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⑴古老的家乡有了新的神话,小河里多了几口水井。最初我是不信的,等回乡看了以后,我黯然失语了。
⑵我想不通。想不通 心就痛着,蜷缩成一种悲凉。
⑶河里的水井 ,是村里几位放羊的老人挖下的。过去的羊群在河滩上啃草,渴了到河边饮水,现在河水干涸了,无水可饮,放羊的老人就在河中心挖了几眼水井。几十步就有一个,似一汪汪晶亮的眼睛,对天而望。水井不深,却清澈,白羊把脖颈伸进去,便能饮水止渴。
⑷几只白羊跑过来,簇拥井口,头对头的形状,极似摆放的一片硕大花瓣,又像凝固在 河里的一片云朵。我蹲在河里的水井旁,痛心地看着,就像 看到了母亲身上的伤口。我的心 里在流泪……
⑸我在宽阔裸露的河床上,茫然地来回游 走,像小时候在河里洗澡,游来游去 。荒草覆 盖的角落,依稀 可见黯黑色的粒粒羊粪,与精致的 鹅卵石和多彩的贝壳混杂,犹如曾经 的欢 乐与现在的失落交织 ,心底泛起隐约的灼痛。
⑹我满怀忧伤地踟蹰游走,不知道在寻找什么。走累了,我躺在河里的草滩上,遥望着 深邃的天空,静静地倾听小河边花开花落的声音…… 清爽的河水漫过来,溢满全身,我在河 水里静躺。河水柔软地冲刷着身心 的疲惫,鱼儿嬉闹,叨舔着身上的污垢。我宿醉在河水里, 享受着曼妙的惬意。
⑺轻风吹过,吹散了 我的幻觉,蜻蜓和飞虫的袭扰,清醒 了眼前的苍凉现实。 ⑻近几年 ,我常回故乡,望着 日渐瘦弱多疾的小河,在心底无数次默默祈祷,千万别在某一个时辰,断了那一丝喘息。有你在,季节轮回的光阴里,就寄托着无限的欢乐,村人的希望和梦想,就会延 绵不止,所有的憧憬就会永不熄灭。
⑼可谁也想不到,河水在我日夜的忧虑担心中 ,悄然走完了千年的流淌,流完 了最后一滴泪,似一位慈祥一生的母亲,撇下她滋养数载的两岸儿女,静静地躺在了物欲横流的尘世。
⑽我明白,小河熬过经年忍辱负重的无情日子 ,再也难以承受强欲的侮辱,在一个
夜深人静的晚上,望着天上银河的繁星,绝望无助,向尘世留下临终的一瞥,屈辱而又无奈 地停 止呼吸。
⑾河水带着怆然的悲痛,像一枚搁浅在季节里的梦,从我们的意念中飘向远方,留给子 孙后代一地的干裂和沉重的启示。我想,河水最终痛彻心扉的凝视和离弃,是不忍心的,甚 至还带着难以割舍的深深眷恋。那几眼水井,绝不是为了几只羊的存活,而是她用一生微薄 的积蓄,留给村民的 最后遗产。那是她不放心的惦念,临 终的一缕牵挂和慰藉。
⑿河水是有灵性的。河水的滋润,赋予我们无穷的智慧。河水带着遗恨和痛伤走了,我 们的心智便会渐渐枯竭和萎缩。没有河水,家乡的容颜就会蜕变衰老,村庄再也不算完整。
⒀在没有水和鱼儿的河里,我坐起身来。愁楚地走向河里的水井 ,掬一捧清水饮下,河 水依然清凉甘甜,心里却咸苦酸涩,似乎喝下的是 浑浊的泪水。忽然脑海里浮现出一个 光怪 陆离的画面,如果有 一天,河里的水井再也挖不出水来, 那该是怎样的景象?
⒁我心里有了莫名的怯怕和恐惧。回眸的瞬间,瞥见几只羊羔打闹着从桥下的洞孔中穿 过,心就再一次痉挛 。
⒂羊羔的嬉闹是无意的,却分明嘲讽着桥的尴尬。那座弓腰驼背的石桥,曾经像一条彩 色的纽带,连接着远方和外面的世界,如彩虹一样照亮了我们的生活和前行的步伐。石桥, 曾经是村人的荣耀, 救赎着我们的岁月。
⒃如今,石桥在静默的时光里 ,孤独地悬跨在无水的河上,面对河里的水井,显得沧桑而抑郁。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相关 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就交 代家乡“小河里多了几口水井”,进而表达了作者“黯然失语”直至“悲 凉的”的心境,为全 文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B. 第⑺段在全文 是过渡段,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承接上文作者在河里的想象, 又转而引出下文对现 实的描写与思考。
C. 作者把家乡的 小河比作母亲,饱含着对小河的热 爱;河水也眷念家乡人,她忍辱负 重坚 持到最后,屈辱而无 奈地停止了呼吸。
D. 文章结尾写了 孤独的石桥悬跨在无水的河面,面对河里的水井,显得沧桑而抑郁,主
要 表达了作者对石桥的 同情和无奈之情。
5. 文章第⑹段主要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语句进 行分析。
6. 本文表达了怎 样的主旨?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请 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4. D
5. ①虚实结合。由走在河床上、躺在河里的草滩上的现实描写转入宿醉在河水里的幻觉描写,突出了作者对母亲河的热爱以及对清爽河水的留恋之情。(手法答“想象”也可) ②对比。通过“我”满怀忧伤地踟蹰游走在干涸的河床上和“我”享受着河水的曼妙惬意的
对比,表达了“我”对现实的忧虑以及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6. 主题:本文通过描写曾经滋养了家乡的小河,如今断流仅剩下几口“水井”的现状,抒发
了作者对家乡小河的深厚眷恋之情,对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日益短缺这一现实的 忧虑,对物欲横流的人类社会的批判。
启示:①保护环境,保护有限的资源。由于人类的急功近利,环境日益恶化,资源严重 枯竭,保护环境刻不容缓。②环境也有灵性。环境不仅养育了人类,更赋予人类智 慧与灵魂,破坏环境会使得人的心智逐渐枯竭和萎缩。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章相关 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D 项“主要是表达作者对石桥的同情和无奈之情”说法错误,作者写石桥的孤独主要是表达对小河干涸的痛心。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重在对手法和内容进行考核,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首先要认真研读文本内容,其次要将选项内容与文本内容进行仔细的比对,注意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强加因果、枉家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手法赏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文本,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准确把握手法,根据理解文章第6段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对比的手法,虚实结合。由走在河床上、躺在河里的草滩上的现实描写转入宿醉在河水里的幻觉描写,效果是突出了作者对母亲河的热爱以及对清爽河水的留恋之情。对比。通过“我”满怀忧伤地踟蹰游走在干涸的河床上和“我”享受着河水的曼妙惬意的对比,效果是表达
了“我”对现实的忧虑以及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6. 试题分析:概括文章的主旨的题目,注意联系文章的内容,散文的特征是形散而神聚,首先要对相对散乱的形式进行整理,最后到一点,这样就要对文章进行简单的段落划分,看文章都描述了哪些事情或精致,分析写这些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找到文章的神,文章的神一般集中在开头、结尾和中间行文中表情达意的句子中,找到这些就找到神。此题事件是家乡有了新鲜事,表情达意是我对家乡河流干涸的忧伤。所给读者(考生)的启示是,人们要保护好身边赖以生存的环境,这样才能为子孙后代造福。 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Master终于引起人类对于未来的担忧
2017年新年伊始,阿尔法狗的升级版Master以60:0的战绩击溃当世所有围棋顶级高手,引发全球关注。短短半年,阿尔法狗的改进型所展现出的学习能力,已超出人类对进步速度的理解,人工智能碾压人类智商的恐惧感再次笼罩网络。这场人机大战的结果无情宣告:很多工作曾被认为不可替代,那只是因为人工智能尚未涉足而已。今天的很多热门行业与专业,未来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这个绝非危言耸听的前景让我们重新思考人工智能与我们自身的关系。
这场“人机大战”引发的第二个层次的问题,是人的尊严问题。Master对围棋高手们的“血洗”,让人类整体感觉很没有面子。20年前,当深蓝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时,人们就把赌注押在围棋上,认为这是机器无能为力的领域,如今,这个赌注在人工智能面前同样弱不禁风。
实际上,人类输掉的并不是尊严。何谓尊严?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英国哲学家迈克尔·罗森曾将其分解为三个部分:一种社会地位;一种恒久的内在价值;一种可以被尊重的行为。据此,输棋的围棋棋手尊严有何损失?原先的九段还是丸段,以前拥有的社会地位也没有发生变化。改变的只是,经此一役,那些曾经虚妄的骄傲、自负与认知模式开始改变。历史经验无数次表明,人类的骄傲与自负大多是被夸张建构的。破除人类内心根深蒂固的虚妄的骄傲与自负,恰是本次人机大战的重要收获之一。
而此番Master获胜带来的最重大意义在于:让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人工智能对人类未采的颠覆性作用。机器有一天会不会突然产生意识?谁能保证,随着硬件与软件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神经网络、算法技术的突破,机器有一天不会突然产生意识?到那时,就难免涉及复杂的伦理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何谓智能?机器是否具备人的智能,需要一个衡.量标准。研究显
示,智能包含多雏度内容,远不止可计算化(形式化)这一种。在计算能力方面,人类早已不是机器的对手;而智能中的其他维度一旦可以部分形式化,人类自然也不是机器的对手。未来的深度学习甚至可以让机器做到更多,比如学会像人一样从事文艺创作。如果这一天到来,人类不仅面临被全面替代的危险,还将涉及自身存在的意义问题。
关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学界的认识呈现出普遍的对立:科学家往往认为人工智能离真正的应用还很远,它目前还很“傻”,其危险远不足虑;而人文学者则往往比较担忧,认为一旦某些关键技术被突破,人工智能所引发的链式反应就会导致无法控制的局面,到那时,我们千百年来所形成的用以维持社会秩序的规范都将面临崩溃的危险。寻常大众出于好奇,则寄希望于人工智能取得新进展或许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善并提升社会福祉。
如果眼前的潜在利益大于未来不确定性风险的代价,人们往往更倾向于放大当下的收益而对遥远的风险进行打折,这有可能造成决策失误。潘多扭的盒子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没有任何国家愿意放弃人工智能这一领域,但鉴于人工智能的高度不确定性前景,在竞争刚刚开始之时就需要制定最低限度的规则,给其发展套上缰绳。否则,我们追求来的将不是期盼中的救星,而很可能是无情的掘墓人。
(摘编自《中
国青年报》2017年01月16日02版)
7. 下列对作者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需要首先弄清楚何谓智能,智能包含多种维度的内容,而目前的计算机只具有可计算化这一种智能,还不能被称为“人工智能”。 B. 作者认为,如果将来机器通过深度学习具有了文艺创作等能力,人类就面临着被替代的危险,而人类若被全面替代,其有没有必要存在就是一个问题。
C. 对机器将来会不会突然产生意识这一问题,作者并没有给出确切回答,但他比较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机器有可能产生意识。
D. 作者认为应充分评估人工智能未来的风险,不能因为它带来的眼前利益而任其发展协商出最低限度的原则来约束其发展。
8.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Master是阿尔法狗的升级版,其学习能力的发展速度匪夷所思,而其完胜世界顶级围棋高手的事实证明,人类智商确实比不上人工智能。
B. 围棋曾被认为是机器无能为力的领域,因此,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Master战胜众围棋高手才会引发全球关注,并让人类整体感觉没面子。
C. 作者引述迈克尔·罗森对“尊严”的分解,意在说明在与Master的较量中人类棋手的并非尊严。
D. 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虽不确定,但它有可能带来的巨大收益却令人心动,因此没有国家愿意放弃这一领域。
E. 学界对人工智能的未来抱着不同的态度,科学家往往认为无须多虑,人文学者则不忧惧,而作者的态度应该与后者更接近一些。
9. 从整篇文段来看,作者认为Master在“人机大战”中完胜这件事有哪些意义。
参考答案:
7. A 8. AB
9. ①引发人们重新认识人工智能发展的速度及人工智能与人类自身的关系;②破除了人类内心虚妄的骄傲与自负;③让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的颠覆性作用(人类智能在未来可能带来的危险)。
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A项,“目前的计算机只具有可计算化这一种智能,还不能被称为‘人工智能’”理解错误,也不是作者的观点。
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信息筛选概括。作者认为Master在“人机大战”中完胜这件事的意义,引发人们重新认识人工智能发展;破除了人类内心的骄傲与自负;让更多的人开始意识人类智能在未来可能带来的危险。
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 ——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摘登
材料一
李老师给村民上的第一堂课是剪枝。他把课堂就设在果园里,亲自动手,一会儿就把
一棵果树的枝条,剪掉了三分之一。村民们心疼得不行,还有村民找到我家里。面对这些质疑,李老师就一句话:“明年果树如果挣了钱是大家的,如果损失了,算我的。”
为了推广“套袋”技术李老师买来了十六万个苹果袋,免费送给村民用。因为以前村民使用不成熟的套袋技术吃过亏,所以这次很多人死活都不敢用。李老师还是那句话:“损失了都算我的。”
李老师就这样一次次给村民们立着军令状推广新技术。第二年初见成效,第三年果园的面貌全变了,苹果长得细皮嫩肉,酸甜适口,一亩多卖了3000多元,带来效益900多万元。
他想方设法给村民办夜校、搞培训,建议借邢台农校“送教下乡”,让100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后来,62名拿了大专文凭,现在都在考本科,191人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人民日报》报道说岗底是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
现在,岗底村富了,村民人均收入三万一千元,村民都住上了楼房,做饭、取暖烧燃气,100多户买了小轿车。今天的岗底,山青了,水绿了人富了,生态美了,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越来越多。
(摘自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我见不得老百姓穷》)
材料二
像许多夫妻一样,我们也很用心经营自己的家。不一样的是我们有三个家:一个是城市里的家,在保定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山里的家,在各个帮扶基地;还有一个是流动的家,就是常年穿梭在山地平原之间的那辆越野车。
近年来,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后,慕名来找他的人越来越多,保国帮扶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常常开车奔走于各地,帮扶基地的家我们住得少了,在车上的日子越来越多了,一年行程约4万公里。他开车,我坐在旁边,替他接打电话,安排工作联系事情。有时看他累了,陪他聊聊天喝水、吃药、中午休息,都是在车里。一些常用物品,雨鞋、草帽、衣服、工具包等,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车成了我们流动的家。
比较起来,在保定市里的那个家待得最短。2016年春节前,我俩回到保定的时候是腊月二十九,想准备准备年货,第二天过个年三十儿。可是我俩忙得都不知道,今年没有年三十儿,看着家里冰锅冷灶啥也没有,我心里一阵难受。最后,还是我们亲家打来电话,让我们去他们那里过了个除夕。
我想初一总不能还在人家过吧,就张罗着去买点肉馅想包顿饺子,可是附近卖菜卖肉的摊贩早就都回家过年去了。
三十多年来,我们在三个“家”之间来回奔波,结婚这么多年,保国因为太忙,常常顾不上家里的事。我前后两次做手术,他都不在身边,连手术签字都是同事代签的。去年在“燕赵楷模“发布厅录制现场,他对主持人说,这辈子最愧对的就是老婆和孩子!
(摘自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郭素萍《我和保国的三个家》)
材料三
作为李保国生前所在学校的同事,我目睹了解了李保国从一个学农爱农、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山区综合治理专家,感受到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报国情怀。李保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3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和实现自身价值。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他常说,党把我培养成一个教授,就是让咱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干点事,我是一名党员,理应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李保国是太行山人民的好儿子。35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太行山所有山区县,身上沾满了泥土,心中装满了百姓。他把太行山人民当成亲人,农民也把他当成自家人。李老师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区不同地方的乡亲带走,撒在他生前为之奋斗、牵挂的太行山上,与巍巍太行相融,与山区人民相依。
(摘自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饶桂生《他是太行山的儿子》)
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李保国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三十多年坚持将农业技术送到太行山区,为了帮农民致富,献出宝贵的生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B. 李保国认识到帮助农民致富,不能只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要让农民都掌握农业技术,于是他和邢台农校一起“送教下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C. 郭素萍对丈夫李保国的回忆充满深情,虽然丈夫顾不上家里的事情,忙得连年都没过好,但她没有丝毫怨言,更多的是理解,以及对丈夫工作的支持。
D. 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列举了大量的数字,这些数字非常具有说服力,都具体地表现了李保国为村民带来的经济效益,表达了村民的感激之情。 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恰当合理的一项是( )
A. 三则材料都表现了李保国教授一心一意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热情,赞颂了他作为共产党人的楷模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精神。
B. 第二则材料讲述李保国长年在山区奔波劳累,积劳成疾,也不能很好地休养,表达了对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和改善知识分子工作、生活条件的意愿。
C. 由于农民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最初李保国推广农业技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可见帮助农民致富任重道远,道路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D. 由于侧重点的不同,三段材料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材料二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材料三的表达方式主要为议论。
6. 由于报告人的身份不同,这三则材料在内容上的侧重点也不同,请分析概括。
参考答案:
4. C 5. A
6. (1)材料一:村支书是李保国贡献的见证者,侧重于李保国推广农业技术的事迹和他为帮助农民致富做出的贡献。(2)材料二:妻子是李保国辛劳与付出的见证者,侧重于李保国工作的劳累辛苦和做出的牺牲。(3)材料三:学校副书记代表上级领导对李保国做出评价,侧重于对李保国的思想与精神的高度评价。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为了农民致富,献出宝贵的生命”错误。结合“35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太行山所有山区县,身上沾满了泥土,心中装满了百姓。他把太行山人民当成亲人,农民也把他当成自家人。李老师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区不同地方的乡亲带走,撒在他生前为之奋斗、牵挂的太行山上,与巍巍太行相融,与山区人民相依”分析,“为了农民致富,献出宝贵的生命”说法无根据。
B项,“他和邢台农校一起”错,原文是“借邢台农校”来“送教下乡”。
D项,“都具体地表现了李保国为村民带来的经济效益”错误。结合“他想方设法给村民办夜校、搞培训,建议借邢台农校‘送教下乡’,让100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后来,62名拿了大专文凭,现在都在考本科,191人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人民日报》报道说岗底是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分析,列数字还为了表现李保国同志给当地的果农教育带来的影响等。所列数字并非都表现经济效益。 故选C。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
B项,“表达了对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和改善知识分子工作、生活条件的意愿”不当。材料二主要表现李保国工作的劳累辛苦和做出的牺牲。
C项,“由于农民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错误。结合“因为以前村民使用不成熟的套袋技术吃过亏,所以这次很多人死活都不敢用”分析,农民一开始不接受有些技术是因为有失败的先例,并非保守。
D项,“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错误。结合材料一分析,虽然用到了说明,但主要的表达方式为记叙。 故选A。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李老师给村民上的第一堂课是剪枝”“为了推广‘套袋’技术李老师买来了十六万个苹果袋,免费送给村民用”“李老师就这样一次次给村民们立着军令状推广新技术”“他想方设法给村民办夜校、搞培训,建议借邢台农校‘送教下乡’,让100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现在,岗底村富了,村民人均收入三万一千元……生态美了,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越来越多”等分析,材料一是党总支书记作的报告,侧重于传主李保国推广农业技术的事迹及对村民的贡献;结合“不一样的是我们有三个家:一个是城市里的家,在保定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山里的家,在各个帮扶基地;还有一个是流动的家,就是常年穿梭在山地平原之间的那辆越野车”“有时看他累了,陪他聊聊天喝水、吃药、中午休息,都是在车里。一些常用物品,雨鞋、草帽、衣服、工具包等,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车成了我们流动的家”“今年没有年三十儿,看着家里冰锅冷灶啥也没有,我心里一阵难受”“我前后两次做手术,他都不在身边,连手术签字都是同事代签的”等分析,材料二是传主妻子作的报告,侧重于传主为工作付出的辛苦和牺牲;结合“我目睹了解了李保国从一个学农爱农、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山区综合治理专家,感受到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报国情怀”“李保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李保国是太行山人民的好儿子”等分析,材料三是学校领导作的报告,侧重的是对传主的评价。作报告的人的身份不一样,与传主的关系不一样,所看到的情况也不一样。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浣花溪记 钟惺①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③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
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④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②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选自《隐秀轩集》)
【注】①钟惺(1547—1625),字伯敬,号退谷,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明代散文家。浣花溪,在成都西郊,一名濯锦江,又名百花潭。溪畔有杜甫故居浣花草堂。②青羊宫:亦名青羊观,相传老子曾牵青羊到此,故得名。③舁(yú):抬。④严公:严武(726—765),字季鹰,官至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尹,封郑国公。镇蜀时善遇杜甫,杜甫《八哀》诗曾悼念之。⑤磬折:弯腰如磬,表示恭敬。磬,一种形状如矩的乐器。 13.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浣花溪委也 委:下游 B.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 周:周围
C.东屯险奥,各不相袭 袭:重复,重叠
D.迫暮趣归 趣:通“促”,急,赶快
14.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现作者写景细致如画的一组是( ) ①纤秀长曲;窈然深碧 ②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③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 ④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⑤浣花清远;浣溪可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15.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前三段以空间位置为线索,交代了作者的游览路线,条理清晰分明。
B.文章第四段通过对杜甫当年生活境遇的描写,充分颂扬了杜甫在窘迫之时,还能够选择景色秀美之处定居的不慌不忙,安闲从容的处世哲学。
C.文章结尾写出了“使客游者”游浣花溪杜甫草堂的情景,表现了人们对杜甫的崇敬。 D.钟惺此文,显示了竟陵派特有的造语冷隽,用字简省、节奏峭拔、用字铺叙的笔法,不失为明代游记散文中的上乘之作。
16.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3分)
⑤
(2)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3分)
(3)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3分)
17.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诸阮皆能饮酒,阮 咸 至 宗 人 间 共 集 不 复 用 常 杯 斟 酌 以 大 瓮 盛 酒 围 坐 相向 大 酌 时 有 群 猪 来 饮 直 接 去 其 上 便 共 饮 之。
(选自《世说新语》)
参考答案:
13.B 14.A 15.C 16.
(1)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的缘故。(“专名” “以”各1分,句意1分)
(2)(杜甫的)像十分清朗古朴,不见得一定强求维妙维肖,但想来杜甫应当是这个模样。( “肖” “当”各1分,句意1分)
(3)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过晚年,患难时是太需要朋友了!(“可老”1分,“患难之于朋友”1分,句意1分) 17.
阮咸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其上/便共饮之。 1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周:围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④句是对杜甫塑像的描写和议论,不是写景,据此排除B项和C项。⑤句中的“浣溪可老”是对杜甫生活境遇的感叹,也不是写景,所以再排除D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
试题分析:C“使客游者”之流假冒斯文的达官贵人附庸风雅,热衷应酬的丑态,表现了作者对此类人入骨的嘲讽。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试题分析:此类断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断句,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词(介词、语气助词、连词等等)。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译文】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象套连的圈儿、象开口的玉环、象带子、象圆规、象弯钩、水色象明镜、象碧玉、象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的缘故。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远远望去象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彻,神清气爽。从青羊宫以西,从三处地方溪流汇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者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溪东面住有人家,这时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稍有空缺,溪水重又展现在眼前。象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溪岸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户和篱墙,很是齐整。走尽了桥,路旁边立着一座亭子,题写着“缘江路”几个字。
过了这里就到了武侯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桥跨越溪身,桥上有临水的栏杆覆围着,到此才看见题着“浣花溪”字样的匾额。过桥,是一片小小的陆地,象梭子那样横斜着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从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过桥经过梵安寺,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的像画得十分清朗古朴,不见得一定强求维妙维肖,但想来杜甫应当是这个模样。还有一块刻在碑石
上的肖像,附着杜甫的传记,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所制作的。碑文都没法读了。
钟子说: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环境幽远,在夔州东屯的,地方险僻,两者互不相同。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过晚年,患难时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是天意要派定这位老诗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现罢了: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这同孔子变换服装、客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啊。
其时为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象是要下雨,不一会儿便云开天晴了。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县长官邀请参加饮宴,官场中人稠杂而浑浊,象石磬那般弯曲着身子打躬作揖,喧闹声充满四方。将近黄昏时分连忙回家。这天清晨,我偶然独自前往。楚人钟惺作记。
5.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4分。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
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秦亦发兵使庶长魏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也。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 诚:的确。
B.君臣皆贺,陈轸独吊 吊:悼念死者。 C.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 绝:穷尽。 D.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 来:使……到来,招致。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 目遇之而成色 B.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 何为其然也 C.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8.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陈轸“远见卓识”与楚王“利令智昏”的一组是 (2分)
A.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
B.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C.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D.张仪佯堕车,不朝三
月 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B.楚王因为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齐、楚交好的大局,导致最后陷入四处受敌、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C.孟子认为为了秦国的大一统事业,张仪能屈能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达到分化齐楚两国的目的,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D.张仪回国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一错再错,派人辱骂齐王,把昔日的盟友齐国推向了秦国的怀抱。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3分) (2)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3分) 参考答案:
6.D(A.诚:如果。B.吊:表示哀痛,不表“形影相吊”的“安慰”之意。C.绝:断绝。)
7.C(“却”,表转折。A项,“之”:结构助词,取独标志,用在主谓之间/ 代词,它。B项,“为”:动词,做,成为/介词,替,帮。D项,“以”:介词,因为/介词,在)
8.A(B项,前一句符合要求,后一句说的是齐王;C项,前一句符合要求,后一句说的是韩国、魏国的做法;D项,前一句说的是张仪,后一句符合要求。判断此类型题要看准主体对象。)
9.C(从文中表现可知,张仪诳楚不是大丈夫所为。认为他是“大丈夫”的,只有“或谓”,即“有的人认为”。)
10.翻译。①秦国又怎么会偏爱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而白送商於六百里地呢?(3分,“奚”1分,“句子大意”2分。)
②如果真的割让给我们土地,再与齐国绝交也不晚。(3分,“苟”1分,“句子大意”2分。)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荀子 修身篇》)
23.用自己的话写出荀子认为“君子役物”的根本原因
是 (2分) 24.评价上文荀子论述的主要观点。(3分)
参考答案:
23.志向美好,看重道义。
24.荀子认为确立美好的志向,遵循道义,提高修养,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就能役物而
不役于物。(1分)这种精神境界的获得,靠得就是主观内省内修。(1分)这一观点在现实社实中对汲汲于名利的当代人解脱心灵的困惑具有积极意义。(1分) 23.
试题分析:注意文中的句子“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的分析。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技巧点拨】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
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 24.
试题分析:先对文中的观点进行概括,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再申明理由。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技巧点拨】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
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 【参考译文】
志向美好就能傲视富贵,把道义看得重就能藐视天子、诸侯;内心反省注重了,那么身外之物就微不足道了。古书上说:“君子役使外物,小人被外物所役使。”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身体劳累而心安理得的事,就做它;利益少而道义多的事,就做它;侍奉昏乱的君主而显贵,不如侍奉陷于困境的君主而顺行道义。所以优秀的农夫不因为遭到水灾旱灾就不耕种,优秀的商人不因为亏损而放弃经商,有志操和学问的人不因为贫穷困厄而怠慢道义。其引申意义为:人不会因为一时的失利而放弃自己的目标的。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首先给这则新闻加上标题,然后概括主体部分介绍了史铁生那些方面的成就。要求:语言简明,每小题不超过10字。(4分)
据新华社专电 著名作家史铁生未能走过2010年的最后一天。2010年12月31日凌晨3 时,59岁的史铁生因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
北京市作家协会秘书长王升山介绍,根据史铁生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年轻时双腿瘫痪,后来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一直靠透析维持生命。“文革”期间,史铁生下放陕北,1979年发表第一篇
小 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成名作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2002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其著名散文《我与地坛》影响最大,感动了无数读者。史铁生在电影创作上成绩丰硕,所创作的电影剧本《多梦时节》《死神与少女》等充满诗意,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并在国内外获奖。
(1) (不超过10字) (2) (不超过10字) 参考答案:
(4分)(1)巨星陨落,光芒犹存 (2分) (2)文学创作 电影创作(2分)
8.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广州恒大足球队在中超联赛中取得的辉煌战绩与俱乐部的高额资金投入息息相关,恒大俱乐部雄厚的财力令其他俱乐部 。
(2) 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 ,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3) 贪官锒铛入狱后,无所事事之余,玩起了出书,但从他们已经出版的书籍内容看,很多人都是在藉此回忆昔日人生的辉煌,真正悔过自新的却是 。
A.望其项背 不负众望 微乎其微 B.望其项背 不孚众望 凤毛麟
角
C.望尘莫及 不负众望 微乎其微 D.望尘莫及 不孚众望 凤毛麟
角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先关注几个成语的含义。望其项背:指能够看到别人的颈项和脊背,比喻有能力赶得上,一般用于否定。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不负众望:没有辜负大家的愿望,指符合众人的愿望。不孚众望:不能使众人信服,不能达到众人所期望的那样。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恰当。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大爷,这是晚辈的一点心意,不成敬意,您老就恭敬不如从命吧! B. 真是非常抱歉!我刚刚接到家里的紧急电话,恕我失陪,请大家见谅。
C. 学生会主席对校长说:“艺术节将于明天开幕,恳请校长拨冗惠顾,并致开幕辞。” D. 小李对他的对手小刚说:“明天下午的比赛很艰难,到时候还要请你多多承让哦。”
参考答案:
B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
应场合,把握语体特征,明确关键词的谦敬和语意轻重,仔细判断。
A项,“恭敬不如从命”常用为表示接受对方款待或馈赠时的应酬语。依据“大爷,这是晚辈的一点心意,不成敬意”可知,这里是请大爷收下自己的馈赠,故使用不当。 C项,惠顾:指光临;惠临。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依据“学生会主席对校长说”可见这里不是商家欢迎顾客,故使用不当。
D项,承让:承蒙相让的意思,是比赛获胜方所说的谦辞。依据“明天下午的比赛很艰难,到时候还要请你多多承让”可知,比赛明天才进行,所以还没有获胜方,更谈不上获胜方的谦虚。故使用不当。 故选B。
【点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得当等。此题主要是考虑词语的运用对象和场合。
1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创业要成功,需要坚持理想。创业不是为了钱, ① 马云希望能够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马化腾希望中国乃至世界所有人的交流没有障碍,俞敏洪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普通人的人生。做企业的理想不只是为了赚钱, ② 。
答:①
②
参考答案:
①而是为了理想的实现
②还要为社会做贡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六、写作(60分,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长颈鹿母亲刚生下小长颈鹿后,会做出一件看似不合常理的事——抬起长长的脚,踢向它的孩子,让小长颈鹿翻一个跟头后,四肢摊开。
如果小长颈鹿不能站起身,这个粗暴的动作就被长颈鹿母亲不断地重复。小长颈鹿为了站起来,会拼命努力。疲倦时,小长颈鹿有时会停止努力。母亲看到后,就会再次踢向它,迫使它继续努力。最后,小长颈鹿终于颤抖着站起身来。
这时,长颈鹿母亲做出更不合常理的举动——再次把小长颈鹿踢倒。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略
立意:(1)扬起自立的风帆,吹响自强的号角(2)痛之深,爱之切(3)让自立在严格的天空中飞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