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控制
康永岗
陕西省渭南公路管理局澄城管理段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承载能力强、刚度大、稳定性好、耐久性优良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重载交通路面。但从道路的使用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很理想,许多重载交通路面在建成通车后几年内就过早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断板、错台、接缝挤碎、唧泥等常见病害,大大缩短了道路的正常使用寿命。这对提升行业形象,增强行业话语权极为不利。那么,在设计、施工、检测等环节,如何做好水泥砼路面的质量控制。
一、灵活的设计
(一)做好交通调查工作
现行的根据交通统计数据划分车类、轴型,按汽车技术参数额定轴载套用公式求解,没有充分考虑超限超载车的轴载影响,造成设计年限内累计标准轴载结果与事实大相径庭。因此,建议重载交通线路设计采用以调查为基础的实际轴载标准,避免设计依据上的先天不足。
(二)合理选择基层
为降低建设成本,设计人员会最大限度的考虑就地取材,选择含细粒土较多的基层类型,如水泥稳定土、二灰稳定土等。此类基层用在重载交通上存在先天缺陷。由于基层整体性不强,抗冲击能力较差,加上纵向板间缺乏必要的缝间连接,在重载反复作用下,面板的震动,冲击效应累计,极易形成板底脱空,导致面板断裂。当面板整体强度不足时,还会出现角隅早期破坏现象。因此,提高重载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还应重视路面基层强度问题。
(三)注重分段设计
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属刚性路面,抗路基变形能力差的特性决定了其对路基稳定性要求较高。设计应高度重视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路面变形的影响,充分考虑路基承载力变化,土方挖填变化、挖填高度变化及不良地质等因素,重视分路段选择路面结构组合,提高重载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
(四)强化路面排水
现行路面设计,大都在标准断面图上示出路面,路肩的横坡度、边沟、忽视路面结构内部排水设计。地表水通过面板接缝或裂缝渗入混凝土路面内,地下水的累积和车辆荷载的共同作用,极易形成路面基层的冲刷破坏,引发唧泥,错台和板底脱空等病害。在集镇、交叉口。急弯等重点路段缺乏专项排水设计,导致地表水长时间汇集路面,深入路基,形成破坏。治路先治水,设计单位应将排水设计提升到其应有的高度。
(五)加强施工指导
设计应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原材料规格、技术性能、杂质含量、检验指标及检验方法,就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和易性、强度、变形及耐久性等提出具体要求。重点对和易性中的稠度、粘聚性和保水性,强度中的抗折、抗压、变形中的抗徐变能力,耐久性中的抗碳化能力提出切合实际的检验标准。就施工工艺,过程控制,成品检验提供建议。明确理论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施工配合比间的调节范围,指导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和养护时间控制。
二、规范的施工(一)原材料控制
水泥应优先选择具有耐磨性能的道路水泥,重点控制其强度等级、凝固时间、体积安定性、陈伏期、水化热等指标。细骨料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粗骨料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值、含泥量及最大粒径。要求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外加剂应在有效使用期内,来源可靠、质量稳定、与组料间不排异。原材料控制中,应着重强调送检材料和进场材料在质地、品位、性能指标上的一致性,规范材料保管和堆放,确保原材料品质。
(二)配合比控制
控制配合比必须明确理论配合比、试验室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之间的差异和内在联系,在原材料品质稳定时,三者之间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加水两偏差,内在联系是骨料及水泥的烘干重量不会改变。配合比的控制重点是试验室配合比,在结合设计要求和工程特点确定原材料后,应在监理工程师指导下见证取样,填写三方见证取样单(供方、需方、监理)。送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进行配合比设计,通过试配确定试验室的配合比,出具配合比报告。监理工程师审查配合比报告,确认能够满足工程要求后,方可开展路面试验段试配工作,确定现场配合比。
(三)拌合物控制
拌合过程主要通过原材料计量控制配合比,通过搅拌计时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为此,应结合实际提高智能化作业水平,建立混凝土集中拌合站,严格控制原材料计量。配备计量水表、称量设备,计时设备,严格控制加水量,对外加剂、粗细骨料进行逐盘称量。对搅拌时间、加料顺序、拌合物的坍落度、和易性等指标进行抽查。为尽量提高成品品质,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影响,采用电脑计量的拌合站,提高计量控制,时间控制的精确性,确保拌合物质量稳定。
(四)运输过程控制
运输过程应重点防止拌合物离析,防止因交通阻塞导致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为此,在运输距离相对较远时,需要专用的混凝土运输车辆,在专用车辆不能保证时,应强调拌和站的合理间距。同时通过前台抽样、运输计时等方式避免超越初凝时间或已经离析的不合格的拌合物用于路面工程。
(五)浇筑过程控制
混凝土浇筑过程重点控制三方面内容,确保面层质量及延续作业的前期准备、混凝土形成过程的把关和后期操作的跟进。混凝土浇筑前,监理工程师、路面工程师应对基层弯沉、基层标高、松散物清理、基层修补、拉杆设置、面层厚度、预埋件、模板准备等进行验收。对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水电供应、人员设备配置、季节性施工措施到位、覆盖养生材料等进行逐一的核实,确保铺筑过程的延续性。在浇筑过程中,应就拌合物的色泽、坍落度、和易性、离析等进行观察、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在摊铺过程中,尽量采用机械作业,确保路面的平整度,浇筑时控制好振捣器插点,移动间距等。浇筑完毕应及时覆盖、浇水养生、面板切缝、灌缝、刻痕等后续操作也应及时跟进。
在施工方面应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拌合物的质量和路面板的成型质量,强调规范操作,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尽量避免生产过程的中断和后续工作的延迟,避免送检试件布局成型产品的代表性。
三、严格的质量检测
水泥混凝土的路面的检测,应满足《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JTGF80/1—2004)中的有关要求,分实测和外观鉴定,检测水泥混凝土路面成型质量。
现行检测项目和检测要求多数为成型后检测,属于事后控制范畴。如路面平整,抗弯拉强度等,一旦被检定为不合格,除返工重做外很难找到其他补就措施。因此,对质量检测的第一要求就是增强工作的主动行。把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变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变事后控制为事前、事后控制。关于质量检测的第二点要求是注重后台控制,注重后台控制,将固定抽检变成随机抽检、将标准养护变成同条件养护,避免送配原材料和现场采用料之间差异过大,避免拌合料与施工配合比差异过大,避免送检件的代表性不足,第三是注重质量行为和质量形成过程,规范质量形成过程管理,将质量行为、质量形成过程和最终抽检结论相结合,把明察和暗访相结合,将人工检测变成自动检测。
-1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