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闻学的诞生与发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西方和中国诞生与发展的历程,了解新闻学的学科结构;掌握新闻学的发展演变;了解中西方新闻理论研究的发展;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在中国的诞生与演变,掌握新闻理论学习的技巧和方法。
掌握四个问题:
1.新闻学的学科属性及研究对象。
2.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
3.新闻学的学科结构。
4.中西新闻学的产生发展历程。
本章共两节
第一节 作为社会科学的新闻学;
新闻学的学科特点;
新闻学的学科结构和学科地位;
第二节 新闻学的发展演变;
1 / 23
新闻学概论
西方新闻学的发展;
中国新文学的萌芽与早期发展;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在中国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闻学研究。
本章重点与难点
重点:
①新闻学的定义和学科定位;
②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开山之作;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新闻改革。
难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 作为社会科学的新闻学
新闻学(定义):【重点】是一门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的本质、揭示人类新闻活动规律的独立学科,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一门社会科学;是一门年轻的实践性学科。
2 / 23
新闻学概论
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拥有自由、美好而不悖乎人性的生存方式,即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联合体’”。
【附】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和新闻业务。
一、新闻学的学科特点。2点
新闻学是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的本质、掲示人类新闻活动规律、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一门社会科学。
1.新闻学是一门年轻的实践性学科。
新闻学的诞生可以追溯至19世纪中后期。德国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学研究论著和新闻学研究机构。
一门学科的基本条件:拥有了专职的研究人员;研究机构;专门著作。
新闻学带着鲜明的新闻实践烙印,具有应用性学科的特征。新闻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新闻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指导价值。
与人类新闻传播 活动的悠久历史相比,新闻学科的诞生远远晚于新闻传播活动。人类早期传播活动中信息传播与新闻传播具有杂糅的特征。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传播内容逐渐丰富,传播载体不断发展,以大量 的新闻实践经验为基础,形成了新闻学学科体系。
总结:新闻实践是新闻教育和新闻研究的基础,新闻教育服务于新闻实践和新闻研究,新闻研究
3 / 23
新闻学概论
为新闻实践和新闻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从诞生时间来看,新闻学远远晚于哲学、数学等学科,新闻知识和理论的抽象化程度难与哲学、数学等基础学科相媲美。
从发展速度来看,新闻学自诞生以来,便快速发展并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交融,逐步形成了自己专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领域。
2.新闻学属于社会科学。
【附】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
如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主要是当代),政治学研究政治、政策和有关的活动,经济学研究资源分配。
人文科学:指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具体体现为社会实践对人文社会科学的促进和制约两个方面。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媒介传播什么、如何传播以及怎样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一门科学。
新闻学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4 / 23
新闻学概论
一个多世纪以来,新闻学不断吸收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信息 科学、历史学、哲学等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相关成果,研究范畴日益清晰,研究内容日益丰富,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科学中一个重要学科。
新闻学是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边界诞生出来的一个年轻学科,其学科特性既体现在与上述学科之间相关联的交叉性和融合性,又体现在自身鲜明的开放性、综合性和跨越性。
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社会的来临,新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成为人类社会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独立学科。它不仅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日益显著地推动和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小结:
新闻学的学科特点
新闻学是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的本质、掲示人类新闻活动规律、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一门社会科学。
新闻学是一门年轻的实践性学科。
二、新闻学的学科结构和学科地位。【重点】
1.现代新闻学的学科结构包括四个部分:
理论新闻学;
历史新闻学;
5 / 23
新闻学概论
应用新闻学;
管理新闻学。
理论新闻学
研究新闻传播现象的本质及特征,掲示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以及新闻传播现象与整个社会系统的互动关系。
理论新闻学注重使用逻辑推理、思辨等定性研究方法,也开始采用定量统计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大量材料的科学统计、概括,形成基本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总结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特点和普遍规律,进而为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提供指导。
理论新闻学可分为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
宏观研究侧重于对新闻业发展趋势、内在动因和外在驱动力的分析和探索,力图建构新闻业发展中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模式,提炼人们对新闻传播发展规律的认识;
中观研究侧重对传播体制特点的考察,力图揭示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各种特征及关系;
微观研究注重对不同媒体和新闻事件的剖析,侧重对具体问题和具体现象的探察和考证,旨在挖掘具体事件和各类媒体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历史新闻学
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
6 / 23
新闻学概论
研究对象是新闻业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规律。历史新闻学采纳历史考据、比较分析、统计计量的研究方法,遵循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思想,探讨人类新闻传播历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历史新闻学可分为通史研究、断代史研究和专门史研究。
应用新闻学
研究对象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流程、操作方法和一般规律等问题。
从新闻传播流程角度来看,新闻传播业务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摄像、广播电视实务、网络传播实务等。
管理新闻学
研究国家的新闻法规、新闻政策以及国家对媒体的宏观调控;总结、研究媒介内部的管理机制,研究媒介的受众市场以及媒介的经营方针、策略,等等。
运用管理理论,研究新闻媒介的组织设计、生产和传输管理、广告经营等经济运作方式和管理特征。
新闻业是一种公共性质极强的特殊信息服务行业,媒介经营管理包括对新闻媒介的生产流程、内容传输、广告经营、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以及技术管理等多个方面运作特征的综合管理。
2.新闻学在学科目录中的地位。
新闻传播学由过去的三级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
7 / 23
新闻学概论
新闻传播学下设两个二级学科: 新闻学、传播学;
新闻学下设三个三级学科: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实务;
传播学下设 三个三级学科:广告学、公共关系、编辑出版学。
3.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会】
新闻学与传播学是一种紧密相连的互动关系。
新闻学对传播学的诞生起过催生作用;
传播学的研究范畴也包括新闻舆论。
在网络媒体诞生后,二者相互融合的趋势日益鲜明。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区别:5点
(1)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对象、研究重点不同:
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属于专业研究,对传播学研究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
传播学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属于社会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
(2)新闻是诞生于报刊新闻时代,最初偏重于业务研究(“术”的研究),后来逐渐发展为对各类新闻媒体传播规律的研究;
8 / 23
新闻学概论
传播学诞生于电子新闻时代,侧重于理论研究(“学”的研究)。
(3)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是新闻媒介及其活动,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和网络新闻;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所有大众传播媒介,既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书籍、电影、互联网和手机,也包括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形态。
(4)新闻学以 “报学”研究为基础,偏重于微观研究、局部研究和单向研究;
传播学以通信科学、信息科学等新兴学科为基础, 结合社会学、心理学和政治学等社会科学,侧重于宏观研究、整体研究和双向研究。
(5)新闻学与传播学在人才培养上也走向不同目标。
【附】
新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新闻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策划、编导、制作等基本技能,具备在新闻、出版、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媒介经营管理、音像策划、广告制作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传播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传播学基本理论、英语交际能力、跨媒体实践能力和宽厚的人文素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能在广播电视、公关广告、媒体经营管理、新闻、出版、网络传播等领域从事管理、策划、采编、制作以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小结:
新闻学的学科结构和学科地位
9 / 23
新闻学概论
现代新闻学的学科结构包括四个部分: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管理新闻学。
在2011年 版 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新闻传播学下设两个二级学科:新闻学、传播学。新闻学下设三个三级学科: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实务,传播学下设三个三级学科:广告学、公共关系、编辑出版学。
第二节 新闻学的发展演变
一、西方新闻学的发展
1.西方新闻学发轫于18世纪,19世纪末在德国初步形成。
世界上第一部的新闻史专著:1845年出版的德国学者普尔兹的《德国新闻事业史》。
作者追溯了德国报纸期刊发展的历史,从宏观角度掲示了报业活动的客观规律。
1895年,德国科赫教授在海德堡创办了最早的新闻学研究所,这标志着新闻学在欧洲的兴起。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出现重视新闻职业教育的趋势。
1897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设立新闻学讲座,
1903年密苏里大学创办新闻学院,
1912年哥伦比亚大学开办新 闻研究生院,
1916年英国伦敦大学开设新闻专业课程。
10 / 23
新闻学概论
2.美国早期新闻学研究的经典之作:李普曼的《公众舆论》与约斯特的《新闻学原理》;
1922年,美国沃尔特·李普曼的《公众舆论》一书出版。此书形象生动地分析了舆论的来源、舆论的形成途径和形成机制、舆论产生的结 果以及舆论的主体—— 公众,第一次全面梳理了舆论研究中的基础性命题,完成了新闻史 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首次全面论述。这本著作对刻板成见、拟态环境、公众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进行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
1923年,美国著名新闻教育家卡斯珀·萨拉西埃尔·约斯特的《新闻学原理》一书出版。这本著作对新闻学基础理论的范围进行了最早的描画,从阐释新闻究竟是什么入手,分析了新闻应该遵循的标准以及新闻对公众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论述了新闻的目标和理念;通过对新闻业本身的思考,指出新闻业所面临的困境,提出新闻最佳报道的原则,解释新闻的激励作用。
3.标志着传统新闻学与大众传播研究融合发展开端的是:1956年,由威尔伯·施拉姆等三位美国学者撰写的《传媒的四种理论》(又译为《报刊的四种理论》)出版。
【附】《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共论述了新闻媒介的四种理论模式,即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模式。学界公认,此书开了比较新闻学之先河,以其鲜明夺目的标题填补了大众传播文献的空白,揭示了新闻媒介与社会的关系。
20世纪后半叶,西方新闻学研究更加侧重对新闻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和传播体制的研究,吸收了大众传播研究的一些理论和研究方法,突破传统新闻学封闭的研究领域。
小结:
西方新闻学的发展
11 / 23
新闻学概论
新闻学研究初步形成于19世纪末的德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出现重视新闻职业教育的趋势。
20世纪20年代,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和约斯特的《新闻学原理》成为美国早期新闻学研究的经典之作。
1956年《传媒的四种理论》问世,标志着传统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融合发展的开端。
二、中国新闻学的萌芽与早期发展
1.中国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及思想
(1)汉唐之际,中国就出现了古代报刊。西汉时期出现了书写在竹简和绢帛上的“邸报”,唐玄宗时期出现的“进奏院状”是一种由官文书向官报转化过程中的传播工具; 宋代出现了由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发布的正式官报——“邸报”;清代除了官报“邸报”之外,在北京还出现了民间报房,民间报房出版的报纸统称“京报”。
(2)鸦片战争后,进步知识分子创办 具有现代报纸版式特征的商业化报刊,如《申报》,《循环日报》等。这些近代报刊体现着近代国人的新闻传播理念,成为他们变革社会的舆论武器。
最早倡议创办近代报刊的是太平天国的洪仁玕。他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一整套统筹全局的革新方案,并高度评价了报纸(“新闻篇”)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洪仁玕提出了实现民主权利的办法: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准卖新闻篇”。他认为新闻要服务于政事,强调 “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他建议设置新闻官,“不受众官节制,亦不节制众官”。他重视 “人心公议”,“由中下而达于上位,则上下情通,中无壅塞弄弊者,莫善于准卖新闻篇”。
12 / 23
新闻学概论
2.近代新闻学的起步
(1)中国最早论述报刊功能的人是清末改良主义政论家王韬。
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中国第一份倡导变法自强的报刊《循环日报》,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
王韬曾撰写了三篇专论:《论日报渐行于中土》《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论中国自设西文日报之利》,是我国最早的报学专论,开启了我国近代报业理论的先河。
三篇专论集中阐述了他对办报的见解,提出报纸的功能为“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为此,报人应“指陈时事,无所顾及”,当局应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并引用尧舜纳谏的传说,论证言论自由的合理性。
(2)戊戌维新运动前后,中国报刊研究进入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新闻思想为主导的历史阶段。 一批进步知识分子不仅创办了报刊,而且通过在报刊上刊登政论文章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反映舆论、倡导自由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资产阶级改良派报人郑观应、梁启超的观点代表了这一时期新闻思想的主流。
郑观应是较早认识到中国的落后源于政治制度的知识分子。《盛世危言》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的纲领,提出从政治、经济、教育、舆论、司法等多方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盛世危言》中的 “日报”篇提出报纸能使读者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事,在 “通民隐,达民情”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主张各省创办日报,以使 “民心无不愜,民志无不伸”。
梁启超亲自创办、协助和支持过的报刊有29家。在《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
13 / 23
新闻学概论
之经历》一文中指出,报纸应该“脱离一党报之范围,而进入于一国报之范围,且更努力渐进,以达于世界报之范围”。
提出报纸是“耳目喉舌”, “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无耳目、无喉舌,是曰废疾……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起天下废疾者,则报馆之谓也。”
(3)“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新闻学研究正式拉开帷幕
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机构,由时任校长蔡元培亲自发起组建并担任会长,北大教授徐宝璜和著名报人邵飘萍担任研究会导师。蔡元培为该会拟定了简章,规定其宗旨是“灌输新闻知识,培养新闻人才”。
出版了《新闻周刊》,这是当时中国唯一传播新闻学知识的报纸,也是中国最早采用横排式的报纸之一。
(4)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开山之作:【重点】
徐宝璜的《新闻学》(1919年出版);
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年出版);
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7年出版)。
徐宝璜的《新闻学》是中国第一部新闻理论著作。
全书从新闻的定义、新闻的价值、新闻媒体的性质和职能,以及报纸的编辑、采访、评论、发行诸方面,作了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14 / 23
新闻学概论
虽然这本著作的多数观点源于西方,但是与当代的新闻观念有相通之处。
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中国第一部新闻实务研究著作。
是对新闻采访和写作、记者 修养等新闻实践的理论概括,主要内容包括:新闻的范围、选题、采访、编辑.通讯方法 以及报社和通讯社的组织等。
此书立足实际应用,力求指导记者进行实际采访。
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是中国第一部新闻史专著。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中国报纸产生及发展的历史,以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和严谨的考证方式,对从汉唐到“五四”运动前中国报纸产生及发展的历史进行了概括总结,勾勒了中国新闻业形成和发展的清晰脉络,确定了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内容。
小结;
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开山之作
1919年徐宝璜的《新闻学》出版,是我国第一部理论新闻学著作;
1923年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出版,是我国第一部业务新闻学著作;
1927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出版,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在中国的发展【难点】
15 / 23
新闻学概论
20世纪20年代后,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和报刊思想被引入中国,中国共产党从建党时就吸纳了世界无产阶级党报理论。从建党时期重视党报党刊的指导性,到长征时期强调党报的组织性,再到延安时期正式开始对新闻理论进行系统整合,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无产阶级党报理论。
延安整风运动及解放战争时期诞生了三篇有关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经典文献,代表着中国出现了本土化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
陆定一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毛泽东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刘少奇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
这三篇文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经典文献,代表了这一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研究的成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新闻传播研究坚持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把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陆定一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认为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事实在先,新闻在后”。从哲学高度阐述了新闻的真实性与政治性的关系,强调“只有把尊重事实与革命立场结合起来,才能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的新闻工作者”。
这篇文章是延安整风运动的产物,是以延安《解放日报》改版为标志的中国第一次新闻改革的产物,它提倡新闻传播要实事求是,提倡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为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16 / 23
新闻学概论
阐述了党报的作用、任务,办报的路线、方针和党报的风格等一系列问题,总结了土地改革中新闻宣传工作的经验教训,肯定了《晋绥日报》反“客里空”运动后的进步,指出反对 “左”的偏向的必要性。
在这次讲话中,毛泽东第一次完整地阐述了党的办报路线:“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
刘少奇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
阐明新闻工作是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一座重要桥梁,党依靠它联系群众、指导群众、指导各地党和政府的工作,又依靠它把人民的一切活动、情绪反映上来,帮助党了解情况。
指出,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以及马列主义观点,而且有权考察党的政策的正确性。
评价:
陆定一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毛泽东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刘少奇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
集中解决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若干重大原则问题:1)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闻观。2)明确了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原则。3)首创了宣传党的政策和检验党的政策相统一的思想。4)提出并确立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新闻工作路线。
小结:
17 / 23
新闻学概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在中国的发展
延安整风运动及解放战争时期,诞生了三篇有关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经典文献:
陆定一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毛泽东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刘少奇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新闻传播研究指明了发展方向。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闻学研究
1.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新闻业“以苏俄为师”。在新闻学研究中,翻译了大量苏联新闻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文章,出版访苏媒体经验汇集,系统地学习列宁、斯大林的办报实践和办报思想。
但是,在学习苏联的新闻工作经验的过程中 也出现了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和机械搬用理论倾向。
2.1956年《人民日报》的改版,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新闻改革。【重点】
1953年至1956 年,中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人民日报》对于新形势以及这种形势下人民群众的新闻需求缺乏了解和把握, 表现为:一,内容贫乏、单调,报道面太窄,尤其对人民生活关注太少。二,新闻少、质量低。三,组织问题讨论太少。
18 / 23
新闻学概论
这次改版的目标是要使《人民日报》“真正成为受群众欢迎的生动活泼的报纸”。
改版的主要目标是:
(1)扩大报道范围。生活里重要的、新的事物——无论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或者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是通都大邑的,或者是穷乡僻壤的,是直接有关于建设的,或者是并不直接有关于建设的,是令人偷快的,或者是并不令人愉快的,人民希望在报纸上多看到一些,应该多采集、多登载一些。
(2)开展自由讨论。
报纸是社会的言论机关。在任何一个社会里,社会成员不可能对于任何一个具体问题都抱有一种见解。党和人民的报纸有责任把社会的见解引向正确的道路, 但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应该采取简单的、勉强的方法。……为了便于开展自由讨论,希望读者注意:在我们的报纸上发表的文章,虽然是经过编辑部选择的,但是并不一定都代表编辑部的意见。
(3)改进文风。
在过去,报纸上虽然也登过不少好文章,报纸上的文字也逐渐有些进步,但是整个说来,生硬的、枯燥的、冗长的作品还是很多,空洞的、武断的党八股以及文理不通的现象远没有绝迹。希望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改版后的《人民日报》从六个版增加到八个版。
经过改版,新闻报道范围扩大,出现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报道。言论方面,批评性文章增多,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讨论 ,报上营造出自由讨论、独立思考的氛围。报上副刊文章的增多,广告的出现以及版面的编排等,都显示报纸向着人民实际需要的方向转变。
19 / 23
新闻学概论
意义:
《人民日报》改版带动了全国报纸的改革,中央和地方党报积极探索办报新思路,充实内容、活跃版面,努力满足读者需求。
这次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尊重新闻规律的一次探索, 为新闻学研究留下了丰富而可贵的思想成果。
3.1956年的新闻改革仅仅进行了半年多,便由于1957年“反右”斗争的扩大化而被迫结束。从 “反右”斗争到 “文化大革命”结束长达20年的时间里,“阶级斗争工具论”成为新闻学的核心理论,报纸被认为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4.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新闻界开始深入开展拨乱反正。
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甘惜分教授的《新闻理论基础》一书出版,这是改革开放后第一 本系统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专著,全面阐述了新闻传播规律及新闻业的性质、特点及功能,提出了中国新闻学的理论体系、理论范畴、基本框架等独创性观点。
《新闻理论基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公开出版的第一部论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性质、作用等问题的专著。
5.20世纪80年代,传播学被引入中国,新闻媒体的信息功能、受众与传播效果等日益成为新闻学研究关注的重点。20世纪90年代后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中国新闻学研究更加关注党报的舆论引导艺术、市场化媒体的经营管理。
当前新闻理论著作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10方面;
(1)新闻起源。阐述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劳动中的信息交流,批驳新闻起源于人类的好奇心、
20 / 23
新闻学概论
本能等唯心论。
(2)新闻定义。介绍各类新闻定义,指出新闻具有真实性、新鲜性、公开性等特点。
(3)新闻真实。阐述新闻真实的重要意义,论述新闻真实的内涵,分析新闻失实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4)新闻价值。介绍中外关于新闻价值的各种定义,分析及时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等新闻价值内涵。
(5)社会主义新闻的基本特性。老 “五性”(党性、真实性、指导性、群众性、战斗性)和 新 “五性”(信息属性、舆论属性、政治属性、文化属性、商品属性);
(6)新闻业的产生、发展、性质、社会功能。简述中外新闻业发展的动力及基本规律, 论述新闻业传递新闻信息的共性和为一定阶级服务的个性,论述中国新闻业的双重属性“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介绍新闻媒体报道新闻、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提供娱 乐、刊播广告等方面的功能。
(7)新闻自由与新闻控制。对新闻自由的来历、含义、条件进行介绍,阐述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自由观;对新闻控制进行分类阐述。
(8)舆论监督。论述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介绍舆论监督的原则、方法。
(9)媒介批评。研究媒介批评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介绍国外媒介批评的理论流派,构建中国的媒介批评。
(10)新闻从业者的职业修养。介绍新闻从业者的政治修养、业务修养、道德修养,《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要求。
21 / 23
新闻学概论
总的来看,新闻理论研究在很多方面还刻着党报理论的印记,呈现出“两多三少:对西方新闻理论研究多,对新闻基础理论的应用性研究多,对本土新闻理论的体系建构少, 对中国新闻业发展的特殊规律分析少,对新闻理论内部逻辑关联的梳理少。
21世纪以来,社交媒体等的出现也为新闻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新闻传播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新闻自由与新闻调控、新闻传播与社会运动等话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
小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闻学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新闻改革是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这次改革力图从新闻 理念上转向尊重受众。
“文化大革命”时期,“阶级斗争工具论”成为新闻学的核心理论。
甘惜分教授的《新闻理论基础》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本系统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专著。
第一章 小结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现象的本质、揭示新闻活动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紧密相连的互动关系,新闻学对传播学的诞生产生过催生作用。
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传播学研究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
新闻学是一种专业研究,传播学是一种社会研究。
22 / 23
新闻学概论
现代新闻学的学科结构包括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管理新闻学。
西方新闻学发轫于18世纪,19世纪末在德国初步形成。20世纪50年代,传统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出现融合与共同发展的态势。
20世纪后半叶,西方新闻学研究侧重对新闻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和传播体制的研究,吸收了大众传播研究的一些理论和研究方法,突破了传统新闻学封闭的研究领域。
中国近代新闻学研究起步于19世纪70年代第一批中国人自办报纸出现之际。戊戌维新运动前后,郑观应、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探讨了报刊在反映舆论、倡导言论自由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新闻学研究正式拉开帷幕,出现了新闻理论、新闻实务和新闻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20世纪40年代,诞生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三大文献: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为 中国本土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闻学研究几经坎坷,直到20世纪80年代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20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改版是中国新闻业的第一次改革,是党报探索尊重新闻规律、尊重读者的一次有益尝试。
随着20世纪90 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新闻学研究陆续引入传播学的一些概念与方法,并把研究内容拓展到新闻传播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23 /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