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写(3 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16 分)
1. 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 分)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yīn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mèn⑵。从窗内往外看
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piāo⑶在水面。ɡěnɡ⑷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
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⑴ ▲ ⑵ ▲ ⑶ ▲ ⑷ ▲ 【答案】⑴ 阴 ⑵ 闷 ⑶ 飘 ⑷ 梗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的书写能力,注意其中“梗”字的写法,和阴天的“阴”是没有草字头的。
2. 古诗文名句默写。(6 分)
⑴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⑵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 。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⑶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中借写风雨梦境抒怀的诗句是: ▲ , ▲ 。
⑷有人悲秋,有人爱秋。请搜索记忆中有关秋的诗文,写下连续的两句: ▲ , ▲ 。
【答案】⑴ 断肠人在天涯 ⑵ 切问而近思 ⑶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 ⑷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古文以及现代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本题需要注意“涯”、“阑”等字的书写。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 分) ⑴元方入门不顾. ▲ ⑵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⑶淫.慢则不能励精▲ ⑷及.其家穿井▲ 【答案】⑴回头看 ⑵ 诚实 ⑶放纵 ⑷待,等到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古文中文言文实词翻译技能,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积累课内文言文实词,分析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结合语境确定最后答案。 4. 下列诗句中用到典故的一项是( ▲ )(2 分)
A.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向渝州。B.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答案】B
【解析】“无人送酒”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正好王弘送酒了,才醉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送酒助兴。此句承前句而,衔接自然,使人不觉是用典,达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最高要求:“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正因为此处巧用典故,所以能引起人们种种的联想和猜测:造成“无人送酒”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里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三、阅读(45 分) (一) 名著阅读。(6 分)
5. 如果要向做事粗枝大叶的同学介绍一位白洋淀英雄,你选择介绍谁?说说你的选择理由。(3 分) ▲
【答案】我介绍水生嫂为,因为她是一个传统、善良的农村家庭妇女,尽心尽力地支撑家庭,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她做事细致入微,把家人照顾的很到位。 【解析】《荷花淀》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作品,写的是抗日战争最后阶段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小说没有正面渲染战争的严酷,是以轻松的笔调,通过对白洋淀妇女从送夫参军到自觉组织起一支战斗队伍的细致描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美丽心灵。全篇洋溢着战斗的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的爱。
6. 唐僧认为“劝善”就是“惩恶”,孙悟空认同这样的看法吗?联系《西游记》谈谈你的看法。(3 分)
▲
【答案】悟空是不认同的,从《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中可以看出,悟空认为惩罚=坏人就是把他们消灭掉,劝他们行善是毫无用处的。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同学们对名著阅读的把握情况,《西游记》是七年级上册名著必读书目,里面描绘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悟空师徒的褒扬。需要学生课下诵读,学会精读和跳读的方法。 (二)张家小馆饺子兵 张曼娟(11 分)
①星期三在学校里有八堂课,中午一小段空挡,我并不很饿,却觉得有进食的必要,于是,便到大直,走进一家饺子馆吃午餐。在我想,既是标举饺子馆,他们的饺子应该很不错。服务生问我要几个饺子,十个吧,我说,在家里吃饺子,我都能吃十几个的。饺子上了,我有点错愕,这……是饺子,不是水煮包子吧?它们的个头还真大,皮尤厚实,内馅粗糙,我用了好多酱油、醋和辣椒酱,勉强啃完五个,已经弃械投降,谁要再逼我吃完,我铁定和他翻脸。当我结账时,服务生还追上问:“要不要打包?”不用不用,我差不多是逃出的。一个人缓缓走在秋日街头,忽然觉得感伤了,我知道终有一天,我会没有饺子可吃的。
②说到底,都是因为我家是饺子世家,而传到我这一代,看起是要彻底失传了。我家有一个擀面板和一支擀面棍,年纪都比我大,应该是这个家庭刚刚组成就到的,新鲜面条还不好买的时代,父母亲要想吃面条,就得自己和面擀面拉面条。每当有客人上门,像是父亲的海员朋友,或是母亲的护士同学,小小的屋子挤满最能吃的青年,大家便一起包饺子,每个人都动手做,边包边聊,细密又合作。所以,从我有记忆以,包饺子就是最平常的活动了。
③父母亲说在他们黄河流域的老家,通常是过年才包饺子的,而在我们台湾岛上的家里,只要市场有卖韭菜的,就是包饺子的好时节了。
④有客人我家,常常也指定了要吃饺子。吃饺子其实并不省事,从一早起床就开始准备,揉面啦、料理饺子馅啦,包心菜洗好切碎之后要用纱布包起将菜汁挤干;绞肉买回总还得剁个好几遍才能生黏;细细的韭菜一支支拣干净,再加上虾米之类的配料,可得忙和半天。所以,每当有客人指定吃饺子,并且顺便加一句:“简单点,就吃饺子吧。”我总有点不忿,吃饺子哪里简单?等我长大一些,稍稍见过世面才明白,吃饺子确实是可以“简单点”的,而是我们家把
它复杂化了。
⑤到底有多少人在我家吃过饺子,已经无法记载,但是,吃完之后最常有的建议就是:“张伯伯张妈妈开个张家小馆卖饺子吧。”在那些人丁兴旺的时代里,我家的饺子都是一板一板的堆放着,大锅煮着滚水,要煮好几锅才歇火。母亲负责擀面皮,父亲负责包饺子,一颗颗皮薄而饱满的饺子,每一颗的大小形状几乎一模一样,端端正正排在板上,直着看横着瞧,都能成排成列,就像精神抖擞、制服笔挺的士兵,踢着正步从司令台前经过。朋友有一次惊呼:“哇!好像在阅兵喔。”从此之后,只要包饺子,就觉得父亲好像饺子兵团的总司令。 ⑥我家过年当然也吃饺子,却是选在大年初五,说是“破五”,把过去一些不好的事都破除掉;又有一说是“扭小人嘴”,吃了初五的饺子便能封住小儿的口舌。有几年我的年轻女学生总要在初五赶吃饺子,像是一种祝福的仪式。母亲的面皮要揉很久,愈揉愈柔软,再放两个小时,让面醒一醒。父亲在馅里加入了金黄虾米、拌肉时加入生蛋增加鲜嫩,还有一个秘方,便是自炼花椒油。将花椒在油里炸得快要变黑了,花椒的气味全化进油里,便将花椒丢弃,等油降温再淋进馅料里,扑鼻的香味喷起,全体拌匀之后,就可以包饺子了。 ⑦我待在家里的星期日,有时还没起床便听见剁馅儿的声音,我知道有饺子可以吃了,便觉得一整天都让人喜悦。人口简单的家里只包出一板饺子,我看着头发斑白的父母亲,依然专注地擀面,将包好的饺子排列成兵,觉得上天对我确是特别恩宠的。
7. 文中怎样描述饺子馆的饺子和“张家小馆”的饺子?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列表格。(4分)
【答案】(1)个头大,像水煮的包子 (2)内馅粗糙 (3)包心菜、肉、细细的韭菜、虾米、花椒油和生蛋之类的配料 (4)切菜、挤汁、剁、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文章文本信息筛选和梳理的能力,经过阅读不难发现,
对饺子馆的描写集中在第①段,写了饺子馆饺子的外形和馅料。对我们家饺子的描写集中在④⑤⑥段,写到了我们制作馅料和包饺子的具体过程,从中可以寻找到本题的确切答案。
8. 在文章第④段中,作者指她家把吃饺子“复杂化”。“复杂化”一词在文中属于哪一类感情色彩的词语?试联系上下文加以说明。(3 分) ▲
【答案】“复杂化”在文中属于褒义色彩的词语,原因是上文提到我们家包饺子的过程非常复杂,要早起和面,要洗菜摘菜,要剁菜肉,后文中又提到别家的饺子包的可没有如此复杂。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家对包饺子这个事情很重视,父母很用心,其中包含的是他们对生活的认真和热爱,体现的是他们为人处世的哲学。
【解析】这道题目是词语意义赏析类题目,考察学生对文章中具体词语意义的理解,“复杂化”一词本身是一个贬义词语,在这里具有褒义作用是因为我们要结合全文主旨,文章中的复杂不是麻烦和啰嗦的意思,而是为了表现我们对包饺子这一事件的重视,表达的是我们对生活对人生认真的态度。
9. 作者在文中花了大量篇幅详细描述父母做饺子的经过和步骤,你认为是否有必要?说说你的看法。(4 分) ▲__
【答案】我认为是有必要的,在这些具体的做饺子的步骤和经过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他们家做饺子过程的认知和复杂性,能体现出作者一家对包饺子乃至对生活的认真重视和仪式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体现出一家人浓浓的爱意。 【解析】这道题是考察学生的发散与拓展思维的,但要注意的是虽然是让我们谈自己的看法,但切记不要随性而谈,不要想到什么说什么,而一定要围绕文章主旨展开。 (三)阅读(12 分)
决定视野高度 方文山
一
对我说,阅读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当你喜欢某件事物,就会产生自发性吸收的强烈动机。我从小对文字很有“感觉”,虽然家里从没有刻意引导,
念的学校读书风气也不是很盛,但我就是自然而然的爱上了阅读。
家境并不宽裕,从小到大我从不知“零用钱”为何物,家里当然也不会有什么“藏书”。小时候,一度还以为“零用钱”是电视连续剧的编剧凭空捏造出的东西!如果我想要有“零用钱”,得自己想办法才行。我的动手经验很丰富,捡废铁丝或饮料铝罐卖钱、在电子工厂与建筑工地做小工、送过报纸、做过广告派报生、当过高尔夫球场的杆弟。中学后,打工的钱还会上缴一半贴补家用,能买书的资自然也不会太多。
就读中学时期,经常到旧书店站着“白看”。看的多半是一些唐诗宋词或新诗诗集,比较少看小说。诗词集即使只有寥寥数行字,也是自成结构的完整作品,可以快快看完几首,再放在心里慢慢琢磨。 二
那一段时间,我接触洛夫、夏宇、席慕蓉等人的诗,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席慕蓉,我对她的创作一见钟情,她的作品影响我很深。后写了一首《七里香》,就是为了对她致敬(《七里香》是诗人席慕蓉的代表诗集之一)。
席慕蓉的语言美丽流畅,转喻浅显易懂,诗中没有声嘶力竭的大悲大苦,没有太深刻、太沉重的国仇家恨,只有婉约袅娜①的凄美爱情。诗里的生生世世、思念、寂寞与等待,其实跟流行歌曲想表达的意念很类似,对一个十几岁的惨绿少年②说,是很容易入门的东西。
有人觉得我的歌词创作极富中国风与画面感,重视押韵容易琅琅上口,我想是受到古典诗词的影响。唐诗宋词有一种很优雅的韵致,比起格律工整的唐诗,我又更喜欢宋词。宋词字句结构比较有变化,本就是搭配旋律传唱的。《浪淘沙》、《虞美人》等都是词牌名,其实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只是宋词服务的对象是上流社会的知识分子,而当今流行歌曲服务的对象则是普罗大众。宋词词人中,我又特别喜欢婉约派的李煜、李清照等,他们都善于以景喻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文字多有画面感啊! 三
当年阅读这些作品的初衷,只是单纯被它们的“美”深深吸引,其实没有想到这点滴的累积、浸润、酝酿,日后竟会成为工作的养分。
大家看我的情歌歌词,或许以为我只读那些抒情缠绵、只着墨于儿女私情
的软性作品。事实上,我在阅读上是“杂食性动物”,新诗、散文、小说、时事评论、现象观察、科普书、历史书、旅游书、美学书、文物考,我都有涉猎。现在为了写歌词,也会刻意去找一些特定的书籍参考,比如说,创作“青花瓷”前,我采集了许多关于瓷器的资料;创作“刀马旦”时,则认真研究过京剧。
我的阅读种类相当驳杂,每一种类型都能给我乐趣与收获。阅读就像饮食,如果“偏食”,只“摄取”某种文类,吃“软”(感性作品)不吃“硬”(理性作品)的话,大脑就很容易“营养不良”,不仅思考角度会被限制,也较难培养客观、独立的观点。 四
形容著述甚多的成语叫做“著作等身”,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恐怕不大有机会,但是,“阅读等身”绝对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你的阅读有多少,你的(视野)高度就有多高。没有几件事能比“阅读”更划算、投资报酬率更高了。作者将他数年、数十年,甚至毕生的心血浓缩、凝结,写成一本书,读者只要花极短的时间就能经历,纵使不能通盘领略,但多少能留下些许痕迹,还有什么买卖比这件事更上算③?
【注释】①袅娜:柔美的样子。②惨绿少年:本指穿暗绿衣衫的少年,在此指彷徨忧愁的少年。③上算:划算,不吃亏。
10. 根据本文,以下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作者的阅读初衷是为了能够从事歌词创作。 B.作者认为每个人都能够做到“阅读等身”。 C.作者认为阅读需要引导与学习。
D.作者到旧书店站着“白看”,是拾人牙慧的行为。 【答案】B
【解析】A错误原文中提到“当年阅读这些作品的初衷,只是单纯被它们的“美”深深吸引,其实没有想到这点滴的累积、浸润、酝酿,日后竟会成为工作的养分”C项错误,原文中作者认为“对我说,阅读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D项原文中提到白看指的是作者年少时没有零花钱去买书,只好到书店阅读,只看不买。所以B项分析正确。
11. 根据作者所述,下列会是作者在“惨绿少年”时较喜欢阅读的书籍是( ▲ )(3 分)
A.肖坤松等著《新闻地理:完全看懂时事的20 堂地理课》 B.岑水康、张佩珊《幸福买屋笔记》 C.李淳阳《李淳阳昆虫记》 D.张曼娟《时光词场》 【答案】A
【解析】因为作者提到,在“惨绿少年”喜欢的是“没有声嘶力竭的大悲大苦,没有太深刻、太沉重的国仇家恨,只有婉约袅娜的凄美爱情。诗里的生生世世、思念、寂寞与等待”这一类的书目,所以地理课堂的书目应不属于这一类。 12. 作者认为阅读不宜偏废,否则会造成什么影响?联系本文说说你的理解。(3 分) ▲
【答案】作者认为,如果阅读太过于偏颇,就会使得大脑营养不良,造成我们的思维角度被限制,很难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我认为作者的想法很有道理,只看一个方面的书难免头脑会被局限,只有广开阅读门类,才能使我们的眼界大开,思维也广阔起。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文意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原文中的话语概括出作者的想法,文中提到“我的阅读种类相当驳杂,每一种类型都能给我乐趣与收获。阅读就像饮食,如果“偏食”,只“摄取”某种文类,吃“软”(感性作品)不吃“硬”(理性作品)的话,大脑就很容易“营养不良”,不仅思考角度会被限制,也较难培养客观、独立的观点。”
13. 作者认为“没有几件事能比‘阅读’更划算、投资报酬率更高的了。”你认同吗?请写出你的看法。(3 分) ▲
【答案】非常认同,书籍往往是作家花费了很多心血写成的,其中包含了很多的知识,涵盖了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思考,是我们打开眼界的最便捷的方法。
【解析】本题可从原文中“没有几件事能比“阅读”更划算、投资报酬率更高了。作者将他数年、数十年,甚至毕生的心血浓缩、凝结,写成一本书,读者只要花极短的时间就能经历,纵使不能通盘领略,但多少能留下些许痕迹,还有什么买卖比这件事更上算”得出自己的思考和答案。
(四)(12 分)
杞人忧天《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4.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二处)。(2 分)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答案】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文言文断句知识点,考生应注意日常积累,把握文言文语言节奏,或结合文章内容翻译,根据语义断句。 15.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 分)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
【答案】(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及常用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字词:舍:放心.晓:开导.句子翻译:那个杞国人放下心,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16. 在( )内补充说话者的神态、语气,并说说自己补充的理由。(4 分)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⑴( ▲ )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⑵( ▲ )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
【答案】(1)神态担忧、忧虑和关心;语气恳切(2)神态焦急,语气急迫 【解析】这道题考察学生对人物心理的分析能力 ,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17.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读完这则寓言后明白的道理。(4 分) ▲
【答案】我们应该明白,不要为了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就像我们生活中不要担心这次能不能考好,而是应该努力复习准备。不要担心自己能不能做到,而是去努力争取,尽力而为。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结合“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的意思回答。注意回答时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 (五)(4 分)
(甲)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唐】韦庄
扶桑①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乙)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注释】①扶桑:相传东海外有神木名为扶桑,是日出之地,亦为日本别名。 18. 关于这两首诗的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甲)诗描写时间为晚上,(乙)诗描写时间是清晨。 B.(甲)时送别地点在扶桑,(乙)诗分别地点在扬子江。 C.甲诗作者将与友人同行,(乙)诗作者送友人独往。 D.(甲)诗友人以船为交通工具,(乙)诗友人也是如此。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语言,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关于这两首诗的内容,下列叙述何者正确”,这就要求考生先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理解诗歌的意思,再进行比照分析。A项,“……乙诗描写时间是清晨”错误,由“数声风笛离亭晚”可知,应
是傍晚,是说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B项,“甲诗送别地点在扶桑,乙诗分别地点在扬子江”错误,甲诗标题是《送日本国僧敬龙归》,是送日本国僧归国,即归于扶桑,并非是送别地点在扶桑。C项,“甲诗作者将与友人同行”错误,“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意思是“此去谁能与你一起到家乡?唯有一船明月和满帆清风”,可见作者并非要与他同行。故选D项。
19. 关于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甲)(乙)两诗都迟至末尾才点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 B.(甲)(乙)两诗各自重复某些字词,增添诗的节奏感。 C.(甲)诗由眼前景写到想象景,(乙)诗从想象景写到眼前景。 D.(甲)诗只有二、四句用韵,(乙)诗是一、二、四句都用韵。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关于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下列叙述何者正确”,这就要求考生先浏览诗歌,明确诗歌中使用的技巧,然后分析所给的选项,做出辨析。本题中,A项,“甲乙两诗皆迟至末句才点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错误,乙诗在最后点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君向潇湘我向秦”;但甲诗最后说“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但并没有指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C项,“甲诗由眼前景写到想象景,乙诗从想象景写到眼前景”错误,“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这是从眼前景写到想象景。D项,“甲诗只有二、四句用韵”错误,“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一、二、四句都用韵。故选B项。 四、写作(36 分)
20. 与过去相比,我们都感觉年味越越淡了。每逢佳节,若看到一家人亲情减淡,你会怎
样做以维系大家的感情呢?试加以说明。字数不超过80 字。(6 分) ▲ ▲ ▲
【答案】我打算用恢复传统习俗的方法,维系一家人的感情。从: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开始。号召家人们了解诸如灶神、门神的神话传说。在年节期间,大家坚持一家人团坐“守岁”的传统习惯。
【解析】这道题考察我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对春节传统节日的了解。【春节介绍】春节俗称 “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延续至今。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
21. 请从你日常生活所接触的人之中,挑选一个令你印象深刻,或是对你有特殊意义的人物
(这个人物可以是你的家人、同学,或是熟悉的邻居……),以“ 先生(小姐)”为题,完成写作。(30 分) 要求:
⑴你可以“万事通先生”、“热心小姐”、“勇敢先生”、“巧手小姐”、“健忘先生”、 “粗心小姐”或“马屁先生”等为题,请仔细描绘这个人的特征,如:外在相貌、言语或特殊事迹等,并说明他(她)的“独特之处”。 ⑵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 ⑶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 字。 ⑷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参考例文:热心先生
我的邻居可是一个可爱的老顽童,长着一对慈眉善目的眼睛,头发乌黑的,显得很年轻,每天他都会早早地起锻炼身体,他也是一个热心肠,特别喜欢帮助人。
有一次,我的爸爸不在家,我的妈妈又因为前天切肉时把大姆指割伤了,当晚饭吃好后,我们便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看着看着,突然灯泡和电视熄灭了,我和妈妈万分焦急,就在这里我灵机一动,忙跑到楼下向邻居“求救”。
“咚咚”随着一声敲门声,邻居老爷爷打开门,我气喘吁吁地说:“我们家停电了,你们停了吗?”老爷爷眼睛睁得大大的弯着腰惊讶地说:“没有啊!”“能
帮我们看一下吗?”老爷爷想都没想就热心地说:“好的,赶快走吧!”说着便上楼到我家,进门后,打开电总开关的盖子一看,和颜悦色地说:“是保险丝断了,不要紧的,我一下子就能修好,看我的吧!”只见他左手拿着一根铜丝,右手拿着老虎钳,用铜丝把保险丝的两头接在一起,然后用钳子,把铜丝和保险丝拧紧,“大功告成了”,老爷爷高兴地一蹦三尺高。我把开关打开,电视又开始演了,电灯也亮了,“太谢谢你了老爷爷,要不是您我们可能就用不了电了,就会造成大的伤害。”老爷爷擦擦汗说:“不用谢,这不算什么,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也是应该的,再说了前几天你们家老徐也帮过我,就算是报答吧!那就再见了”。“再见。”
这位老爷爷非常友善,很爱帮助他人,受到了我们的尊重,在我们这幢楼可是家喻户晓。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试题,我们首先需要把题目补充完整,补充你想写的是什么样的人,她或者他具有什么特点。
【审题立意】如:这是一篇明显的记人类作文,要求我们对某个人物的某种品质加以描绘和突出。
【思路点拨】如:你想写的人具有何种品质,我们可以具体描绘她或者他的某一件或几件事情,围绕人物的特点展开,从而凸显主旨。
【表达方式】如:应该以记叙为主,在人物塑造上注意运用具体的人物描写手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