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及液氯泄漏后的扩散速率及人接触的最高限值的时间
液氨及液氯泄漏后的扩散速率及人接触的最高限值的时间
模板六、液氨及液氯泄漏后的扩散速率及人接触的最高限值
的时间
物质的泄漏和扩散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为计算方便,可分为2个过程,即达到人的接触最高限值的时间为物质的泄漏时间和扩散时间的总和。
物质的泄漏时间可通过物质的泄漏量和泄漏速率确定,而物质在空气中的扩散时间可通过扩散的距离和物质扩散的速度确定。
本报告采用XXXXXX有限公司使用到的化学品液氨(沸点为-33.5℃)和液氯(沸点为-34.5℃)做为扩散对象进行分析。
(1)以液氨为泄漏扩散对象进行扩散速率分析
冷冻站内设有3个2m3和2个3m3的氨罐,1个3m3的最大贮量是1.464t。液氨泄漏后在空气中蒸发为气体,假设氨气在空气中以半球形扩散,氨气在空气中的扩散速度按格拉罕姆(Graham)气体扩散定律“同温同压下各种不同气体扩散速度与气体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来确定。按格拉罕姆(Graham)气体扩散定律:
uAuBBA式3-1
PM由RT
uAMB得uBMA式3-2
式中:氨气分子量MA为17,空气平均分子量MB为29,已知当地年平均风速uB为1.4m/s。
求得氨气在空气中扩散速度uA为1.83m/s
假设液氨在管道输送的过程中,由于腐蚀穿孔,焊缝缺陷、冬季冻裂等原因形成破裂,破损引起液氨发生泄漏,假设裂口为圆形,则液氨泄漏的质量流量可按式3-3计算:2ghQ0=CdAρ
(2PPo)式3-3
式中:Cd为泄漏系数,圆形取值0.65;20℃下液氨密度取值610.26kg/m3,P、P0分别为容器内介质压力和环境压力,A为泄漏面积。
氨罐设计压力P为1.96×106Pa,P0为1.01×105Pa,设定泄漏直径5mm,由式3.2-3得,液氨泄漏的质量流量Q0=0.58kg/s,氨气的扩散速率及达到最高接触限值的时间见表3-2所示。
表3-2氨气的扩散速率及达到最高接触限值的时间氨气泄漏范围(m)10203050氨气泄漏量(kg)0.06280.50241.69567.85需要时间(s)5.611.819.240.2扩散速度(m/s)液氨泄漏速率(kg/s)1.831.831.831.830.6080.6080.6080.608注:1.氨的最高接触限值为30mg/m3;
2.需要时间=泄漏时间+扩散时间。
由表3-2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一旦发生液氨的泄漏,极易引起人员的中毒事故。经过现场测量,储罐附近的工作场所和控制室不超过10米,如果液氨储罐瞬间大量泄漏,在5.6s内就会扩散到人员工作场所位置。
(2)以氯为泄漏扩散对象进行扩散速率分析
该公司在氯库存放净重为1t的液氯钢瓶共21瓶,在有机厂内存放净重为1t的液氯钢瓶共8瓶,在给水厂的加氯间内存放净重为1t的液氯钢瓶共2瓶。液氯泄漏后在空气中蒸发为气体,假设氯气在空气中以半球形扩散,氯气在空气中的扩散速度按格拉罕姆(Graham)气体扩散定律“同温同压下各种不同气体扩散速度与气体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来确定。按格拉罕姆(Graham)气体扩散定律:
uAuB
BA式3-4
uAMBPMuBMA式3-5由RT得
式中:氯气分子量MA为71,空气平均分子量MB为29,已知当地年平均风速uB为1.4m/s。
求得氯气在空气中扩散速度uA为0.89m/s
假设一个液氯钢瓶,由于腐蚀穿孔,破损引起液氯发生泄漏,假设裂口为圆形,则液氯泄漏的质量流量可按式3-6计算:
2ghQ0=CdAρ
(2PPo)式3-6
式中:Cd为泄漏系数,圆形取值0.65;20℃下液氯密度取值1410kg/m3,P、P0分别为容器内介质压力和环境压力,A为泄漏面积。
P为2×106Pa,P0为1.01×105Pa,设定泄漏直径5mm,由式3-6得,液氯泄漏的质量流量Q0=0.93kg/s,氯气的扩散速率及达到最高接触限值的时间见表3-3所示。
表3-3氯气的扩散速率及达到最高接触限值的时间氯气泄漏范围(m)1020305080氯气泄漏量(kg)0.00210.01670.05640.26131.07需要时间(s)11.222.533.856.491.0扩散速度(m/s)0.890.890.890.890.89液氯泄漏速率(kg/s)0.930.930.930.930.93注:1.氯的最高接触限值为1mg/m3;
2.需要时间=泄漏时间+扩散时间。
由表3-3计算,经过现场测量得①在氯库,办公室离钢瓶距离不超过20米,如果液氯钢瓶瞬间大量泄漏,在22.5s内就会扩散到人员工作场所位置。②在有机厂合成车间,离钢瓶不超过10米处就是工作场所,如果液氯钢瓶瞬间大量泄漏,在11.2s内就会扩散到人员工作场所位置。③在加氯间,离钢瓶最近的维修间距离为50米,配电间和泵房离钢瓶距离为80米,如果液氯钢瓶瞬间大量泄漏,在56.4s内就会扩散到维修间,在91.0s内就会扩散到配电间和泵房的人员工作场所位置。
扩展阅读:液氯液氨泄露处理作业指导书
关于印发液氨液氯液化石油气设备泄漏处置作业指导书的通知
各市局:
近日,省局编制了《液氨设备泄漏处作业指导书》、《液氯设备泄漏处作业指导书》、《液化石油气设备泄漏处作业指导书》,现印发给你们。请你们将三个作业指导书印发相关企业、技术机构、专业救援队伍,并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省局报告。
二○○六年八月九日
抄送: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省安委会办公室、省特检联盟TSYJ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专业指导文件TSYJ/Z001-201*
液氨设备泄漏事故处置作业指导书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
201*年8月9日
液氨设备泄漏事故处置作业指导书
1.总则1.1目的。
为了及时控制和消除液氨设备泄漏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安徽省特种设备特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1.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安徽省辖区内的液氨球形储罐、卧罐、管道、铁路罐车、汽车罐车、气瓶等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作业指导。
2介质特性2.1理化特性。
氨气是一种无色透明而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相对密度0.60(空气=1)。气氨加压到0.70.8MPa时就变成液氨,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相反液态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氨可作致冷剂,接触液氨可引起严重冻伤,因其价廉的特点在制冰和冷藏行业得到广泛使用。
2.2危险特性。
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8类腐蚀品。火灾爆炸危险性类别为乙类。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反应。氨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时,遇明火能引起爆炸,其爆炸极限为15.5~25%。
氨具有较高的体积膨胀系数,满量充装液氨的钢瓶,在060℃范围内,液氨温度每升高1℃,其压力升高约1.321.80MPa,因而液氨气瓶超装极易发生爆炸。
2.3健康危害。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
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性坏死、皮肤及上呼吸道粘膜化学性炎症及烧伤、肺充血、肺水肿及出血等。
2.3.1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眼、口有辛辣感,流涕、咳嗽,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头昏、头痛,眼结膜充血、水肿,口唇和口腔、眼部充血,胸闷和胸骨区疼痛等。
重度中毒:吸入高浓度氨时,可引起喉头水肿、喉痉挛,发生窒息。外露皮肤可出现II度化学灼伤,眼睑、口唇、鼻腔、咽部及喉头水肿,粘膜糜烂、可能出现溃疡。
2.3.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要特别注意清洗腋窝、会阴等潮湿部位。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2.4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对动植物造成冻伤。3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
3.1液氨储罐的气相进出口、液相进出口、排污口、放散口、液面计接口、安全阀接口、压力表接口等接管、阀门、法兰连接密封等部位失效或泄漏。
3.2氨管道法兰、阀门、法兰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漏。3.3氨罐车装卸用软管泄漏或爆裂。3.4氨气瓶库内气瓶泄漏或爆炸。4装备与器材4.1消防装备及器材。
消防车、消防水幕、消防水枪、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4.2防护器材。
过滤式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湿毛巾、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全密封阻燃防化服、防冻衬纱橡胶手套、工作靴。
4.3设备物资储备。
吊车、可燃气体浓度测试仪、风向仪、救援绳索(30-50米,用于救援中毒伤员和拖曳气瓶)、不同规格带压堵漏器材和工具、防爆电筒、密封胶、稀盐酸等。
4.4医疗救护车、2%3%硼酸溶液、生理盐水、其它常用救护药品。5紧急处置
5.1发生泄漏或泄漏火灾事故时应同时进行以下处:启动本企业(生产单位、使用单位、贮存单位)、本地区(运输过程中)应急救援预案。抢险救援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5.1.1报警。
通知本企业管理、维修、应急抢险等相关人员到场处。
拨打119、120,向消防等部门报警,通知供水部门对事故发生地段管线增压,并将事故情况及时报告当地质监、安监等有关部门。
5.1.2关阀、断源。
事故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或熟悉现场的人员关闭输送物料的管道阀门,切断事故源。打开喷淋装,用水稀释、吸收泄漏的氨气。消防人员在上风向负责用开花或喷雾水枪掩护、协助操作。关阀人员防护用品必须穿戴齐全。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稳定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如有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5.1.3抢救伤员、设定区域、疏散人员。
(1)救援小组:穿好全封闭防化服,戴上氧气呼吸器,在消防水幕的掩护下,查找泄漏发生的部位及形态,寻找和抢救伤员。
(2)疏散小组:根据地形、风向、风速、事故设备内液氨量、泄漏程度、以及周边道路、重要设施、建筑情况和人员密集程度等,对泄漏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在专家的指导下设定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实施必要的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
(3)堵漏小组:根据救援小组现场侦察获得的信息,会同专家组确定堵漏方案。如果设备有爆炸危险须迅速撤离。
5.2泄漏处及堵漏方法。
5.2.1泄压排空。当罐体开裂尺寸较大而无法止漏时,迅速将罐内液氨导入空罐或其它储罐中。
5.2.2大量泄漏时,用带压力的水和稀盐酸溶液,在事故现场布多道水幕,在空中形成严实的水网,中和、稀释、溶解泄漏的氨气。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废水。对附近的雨水口、地下管网入口进行封堵,防止可燃物进入,造成二次事故。
5.2.3体积较小的液氨钢瓶在运输途中发生泄漏,无器具堵漏或泄漏无法控制时,可将其浸入水中。
5.2.4器具堵漏。
5.2.4.1管道壁发生泄漏,又不能关阀止漏时,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垫、堵漏楔、堵漏胶、堵漏带等器具实施封堵。
5.2.4.2微孔泄漏可以用螺丝钉加粘合剂旋入孔内的办法封堵。
5.2.4.3罐壁撕裂泄漏可以用充气袋、充气垫等专用器具从外部包裹堵漏。5.2.4.4带压管道泄漏可用捆绑式充气堵漏袋,或使用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
5.2.4.5阀门、法兰盘或法兰垫片损坏发生泄漏,可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注射密封胶的方法实施封堵,也可以直接使用专门阀门堵漏工具实施堵漏。
5.2.4.6对液氨钢瓶可先用密封器堵漏,然后用专用工具处。5.3现场洗消处理。
根据液氨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的具体情况,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和物理消毒法处理,或对污染区暂时封闭等,待环境检测合格后再行启用。
5.4现场恢复。
经有关部门、专家对事故现场的安全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允许人员进入进行事故现场清理、维修设备、恢复生产等。
6安全防护
6.1处理液氨设备泄漏时安全注意事项。
6.1.1实施堵漏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并配备专门的堵漏器材和工具,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防火、防静电、防中毒等安全技术要求。
6.1.2佩戴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穿全密封阻燃防化服。堵较大泄漏时,应穿棉衣裤,外穿防化服,在处理液态氨泄漏时佩戴防冻伤防护用品。
无防护用品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鼻嘴,向上风方向转移。
6.1.3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堵漏方案。如现场情况变化,应重新制定方案,不得随意蛮干。
6.1.4事故救援应以人员安全为首要任务,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迅速撤离事故现场。
6.2伤员处。
6.2.1医护人员及相关人员负责事故现场接触人群的检伤分类,分类类别为:表症呼吸停止;重度中毒;轻度中毒;重伤;轻伤等。
6.2.2对表症呼吸停止者,事故现场给予吸氧、人工呼吸及心脏挤压术,并立即由120急救转送医院;重度中毒、重伤者现场作简易清洗,并立即由120急救转送医院。轻度中毒、轻伤人员事故现场清洗、包扎护理并根据情况转送医院。
6.2.3对现场接触人群,有不适感的,进行现场观察至转为正常。
6.3应委派一人专门负责清点进出事故现场抢险人员的人数和名单,以及事故现场人员及伤残人员的人数和名单。
7.1附则
7.1应急工作结束后,应急作业单位应总结本次应急处工作的经验,在应急工作结束后的15日内提出总结报告,送交省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
7.2应急带压堵漏人员应经过培训,持有相应的作业资格证书。
7.3本作业指导书是事故应急抢险的指导性文件。发生事故后,应视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开展应急工作。
7.4本作业指导书发布后生效。
TSYJ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专业指导文件TSYJ/Z002-201*
液氯设备泄漏事故处置作业指导书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
201*年8月9日
液氯设备泄漏事故处置作业指导书
1总则1.1目的
为了及时控制和消除液氯设备泄漏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安徽省特种设备特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1.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安徽省辖区内的液氯储罐、铁路罐车、汽车罐车、液(气)氯管道、液氯钢瓶等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作业指导。
2介质特性
液氯作为基础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化工、水处理等行业,属剧毒品类。2.1理化特性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带有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液氯由氯气压缩或低温液化而成。标准状况下氯气密度为3.214kg/m,相对密度(空气为1):2.48。稍溶于水。标准状况下1个体积的液氯可汽化成484个体积的氯气。
液态氯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接触液氯可引起严重冻伤
氯气的体积膨胀系数较大,满量充装液氯的钢瓶,在060℃范围内,液氯温度每升高
1℃,其压力升高约0.871.42MPa,因而液氯气瓶超装极易发生爆炸。
2.2危险特性:氯本身不燃烧,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物质或蒸汽也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发生猛烈反应而引起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对大部分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性。
氯碱生产中如果生产工艺控制不严,容易导致三氯化氮(NCl3)在设备中积聚。三氯化氮是一种剧烈的爆炸物,自燃爆炸点95℃,在热水中易分解,在冷水中不溶,在空气中易挥发、不稳定,在气相中浓度达到5-6%(V/V)时,有潜在的爆炸危险。60℃时受震动或在超声波条件下,易发生分解性爆炸,与油脂或有机物等接触也可以发生爆炸。
2.3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轻者有流泪、咳嗽、胸闷,出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中毒严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2.4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造成污染,水吸收液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3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
3.1液氯储罐的气相进出口、液相进出口、排污口、放散口、液面计接口、压力表接
口等接管、阀门、法兰连接密封等部位失效或泄漏。
3.2氯气管道、阀门、法兰等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漏。3.3液氯罐车装卸用软管泄漏或爆裂。
3.4液氯钢瓶阀门和丝堵的密封面失效或泄漏。
4装备和器材4.1消防装备及器材。
消防车、消防水幕、消防水炮、砂土。4.2防护器材。
过滤式防护氯中毒专用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空气呼吸器、湿毛巾、全封闭防化服、防冻衬纱橡胶手套、工作靴。
4.3设备物资储备。
吊车、有毒气体浓度测试仪、风向仪、救援绳索(30-50米,用于救援中毒伤员和拖曳气瓶)、不同规格带压堵漏卡具、夹具、高压注胶枪、手动高压油泵、防火花的专业施工工具、防爆电筒、适用液氯介质的密封胶若干,10-15%氢氧化钠溶液等。
4.4医疗救护车、2%3%小苏打溶液或1%硫酸钠溶液、1%-2%麻黄素或2%-3%普鲁卡因+0.1%肾上腺素溶液、其它常用救护药品。
5紧急处置
5.1发生泄漏事故同时进行以下处:启动本企业(生产单位、使用单位、贮存单位)、本地区(运输过程中)应急救援预案。抢险救援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5.1.1报警。
通知本企业管理、维修、应急抢险等相关人员到场处。
拨打119、120,向消防等部门报警,通知供水部门对事故发生地段管线增压,并将事故情况及时报告当地质监、安监等有关部门。
5.1.2关阀、断源。
事故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或熟悉现场的人员关闭输送物料的管道阀门,切断事故源。消防人员在上风向负责用开花或喷雾水枪掩护协助操作。关阀人员防护用品必须穿戴齐全。
5.1.3抢救伤员、设定区域、疏散人员。
(1)救援小组:穿好全封闭防化服,戴上氧气呼吸器,在消防水幕的掩护下,寻找和抢救伤员,查找泄漏发生的部位及形态。
(2)疏散小组:根据地形、风向、风速、事故设备内液氯储量、泄漏程度、以及周边道路、重要设施、建筑情况和人员密集程度等,对泄漏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在专家的指导下设定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实施必要的人员疏散、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
(3)堵漏小组:根据救援小组现场侦察获得的信息,会同专家组确定堵漏方案。如果设备有爆炸危险须迅速撤离。
5.1.4稀释降毒。
在泄漏点上风位,用带架水枪以开花形式和固定式喷雾水枪对准泄漏点喷射,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和减少有毒气体向空中排放。为了提高效果,可以在消防水中加入苏打粉或其它碱性物质。
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设隔离沟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
5.2泄漏处
5.2.1泄压排空。当罐体开裂尺寸较大而又无法止漏时,迅速将罐内液氯导入空罐或其它储罐中。
5.2.2如果罐壁发生泄漏,泄漏量不大而又无法堵漏时,可将氯气导入10-15%氢氧化钠溶液中中和处理。(将氢氧化钠配制成10-15%的溶液。处1吨氯气需要氢氧化钠(100%)1.5吨。若用30%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溶液,处1吨氯气需要5吨重量的30%氢氧化钠溶液。)
5.2.3器具堵漏。
5.2.3.1管道壁发生泄漏,又不能关阀止漏时,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垫、堵漏楔、堵漏胶、堵漏带等器具实施封堵。
5.2.3.2微孔泄漏可以用螺丝钉加粘合剂旋入孔内的办法封堵。
5.2.3.3罐壁撕裂泄漏可以用充气袋、充气垫等专用器具从外部包裹堵漏。5.2.3.4带压管道泄漏可用捆绑式充气堵漏袋,或使用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
5.2.3.5阀门、法兰盘或法兰垫片损坏发生泄漏,可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注射密封胶的方法实施封堵,也可以直接使用专门阀门堵漏工具实施堵漏。
5.2.3.6对液氯钢瓶可先用密封器堵漏,然后用专用工具处。
5.2.4体积较小的液氯钢瓶发生泄漏,无器具堵漏或泄漏无法控制时,可将其浸入碱液池内进行中和。
5.3现场洗消处理。
根据液氯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的具体情况,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和物理消毒法处理,或对污染区暂时封闭等,待环境检测合格后再行启用。
5.4现场恢复。
经有关部门、专家对事故现场的安全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允许人员进入进行事故现
场清理、维修设备、恢复生产等。
6安全防护6.1个体防护。
佩戴防氯气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封闭防化服,在处理液态氯泄漏时佩戴防冻伤防护用品。
无防护用品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鼻嘴,向上风方向转移。6.2伤员处。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物,用大量流动水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6.3现场监测。
迅速监测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内的有毒气体浓度和扩散情况,人员随时做好撤离准备。
6.4对危险区域进出人员实行登记,做好事故现场人员及伤残人员的统计工作。7附则
7.1应急工作结束后,应急作业单位应总结本次应急处工作的经验,在应急工作结束
后的15日内提出总结报告,送交省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
7.2应急带压堵漏人员应经过培训,持有相应的作业资格证书。
7.3本作业指导书是事故应急抢险的指导性文件。发生事故后,应视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开展应急工作。
7.4本作业指导书发布后生效。
TSYJ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专业指导文件TSYJ/Z003-201*
液化石油气设备泄漏事故处置作业指导书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
201*年8月9日
液化石油气设备泄漏事故处置作业指导书
1总则1.1目的。
为了及时控制和消除液化石油气设备发生事故所带来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安徽省特种设备特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1.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安徽省辖区内的液化石油气球形储罐、卧罐、管道、铁路罐车、汽车罐车、气瓶等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作业指导。
2介质特性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的燃料,液化石油气从储罐、气瓶、管道和设施中泄漏出来很容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若在短时间内大量泄漏,可以在现场很大范围内形成液化石油气蒸气云,遇明火、静电或处不慎打出火星,就会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
2.1理化特性。
液化石油气主要由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烃类介质组成,还含有少量H2S等杂质,由石油加工过程产生的低碳分子烃类气体裂解气压缩而成。
液态液化石油气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接触时要防止冻伤。
外观与特性: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闪点-74℃;沸点从0.5℃到-42℃,引燃温度426537℃;爆炸下限[%(V/V)]2,爆炸上限[%(V/V)]9.5;相对于空气的密度:1.52.0;不溶于水。
液化石油气的体积膨胀系数较大,随着温度升高,压力显著身高,因而液化石油气瓶
超装极易发生爆炸。
2.2危险特性。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燃爆性质:闪点低,引燃能量小(0.20.3mJ),极度易燃,受热、遇明火或火花可引起燃烧,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蒸气比空气重,可沿地面扩散,蒸气扩散后遇火源着火回燃;包装容器受热后可发生爆炸,爆炸破裂的碎片具有飞射危险。
2.3健康危害。
如没有防护,直接大量吸入有麻醉作用的液化石油气蒸气,可引起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不完全燃烧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直接接触液体或其射流可引起冻伤。2.4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残液还可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2.5液化石油气设备泄漏事故的典型特征。
液化石油气设备泄漏事故的典型发展过程是泄漏、气体爆燃、稳定燃烧、储罐爆炸和连锁爆炸。液化石油气设备泄漏后,迅速挥发扩散并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随时可能遇火星发生爆炸。爆炸后,高温火焰使储罐温度、压力迅速上升而发生储罐爆炸。储罐爆炸的威力远远超过气体爆炸,它产生的高温、冲击波和爆炸碎片对抢险人员造成伤害并严重毁坏其他储罐而造成连锁爆炸。抢险人员处在易燃气体包围之中,随时有伤亡危
险。
3.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
3.1液化石油气储罐的气相进出口、液相进出口、排污口、放散口、液面计接口、安全阀接口、压力表接口等接管、阀门、法兰连接密封等部位失效或泄漏。
3.2液化石油气管道法兰、阀门等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漏。3.3液化石油气罐车装卸用软管、设备连接防震管泄漏或爆裂。3.4液化石油气气瓶泄漏或爆炸。4装备和器材4.1消防装备及器材。
消防车、消防水幕、消防水炮、各种型号的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小型家庭式干粉灭火器。
4.2防护器材。
空气呼吸器、防化防静电工作服、防护隔热服、避火服、防冻衬纱橡胶手套、各种防毒面具。
4.3设备物资储备。
吊车、干粉、可燃气体浓度测试仪、风向仪、不同规格带压堵漏卡具、夹具、高压注胶枪、手动高压油泵、防火花的专业施工工具、防爆电筒、适用石油液化气介质的密封胶若干。
4.4医疗救护车、常用救护药品。5紧急处置
5.1发生泄漏或泄漏火灾事故时应同时进行以下处:启动本企业(使用单位、贮存单位)、本地区(运输过程中)应急救援预案。抢险救援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5.1.1报警。
通知本企业管理、维修、应急抢险等相关人员到场处。
拨打119、120,向消防等部门报警,通知供水部门对事故发生地段管线增压,并将事故情况及时报告当地质监、安监等有关部门。5.1.2设定区域和疏散。
根据地形、风向、风速、事故设备内介质数量、泄漏程度、以及周边道路、重要设施、建筑情况和人员密集程度等,对泄漏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在专家的指导下设定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实施必要的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
人员原则上应该向上风方向疏散,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下风方向疏散。远离事故源的下风方向人员可以横向疏散,无风时向远离事故源的方向疏散。
5.1.3消除火种。
立即在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内停电、停火,灭绝一切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火种。机动车辆一律就地熄火处理,关闭手机,严禁使用对讲机。用电装保持原有用电状态,不得启动或关闭现场电源,可以采取远程控制方法关闭电源。进入危险区前用水枪
将地面喷湿,以防止摩擦、撞击产生火花,作业时设备应确保接地。
5.1.4关阀、断气、导流。
若阀门未烧毁,可穿避火服,带着铜制管钳,在水枪的掩护下接近装,关上阀门,断绝气源。
导流泄压。若各流程管线完好,可通过出液管线、排污管线,将液态烃倒入紧急事故罐,减少事故罐储量。
5.1.5积极冷却,防止爆炸。
打开喷淋水,对相关储罐进行冷却。组织足够的力量,将火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用射流水冷却着火及邻近罐壁,并保护毗邻建筑物免受火势威胁,控制火势不再扩大蔓延。
从一定距离以外,利用带架水枪以开花的形式和固定式喷雾水枪对准罐壁和泄漏点喷射,以降低温度和可燃气体的浓度。
控制蒸气云。如有条件,可以用蒸汽或氮气带对准泄漏点送气,用来冲散可燃气体;用中倍数泡沫或干粉覆盖泄漏的液相,减少液化石油气蒸发。用喷雾水(或强制通风)转移液化石油气蒸气云飘逸的方向,使其在安全地方扩散掉。
在未切断泄漏源的情况下,严禁熄灭已稳定燃烧的火焰。
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
5.1.6对球形储罐发生泄漏燃烧时应注意支柱高温失稳情况。5.2灭火剂选择。小火:干粉、二氧化碳。
大火:水幕、雾状水。在气源切断,泄漏控制,温度降下之后,向稳定燃烧的火焰喷干粉,覆盖火焰,终止燃烧。
5.3泄漏处。
5.3.1泄压排空。由安全阀口、放空管口或其它气相管口,经密闭管道泄放至临时火炬系统放散焚烧,或设应急管线将物料倒至备用储罐。临时火炬系统应设在泄漏部位的上风向或侧风向70m米以外,系统必须设有防回火装。
5.3.2控制泄漏源,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5.3.3各种堵漏方法。
5.3.3.1注胶堵漏法:采用专用夹具、手动液压泵、注胶枪等附件进行夹紧注胶堵漏。5.3.3.2注水堵漏法:利用已有或临时安装的管线向罐内注水,将液化石油气界位抬高到泄漏部位以上,使水从泄漏处流出,待罐内新鲜水有一定液面时,冒水快速进行堵漏。
注水堵漏法应注意下列事项:①储罐的底部、下部或从储罐引出的液相管及其阀门泄漏时可用注水法,储罐引出的气相管及其阀门泄漏不能用注水法。注水法能否成功的关键
是水垫层的高度能否达到泄漏点,液相管伸到罐底,水垫层能到;而气相管伸到罐顶,水垫层不能到。②液化气的温度应当还处在50℃以下。液化气储罐的设计温度是50℃以下,注水作业应该在其设计温度范围内进行。注入水的温度不能高于液化石油气的温度,否则注入的水会对液化石油气起加热作用,使罐内压力增加,险情加剧。③所注水的体积加上液态液化石油气的体积应小于储罐容积的90%。观察储罐的液面计,当液面上升到警戒液位时,应立刻停止注水。④注水作业不能产生火源,当使用气站的水泵进行注水时,因水泵一般不是防爆型电器,要首先确认泵房、配电房等处的可燃气体浓度低于2%方可进行注水。5.3.3.3先堵后粘法:堵塞后用粘结剂或金属薄片绑扎。
5.3.3.4螺栓紧固法。
5.3.3.5专用堵漏器或木楔子楔紧法进行堵漏。5.3.4堵漏前的准备。
5.3.4.1根据气体扩散情况确定停车位和进攻方向。
液化石油气的挥发扩散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液化石油气液体泄漏后迅速挥发成气体,其密度为空气的1.5至2倍,气体会沿地面扩散,在地表面和低洼地带聚集,不易扩散。气体浓度从泄漏中心向外逐渐降低。近距离区域的气体浓度高于爆炸浓度上限,为高浓度区;稍远区域的气体浓度在爆炸浓度范围以内,为爆炸危险区;再向外的气体浓度低于爆炸浓度下限,为低浓度区。如果爆炸危险区或高浓度区出现火星,则爆炸危险区的气体发生爆炸,高浓度区的气体快速燃烧消耗。在这个短暂的过程中,高浓度区和爆炸危险区的气体温度飙升,体积瞬间膨胀,危害范围比原高浓度区和爆炸危险区还大,为伤害区,人员在此区域以内将受到伤害;伤害区以外为安全区。气体的扩散受泄漏量的影响,泄漏量
大则扩散范围大。
气体的扩散还会受到风和地势的影响。泄漏事故发生的现场往往有风或地势不平,气体向下风方向和地势较低方向的扩散速度明显快于其它方向,形成不规则形状的高浓度区、爆炸危险区和伤害区。
消防车应停靠在泄漏点的上风、侧风、地势较高、距离泄漏点较远的地方。车头向外,以防风向变化时能迅速调整消防车停靠点。消防车的发动机皮带在高速运转时会产生上千伏的静电电压,其放电能量足以点燃液化气。汽车的众多电气设备都不是防爆电器,因此必须将消防车布在爆炸危险区之外。
抢险救援应当选择从泄漏点的上风方向和地势较高方向接近泄漏点。在此方向上,爆炸危险区和伤害区半径小,而下风方向和地势较低方向爆炸危险区和伤害区半径大,因而从上风方向和地势较高方向更容易接近泄漏点进行侦察和堵漏。
5.3.4.2根据气体扩散情况划定警戒区。
对于抢险救援来说,有重要意义的是爆炸危险区和伤害区。爆炸危险区以内要禁绝一切火源,防止气体爆燃。除进行有效防护的抢险人员以外,其他抢险人员应该被布在伤害区以外。在实际抢险中,一般是划定一个包含爆炸危险区和伤害区,并考虑了安全系数的警戒区。可运用可燃气体浓度测试仪在泄漏现场周围各个方向测试气体浓度,浓度大于2%的范围以内为警戒区。因气态液化石油气密度比空气大,测试仪应布在贴近地表处。因气体扩散受泄漏量、风力等条件的影响时刻在变化,警戒范围要根据测得的数值随时调
整。警戒区内要禁绝一切火源。液化石油气的点火能量仅为0.2至0.3mJ,普通火场中常用的电话、电台等通讯设备,照相机、摄像机等宣传设备,手电筒探照灯等照明设备,消防车、扳手等抢险设备都是潜在的火源,不能进入警戒区。进入警戒区使用的工具必须是无火花工具,电器必须是防爆电器。普通的铁质工具表面涂上石蜡可防止产生火花,水带接口等外露金属部分绑上胶带,可避免水带拖动时与水泥地面或其它金属碰撞产生火花,抢险作业时金属之间发生碰撞可能产生火花的部位,可用水枪对准发生碰撞的部位射水防止火花的产生。
5.3.4.3布水枪阵地驱散气体。
在划定警戒范围和选好进攻方向后,应尽快从外围组织强有力的水枪梯队,利用水驱动排烟机、喷雾水枪驱散空气中的液化石油气气雾,利用开花水枪驱散地面沉积气体,整体逐步推进,人为地将气体向下风方向和地势较低方向驱散,便于侦察人员、堵漏人员接近泄漏源侦察或堵漏。
5.3.4.4选择堵漏时机。
在抢险救援过程中,堵漏作业一定要抓紧时间在白天进行,以免夜晚照明灯具、开关等打火引燃、引爆液化气。
5.3.5根据泄漏情况选择恰当的堵漏方法。
抢险人员应当通过询问当事人、实地查看等方法查明泄漏的具体情况,为堵漏做好准备。抢险人员应当查明的事项有:系统是在漏气还是漏液,发生泄漏的是管道还是储罐,
泄漏点的形状是圆孔状、环状、带状还是不规则形状等。
5.3.5.1管道、管道法兰、管道阀门泄漏的堵漏。
管道、管道法兰、管道阀门出现泄漏点时,液化石油气的泄漏速度较慢,泄漏或燃烧点离罐体远,危险性较小。停止输送气体,慢慢关闭泄漏点相邻部位的阀门,即可切断泄漏源排除危险。如果相邻阀门不能关紧,为防止泄漏点周围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而产生危险,还可以暂时主动点燃液化石油气,让其稳定燃烧,等必要的抢险措施都准备好后,再扑灭火焰。当然这种处方法要谨慎。
管道发生泄漏,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楔、堵漏胶(适用于小孔洞或砂眼)、捆绑式充气堵漏袋(管道断裂堵漏)、金属堵漏套管、粘贴式堵漏工具(点状、线状泄漏)、电磁式堵漏工具(点状、线状泄漏)、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
管道法兰发生泄漏,可采用螺栓紧固、注入式堵漏工具堵漏。管道阀门发生泄漏,可采用阀门堵漏工具、注入式堵漏工具堵漏。5.3.5.2罐体顶部或与顶部相连接的管道、法兰、阀门泄漏的堵漏。
罐体顶部或与顶部相连接的管道、法兰、阀门出现泄漏时,泄漏物为气相液化石油气,泄漏量相对较小;抢险人员直接接触的是气体,冻伤的可能性较低。
上述部位泄漏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楔、堵漏胶(适用于小孔洞或砂眼)、堵漏袋、粘贴式堵漏工具(点状、线状泄漏)、电磁式堵漏工具(点状、线状泄漏)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
5.3.5.3罐体底部泄漏或液相管的管道、法兰、阀门泄漏的堵漏。
罐体底部泄漏或液相管的管道、法兰、阀门泄漏,泄漏出的都是液体,泄漏速度快,泄漏量大,不仅难以控制,而且发生爆炸火灾的可能性大。
上述部位泄漏可采用注水堵漏法、不同形状的堵漏楔、堵漏胶(适用于小孔洞或砂眼)、堵漏袋、粘贴式堵漏工具(点状、线状泄漏)、电磁式堵漏工具(点状、线状泄漏)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
5.3.5.4漏气和漏液两种情况的堵漏。
漏气比漏液的危险性小。当液化石油气系统发生漏气时,液化石油气在系统内气化吸热,使系统内温度下降,压力也随之下降,有利于堵漏抢险作业。而漏液时液化气在系统外气化吸热,系统内的压力和温度下降不明显,另外如果液体喷到抢险人员的皮肤上还会造成人员冻伤,不利于堵漏作业。
如何判别液化石油气系统是在漏气还是漏液呢?漏气时,由于石油石油气不再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不会形成白雾;漏液时,由于漏出的液体在罐外气化吸热,使环境温度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份凝固形成白茫茫一片雾气,同时泄漏点会出现结冰现象。
发生漏气和漏液时堵漏的方法也不同,漏液时可使用冻结的方法堵漏而漏气时则不能。冻结法是在漏液处缠上一定厚度的绷带,可使用铜丝加固,然后浇水使绷带浸水。漏出的液体气化吸热,使浸水的绷带降温结冰,从而达到止漏的目的。
泄漏止住以后,绷带的温度又会逐步上升,尤其是在夏季或有太阳照射的情况下上升更快,使冰层破坏而再次泄漏。为防止气温上升冰层破坏,可用棉被进行覆盖并固定,起到遮挡阳光、保持局部低温的作用。
5.3.5.5根据泄漏点缺口形状决定堵漏材料。缺口为圆形时,可用尖木料堵塞。
泄漏口为较长的带状时,应选择棉被、石棉被、加压气垫或汽车橡胶内胎等较平展的物品作垫,用安全绳、铜丝,石棉绳等加固,再给加压气垫或汽车橡胶内胎充气的方法堵漏。
泄漏点为环状时,可用石棉绳、棉布条等进行缠绕堵漏。
泄漏点为不规则的形状时,可用密封胶填塞,再用绷带,石棉绳加固的方法进行堵漏。5.3.5.6燃烧阶段的堵漏。
5.3.5.6.1直接止漏。
如果泄漏燃烧点是在管线上而不是在储罐上,则可直接关闭阀门切断气源。5.3.5.6.2先扑灭火焰再堵漏。
如果燃烧点就在储罐上,或燃烧点与储罐之间的阀门损坏无法关紧,则只能先扑灭火焰,再及时堵漏。
1、液化石油气储罐发生火灾,其扑救不是短时间内能奏效的,由于第一出动力量往
往不足以扑救任务的完成,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到达现场的指挥员必须头脑清醒,在确认储罐“爆炸征兆”很平稳时,组织力量对燃烧罐及相邻罐进行强制冷却或者利用储罐安装的固定喷淋装进行冷却;同时要求站内技术人员停止向罐内供气,减少罐内液化石油气量。
2、液化石油气储罐火灾的发生,往往从阀门处、管道连接处等易泄漏部位开始,消防人员要在气站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找准这些部位。
3、利用喷雾水枪掩护战斗人员的行动,并驱散周围泄漏的液化气体,清理罐周围的障碍,为下一步堵漏开辟通道,在火场指挥员的组织下调配充足的消防器材及灭火物资,做好灭火、堵漏准备。
4、积极排空,降低罐内液化石油气压力,降低泄漏处液化石油气流速。在要求站内技术人员停止向罐内供气的同时,利用倒罐将燃烧罐及相邻罐内的液化气倒入倒罐,减少燃烧罐及相邻罐内的液化气量及压力。
5、战斗展开。在控制火势、冷却罐体的前提下,要抓住有利时机及时转入进攻,集中优势兵力、物资向火点展开进攻,在短时间内压制、扑救火焰。5.4堵漏的后勤保障。
保证可靠的供水对堵漏抢险的成功至关重要。驱散液化石油气和对堵漏人员进行防护都需要大量冲水,供水一旦中断,堵漏抢险人员的安全就失去了保障。一起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往往耗水数千吨。要注意与供水部门的联络,必要时通知供水部门对事故抢险现场区域消防用水管线进行增压,保证供水充足。
供水中断的最常见原因是供电中断。警戒区划得过大,就有可能造成水厂、水泵站等部位停电从而导致停水。
5.5现场恢复。
经有关部门、专家对事故现场的安全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允许人员进入进行事故现场清理、维修设备、恢复生产等。
6安全防护6.1个体防护
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隔热服,在处理液态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佩戴防冻伤防护用品,禁止使用非防爆型电气和工具。现场操作人员必须有消防水幕作掩护。
6.2伤员处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中毒: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及时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及时就医。
6.3现场检测。用可燃气体浓度检测仪随时监视检测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内的气体浓度,人员随时做好撤离准备。
6.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迅速果断地撤出现场所有人员至安全地带,并重新评
估,确定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
6.4.1当可燃气体浓度检测仪检测液化石油气浓度超标时。
6.4.2在火焰体积因气体的扩大而加速增大,火势(尤其是燃烧的储罐或设施)的噪音不断增大,燃烧火焰由红到白,光芒耀眼,从燃烧处发出刺耳的哨声,罐体抖动,储罐变色,安全阀发出声响时(这些是储罐爆炸前的征兆)。
6.5对危险区域进出人员实行登记,做好事故现场人员及伤残人员的统计工作。7附则
7.1应急工作结束后,应急作业单位应总结本次应急处工作的经验,在应急工作结束后的15日内提出总结报告,送交省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
7.2应急带压堵漏人员应经过培训,持有相应的作业资格证书。
7.3本作业指导书是事故应急抢险的指导性文件。发生事故后,应视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开展应急工作。
7.4本作业指导书发布后生效。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液氨及液氯泄漏后的扩散速率及人接触的最高限值的时间》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液氨及液氯泄漏后的扩散速率及人接触的最高限值的时间: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