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进口红酒新商业模式-协同营销

2023-11-13 来源:星星旅游
协同营销——进口葡萄酒可持续之路

协同营销”是中国烟草行业的“规定模式”。

烟草是国家专营的,各级烟草专卖局与对应的各级烟草公司(业内通称为商业公司)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烟草局负责市场管理,如零售许可证的管理、假冒伪劣管理,每个零售店货源的管理。禁止未经批准的订货、运输、销售。烟草公司则负责业务,如向各个工业公司订货,制订与不同工业公司的不同合作模式;零售店布局、送货、收款,访销;指定销售任务的完成,等等。

各省的“中烟工业公司”和云南的两大独立集团,是烟厂,是各个烟草品牌的所有者,但它们仅仅是生产单位。没有权利选择产品的销售对象(必须全部给烟草公司),没有权利确定自己的产量(必须按烟草公司订单生产,不得私自备货)。它培育自己品牌的所有努力,都得通过商业公司来实施。

这种格局,使得工业公司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品牌所有者:它自己的品牌不能自己经营;但必须承担品牌经营优劣的责任。

这就要求工业公司运用好“太极拳”:善于“借商业公司之力、打自己品牌之力”,领悟古老中华文化的“隔物传功、隔山打牛”。

正式的称呼就是“工商协同营销”。

中烟工业系统的“华溪楼王”四大家族,就是凭借“工商协同营销”的神功,成功驱逐了“555”、“KENT”等曾经不可一世的“洋品牌”,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帝国(洋品牌

最大的软肋,也就是不会太极拳);

江苏、安徽、浙江、四川、广东等省的工业公司也进入“第二梯队”。

烟草的工商关系,与进口葡萄酒有本质上的类似之处(虽然形成这类格局的原因完全不同):

1、厂商(国外厂家)是品牌所有者,但是,没有直接运营市场。

不同的是,中国的中烟公司是“无权运营”,外国的酒厂是“不愿、或无力运营”。

2、商业公司独立运营“别人的品牌”:终端开发、终端管理,促销推广,都由商业公司自己建立团队、自己制订方案、自己投资实施。

3、双方是“长期双赢”的。品牌成长迅速,利益扩张快。

这说明,中烟工业公司“协同营销”的“太极拳技术”,是值得进口葡萄酒行业学习的。

一、进口酒,繁荣背后的隐患

进口葡萄酒行业的厂商之间,有类似烟草行业的分工,却没有烟草行业的“协同”。

作为厂家、作为品牌的拥有者,应该主动学习“太极拳”,透过中国的代理商,把品牌的价值传递给中国消费者,以品牌凝聚消费者,实现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1、理解代理商的弱势立场

烟草的商业公司与工业公司都是国有企业,商业公司掌握着专营权,对上游工业公司没有“信任”障碍,无须“贴牌”,无须戒备厂家的“过河拆桥”。

葡萄酒行业的厂商之间则是陌生人。

葡萄酒商家,像烟草商业公司独立运营“别人的品牌”,但他没有行政赋予的控制权:

(1)一旦厂家价格上浮,就可能稀释商家利润。

(2)如果厂家另外开发商家,在商家背后培育竞争者,价格更低。这种威胁是致命的。如卡斯特的种种纠纷。

(3)其它风险。

如消费者觉醒后自己去国外“团购”,网络直接团购等,都会打击中间商。

2、认识代理商的短视

为摆脱不利地位,代理商往往采用“对策”来降低风险、维护自身权益。如:

(1)OEM(即自己开发独立品牌,把厂家变成生产商)

代理商专有品牌,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厂家的背后低价袭击。但其实不能真正解除威胁,还必须强化自己的品牌。没有厂家品牌掩护,自己又不敢投入足够资金做品牌,只能

简单编造来强化品牌:如自己编造品牌概念;如以年份来做知名品牌的擦边球品牌;有机葡萄、树龄等概念,特选、优选、珍藏、大师,以及“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法国家族……”等等的虚假雷同传说。然后,虚高零售价,加大渠道利润空间,依赖价格差的“推动力”。

(2)像卖大白菜一样卖葡萄酒

致力于展会、品酒会、零售商品牌店、网店等。这些,都是卖“产品”的方法,与品牌无关。

(3)一窝蜂地“擦边球”

哪个品牌稍稍知名点,就疯狂跟进,然后急剧降价。

拉菲、类拉菲,最低只卖60元人民币。

卡斯特,也开始混乱了。

(4)其它的短视对策

3、认识代理商短视行为的消极后果

代理商的种种短期对策,造成了进口葡萄酒的以下结果:

(1)进口葡萄酒,始终没有“品牌个性”

我们喝高端白酒,茅台、五粮液、水井坊,各自的品牌联想、各自的身份符号,我们

都能感觉到、区别出来。主人拿出什么酒,就能传递特殊的含义,宾客能心领神会。

但拉菲与玛歌的区别在哪里?我们现在不知道;按照厂商这种格局,我们永远不会知道。

没有品牌的差异化,品牌就没有价值。销售就会依赖促销,而且“促销的边际效益递减”。

(2)依赖价格差

没有品牌拉动,只能靠巨大的价差来拉动。

1欧元出厂的酒,国内零售价往往高达近百元人民币。

目前,浙江、广东的许多用酒较多的企业,都不堪中间商的价格盘剥,直接从国外进口。

这就进一步暴露了代理商的价值,增加了普通消费者对代理商的疑虑、怨恨。恶性循环,代理商不得不采用一些更加短视的做法。

4、寻找新的对策

代理商短视的根本原因,显然就是目前的厂商合作模式:

厂家直接把货卖给代理商的格局。

为了不让这种短视葬送品牌,厂家必须培育品牌,以品牌驾驭市场,降低对代理商的依赖。

二、进口葡萄酒厂家“借力打力”的可行性

随着葡萄酒业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消费者对葡萄酒品质、价格等的认知,迅速而大幅度的提高。厂家如果仍然不以品牌来凝聚市场资源,市场不久就会随着消费者的觉醒而完蛋。这,已经是无须讨论的问题。,

我们终究必须拿出货真价实的产品,准确传递品牌的差异化价值。剩下的问题是:“厂家怎样支付品牌培育费用”。

像五粮液、茅台等白酒一样,由厂家来投资品牌培育,外国酒厂可能有种种障碍。

为此,我们参照烟草行业的“厂家协同”模式,结合我们对进口葡萄酒的理解,设想了一种“对现有模式进行改良、而非革命”的“协同营销”模式。

厂家通过以下“太极拳”,来整合代理商资源,达到“品牌驱动市场”的目的,实现业绩的可持续化。

1、品牌协同

商标由外国厂家设计,品牌由外国厂家来规划:

(1)保证品牌的“原汁原味”,摆脱现有商家自主品牌的“擦边球”嫌疑

(2)提高代理商的选择成本、提高它的忠诚度。

(3)代理商之间互相借力,降低平台成本:厂家对全中国的品牌开发,制订一个整体规划,使各个商家既有区隔保护,也有联动呼应,摆脱现有商家孤军作战、各自为战的局面。

(4)降低代理商的“取信成本”:厂家的中文、外文网站,很容易查证商家的产品,帮助商家取信于客户。

2、战略协同

就是厂家要明确传递自己的核心能力、目标消费者,以此为依据来选择合作的商家;

商家无论数量多少,无论业绩怎样,都准确传递所代理、所OEM厂家的核心价值。

3、管理协同

厂家在中国设立办事处,或委托第三方咨询机构,协调双方的年度营销目标,减少冲突、达到互利;

创意品牌协同营销的策略,制定实施方案;

管理双方企业品牌一些重要的共有元素;

召集更高级别的协调会;

人员业绩交相考核。

4、成长协同

厂家履行“帮助商家做大生意”的义务,拿出专用资金,聘请各式专家,结合代理商需求、市场需求,创意 “独门绝技”,培训商家,支持商家的整体营销。

5、促销推广协同

互相参与对方的宣传活动,如厂家派遣外籍品酒师参与商家组织的品鉴酒会。

6、资本协同

国内的销售公司,可以考虑厂商合资建立。

三、外脑,厂商不可或缺的“借力之力”

进口葡萄酒行业的厂商关系,毕竟不同于烟草行业的厂商关系。商家的安全感不同,厂家在中国所能投入的实资源也少得多,

为了“协同营销”的健康发展,我们设想的捷径,是厂家自己聘请专业咨询机构,借用外力既增加代理商数量、降低代理商权重,又提高代理商经营业绩、提高代理商忠诚。

站在厂家立场的咨询机构,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帮助厂家寻找合适的代理商、或一次性大量采购的企业单位。

相对于外国厂家自己的业务开发人员、广告,咨询师有以下优势:

(1)信息优势

许多咨询师横跨多个行业;有的经常在大学给MBA、EMBA的企业老板、企业高管上课,经常出席各式行业协会会议,很容易利用工作之便接触到白酒行业、及酒业以外其他行业的老板,或创业者、准备创业者。

(2)角度优势

以老师、专家的身份,游说企业家代理某品牌葡萄酒,角度上占据先天优势。

(3)技术优势

咨询师往往熟悉企业的运营规律,引导企业增加投资项目;

也善于依据企业需求、创意合作模式。

这些技巧,正是咨询师的强项。

2、帮助厂商服务所寻找的代理商

目前的进口葡萄酒行业,各个厂家基本没有力量服务代理商。代理商自生自灭,自由转化品牌。导致首单采购量越来越小,翻单率越来越低。但厂家可以委托熟悉葡萄酒行业、策略创意能力强的咨询师,帮助代理商。

(1)制订品牌组合计划,优化采购结构。

(2)帮助代理商分析市场机会,组建业务团队,优化市场策略。帮助代理商迅速销售、尽快翻单。

厂家的办事处则致力于:

(1)市场布局

(2)品牌组合,品牌区隔与联动

(3)市场纪律管理

(4)促销的政策支持

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培育优质的代理商。

这样,进口葡萄酒市场,才有可能涌现自己的茅台、自己的水井坊。

作者简介:

曾祥文,渠道建设专家。服务酒类、粮油类、食品机械类、休闲食品类、保健食品类等40多个品牌。清华大学食品行业总裁班EMBA导师,华南师大经管系MBA客座教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