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分析及研究

2020-01-14 来源:星星旅游
《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分析及研究

作者:中共石嘴山市委党校 吴莎莎 来源:《南方论刊》 2018年第12期

【摘要】《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的经典之作,它紧密地结合实际来科学地认识世界,准确地把握了时代特征,揭示出资本主义时代发展的总趋势,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的日子,即使时代在不停地变换,但是《共产党宣言》中的智慧光芒依旧闪耀。本文主要对《共产党宣言》中的核心思想进行了阐释,深入挖掘《共产党宣言》中的智慧,促进我国的发展。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核心思想;启示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为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自由解放所作的指路之书,对我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精神武器,在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后,我国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即使时间一晃而过,《共产党宣言》已发表170周年,但《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多样、观点丰富,依旧值得我们细细学习。它主要阐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思想的基本观点,而在其主要或者说是核心思想方面,国内各界所持意见有所不同,现今中国学界主要有以下的几种观点:一是阶级斗争的思想,二是“两个必然”的思想,三是“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的思想,四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五是“全球化”思想。

一、《共产党宣言》核心思想的基本观点

《共产党宣言》一书是由七篇序言、一篇引言和四章内容组成的,其思想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的政治和精神的历史基础”,阐述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具体关系。

(二)阶级斗争的观点。在《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与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与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这一观点在上世纪20年代时,给予了当时的进步青年极大的启示,中国从此逐渐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

(三)全球化的观点。“全球化”这个词在近年来经常出现,是指全球的各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等都连接起来了,并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在《共产党宣言》中,从具体的叙述中,很多学者发现了马克思对于“全球化”状态的具体描述。“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这可以算是马克思主义对于未来世界全球化的一种推测。

(四)“两个绝大多数”观点。“两个绝大多数”是指“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与以往的那种只是少数人进行,或者只是为维护少数人的利益的运动是截然不同的,这是无产阶级和其他阶级斗争的最大的区别,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五)“两个必然”观点。“两个必然”是指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和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详细地阐述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然

后再得出的两个必然性的结论,这是对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并将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念。

(六)“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观点。“两个决裂”其实和“消灭私有制”息息相关,主要是指无产阶级在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时会同传统的私有的所有制关系决裂,也会坚定的和私有的这种观念决裂,这与共产党革命的理论有关,也就是消灭私有制。

除了以上6个观点,还有人的全面发展、无产者联合思想、无产阶级政党思想、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四个观点,是大家比较常见的,笔者就不在这里一一赘述了。

二、《共产党宣言》核心思想的相关分析

当从不同的维度对《共产党宣言》进行研究时,对其中的核心思想就会有不同的想法,但前提是需要能正确地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观点并能理清他们相应的逻辑关系。

如果是从客观的角度来研究《共产党宣言》,其核心思想就主要包括两种。第一种是阶级斗争的思想。阶级斗争在《共产党宣言》中主要展现为三个基本思想,第一点是经济基础是社会政治、精神的基础,第二点是人类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第三点是无产阶级的斗争将会消灭阶级。毛泽东便是从这一种客观地角度去理解《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并从中获得启发,然后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新中国的。第二种是指“两个必然”的思想,这其实和阶级斗争思想也有一定的相关性,都是指最终无产阶级政党能推翻资产阶级,取得最终的胜利。其实前者是后者的哲学依据,而后者是前者的具体体现,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除了从客观的角度来研究,还可以从主观的角度来研究《共产党宣言》。在这个方面,《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便是“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其实这与从客观维度来看的“阶级斗争”和“两个必然”在本质上是保持一致的。“阶级斗争”和“两个必然”这种客观维度的核心思想是“消灭私有制”、“两个决裂”这种主观维度的核心思想的客观依据,而反过来,后者主观维度的核心思想又是前者客观维度的核心思想在实践斗争活动中的实践内容和目标,差别只是从不同的维度上去理解了。

此外,从主观维度来理解《共产党宣言》,还有一种重要的核心思想,也就是“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在一些相关的文章论著中有学者提出,消灭私有制虽然是无产阶级运动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但最终的目的可能还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笔者认为这样的想法有其合理性。但有的学者将“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和“消灭私有制”完全剥离开来,认为即使没有“消灭私有制”的实践革命,人也能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这种思想可能违背了马克思主义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试想如果没有完全共产的社会存在,人想要自由、全面的发展还能实现吗?

三、《共产党宣言》核心思想的启发意义

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重温经典,学习《共产党宣言》中的核心思想对于坚持共产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益的。《共产党宣言》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系统的表达出来,给中国带来了一道光明。在中国面临着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均失败的背景下,让为国家的出路而苦苦思索的青年们看到了前进的方向。随后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中国化的道路。沧海桑田,中国一直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走向了世界。所以,中国共产党人不能丢了马克思主义,不能丢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坚持学习《共产党宣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对外开放,推进经济建设。

(一)坚定理想信念。《共产党宣言》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代表着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这让我们坚定了我们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了我们的理想信念。但是可能有人会疑惑,在21世纪了,资本主义灭亡的道路是在怎样发展的呢?是否这样的“必然思想”只是思想而无法真正的适应现代社会了呢?其实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发表后还曾提出了“两个决不会”思想,这是指“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需要全面地看待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必然”的思想,在认识到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的同时也能意识到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有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过程。面对当前严峻的国际形势,我们还需要坚定理想信念,从《共产党宣言》中汲取力量,坚守我们理想家园的理论基础,将《共产党宣言》的核心

思想和当代的实际结合起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起来,从古老的智慧中汲取发展的力量。

(二)加强对外开放。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便早有预见地描述了全球化的状态。在世界市场开辟的状态下,世界各国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不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而独立于这个世界。70年代我国通过改革开放来改变经济落后的现状,在现在的21世纪,我国的经济建设也取得了极大的成绩。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很多方面都还不足,所以需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积极打开国门搞建设,促成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三)以人为本式发展。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而在我国的经济获得一定发展的基础上,国家将“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和国家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提出了“以人为本”、“改革共享”等理念,坚持在发展过程中兼顾到人,在发展过程中追求相对公平。不能一味地注重经济的发展速度而不去注重处在核心的人的感受,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时需要牢记初心——都是为了生活得更加幸福。并且,社会成果应当是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享的而不应该只是把握在少数人手里,要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四、结语

《共产党宣言》是历经时代变换而不朽的思想经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共产党宣言》中的科学理论,在这样的指引下,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总书记曾说过“《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所以直至今日,在对《共产党宣言》研究了无数遍的基础上,重温经典,再次深入的理解《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对于现今中国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全面发展等方面都依旧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庞红付:《共产党宣言》核心思想深犁[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22-26.

[2]田心铭:论《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J].政治学研究,2018(02):2-12,125.

[3]张薇:《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及当代价值[J].学园,2018(10):1-2.

[4]郝贵生: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11):123-131.

作者简介:吴莎莎,安徽涡阳人,讲师,研究方向:哲学、党史党建。

责任编辑/周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