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两则》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称为“亚圣”,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作者列子,战国时期郑国人,战国前期思想家,被道家尊为前辈。
《学弈》一文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告诉我们学无止境的道理。
2.《匆匆》
文章是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他的作品还有《春》、《背影》、《荷塘月色》。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文章的特点: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情景交融。
作者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和对比的写作手法,将不易察觉的时光
1
匆匆、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写形象写生动,写具体的,富有感染力。
课文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采用设问的句式,抒发自己强烈的情感。
3.《桃花心木》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
中心:本文记叙了种树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没规律的事,说明人在艰苦的环境中要自立、自强、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的道理。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4.《顶碗少年》是散文家、诗人赵丽宏写的一篇记叙文。
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
采用回忆的方式描写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以杂技表演的顺序“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又失败──第三次成功”为线索进行描写,最后抒发内心的感叹和激动。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最后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侧面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
5.《手指》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2
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末或文中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悟,以直接表白的方法,给人以启示。《匆匆》《顶碗少年》是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使人从中受到启迪。
6.《北京的春节》是作家老舍写的一篇民俗散文。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养花》、《草原》、《猫》。
中心:课文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本文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7.《藏戏》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
3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
《北京的春节》从表达顺序看,以时间为序;从表达的方法看,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从语言风格看,语言自然、平实、准确、精练,京味浓郁,耐人寻味。
而《藏戏》从表达顺序看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从表达方法看,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看,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8.《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作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
其他特色民居:北京的四合院、西藏的碉房、内蒙古的蒙古包。
9.《和田的维吾尔人》本文是一篇民俗散文。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生动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作者生动、准确、感情充沛地对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及民族风俗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4
10.《十六年前的回忆》本文作者李星华采用倒叙的手法,写于1943年,正值李大钊遇难16周年。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表现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本文是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简洁自然朴素。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文章多处采用前后照应,前后照应的好处:使读者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对文章得更加清楚,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
首尾呼应的好处:使文章结构严谨,突出中心,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11.《灯光》作者王愿坚写的一篇记叙文,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
“多好啊”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是整篇课文的“文眼”。
“灯光”表面是指灯的光,还象征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12.《为人民服务》是作者毛泽东,他是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我们学过他的文章《七律 长征》、《卜算子 咏梅》。
该文是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号召全党全军向张思德同志学习。
5
该文是一篇演讲稿,属论说文(议论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
文章开篇点明主题,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文章采用正反对比、引用、举例子等论证方法。
13.《一夜的工作》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是一篇记叙文。文章记叙与抒情相结合。
文章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文章简短,但内容具体充实。选材方面具有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特点。文章质朴无华,通过生活小事,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的伟大精神。文章笔墨集中,中心突出,做到了有详有略。
14.《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他的作品《丑小鸭》、《海的女儿》、《拇指姑娘》。
中心: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姑娘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事,表达了作者对劳苦人民深切同情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
文章采用鲜明的对比。
15.《凡卡》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契科夫写的一篇小说。他的作品《变色龙》《套中人》
6
中心: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中劳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课文是按准备写信—写信—寄信这一线索写的。
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映衬。 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文中以引用写信的内容为主,凡卡向爷爷倾诉当学徒所受的虐待欺凌,基调是“苦”;文中插叙回忆的内容,主要讲在乡下生活的快乐,基调是“乐”。诉苦为主,以“乐”相衬,形成内容、情感上的对比。
作者对凡卡写信环境、动作、神态的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凡卡内心的“痛”。
最后,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16.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一部长篇小说。
梗概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突出了鲁滨孙恶劣的生存环境,表现了他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17.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是美国小说家马克 吐温写的一部长篇小说。由梗概和“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精彩片段组成。
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几次历险并不单纯是孩子的游戏,还穿插着“乔埃”这个真正强盗的故事。
7
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是作者语言的特点。浪漫有趣,有惊无险,是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
18.《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的同名散文(发表于《英才》1994年第4期)的节选。
中心:本文赞美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文章采用倒叙、反衬、引用、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19.《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记叙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叶永烈写的一篇议论文。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
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提出观点;运用事例、证明观点;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8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文章运用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例。(第一个事例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第二个事例是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第三个事例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说明道理,证明观点。
21.《我最好的老师》 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这篇课文的结构清晰简洁,详细具体地描写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概括简略地描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最后描写了“我”对怀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赞扬。
这篇课文采用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