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
导读:本文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
欢迎点评和分享。
读后感的意思就说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的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俗语有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便是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阅读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下面,为您带来“《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内容尽在。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1 这是我在越秀图书馆借的第一本书,说实话,不知道为什么会借这本,也许,是名字吸引了我,“少年”“烦恼”似乎都与我现在的生活很像。
其实在品读它之前,我已大概知道它的内容,从前却一直没有这个兴趣,这次,却不曾犹豫地拿起了它。
故事是以维特来到一个新环境作为开始的(这点跟我现在也很像),初初到来时,对这个新环境是由衷的喜欢,喜欢那的山山水水,喜欢那的一草一木,甚至也还喜欢那里的人,他对这一切都是非常满意,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是愉悦的,是满足的。就像我初来乍到时,对这工作也是带着满满的爱,也爱这环境,爱同事,爱那轻松的气氛。可是,呆的时间,稍稍长了一些,就开始心生怨言了,开始从这几天的工作,看到自己漫长人生的尽头。从入门的科员,到五年后的副科,再到多几年的正科待遇,然后,事业生涯就停滞了……爱情,似乎也
是这样一目了然,没有更大的圈子,找不到我想要的那个人,最后,只能一味地退让,一味地降低要求,最后,到适当的时候,就跟那个并不是非常满意的人结婚……
妈妈一听我这么说,就烦躁了,甚至不愿多跟我做这方面的交流。爸爸倒是一味地劝我要珍惜,要爱岗敬业,才刚工作两个星期,一个月都还没,就不要想这么多,未来,谁也说不清。现在只消安安分分的工作就可以了。是啊,安分、平淡的过日子,不是我想要的么?我这是怎么了?
话题好像扯的远了点,回到主题,维特在这样没有其他想法,单纯地生活的日子里其实是很快乐的,(就像我以前从不思考,安安分分的过日子那样),直到他遇到了绿蒂,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子,他是那样的爱她,以致忽略,或者说是不愿去面对她已有未婚夫这个事实。心中有爱的日子也让他很快活,直到阿尔贝特的回来。爱情,永远是两个人的,三个人的爱情,总是多了,阿尔贝特是个正直,很有风度的人,他对朋友坦荡荡,即使知道维特是那样的喜欢自己的未婚妻,也没去过多的阻止。这是否也说明他是个理智战胜感性的人?维特则是绝对的感性,他对自己的行为无法思考,更无法阻止,任由这感情不断的蔓延壮大。直到绿蒂和阿尔贝特结婚。
他这才听从朋友的建议,想到要放弃这段感情。他离开他们,来到一个新的地方想要开始新的生活,可是这次,却没有上一次的幸运,这次,到处充满着不愉快的事和人,让敏感的维特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他决定离开这里,回到绿蒂的身边寻找些许安慰,可是绿蒂因为已为
人妇,自然有不少的顾及,维特因为心中满满的爱,完全接受不了绿蒂小小的不悦,浅浅的拒绝。
事业的打击,爱情的不顺畅,让他最终决定放弃自己的生命,不再纠缠绿蒂,成全她和阿尔贝特,故事最后以维特的自杀作为结局…… 这样纯粹的爱情,现在还会有么?我一直不支持这种为了爱情而放弃生命的行为,因为在现实世界,爱情绝对不是唯一。所以,其实我并未能引起很大的共鸣,甚至,对于从小就有固定思维的我,一直都无法接受这种爱情至上的态度,也无法去从内心欣赏这种纯洁的爱情。它给我留下的印象,仅仅是读了一本好的文章。看到了一种不现实、甚至不存在的傻傻的爱情。也许这也是因为我还只是一名旁观者,不是正处在爱恋中。也许,等到以后恋爱了,再重新品读一次,会有不同的感受!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2 一本好书需要一个懂书的人来欣赏。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所有知识的源泉,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有幸读到一本好书《少年维特的烦恼》,真让我受意非浅,终身难忘呀!
《少年维特的烦恼》记叙的是:维特只身一人来到瓦尔海姆,认识了天使般美丽纯洁的少女夏绿帝,并对她一件倾心。可绿帝已经与阿尔伯特定了婚。维特他很矛盾,于是便去了很远的地方。回来时,绿帝很开心,可维特依然放不下这段感情,最后举枪自杀。 少年维特的经历是坎坷的,可他也遇到了自己爱的人,我不禁为他而感动。同时,维特也是一个重情意的好人,他不想让绿帝难过,
有不想失去一段来之不易的友情,最后他居然舍弃自己,成全他人。维特太伟大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情义两全,才能解脱痛苦。 其实,作为一个人,一个高级动物,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不应该成为冷血动物。认的心是热的,都是有感觉的。遇到困难的人应该伸手解救他们,不能鄙视他们,抬高自己。就像维特一样舍己为人,可维特也不应该想不开,因为世界是奇妙的,在这个地方失去的,也许会在另一个地方得到。请那些在绝望与痛苦的人们打开心结,不要想不开,应该感受大自然的奥妙,跟别人交朋友。
这就是我的感受,我对这本书的理解。我知道这本书是在记叙一个人痛苦、坎坷的人生道路。不过,即使我遇到困难,我也决不妥协,即使前面是高山峻岭,我也要翻过去,看到艳阳满晴天。
《少年维特之烦恼》作为歌德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为我们述说了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这部以歌德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在短短的四周之内就创作出来的书信体小说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在书中,歌德塑造了一个纯朴、善良、忧郁富有诗人气质的少年形象,从维特身上我们也不难发现我们年青时的影子,书中有些话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有很多指导意义。
“唉,这人啊真是一种惯会自怨自责的怪物!而我,亲爱的朋友,我向你保证,我一定改弦更张,绝不再像已往那样,总把命运加给我们的一点儿痛苦拿来反复咀嚼回味;而要享受眼前,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是的,好朋友,诚如你所说:人们要是不这么没完没了地运用想象力去唤昔日痛苦的回忆----上帝才知道为什么把人造成这个样
子----,而是多考虑考虑如何挨过眼前的话,人间的痛苦本来就会少一些的。”这一段揭示了人性的一些方面的本质。人很容易自怨自责,喜欢咀嚼痛苦。人生是个经历的过程,也是个积累的过程。如果以经历生活的态度去生活,人生就会轻松许多。成功是经历,失败也经历,赚钱是经历,赔钱也是经历,兴高采烈是经历,垂死挣扎也是经历,家庭和睦是经历,众叛亲离也是经历。每个人只能有自己的经历,谁也不能替代谁。但生活同时也是积累的过程,今天的你是过去的积累。人们都喜欢快乐,都不喜欢痛苦。然而快乐就像酒一样,容易挥发,而痛苦就像水一样,不容易挥发。
为什么快乐容易过去而痛苦会伴随人很长的时间呢?这就要看人为什么会快乐,人为什么会痛苦。人得到能满足自己愿望的东西或碰上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时会快乐。找到满意的对象、得到钱物、得到职位、吃到美味、欣赏到美妙的音乐等都会使人快乐。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快乐的基本特性是得到。人们失去或者得不到能满足自己愿望的东西或者碰上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时会痛苦。失去钱物、与人争吵、受人误解、考试失败、身体不适等都会使人痛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痛苦是与失去和得不到紧密相连的。人们得到之后就会习惯于东西和财物带来的便利,会很快地变得麻木。从心理上来讲,人们会将获得归因于他们的努力,因此心理很平衡。而失去会给人原来习惯的生活带来不便。当你拥有某样东西时,你可以选择不用,比如我们有很多东西,但使用得很少,因此你有选择,因此你不会痛苦。当想使用某样东西而你没有它时,你就会痛苦。
很多人生活在过去,咀嚼失去的爱,回忆当日的辉煌,悔恨过去的错误,另一些人则憧憬未来的美好或担心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于人来讲,真正有意义的就是现在,也就是歌德所说的眼前。人永远只能和现在一起流失。过去的永远失去,未来的变化无常,如果要想把握生活,要想提高你的幸福指数,歌德的建议是:多考虑考虑如何挨过眼前。
我同情维特,但并不赞扬维特,维特爱上已经订婚的绿蒂,他痛不欲生,原来一切让他热爱激动,欣喜若狂的事情再也不能赐给他激情和快乐,当他下决心离开绿蒂后,他到社会上供职,聪明才智却得不到施展,社会上那些拘泥刻板的庸人个个精神贫乏,空虚无聊,虚伪奸诈,尔虞我诈,一心追逐地位,维特很伤心和失望,他又回到了绿蒂身边,当受到绿蒂的拒绝后,他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想维特的烦恼不只是维特自己的烦恼,也不只是如评论家所说是十八世纪德国的现状,维特的烦恼是人性的体现,人不论贫富,不论地位的高低,不论哪个时代,人的烦恼都是一样的,放眼看去,社会上龌龊重生,道德沦丧,人之恶又何时随着社会的推进,年轮的增长而改进,每一个年青人,纯洁善良的心在成长过程中必遭伤害,有的人受到伤害后流于庸俗,有的人宁折不弯,有的人避世独立等等,回顾一下自己的青年时代,自己都会哑然失笑,年青时的自己是多么稚嫩,对事情是多么较真,对的绝不允许说错,眼里揉不下沙子,因为这受过多少委屈,吃过多少苦头,留下过多少眼泪?现在我崇尚陶渊明,我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话不投机半句多,对于一些丑恶厌烦的事,我就
抛开去,不给他们发挥的市场,我去做我喜欢的事情,世界之大,自然之美,文化之深蕴,处处有我寄托情思之处,何必纠缠于丑恶世俗之中?人生苦短,维特如果能如歌德一样把烦恼倾泻于写作,歌德就是重生后的维特了!
本书从多处反映出作者对贵族阶级和庸俗的市民的厌恶,对自由人性的追求,带有强烈的时代精神,这也是启蒙运动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但这些放在如此强烈的爱情边上,就像明月旁边的星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这是只有青年才有的爱情,无所顾忌的爱情。如果说夏绿蒂一开始还带着一丝理智,妄图拒绝维特的攻击的话,那么最后当她听到维特疯狂的倾诉时,她简直对来势汹涌的爱情毫无招架之力,她彻底陷落了。从另一意义上来说,维特的死也是一种无可避免的结果。因为即使没有礼教等这么许多方面的阻挠,这么猛烈的爱情,经过时间的冲洗,也难保周全。所以维特的死,也是一朵娇艳的玫瑰凋零,只有经过采制,香气才能久存不散。歌德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把这段爱情在最美丽的时候定格成了永恒,这才有了这部书的不朽。这也是这部书吸引我之处。在这部书里,歌德用诗一样的语言谱写了一首不可能存在的爱情叹歌。书的体裁也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书信体读来更有真实感,更利于感情的宣泄。故事时间跨度不大,但情感跨度却非常大,这是作者独到之处。其中涵盖了主人公从倾慕到陷入热恋再到以死殉情的全部心理历程。这本书带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从表现形式来看,这部小说受了一度在德国很流行的英国理查生的小说和卢梭的《新爱洛绮丝》的影响;但从气势上来说,不免输于《悲
惨世界》等宏篇巨制。精彩的语言描述,华丽的修辞运用,紧凑的故事情节很快弥补了不足之处,使整本书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这是一部激情澎湃的爱情长诗,让你为之心动,为之陶醉,虽然人世间还存在欺骗与罪恶,但歌德为我们带来了一个纯净的爱的世界,一片未被开发的土地。合上书,心中久久无法平静,作者创造了“维特”,引起了我的共鸣,这是表达年轻人心声的一部伟大作品,希望也有一个人能够为我指引前进的方向。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3 炽热的太阳烘托着大地,空气也变得烦恼起来,知了躲在树荫里鸣叫着。我受不了闷热的天气,便常常跑去书店看书吗。最近我看了一部小说,是《少年维特的烦恼》。 《少年维特的烦恼》篇幅不大,情节也不复杂曲折,主要讲述角色是才华横溢,热爱自然的青年维特好忠诚美貌的少女绿蒂。主人公维特独自一人到青山幽谷,晨曦暮露的小山村。他如痴如醉的沉浸这梦幻般的自然美景中,心情愉悦而满足。然而维特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一位年轻美貌的姑娘绿蒂,并且深深地爱上了他。可是绿蒂已经订婚了,她无法背叛她的忠诚与良心,使她不能选择自己的爱情。这无疑给了维特当头一棒,于是维特告别了绿蒂,离开了小山村。可在那腐败而又黑暗的社会,他处处碰壁,加上上流社会的讥笑和侮辱,心灵再次承受着痛苦与失落。他又再次回到了原来的山村,可惜,物是人非啊!绿蒂结了婚,朴实而又善良的村民纷纷惨遭不幸。于是他失望了,在奥西星的悲歌中,用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头颅……全书以主人公维特不幸的恋爱与在社会上处处遇到挫折这一根线索串联起来,构
成一部完整的小说。
在那个社会,年青的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爱情,道德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从而有了类似维特不幸的恋爱。所以德国著名作家歌德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以日记的形式把维特内心的高低起伏描写得淋漓尽致,详尽地向世人展示了维特思想感情的变化。将他个人不幸的恋爱放置在广泛的社会背景中,体现了对封建社会的等级偏见,小市民的自私与守旧等观念作了揭露与批判,并热情地宣布了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个性解放和感情自己。
与此同时,我也明白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我们遇到什么烦恼,什么挫折。都不能选择逃避。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可
能事事都一帆风顺,不可能事事马到成功,我们应在挫折中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直至击败挫折。
死其实并不能解决一切,它只会留下人的痛,使人无法自拔,永远沉浸于无限的内疚与悔恨。在我们的眼中,坚持到底的人,总会走出困境;轻易言败的人,总会埋怨现实;所以,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心中都应坚持这那一份信心,一份相信自己可以走出困境,永不言败的心,努力的奋斗,向成功的彼岸进攻。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4 读完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歌德果然深刻,他的思想是高贵的,他对于世界的感情真实,倾泄,每个句子都有打动人的,古典式的魔力。
古典哲学和古典文学吸引我们的就是那种朴素,并不复杂,没有太多趴在他们背上的蛤蟆。他们直来直往,与世界没有隔膜。相信理
性和真挚,相信歌咏。而从某个门槛开始,这些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在这之前,世界是个悲剧,在这之后,则成了彻头彻尾的喜剧。 小说的情节十分简单,年轻的维特来到一个小镇,这里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天真快乐的儿童给予他极大的快乐。一次舞会上他认识了一个叫绿蒂的少女,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让他倾倒;绿蒂也喜欢他,却不能予以爱的回报,她已与阿尔贝特订婚。维特陷入了尴尬和痛苦,他毅然离开此地,力图从事业上得到解脱,有所成就,然而鄙陋的环境、污浊的人际关系、压抑个性窒息自由的现存秩序,都使他无法忍受,当他怀才不遇地重返绿蒂身边时,发现绿蒂已结婚,决定以死殉情,遂用一支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阿尔贝特回来了,带来了维特的烦恼.我对阿尔贝特的评价还是挺不错的.首先当然要佩服他广阔的胸襟.现实的社会中又有哪个男人能容忍他的情敌留在他心爱的女人身边,而且还要以礼相待呢?何况是维特这样的疯子,一刻离开了绿蒂就会不舒服.
书中对他们俩最初的接触作了详实细腻的描写,虽然有点让读者不耐烦.不过作者这么写还是不无道理的,至少真正有学问的人可以从中读出它们之间性格以及其他方面的差异。就我个人所能理解,我觉得阿尔贝特在他那个时代里,显然是一个符合各方面伦理标准的人;而维特就有点超现实主义,有点放荡不羁,至少在阿尔贝特眼里是这个样子的。
随着时间的推进,维特渐渐融进绿蒂的生活,绿蒂的弟弟妹妹们显然也接受了这个闯入他们生活的陌生人。他们没有一个世俗成年人
的眼光,但他们以孩子们特有的眼光选择了维特。他们不管这个维特在现实中人的眼中是多么的激进,多么的不理智;他们只知道维特对于他们来说就像他们的姐姐一样不可或缺。至于阿尔贝特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如何,书中并没有详尽的描述,不过通过思考,我们也不难得出一个合乎情理的结论。
尽管两人有着巨大的性格差异,但他们还是有一个共同之处的:就是他们都是爱着绿蒂的。只不过阿尔贝特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而维特却不同。我的总结是:维特爱着她的一切,同时他又在用他的一切去爱她,最终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爱。
自相矛盾,求生的欲望。将他杀死的——“光明的黑暗”以及“光明中的黑暗”,反叛的动机是敏感和激情,力量是无名的青春冲动,蠢蠢欲动以及现实理想之差的反推动力量,机会为爱情和在使馆“活动”,对象是他和世界永远摆不正的位置。
至于维特与阿尔贝特之间的优点和缺点,我想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我门最关心的还是绿蒂对这两人的看法。绿蒂爱着谁,她又选择了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