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流行语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
王雅欣
(西南科技大学 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摘 要:由于网络技术的革命,网络流行语逐渐发展成一种文化现象。网络流行语的井喷式发展,也逐渐受到更多青少年的关注。《2017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
[1]
已达2.56亿,占整体网民的41.5%,占青少年总体的71.8%。一方面,网络流行语拥有众多的青少年受众;另一方面,纷杂多样、参差不齐的网络流行语也对青少年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青少年;特征;影响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一、网络流行语现象概况那些使用频率高、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语言词汇,不仅风靡于网络空问,更是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广泛
接纳,这些语言我们将其定义为“网络流行语”。[2]
而网络流行语产生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比如“房姐”这类词凝练了某个社会热点事件,“我爸是李刚”这类词语来自新闻事件中当事人的关键言语,还有“屌丝”这类词纯属网友的恶搞创作。正因为网络流行语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代表了一种新的语言表达方式,所以它越来越广泛地融入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日常交流之中。
二、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特征(一)速食化
网络世界的事物的一大特征,就是鲜明的快餐特色。同样,网络流行语也是速食化的。一方面,网络流行语的诞生和传播速度很快,并迅速通过网络从媒体扩散到大众的日常社交生活当中,而在传播过程中还会演变出形式不同的变体,体现出极强的派生性;另一方面,这些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周期无法持久,甚至很短时间内就迅速降温直至销声匿迹。曾经因2009年春晚播出而家喻户晓的网络流行语“不差钱”的消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二)碎片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碎片化阅读就像难以阻挡的浪潮般进入人们的生活,而如今的网络流行语基本都是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才得以广泛传播,这些平台的内容经常会受到字数或者界面的限制,所以,网民的意见表达往往只能用较简练的表达方式,也不可避免地流于碎片化。如2015年4月13日,一位教师的辞职信引发热评,辞职的理由仅有寥寥10字主体: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有网友称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人们更乐于接受这种碎片化的信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相比于严肃的文章,显得更为简洁与新颖,加上切中过着日复一日的循环式生活的人们内心的痛点,旋即成为当时最火的流行语,随之被广泛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当中。
(三)反传统化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速度之所以如此惊人,是因为其经常打破语言形式的常规和传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网络流行语在词语形式上和内容与表达上的反传统化,首先表现在许多网络流行语本身具有的新颖性和感染力,如“压力山大”“山寨”等,这些词很容易激发人
72
文章编号:1674-8883(2018)05-0072-02们的感官功能,唤起兴奋感。其次,许多网络流行语会
采用汉语、外语谐音音译,比如“稀饭”代表“喜欢”,网络流行语代表有“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这是将英文单词“friendship”(友谊)拆分成“friend+ship”(朋友+船),然后演变而成。传播过程中还衍生出诸如“青春的小鸟说飞就飞”“刚饱的肚子说饿就饿”等变体。最后,网络流行语形式的反传统还表现在对语言的缩略和变换演绎,比如网络流行语“人艰不拆”解释为“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网络流行语因自身的这种简洁、凝练、高度概括和深刻蕴含而获得了巨大的表现力,或直指或隐喻,或幽默或冷峻,或讽刺或引申,产生了普通词语无法表达出来的种种特殊效果,常常让人会心
一笑又掩卷深思,颇能吸引眼球。[3]
(四)草根化
受益于多元开放自由包容的互联网时代,任何社会成员都有机会参与网络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也正是由于网络信息创作主体的多样化,承载这些信息的网络流行语就成了表达广大人民群众心声的体现。比如“犀利哥”“经济适用墓”“蒜你狠”等网络流行语的创造和使用,就具有典型的草根化。可以说,这些结合了时代议题的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草根文化在网络平台上对社会公共事件的参与和意见表达的产物。
三、网络流行语现象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塑造健全人格、培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因此,发挥网络流行语正能量的一面就显得弥足珍贵。
第一,有利于青少年提高社会参与度,拓展知识视野。物质生活充裕的今天,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期望值不断提高,青少年也不例外。而那些传播正能量的网络流行语天然地具有简洁新颖的特点,这也使青少年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效果更好。
第二,有利于青少年个性化发展,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高校近年来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人们最害怕的也是与别人相同,大学生的追捧。[4]
往往与众不同的行为更会赢得
青少年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掘一些词汇的丰富含义和另类表达,体现出青少年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也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第三,有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雷人”“神马”代表“什么”等等。根据英语的翻译拆分的“爱情的巨轮说沉就沉”第9卷第5期 2018年03月Vol.9 No.5March 2018在外来文化不断冲击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今天,青少年又没有成型的价值观,在各种价值输入的洪流中很容易接受一些不健康的观点。而正能量网络流行语恰恰可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如2016年“十大流行语之一”的“工匠精神”,展现的就是如今浮躁时代下年轻人所缺乏的踏实品质,凸现了干一行、爱一行,爱岗敬业,追求卓越与完美的价值观。青少年长期使用这些正能量网络流行语,久而久之,其价值观和道德观也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网络流行语现象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网络流行语现象对青少年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由于其商业化、娱乐化等特征,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第一,容易向青少年传递负面情绪。青少年使用的网络流行语大多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加上大多社会经验严重缺乏,无法辨别谣言,并且很容易被一些消极的负面情绪裹挟。青少年过度使用这些网络流行语,会对其情绪产生不良影响。
第二,不利于青少年内涵素质的提升。网络文化的内容良莠不齐,很多网络流行语都带有利己、拜金、低俗、无聊的色彩,价值观还尚未成型的青少年很容易受其影响。青少年群体对网络流行语的过度依赖,也会降低提升自身内涵价值的可能性。
第三,不利于引导青少年形成主流价值观念。当前流行的很多网络流行语往往流露出对社会主流观念的反叛、对抗、颓废和玩世不恭的态度。例如“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等,这些网络流行语的广泛传播,会加速青少年浮躁心理的形成,如
果任其发展下去,青少年在平时的言语和书写中,也会
自然流露出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否定。
五、结语
网络流行语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众多网络流行语从虚拟社会到现实世界,经历一番轮回,也简明
[5]
扼要地记录了当代历史。广大青少年应该努力提高是非判断能力和自身思想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自觉抵制网络流行语负能量的一面。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和传播在网络舆论监督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相信在国家和政府的正确引导下,网络流行语一定会有更为现实的积极影响。参考文献:
[1] CNNIC .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7:28.[2] 李铁锤.网络热词传播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2.[3] 陈燕侠.试论网络热词的传播特征[J].郑州轻工业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01):52-58+78.[4] 高镜雅,尚云.浅析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
影响——以旧词新意为切入点[J].知识经济,2018 (01) :171-172.[5] 宛婧.浅析网络热词的传播——以“萌”系列为例[J].
新闻世界,2015(10):74-75.作者简介:王雅欣(1997—),女,安徽安庆人,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在读。
指导老师:岳改玲
(上接第71页)效益。另外,受传者的选择性注意、理
解和记忆也会影响新闻的传播效果。
新闻传播的外部规律,就在与社会的关系之中。包括新闻媒介对个人的影响过程,新闻媒介的社会作用和社会的反作用,新闻传媒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新闻传播的发展取决于社会需求和条件,新闻事业受制于全社会的传媒素养和新闻素养。(二)尊重、利用传播规律
传播规律包括传出规律和接受规律。这方面现在与过去的最大不同是传播媒介的变化,主要媒介由传统媒体变为新媒体,目前还越来越多地转向了手机媒体。这使过去的传出者主动变为接受者主动。过去传播思想观念的灌输方法,在选择余地几乎无限、选择成本空前降低的移动传播时代,日益难以使其内容被选择和接受。促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引导各种不同意见交流、讨论乃至争论,或许是更有效的方法。
要而言之,现在比以往更需要以事实为基础,用人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传播的评估
对传播的评估可以给了解、改进、资助、奖惩传播提供依据。过去主要对传出的数量、内容等进行统计和主观评价,然而传出了不等于被接受了、产生效果了。
现在可更多地利用对受传者的调查和大数据进行客观的评估,包括考察受传者对媒介及其内容的选择和使用,他们的认知度、接受度、满意度、追随度,他们的注意、认知、思想、情感、态度、行为的强化、弱化和转变。
根据调查统计和测试作出的客观评估更加可靠准
确,也比较科学。然而,调查统计和测试的每个环节,从问题设计、对象选定到实施过程、数据分析,都是由人操作和参与的,难免带有主观的有意或无意的影响。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有误,都可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例如,问题有诱导性,调查对象缺乏代表性,调查人员和被调查者粗心大意或弄虚作假,分析考虑不周或逻辑不严。客观评估不当会以其看似客观、科学的面目把人骗得团团转。因此有人说,有三种谎言:一般谎言、大谎言、调查报告,或者说未经验证的谎言、经过验证的谎言、调查报告。
我们尤其要防范故意为之的不客观,利用上述可导致不客观的因素,设法拿出一个符合主观预设的结果,用以证明领导正确、工作有效等。
因此,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估,二要由诚信度高的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如著名高校专业团队,其他如舆情调查、国情调查等也需如此。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深刻理
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DB/OL].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522/c40531-2156 5926.html,2013-05-22.[2] 老虎咬死一个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DB/OL]. http://
www.360doc.com/content/17/0201/12/23056594_625776650.shtml,2017-02-10.
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