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及备课

2022-01-25 来源:星星旅游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一、 教材分析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本组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讲述了人们为赛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的故事,号召人类要重视和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记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的强烈情感。《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

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本单元词语。

2、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的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结缘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三、课时安排

13、 只有一个地球 2课时 14*、 大瀑布的葬礼 2课时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2课时 16* 、 青山不老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四 3课时 回顾·拓展四 2课时

13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读读写写”中有关本课的词语“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4、理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教材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

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同时,课文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不少保护地球的意识。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珍惜资源、

保护地球”的情感,教学中要重视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体会资源的有限时,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补充有关自然资源的具体数据和资料,也可引导学生根据平时的积累,补充有关事实;在感悟生态灾难对人类的威胁时,可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事例来理解;在理解移民基地的设想时,可引导学生联系月球、火星的有关资料,懂得这种设想要实现是遥远而不可能的事情;教育学生要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时,可从平时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小事说起,引发思考,并转化为行动。通过学习本文,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二是引导学生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镜头。(出示课件)老师声情并茂读地随画面内容旁白:“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充足的水分; 茂盛的大树,美丽的鲜花,碧绿的草地;动物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的玩耍、嬉戏;人们在蓝天下愉快的生活,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载歌载舞,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哦!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啊!大家是否想到过,这都是因为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孕育着大家

幸福的生活呀!知道是谁么?”

【设计意图: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动情的朗诵创设情景,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前,展现了地球带给人们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对课文阅读的兴趣,对地球母亲的感激之情。实现了导入新课的有效对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熟课文,自学生字: 作者是想通过《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告诉我们有关地球的哪些内容呢?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一边读,一边注意自己的感受,如果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在旁边注上问号。(生自由读课文)

我们尤其要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及字形:突出“赐”“慨”的读音,并组词,说说“恩赐”“慷慨“在文中的意思。强调“裹”字的字形。(六年级的生字教学既不要完全忽略不计,也不必面面俱到。) 2、初谈感知,质疑问难: 现在说一说,通过读书,你了解到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有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了解到的内容,或质疑问难。师适当地回应,评价。) 3、归纳问题,明确目标。

你们刚才说到了许多,问题也很多,归纳起来,就是宇航员在遨游太空的时候发出的一句感叹。大家一起读——(出示课件上的这一句话)“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为什么宇航员会觉得“地球太可爱了?为什么说“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相信我们读懂了这句话,其他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的。 三、自主读书,小组研讨。 (1)、静心自学,自主选择。 现在,我们可以这样学习: 就你感兴趣的话题,自由地与小伙伴组合成学习研究小组,去探讨这些问题。老师想对大家提两点要求:

第一, 每个人必须先静下心来读书。可以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和搜集到的资料

去思考,看看作者是怎么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第二, 自学好了,有了感悟和体验了,再到小组里去和小伙伴们交流。 (老师把写有“地球太可爱了” ,“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 我们别无去处” 的几个小牌子分别放在几个专题研究小组的桌子上。)

【设计意图:教学的目标从学生的需要中来. 质疑在这里不是虚晃一枪。对于这样内容繁杂的说明文, 是比较适合采用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的, 同学们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习, 分工合作。“请大家先静下心来读进去,再到小组里去和小伙伴们交流。” 这样的引导对于培养大家的自学能力和习惯是很重要的。】 2、汇报交流,合作探究,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现在,我们想说就说,想读就读。大家注意还是要从语言上去品读。

由“地球可爱”这一话题入手: (1)、请大家一边读这一段,一边发挥你丰富的想像力,看看在你的脑海里能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生自由表达)

看看,和你想象的是一样的吗?(师相机出示课件:美丽的地球外形)。 (2)、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样的语言让地球的美跃然纸上的?我们再来读一读描

写地球的这一段话,看看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

大家一边读,一边欣赏“„„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包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的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由于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地球写得更加亲切、可爱,一下子拉近了与我们的距离。

点人读,评读,配乐朗读。老师可带头把这一段优美的文字背诵下来:

这段文字非常美,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和画面,让我们美美地,尽情地抒发自己热爱地球母亲的感情。(师生共同背诵,配上音乐及画面。) (3)、层层推进,理解“可爱”:

不知同学们想到了没有,作者把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难道仅仅就因为她外表美丽么?会读书的孩子,会联系上下文,从整体上去把握内容。请快速地浏览一下三段和四段,拿着笔,看一看除了地球外观上的美,还有没有描写地球可爱的地方,把它划一划。

【设计意图: 既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又在不露痕迹中指导学生步步深入: “难道作者把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仅仅就是因为它外表的的美丽么?”这么一点拨,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地球外表的美丽上了,继续读书,将会有更大的收获,更敬佩、感谢地球母亲。】

进入“地球无私,慷慨地向人类提供矿产资源”这一话题,: (1)、你觉得地球的可爱还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地球无私地向我们人类提供着各种资源。) (2)、你了解矿产资源包括哪些内容么?有没有查一查资料呢?(金矿、银矿、铜矿、煤矿、铁矿、盐矿、石膏矿、油田„„太多了)除了矿产资源,地球还向我们人类提供着什么资源呢? 水资源、大气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相机说出它们各自包括的内容。就势理解 “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师小结:那也就意味着,地球有多少资源,她就愿意向我们人类提供多少资源呀!这就叫做(师出示红字)——“无私”,这才是真正的“慷慨”呀!只有母亲才会这样无私而又慷慨地对待它的孩子们呀!正因为有了地球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人类丰衣足食的生活。(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向地球母亲表达么? “地球,你真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感谢您!”“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因为有了您的哺育,我们才能生活得这么幸福”„„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我听到大家是从心里头发出来的赞叹啊。我们再回到这一句话,)相信我们这些地球的儿女都要大声赞美自己的母亲——

屏幕上又回到这句话,生齐声赞美——“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书写生字词,并用“无私”“慷慨”写句子或写一段话。 (3)、继续搜集有关人类毁坏再生资源或不可再生资源的资料,以及人们保护地球的良好做法。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可爱:美丽壮观 无私 慷慨

容易破碎:

第二课时

一、明确研究重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 了解了有关地球的几方面内容,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作者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

【设计意图:课始让学生明确本课的研究重点,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方向性的整体把握。】

二、从“资源危机”深入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1)、学习第三自然段,理解矿物资源面临的危机。 ①、明白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②、从“几百万年、几亿年”感悟矿物资源形成时间的长及来之不易。 ③、从“不加节制”等词感悟人类无知的破坏。 (2)、学习第四自然段,理解原本可再生的资源遭受的破坏。 ①、理解“本来”在句中的作用。(“本来”一词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性,它突出了这些资源原先可以再生的特点,强调了现在已经不可再生)

②、品读句子: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a.举例说说什么是“生态灾害”?

b.补充有关生态灾害的资料,加深理解。

③、指导朗读这一段,读出自己所感悟到的心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以点带面,让学生能举一反三,体会“资源危机”的原因。】 三、从“不能指望移居”的事实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1)、品读句子:科学家已经证明„„别的星球上去。

①、理解“至少”在句中的意思: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了“40万亿公里”是目前可以确定的最小的范围,也告诉我们这个范围以外的情况,科学家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和严谨。

②、感悟最小的范围,即“40万亿公里”有多远?(以前学过《太阳》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太阳离地球是1.5亿公里,坐飞机去的话大约要二十几年,这么一估计,40万亿公里坐飞机得五六百万年才能到达) ③、指导朗读。 (2)、了解有关“移民基地”的设想。(教师可介绍有关火星和月球的知识,引导学生明白,这种设想是遥远而困难的事情)

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她无私地奉献资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保障;说地球容易破碎其实是指她很容易遭受破坏,比如资源枯竭、生态灾害等。这句话表现了宇航员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同时更体现了宇航员对地球的担忧之情)

课题小结,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解用数据估算有关火星资料的补充介绍,让学生感悟到不能指望移居的事实,同时也将枯燥的学习变为一个生动的过程。】

四、联系实际,读写结合,进一步感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学习到这里,相信每一个同学了解到这些,心情都是沉重的。这时,你一定有话对地球母亲说,对人类说,或者对自己说吧?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吧! 写话举例:

地球妈妈谢谢您,因为您用宽大的胸怀养育了人类,养育了一切生命。地球妈妈对不起,我们不但没有珍惜您,还无知无情地毁坏您,给您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人类啊,不要乱砍乱伐,不要随意开采、随意毁坏资源了,不要滥用化学品了,再这样下去,世界的最后一滴水会变成人类的眼泪啊!

我想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要让水龙头白白流水。不在房间里时,不要开着电灯、电视,不要把没用完的笔记本扔进垃圾桶。因为地球妈妈的资源是有限的,这样做不仅是为自己着想,也是为后代着想。

【设计意图:“写心里话”,读写结合,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到实处,同时也升华情感。另外,该环节的设计,为学生课后的实践提出了行动建议。】 五、作业布置。

1、创作环境保护广告语,如“让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 2、画一幅环境宣传画或写一篇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13 、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 壮观 渺小 自然资源有限

容易破碎

不能指望移居 【设计意图:课文分别从四个方面对地球进行介绍,该板书是课文主要内容的缩影,它便于学生学习时复述,加深对“只有一个地球”的理解和感悟】

14* 鹿和狼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狼和小羊》、《大灰狼》的故事吗?狼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凶残、狡猾。)

2.你还了解狼的哪些知识吗?(简介资料)

(狼:哺乳动物,犬科,性格凶暴,平时单独或雌雄同居,冬季往往集合成群,袭击各种野生和家禽,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有时也伤害人类,毛皮可以做成大衣、褥、帽等。)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学习后,你可能对狼有一些新的认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3.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练习:(投影出示)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理解词语:

厄运:不幸的遭遇。 锐减:急剧地减少。

维护:使免于遭受破坏,维护保持。 糟蹋:浪费或损坏。

威胁:用威力逼迫或恫吓使人屈服。 相悖:相反,违反。

苟延残喘: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十分厉害。 罪魁祸首:罪恶行为的首要分子。

3.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各自的见解。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思考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 3.汇报。

汇报思考题1。 甲组: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概括地说他采取了两项措施: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②雇请猎人捕杀狼。

乙组:这项决定的结果是①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②同时,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地生长繁育,自由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③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④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4.追问:什么原因是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

(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别下降。)

5.追问思考题2: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学生甲:狼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这样就保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6.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

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五、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蛇与庄稼》、《塞翁失马》的故事。请学生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蛇与庄稼》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2.你还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 六、作业

1.课下收集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以“环保小报”的形式向家人、朋友宣传环保知识。

2.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讲给你的朋友听。 15、那片土地是神圣的0 教学目标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材分析

在西雅图的土地上,回荡着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著名演说。文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

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从结构上说,这篇文章属于总分总的结构。第1~3自然段用跳跃式的笔触描述了充满灵性的万物,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第4~8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部分又分别从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三个层面来写;第9~11自然段则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是本文的最大特点。一方面,课文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表达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表达出对它们无比眷恋的感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另一方面,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

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学情分析

课文寓意深沉、内涵丰富,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感受文章的语言文字,体会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课前可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实地查看等形式,了解家乡的土地资源、植被利用的状况,感受人们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土地的。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问难,如,“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土地?在此基础上,可以“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个问题,引发探讨,让学生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等途径研读文本,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自由感悟,使学生透过优美的语言,去领略这片土地的可贵。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2.教师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配乐赏图,揭题读题。 (一)、赏图片,深情解说。

第一组:西雅图被称为常青城。它海拔最低,却有古老的冰川,活跃的火山和终年积雪的山峰。

第二组:她又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城市,它拥有青山、湖泊,拥有港湾河道,拥有温润的气候,如春的四季。

第三组: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城市能像西雅图那样,山峦、平地都被密密的、几近原始的森林覆盖。

【设计意图:西雅图这个地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陌生。出示三组有代表性的图片,让学生赏图入境,感知这片土地的纯洁与美好,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二)、说印象,揭题读题。

1.看了图片,西雅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用一个词或几个词语来形容。

2.在印第安人眼中这又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板书: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3.在词典中“神圣”的意思是极为崇高和庄严,不可亵渎。 带着这样的语气读课题。

【设计意图:审题、读题是非常有必要的环节,能够让学生聚焦课堂,走进文本。】

二、交流背景,初读“神圣”。 (一)、交流信息,了解背景。

1.为什么这片土地叫“西雅图”?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相关背景知识。

师: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本文还被誉为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

(二)、初读课文,感知“神圣”。

1.读通、读准课文,思考文章大意。

接下来,就让我们用心聆听这场最有魅力,最动人心弦的演说。注意读准、读通课文,思考西雅图围绕“神圣”,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演说的。——板书:神圣

2.读后交流。

第一部分: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

第二部分: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第三部分: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

【设计意图:语文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为学生提供独立与文本对话的时间和空间,在充分自读自识自悟中,不仅提高了自学能力,同时加深了对文本的认识。】

3.词中显 “神圣”。(分组出示) 第一组:嗡嗡 潺潺 回荡

(师示范朗读并引导:读着第一组词,我仿佛听到了昆虫嗡嗡地鸣叫,河水潺潺流淌,回荡着印第安人的祖辈以及一切生灵亲切的呼唤。)

第二组:麋鹿 骏马 雄鹰

(读着第二组词,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第三组:松脂 幽香 甜美 清风 (透过这些词语,你闻到了怎样的气息?) 第四组:婴儿 母亲 大地 眷恋

(读着前面三组词,再读第四组,你又想到了什么?) 4.小结过渡。

文中这些词语让我们浮想联翩,感受到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美好,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片神圣的土地。

【设计意图:想象是一个人智力活动的重要因素,是一个人创造的过程。在词语的理解中,学生品出的往往不再是词语本身包含的意义,更多的则是“词”性的温暖。透过词语,调动学生的感官,想象置身于这片圣洁的土地。】 三、研读语句,品悟“神圣”。

(一)、自由读读二、三自然段,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神圣? 初步交流

(二)、精读第二、三自然段。

1.学习第二自然段。音、色结合品“神圣”。 (1)、生广泛交流。

(2)、你能说说这里每一处事物或景色的色彩吗?相机指名读,读出迷人。 沙滩——金色、银白 耕地——绿莹莹、金灿灿 山脉——苍翠欲滴、绿得深沉 „„

(3)、除了这些亮丽的风景,你还听到了什么?相机指名读,读出圣洁。 蜜蜂的嗡嗡吟唱 鸟儿的清脆鸣叫 风经过时树叶沙沙作响 „„ (4)、男女生合作读。(出示)

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这片土地上的每一种色彩,每一种声音,都是圣洁的;无论是大片的沙滩、耕地、山脉,还是一根松针,一只昆虫,都是

神圣的。男孩子们,读出这里的磅礴,女孩子们读出这里的娇柔。建议大家用“神圣”的口吻这样朗读:

(出示)男: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

女: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

合: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设计意图:“教学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它需要教师的创造性加工,将教材内容变成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提升文化素养的教育内容,赋予材料生命的活力,使材料回归生活。”第二自然段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留白,为学生设计视听平台,朗读平台,从这极富生命力的词句中感受土地的圣洁。】

2.小结过渡。

是啊,一切都是那样新鲜、那样纯洁,没有污染,没有破坏。

除此之外,第三自然段中的哪些句子,又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在印第安人心目中是神圣的?

3.学习第三自然段。斟词酌句悟“神圣”。

预设1:“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

(1)、自由读读这句话,思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说说“把 比作 ” (2)、比较“是”与“像”的区别。

注意这句话中的“是”,如果将其改为“像”,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 (3)、一字之差,分明让我们感受到这里的一切动植物在印第安人心中的份量。

指名读、齐读。

预设2:“树汁流经树干,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 。 (1)、这又是一句比喻句,“把 比作 ” (2)、树汁怎么可以和我们身上的血液相提并论呢? 生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

(3)、小结:在印第安人看来,这里的一切动植物生命的地位和人的生命地位都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品词析句是触摸作者丰富的内心,感受作者跳动的思想,揣摩作者思维的过程。”通过比较“是”与“像”的微妙差别,通过富有张力的提问“树汁怎么可以和我们身上的血液相提并论?”,让学生走进演说者的内心,还原演说者的精神世界,从而更深一层体会“神圣”。】

预设3:理解难句:“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1)、引导学生在理解上两句的基础上理解这个难句。

(2)、轻声读读这句话,自己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借助填空理解:(出示)

起伏的群山蕴藏着 ; 流淌的河水孕育着 ; 动物和植物是我们 。

用一个词语形容山峦河流,动植物和我们的关系,可以是 (或 )

因此,我们和大地上的一切共同属于一个家园。——板书:家园

【设计意图:设计一定的台阶,帮助学生理解难句,为学生开辟一条攻破难点的途径。】

四、回顾“神圣”,引读小结。

引读——

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家园——

(出示)“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在这片圣洁的土地上——

(出示)“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树汁流经树干,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出示)“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五、欣赏积累,设疑留问。

(一)、通过今天的学习,文中一定有让你深受感触的句子,将它们抄一抄、背一背。

(二)、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下节课继续交流。

【设计意图:体会“神圣”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接近课堂尾声,通过引导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再次重温“神圣”,一方面体现课堂教学的完整,另一方面再次将“神圣”二字扣入心中。与此同时,顺水推舟布置思考下节课的重点讨论的话题,为教学第二课时作好铺垫。】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神圣 家园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感知“神圣”

师过渡:这一片生生不息的土地,这一片美丽圣洁的土地,这一片满载希望的土地,这一片印第安人美好的家园,如果被转让出去,西雅图和他的同胞们是多么的眷恋和不舍呀,西雅图将这份感情转化为对白人的谆谆告诫。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 留住这片圣洁呢?

1、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2、 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

资料:西雅图被称为常青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却有古老的冰川,活跃的火山和终年积雪的山峰。西雅图又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城市,它拥有青山、湖泊,拥有港湾河道,拥有温润的气候,如春的四季。无论是在美国本土,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城市能像西雅图那样,山峦、平地都被密密的、几近原始的森林所覆盖。市区内外皆衬饰着幽静的港湾、河流、绿树,掩映着色彩丰富的街市。而在环绕着城市的青山之中,又错落地隐藏着几十个大小不等的湖泊。树木葱郁,草地青葱,甚至飘来飘去的雨,轻轻掠过的风,都带着青绿的颜色。

[设计意图:资料的补充让学生对“西雅图”这个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加理解印第安人对这片神圣的土地的眷恋之情。] 二、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1.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了解“你们”是谁?(白人)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 重点引导理解以下句子:

(1)、“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①、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②、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地善待河水?读第4自然段,找到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2)、“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①、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空气对生命很重要)

②、说说那是一种怎样的味道?文章里哪些句子可以体味到这种独特的味道?(读第5自然段)

③、为什么说要照管好它?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因为没有了空气,或者空气受到污染,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呼吸、生物的生长,影响到生命的存在)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6、7自然段。

(3)、“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因为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

②、重点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因为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同属于一个家园)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4)、“你们要像我们一样热爱它,照管它。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①、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我们非常热爱自己的土地) ②、说说我们是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③、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土地?

重点理解“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如果家园受到破坏,我们不能及时补救,那么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如果家园遭到毁灭,人类又怎能独自生存)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9、10自然段。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1)、文章第3自然段不是强调大地是我们的一部分吗,为什么说“大地不属于人类”?(因为谁也没有拥有大地的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善恶来对待神圣的大地,来破坏、损伤大地的完整和庄严) (2)、为什么说“人类是属于大地的”,前面不是强调“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吗?(因为大地拥有着各种有利于生命成长的物质,人类的生命才能得以繁衍、成长、延续)

(3)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紧抓题眼“神圣”组织教学,化繁为简,长文短教,中心更加明确。]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阅读艾青的诗歌《我爱着土地》

2、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们一定要 “,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以外的自然物。

3.独立思考,补充,并交流。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大声的朗读课文。感受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的神圣。 4、配乐朗读《多情的土地》

[设计意图:拓展训练将课堂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把课外搜集的资料用到课堂上来。这一训练需要学生模仿课文对语言进行再加工,将语言诗化,因此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发展。]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阅读西雅图酋长演讲原文。

2、小练笔: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设计意图:练习有层次,设计选做题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

16﹡、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材分析: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

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文章层次井然,内容清晰。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山沟的大环境(即自然条件)的恶劣险峻,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村干部的补充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 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与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适合学生朗读。课前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使学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悟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对这个奇迹的描写,文字优美,景物可感,适合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想象。 教学准备: (一)、课件。

(二)、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

2、谈话:今天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奇迹,奇迹的名字叫——青山不老(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或其他资料,初步感知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感受更加直观。】 二、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解决第一个问题。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理解奇迹

老人创造怎样的奇迹,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揭示了? 1、从数字理解奇迹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为什么?“一亩”有多少大?(667平方米)3700亩是多少平方米?大约有多大?我们的多媒体教室大约100平方米,那么大约是多少个教室那么大?(2467900平方米) 这就是“奇迹”的意思。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自由读这一句——指名读(强调数字)——齐读 2、从大环境理解奇迹

那么这位老人是在怎样的大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

学生回答后,出示第二自然段。

“晋”是哪一个省的简称?课文中说晋西北有哪些特有的气候现象?(大风、干旱、霜冻、沙尘暴)课文中哪些话是形容这个地方的大风的?

a.“肆虐”是什么意思?我们一会儿理解会更深。重点理解县志里记载的那句话,先理解句子的意思(逆吹、擎之、二三丈、坠),然后想象西伯利亚大风来的时候,还有可能发生哪些事?这就叫“肆虐”啊!什么叫“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的盘踞之地”?

b.出示晋西北大风、干旱、霜冻、沙尘现象的图片,教师解说,看了这些文字和图片,你有什么想法

c.在这样恶劣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的老头坚持15年植树造林,绿化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齐读这一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再一次指导朗读) 3、从小环境理解奇迹

要创造这样的奇迹,年轻力壮的人都不一定能坚持,而这位老人已经多少高龄了?(81岁)耄耋之年的老人。课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他已经很大了?默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在你的生活环境中80多岁的老人应该是怎样生活的?那么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又在干什么呢?(引读中心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带着对老人深深的敬意一起读这一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板书:艰苦

4、从结果再次体验奇迹

一位年过80 的老人,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土地上坚持植树造林15年,并且还将继续下去。难怪我们在黄土高原上能看到那样的景致。(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快乐地读) 四、解读奇迹

师:那么为什么老人能创造这样的一个奇迹呢?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创造了这个奇迹呢?从课文中去找答案。 学生可能会说到的三句话:

1、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2、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 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外一种东西,他是真的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课件出示)

学生说说是什么支撑着老人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简单理解句子的意思。(对土地的热爱、对家园的热爱、坚持不懈的毅力)

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话:“另一种东西”是指什么东西?什么叫“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他真的能与“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吗?那么是什么能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说“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怎么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不会老的除了青山还有什么? 五、再造奇迹

1、“青山不老,精神永存!”这位老人是晋西北的农民,他淳朴得就像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地,淳朴顽强、不善言表。纵观全文老人只有一句话:“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其实老人心中有千言万语。面对渐渐干涸的河流,面对皲裂的土地,面对土地日益荒漠化的趋势,他有许多的话要说,希望我们后人能再造奇迹。他想对乡亲们说什么?他想对年轻人说什么?他想对我们说什么?今天,你就做他的代言人,说出他心中的话。 2、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与阅读课外资料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 六、总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地球对于我们也只有一个,热爱生命就要热爱地球,热爱家园。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像那位晋西北的老人那样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让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七、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青山不老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口语交际 ·习作四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4、能针对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学写建议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5、学习建议书的内容、格式。

6、了解什么是漫画,搜集有关环保的漫画 教材分析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本单元的主题。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身边的事例,讨论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本次习作提供了两个方面的话题,学生可以任选一个进行。一是学写建议书,针对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学写建议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二是看漫画写感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漫画,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也可以根据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其他漫画,写感受、编故事。不管哪种形式,都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然后分别进行指导。 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学生对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道理已经知道,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可能不那么容易。本次口语交际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掌握的资料,就这个主题跟同学交流。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本次习作提供了两个方面的话题,学生可以任选一个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然后分别进行指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以及今年重庆地区旱灾情况统计数字。

学生:通过书本、杂志及走访了解现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并作好相关资料的搜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可针对一课,也可针对整个单元谈感受)

小结: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单元课文的整体回忆,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的密切关系。]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学习提示,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学生的审题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组内交流讨论(一):“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2.进行组内交流。 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

⑶、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⑷、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

见资料。(略) ⑸、开展看后感受交流。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学生根据表达需要对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四、组内交流讨论(二):“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 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 ①、节约每一张纸。

②、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 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 ⑤、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 „„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设计意图:“精点子”的评比,着眼现实,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有积极的意义。] 五、课外延伸

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将环境保护的大主题,落实到日常行为的小细节中。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身边的事例,讨论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课外资料的补充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每一次的练习都有较明确的要求,也有利于让学生的口语表达更规范。]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习作四

1、 标题:关于什么问题的建议

2、称呼:给谁或者哪个单位的建议 建议书 3、具体内容:

4、姓名(建议单位的名称)

5、日期

第二 、三课时:指导习作

(一)、写建议书

一、谈话导入,引起思考

1.回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2.谈话:是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它多么需要我们的保护呀!可生活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回忆一下,你听到过、看到过或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

全班交流。可以结合自己的资料进行展示。

3.小结并交代任务:这样的现象真是让人触目惊心,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妈妈,我们应该做的很多很多。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这些不良的现象,向有关部门呼吁环保吧!板书:建议书

[设计意图 :本次习作的关键,是习作前要做一定的准备。引导学生回忆所见所闻,交流自己了解、走访的情况,互相启发,是“建议”的目的更加明确。] 二、明确要求,交流建议

1.学生自己读题,明确要求。

2.建议书有内容是什么?(针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

3.书中告诉我们写建议书有哪些步骤? (1)、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 (2)、再说明产生的原因

(3)、最后提出解决的问题的建议

4.针对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现象,你有什么建议?有什么好的办法?提出来大家交流。

5.咱们来看一下几篇例文:学生快速读文章。(略)

大家看了这几篇文章,觉得对写建议书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引导学生着重从格式上谈)

建议书格式:标题;称呼;正文;建议人姓名或建议团体名称;日期。 [设计意图:读中学写。通过阅读例文,了解建议书在内容和格式上的要求,这些正是应用文写作的关键。]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设计意图:在巡视中,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针对性更强。] (二)、看图写话 一、看图激趣

1.老师出示几幅漫画,学生看后谈自己的发现。 2.看了这几幅漫画,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小结:是呀,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之后,往往又发人深省。那么漫画的含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行动的内驱力。利用漫画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更主动更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引导看图,明白图意

1.咱们书上这幅漫画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看看,仔细观察:图上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交流所看到的画面。

2.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呢?他要揭露什么?讥讽什么?学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咱们来关注这句话:“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这虫到底是什么?

4.由这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漫画人人爱看,但对其内涵却不见得人人都懂。老师几句点拨,深入浅出,有助学生理解图意。] 三、审题,明确写作要求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本次习作可以根据漫画的内容,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写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其他漫画。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漫画,交流图意。

[设计意图:会审题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通过指导读题,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够得到提高。] 四、试写初稿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设计意图: 巡视指导增强针对性,而当堂点评更有利于学生在自由表达的同时,保证习作质量。]

第四、五课时 修改评议 一、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自己修改作文时的步骤:强调大声读,不读就不能发现问题 第一遍:找出错别字,并修改;

第二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试着把句子改具体、生动。 二、小组合作评改 同桌交换作文,小声读。 第一遍:勾出写得优美的词句;

第二遍:与同桌讨论文章的问题,并作修改。

[设计意图: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完成初稿后,学生在自改、互改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习作要求,在遣词用句上也更有心得。] 三、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设计意图:佳作欣赏的意义不仅在于“欣赏”,更是一种“榜样”,何况这榜样就在身边。] 四、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五、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乐于表达”,可见保持学生习作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展示习作优点,激发了写作的兴趣,更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六、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①、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③、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点评,为学生导向,帮助学生看到优点同时又认清不足。]

[设计意图: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建议,“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同时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本次习作教学,前有指导,后有讲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学习、实践、积累,看得出设计者的长远眼光和良苦用心。]

回顾·拓展四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积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标语。 4、学习成语故事,积累成语。 教材分析:

本次回顾·拓展安排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三个板块。“交流平台”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旨在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语言,让学生充分领略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趣味语文”的内容是成语“竭泽而渔”,引导学生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知道蕴含的启示。结合本组专题,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对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已经植根在心田,但是如何做不一定清楚。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所学的内容想开去,这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又能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日积月累” 的内容要引导学生熟读、背诵。“趣味语文”的学习要结合本组专题,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课件

学生:手机保护环境的宣传口号和标语、成语故事等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 对本组课文进行了回顾,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课外查问资料情况,了解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抽生背诵。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A、学生自由吟诵。

B、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教师展示搜集的资料。(略)

(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 (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

[设计意图:教学循序渐进,遵循了学生的学习规则, 放手让孩子自己思考, 留足了空间, 让学生自主学习, 受到教育] 三、学习“趣味语文”

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

(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3)、全班交流。

(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是怎么体会的? (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6)、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需要长远规划?

[设计意图:理解“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及启示。结合本组专题,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认识本组课文所传达的保护环境的主题。] 板书设计:

回顾·拓展四 珍惜资源 保护环境 竭泽而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