教育,学生的思维都被训练成单向和固定的想像力。”所以说,解放学生必先解放学生的思维
因此,让我们为了心中那个梦想去努力吧,等待我们的一定是灿烂的春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