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选择题精选
一、 单项选择题
1、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 A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B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 A )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D、一切思辨的哲学
1 / 13
5、相对静止是指 ( C )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C、可感知性D、客观实在性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D)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B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 C )
2 / 13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 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务的正确反映
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D )
A、较差的可能性 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D )
A、主观精神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C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3 / 13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相对的绝对性 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16、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 D )
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B、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动机的影响
C、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D、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1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 )
A、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B、事物数量的增加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D )
4 / 13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19、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C )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20、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 D )
A、暴力掠夺的产物 B、社会契约的产物
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1、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种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是( C )
A、相对主义诡辩论B、唯物主义决定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2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D )
5 / 13
A、人与自然之间矛盾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C、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3、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A )
A、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 B、从感觉到知觉
C、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D、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
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 B人类全部社会历史
C、自然界及其发展史 D、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25、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 D )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26、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 6 / 13
)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客观唯心主义物质观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27、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种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是( C )
A、相对主义诡辩论B、唯物主义决定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二、多项选择题
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 ABCDE)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
2.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表现在( ACDE )。
A.现实性是实现了的可能性 B.现实性就是可能性
C.可能性是未实现的现实性
7 / 13
D.可能性产生于现实性,并将进一步转化为现实性
E.现实性包含新的可能性
3、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是因为( ABCDE )
A、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C、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D、它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E、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 ABCDE)
A、是否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是否承认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 ABCD)
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B、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8 / 13
E、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
6、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C )
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B、思维能否产生理论
C、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E、思维能否反作用于存在
7.下列选项中属于科学的社会功能的有 ( ABCDE)
A、科学可以使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B、科学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C、科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管理社会D、科学可以推动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E、科学可以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
8.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BDE )。
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E.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9 / 13
9.度是指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下列现象属于突破事物存在的度的有( ABCE )。
A.积劳成疾 B.乐极生悲 C.苦尽甘来
D.言多语失 E.水滴石穿
10、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进步内容的有 ( ABCDE)
A、物质文明的进步 B、精神文明的进步C、科学技术的进步
D、生产力的发展E、道德水平的提高
9、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思想的有(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C、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机关算尽,反害自身
11、否认客观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认为( CDE )
A、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B、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时空联系是人的感性直观形式赋予外部世界的
D、因果联系是人的先验的知性形式赋予外部世界的
10 / 13
)
利害相生,祸福相因 ABCE
E、人借助于逻辑思维才把事物联系起来
13、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 B )
A、绝对不动 B、运动的特殊形式 C、永恒不变
1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BCD )。
A.实践是认识的基本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E.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活动
15.下列各项属于生产方式构成内容的有( AE )。
A.生产关系
E.生产力
B.政治关系 C.思想关系 D.宗教关系
16.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制约和影响作用的有( CD )。
A.人口密度的大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人口增长的快慢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人口状况的优劣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11 / 13
D.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E.人口分布状况是否合理可以决定国家的强弱
17.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的有( ABCDE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生产工具
D.劳动者 E.科学技术
18.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政治结构的有(ABCDE )。
A.军队、警察 B.政权、政党 C.法庭、监狱
D.政治法律思想 E.立法规程、司法规程
19.下列制度、设施及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有( ABE )。
A.清真寺 B.《红楼梦》 C.化工厂
D.生产资料所有制 E.森林法
20.唯心史观的基本表现形态有( AC )。
A.唯意志论 B.循环论 C.宿命论
12 / 13
D.庸俗进化论 E.机械决定论
13 /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