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建筑企业与国外合作项目中所面临的风险及其管理

2021-11-19 来源:星星旅游
建筑 企 业 管

课题研究报告

班级:工程管理0701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中国建筑企业与国外合作项目中所面临的

风险及其管理

第一部分:背景资料

我们所知,中外建筑项目的合作历史并不是很长,从改革开放至今也就经历了30年的时间,比起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确实是相当的欠缺。改革开放之初,政府的工作中心刚刚转移到经济建设中,各建筑企业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企业内部的大换血,不仅如此,先进的管理技术更是建筑企业能否快速成长的重要因素。

其实,在1986年以前合资企业是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唯一途径。中国基础设施项目面对国际招标始于鲁布格水电站。鲁布格水电站引水系统工程实行国际竞争性招标,参加投标的有中外8家施工企业,日本大成公司以最低标价夺魁。1984年6月我国向大成公司发出中标通知。1984年9月5日大成公司先遣组5人到达鲁布格工地筹备施工。同年11月24日引水隧洞工程开工,在我走访鲁布格工程时,该公司开工才刚刚两个月。以上我们可以清楚地对比出当时中外建筑公司的差距,一方面国外几个竞标公司的出价远远低于国内建筑企业,另一方面,日本大成公司的对于整个项目的管理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观察日本公司和我们自己组织施工的异同,对比两者的技术经济效果,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水利水电基建体制改革,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中外合资企业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确实也体现了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对于外方投资者来说,合资经营减少或避免了政治风险和投资风险,可以享受优惠待遇尤其是优惠税率,外方可以通过当地合营者了解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情况,有利于增长商业及经营知识,提高商业信誉,还可以通过当地渠道,取得财政信贷,资金融通,物资供应,产品销售等方便。

对于中方投资者来说,合资经营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新技术,促进企业的技术改进和产品升级换代,可以利用外国投资者的国际销售网,开拓国

际市场,扩大出口创汇,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国内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但合资企业又是一种内部冲突水平比较高的特殊的企业形式,由于中外合作双方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社会政治法律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由此而形成的经营理念、管理决策思维、企业行为方式等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管理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事实上,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中国建筑企业带来了契机。一方面,国家最近几年的重中之重便是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青藏铁路线,武广高铁以及京沪线,一时间建筑领域如火如荼的开展建设工作。另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允许多种经济体制的存在,正式打开了国外市场,不仅引进了国外资金以及先进技术,而且也给中国大型建筑企业进军国外市场提供了依据。特别是中国加入了WTO之后,在中国的建筑市场上,中外合资企业的形式将占很大的比重,这些都有利于变项目融资方式从传统的政府无偿调拨到商业贷款,变项目采购机制从政府安排到竞争性招标。

发展进程如图所示:

有经营许可的国外承包商2502001541501005000199020002005237

中外合资建筑企业300025002000150010005000199620002005200024002700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失去了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支持,国外大型建筑企

业纷纷面临资金缩水的问题。国内,政府投入4万亿元拉动经济,其中大部分资金流入大型国有建筑企业。继而,中国建筑企业得到了一个向国外市场进军的大好时机。例如中国建筑业龙头老大,世界五百强的中铁建,将目光投向国外轻轨等高科技项目。

如图,中铁建近几年国外项目所占资金占总数份额均在15%以上。可见,中铁建等大型国有企业越来越重视与国外政府以及经济体的合作,而且着重于大型高科技

基础设施建设,例如轻轨、高铁、大型房建的施工建设项目。中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且现阶段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稳定的低通货膨胀率,使建筑企业敢于投资到大型项目中,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这种趋势必会持续下去。这些问题在后面部分还将提到。

中铁建国外投资资金所占份额3530252015105020072008200924.31733

就如前面所说,中国企业进军国外市场面临的是种种新环境,例如不同的自然条件、法律法规、货币政策都将有所影响,因此对于这些不确定因素的管理,成为了项目成败的关键。我们所关心的是,中国建筑企业在与国外政府、企业的合作过程中是否对风险管理有足够的重视,采取什么风险控制措施,以及究竟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第二部分:建筑企业风险概述

一. 风险的传统定义

1.风险的基本意义

风险的基本意义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一般而言,该概念建立在经济学的基础上,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不确定性,另一个是损失的不确定性。但风险和损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风险和损失存在四种组合:

①有风险同时有损失,这是最直观的风险存在的情况; ②无风险同时无损失,这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③有风险同时无损失,根据对风险的定义,可以对该风险进行初步的估计,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如果偏离不多,即使是不利的,也未必会产生损失;

④无风险但有损失,如果损失完全确定,这时相当于没有风险,因为损失成了必然事件,决策者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损失的后果。例如,政府的公共项目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许多就是在这种完全知道投资无法回收的情况下进行决策的。在现实生活中,决策者一般会回避这种有损失而无风险的情况。 2.风险的影响

(1).经济损失:尽管在我们的风险定义中没有直接涉及到损失,但在现实生活中风险对我们最大的影响便是带来经济损失,这也是人们要试图避免风险和减轻风险影响的主要原因。

(2).机会损失:

(3).影响经济增长:风险的存在对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也有显著的影响,经济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积累率,但是资本投资却面临着令人反感的风险。只有当投资回报充分高以及弥补动态和静态风险时,投资者才愿进行投资。在风险很高的情况下,资本成本更高,消费者必须支付更高的商品或服务价格。

(4)风险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风险承担者心灵上的不安。 3.风险的分类

(1)经济风险与非经济风险。是否为经济风险是以是否产生经济损失进行标度的。经济风险主要是指个人财产和预期收入的损失或损坏。它包括三个要素:作为后果承担者的个人或组织、财产或收入、引起该损失的原因。

(2)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动态风险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

它们来自两类因素:一类是经济、产业、竞争者及客户等外部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化是不可控制的,但是它们均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另一类因素是企业内部的,即影响企业经营者的决策,这样的决策可能会带来经济损失——如果这样的决策导致市场以合理价格接受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则企业获利;否则,可能导致损失。

从长期而言,动态风险使社会受益,它们是对资源配置不当所做的调整。尽管动态风险可能影响大量人群,但因缺乏规律性而难以预测。静态风险是在经济环境未发生变化时可能发生的损失的风险,即使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技术水平没有发生变化,但有些企业人在遭受损失的困恼。这样的损失不是由经济大环境造成的,而是由自然界的损失原因或其他人群的不诚实造成的。一般而言,静态风险对社会是无益的,但其有一定的规律性,在一般情况下具有可预测性,所以也使静态风险比动态风险更适合采用保险的方法加以管理。

这两种风险在研究的中外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尤为常见,包括全世界范围内的汇率变动,经济发展,同伙膨胀或紧缩,另外还有所谓的道德风险等,让我们必须对动静态风险有深刻的认识。

(3)重大风险和特定风险

两者的区别在于损失的起因和结果不同。重大风险所涉及的起因和后果方面一般都是非个人的,属于团体风险,大部分是由经济、巨大自然灾、社会和政治原因引起的。而特定风险所涉及的损失在起因和后果方面都是个人和单位的。

(4)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

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失机会的风险。人们在面临纯粹风险时,最好的结果是什么都不发生。相反,投机风险是一种既有损失可能性也有获利可能性的风险。一般而言,纯粹风险是具有可保性的,而投机风险是不可保的。

4.现代风险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管理风险的水平提高了。但是人类尚有很多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给风险管理带来了影响。特别是进入了21世纪之后,这种影响更加明显。

(1) 人口增长对风险的影响

(2) 经济发展对风险的影响。经济的发展给人们有更多的资金资源来应

对风险,,但是同时风险也增加了。除了忽视环境的协调发展之外,一些大型企业过度依赖规模经营,资产的过度膨胀导致企业在自身微观调控方面难度大大增加,忽略了一些方面的风险管理。例如2004年国务院对投资100多亿元的江苏常州铁本钢铁项目叫停,造成的损失估计在50亿~60亿元之巨。

(3) 全球化对风险的影响。全球化的浪潮给各国带来了利益的同时,也

带来了风险。这种风险常存在于各国之间的贸易活动中,汇率政策的变化、关税的调整乃至国际货币组织的压力,都可能给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国家带来非同一般的影响。

(4) 科技进步对风险的影响。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在享受由此

带来的利益的同时,也受到风险的困扰。计算机的安全性问题就是政府、企业和个人极为关注的。不法分子借助计算机进行欺诈和破坏,或造成的损失后果是以往无法预计的;计算机故障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建筑企业的发展同科学技术的创新是非常密切的,但对于其过于依赖却是其中一个隐患。

二.建筑企业风险概念、分类

1.建筑企业风险指的是建筑企业在整个项目周期内在招标、投标、施工等过程中因不确定性因素而产生的损失的可能性。

现代工程项目风险投资数额大、工作内容复杂、市场竞争激烈、履行时间长、涉及面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承包商将会面临来自诸如政治、经济、技术、市场、自然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将对工程项目的成败和承包商的经济效益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在工程承包中,风险与盈利机会总是并存的,它们是矛盾和对立的统一体,一般而言,承担的风险和盈利的可能性和机会在很大范围内成正比关系,即风险越大,盈利越多。作为一个理性的风险管理员,都希望在可以容许的风险范围内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关键在与建筑企业能不能在项目整个过程中分析风险因素,正确估计风险大小和影响程度,采取合理防范措施以避免和减轻风险,把风险造成的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甚至学会利用风险,把风险转化为机遇,利用风险来盈利。

2.建筑企业风险的分类

按责任方可以把风险划分为:发包人风险、承包人风险以及第三人风险等。这三种风险既可能独立存在,也可能共同构成,即混合风险。例如,因发包人支付原因和承包人管理水平因素而导致工期延误等即属混合风险。

按风险因素的主要方面,又可将风险分为技术、环境方面的风险与经济方面的风险以及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的风险等三种。它们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

1、地质地基条件。工程发包人一般应提供相应的地质资料和地基技术要求,但这些资料有时与实际出入很大,处理异常地质情况或遇到其他障碍物都会增加工作量和延长工期。

2、水文气象条件。主要表现在异常天气的出现,如台风、暴风雨、雪、洪水、泥石流、坍方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和其它影响施工的自然条件,都会造成工期的拖延和财产的损失。

3、施工准备。由于业主提供的施工现场存在周边环境等方面自然与人为的障碍或“三通——平等”准备工作不足,导致建筑企业不能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给工程施工正常运行带来困难。

4、设计变更或图纸供应不及时。设计变更会影响施工安排,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设计图纸供应不及时,会导致施工进度延误,造成承包人工期推延和经济损失。

5、技术规范。尤其是技术规范以外的特殊工艺,由于发包人没有明确采用的标准、规范,在工序过程中又没有较好地进行协调和统一,影响以后工程的验收和结算。

6、施工技术协调。工程施工过程出现与自身技术专业能力不相适应的工程技术问题,各专业间又存在不能及时协调的困难等;由于发包人管理工程的技术水平差,对承包人提出需要发包人解决的技术问题,而又没有作出及时答复。 (二)经济方面的风险

1、招标文件。这是招标的主要依据,特别是投标者须知,设计图纸、工程质量要求、合同条款以及工程量清单等都存在着潜在的经济风险,必须仔细分析研究。

2、要素市场价格。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这些市场价格的变化,特别是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着工程承包价格。

3、金融市场因素。金融市场因素包括存贷款利率变动、货币贬值等,也影响着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4、资金、材料、设备供应。主要表现为发包人经济状况恶化,供应的资金、材料或设备质量不合格或供应不及时。

5、国家政策调整。国家对工资、税种和税率等进行宏观调控,都会给建筑企业带来一定风险。

6.承包商资金供应不足,周转困难,或者是带资承包,实物支付的风险。 (三)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的风险

1、存在缺陷、显失公平的合同。合同条款不全面、不完善,文字不细致、不严密,致使合同存在漏洞。如在合同条款上,存在不完善或没有转移风险的担保、索赔、保险等相应条款,缺少因第三方影响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的条款,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过于苛刻的权利等不平衡条款。

2、发包人资信因素。发包方的信誉差不诚实,故意拖欠工程款,为了达到不支付或少支付工程款的目的,在工程施工中苛刻刁难承包商,滥用权力,施行罚款或扣款,或者经常改变主意,如改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打乱工程施工秩序,但有不愿意给承包商补偿。

3、分包方面。选择分包商不当,遇到分包商违约,不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分包工程,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或发生经济损失。

4、履约方面。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发包人派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低,不能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甚至发出错误指令等。

上述各类风险都是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威胁。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

3.一般建筑企业风险的风险管理

风险防范一般方法包括,风险损失的预防、风险损失的减轻、风险的分散和组合、风险的组合,这些基本方法是风险管理的基本核心思想,再大的风险一般可以通过各种基本方法的混合使用达到减轻,甚至是消除的效果。

(一) 发包方风险防范对策

1、认真编制招标、合同文件。合同文件是以招标文件为基础形成的,合同文件的完善程度如何,直接决定着将来合同索赔、合同争议的频率和程度。合同中应明确划分出签订合同时可能预见到事件的责任范围和处理方法,以减少执行合同过程中的争议和纠纷。

2、严格对投标人进行资格预审。通过从投标人的遵旨机构、营业执照、资质等级证书以及工程经验、施工设备、人员素质以及财务状况等进行预先审查,保证有足够实力的承包商参加投标。这就为将来实施合同提供基础保证。

3、客观、公正做好评标决标工作。在评标时应特别注意对报价的综合评审,低报价应当能做出客观的解释。对那些报价明显偏低的投标不要轻易接受。否则,将来承包商遇到财务困难时,若业主给与援助,则会导致工程成本增加;若不援助,工程施工则会受到影响,甚至无法进行,这都对业主不利。

4、聘请信誉良好的监理工程师,,这可以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造价、合同等实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以实现目的合同目标,并能很好地处理承发包双方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争议和纠纷。

5、利用经济法律手段等约束承包商的履约行为。业主可以利用履约保函、维修保函、违约误期罚款、工程保险单等经济法律手段,来约束承包商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的行为,并能减轻或减免因承包商违约所造成的工程损失。

(二) 承包商风险防范对策

1、认真编制投标文件和报价单。合同文件同样要以投标文件和报价为依据,对合同风险,承包商应在投标报价予以充分的考虑,包括提高报价中不可预见费等,采取开口升级报价、多方案报价的报价策略,建议按成本加薪金方式结算。

2、完善合同条款,合理分担风险。完善合同文件,使合同能够体现双方责权利关系的平衡和公平合理。包括充分考虑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在合同中予以详细的规定,使风险性条款合理化,防止独立承担风险。

3、购买保险。这是转移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出现保险范围内的风险,造成财务损失时,承包商可以向保险公司进行索赔,以获得一定数额的赔偿。

4、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在承包合同实施过程中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尤其是风险大的项目,要在项目经理和人员的配备、技术力量、机械装备、材料供应、资金筹备、劳务安排、规章措施等做出精心的安排,以提高应变能力和对风险的抵抗能力。

5、加强索赔管理。用索赔来减少或弥补风险造成的损失,是一个合理的也是当今被广泛采用的对策,通过索赔可以提高合同价格,增加工程收益,补偿有风险造成的损失。

第三部分:中国建筑企业对外项目的案例及其解析

现状中国的工程承包企业拥有较大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相当丰富的经验,几乎

能够完成各类建筑承包工程。中国的建筑工人吃苦耐劳,有较高的素质,这些都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优势。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强,中国企业也逐渐能够平等 地在一些国家的承包市场上参与竞争。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可以为我们的企业提供一个调整、平衡企业发展的市场,以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中国的工程承包企业在与国外的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却是不能忽略的,国际形势的千变万化远不是国内项目环境可以比的。这里,我想由一个案例引出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 案例1:非洲铁路工程项目

我国某工程联合体(某央企十某省公司)在承建非洲某公路项目时,由于风险管理不当,造成工程严重拖期,亏损严重,同时也影响了中国承包商的声誉。该项目业主是该非洲国政府工程和能源部,出资方为非洲开发银行和该国政府,

项目监理是英国监理公司。

在项目实施的四年多时间里,中方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合同于2005年7月到期后,实物工程量只完成了35%。2005年8月,项目业主和监理工程师不顾中方的反对,单方面启动了延期罚款,金额每天高达5000美元。为了防止国有资产的进一步流失,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中方承包商在我国驻该国大使馆和经商处的指导和支持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2006年2月,业主致函我方承包商同意延长3年工期,不再进行工期罚款,条件是中方必须出具由当地银行开具的约1145万美元的无条件履约保函。由于保函金额过大,又无任何合同依据,且业主未对涉及工程实施的重大问题做出回复,为了保证公司资金安全,维护我方利益,中方不同意出具该保函,而用中国银行出具的400万美元的保函来代替。但是,由于政府对该项目的干预往往得不到项目业主的认可,2006年3月,业主在监理工程师和律师的怂恿下,不顾政府高层的调解,无视中方对继续实施本合同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以中方不能提供所要求的1145万美元履约保函的名义,致函终止了与中方公司的合同。针对这种情况,中方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并委托律师,争取安全、妥善、有秩序地处理好善后事宜,力争把损失降至最低,但最终结果目前尚难预料。

案例解析:

该项目的风险主要有:

外部风险:项目所在地土地全部为私有,土地征用程序及纠纷问题极其复杂,地主阻工的事件经常发生,当地工会组织活动活跃;当地天气条件恶劣,可施工日很少,一年只有三分之一的可施工日;该国政府对环保有特殊规定,任何取土采沙场和采石场的使用都必须事先进行相关环保评估并最终获得批准方可使用,而政府机构办事效率极低,这些都给项目的实施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承包商自身风险:在陌生的环境特别是当地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中方的施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等不能适应于该项目的实施。 在项目实施之前,尽管中方公司从投标到中标的过程还算顺利,但是其间蕴藏了很大的风险。业主委托一家对当地情况十分熟悉的英国监理公司起草该合同。该监理公司根据非常熟悉当地情况,将合同中几乎所有可能存在的对业主的风险全部转嫁给了承包商,包括雨季计算公式、料场情况、征地情况。中方公司

在招投标前期做的工作不够充分,对招标文件的熟悉和研究不够深入,现场考察也未能做好,对项目风险的认识不足,低估了项目的难度和复杂性,对可能造成工期严重延误的风险并未做出有效的预测和预防,造成了投标失误,给项目的最终失败埋下了隐患。

随着项目的实施,该承包商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项目的进展,但由于前期的风险识别和分析不足以及一些客观原因,这一系列措施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由于合同条款先天就对中方承包商极其不利,造成了中方索赔工作成效甚微。

-----由上可见,国际工程风险是指某个时期在特定国度里的某一工程活动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因素的影响,使进行投资决策的投资商和业主以及使负责设计、咨询、施工和移交、运行的工程承包商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有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和可能。

因此在此我分析中国建筑企业对外项目存在的第一个问题便是 缺乏对国外风险的全面管理,继续沿用国内组织结构体系,导致风险管理不善。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由于中方内部管理不善,野蛮使用设备,没有建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现场人员素质不能满足项目的需要,现场的组织管理沿用国内模式,不适合该国的实际情况,对项目质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一切都造成项目进度仍然严重滞后,成本大大超支,工程质量也不如意。该项目由某央企工程公司和省工程公司双方五五出资参与合作,项目组主要由该省公司人员组成。项目初期,设备、人员配置不到位,部分设备选型错误,中方人员低估了项目的复杂性和难度,当项目出现问题时又过于强调客观理由。现场人员素质不能满足项目的需要,现场的组织管理沿用国内模式。在一个以道路施工为主的工程项目中,道路工程师却严重不足甚至缺位,所造成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在项目实施的四年间,中方竟三次调换办事处总经理和现场项目经理。在项目的后期,由于项目举步维艰,加上业主启动了惩罚程序,这对原本亏损巨大的该项目雪上加霜,项目组织也未采取积极措施稳定军心。由于看不到希望,现场中外职工情绪不稳,人心涣散,许多职工纷纷要求回国,当地劳工纷纷辞职,这对项目也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由上可见,尽管该项目有许多不利的客观因素,但是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在

于承包商的失误,而这些失误主要还是源于前期工作不够充分,特别是风险识别、分析管理过程不够科学。尽管在国际工程承包中价格因素极为重要而且由市场决定,但可以说,承包商风险管理(及随之的合同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亏。

案例2.中铁建沙特项目巨亏

中国铁建公告,公司承建的沙特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项目计划于2010年11月13日开通运营。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因实际工程数量比签约时预计工程量大幅增加等原因,预计将发生大额亏损,按2010年9月30日的汇率折算,总的亏损额预计约为人民币41.53亿元。

根据公告,公司于2009年2月10日与沙特阿拉伯王国城乡事务部签署《沙特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合同》,约定采用EPC+O&M总承包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加运营、维护总承包模式),由公司负责沙特麦加轻轨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系统(包括车辆)安装调试以及从2010年11月13日起的三年运营和维护。

工期要求为:2010年11月13日开通运营,达到35%运能;2011年5月完成所有调试,达到100%运能。该项目合同总金额为66.50亿沙特里亚尔,约为17.7亿美元,按2010年9月30日的汇率,折合人民币120.70亿元。

公司公告,按2010年9月30日的汇率折算,该项目合同预计总收入120.70亿元,合同预计总成本160.69亿元,两者相减,合同损失39.99亿元。加上财务费用1.54亿元,该项目总的亏损预计为41.53亿元。

公司解释,合同预计总成本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项目采用EPC+O&M总承包模式,项目签约时只有概念设计,主要由于业主提出新的功能需求及工程量的增加,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合同预计总成本逐步增加。到2010年6月30日,预计总成本增加到125.44亿元。

2010年下半年,项目全面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各分部分项工程全面展开,实际工程数量比签约时预计工程数量大幅度增加,再加上业主对该项目的2010

年运能需求较合同规定大幅提升、业主负责的地下管网和征地拆迁严重滞后、业主为增加新的功能大量指令性变更使部分已完工工程重新调整等因素影响,导致项目工作量和成本投入大幅增加,计划工期出现阶段性延误。

就上述变化导致合同预计总成本大幅增加,公司已经根据合同向业主递交了变更及索赔资料,业主承诺在项目结束后将成立专门委员会,商谈相关索赔和补偿问题。到目前为止,公司仍在就上述变更索赔事宜与业主协商,尚未获得业主的批准。

公司认为,该项目将对本公司第三季度利润造成重大影响。如果不能于2010年年度业绩报告前就变更及索赔事宜获得业主的批准,该项目预计将对本公司2010年度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工程数量增加导致巨亏

根据公告,中国铁建承包的“沙特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项目”的巨亏源于实际工程数量比签约时预计工程量大幅增加。

中国铁建表示,由于该项目采用EPC+O&M总承包模式,项目签约时只有概念设计,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工程数量比签约时预计工程数量大幅度增加,再加上业主对该项目的2010年运能需求较合同规定大幅提升、业主负责的地下管网和征地拆迁严重滞后、业主为增加新的功能大量指令性变更使部分已完工工程重新调整等因素,导致项目工作量和成本投入大幅增加,计划工期出现阶段性延误。

由于该项目社会影响重大且受到两国政府高度关注,为确保工期进度,公司下半年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了项目主体工程按期完工,满足了业主有关2010年11月开通运营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导致了合同预计总成本大幅增加。原本预计的截至2010年9月30日合同总收入人民币120.70亿元,而实际预计总成本为160.69亿元,再加上财务费用1.54亿元,该项目预计亏损41.53亿元。

巨亏背后 警示真空

根据公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了了2009年2月12日,中国铁建发布的 《新签海外重大合同公告》。公告显示,2009年2月10日,中国铁建与沙特阿拉伯王国城乡事务部签署 《沙特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合同》,施工工期约22个月,计划2010年10月开通运营。合同总金额折合人民币约121亿元,约占公司2007年营业收入的6.81%。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篇公告中,中国铁建并没有对该项目的风险予以提示,并且直到昨日公告前,也未见任何关于该项目的风险警示。就在2009年年报中,中国铁建还将该项目作为典型案例予以大肆宣传:“沙特麦加地铁项目是中沙两国的标志性项目,工期之紧迫、任务之繁重、环境之复杂前所未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土建施工取得重大突破,大部分工期节点按计划要求快速推进。”

昨晚中国铁建表示,按2010年9月30日的汇率折算,该项目总的亏损额预计约为41.53亿元,这将对以公司第三季度利润造成重大影响。如果不能于2010年年报前就变更及索赔事宜获得业主的批准,该项目预计也将对公司2010年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2009年中国铁建的净利润为65.99亿元,2010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为33.78亿元。亏损41.53亿元极有可能造成公司今年前三季度亏损。

案例分析:

由上面可见,中铁巨亏40亿是有许多原因:

首先,中铁建公司在投标过程中投标价17亿远低于标底,虽然在价格上取得优势,但是其编制施工预算是根据国内广州某轻轨项目的条件编制的,很明显,两个项目在国家政策、政治环境和自然条件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国外项目的某些不确定因素也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沙特地处沙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

其地基施工、材料设备的运输与国内存在很大的差异。中铁建公司是否在投标前做好风险方面的全面分析,存在很大的疑问。

第二,虽然该项目采用EPC交钥匙承包模式,由承包方负责勘测、设计、材料设备采购以及施工整个过程。但是由于合同方面存在很多漏洞,没有明确规定业主方的义务,为后来的项目埋下了隐患。毕竟中国建筑企业虽然在近二十年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中国毕竟在以前主要输出劳务市场,在设备生产、管理技术方面存在很大真空,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建筑企业产业链,即从劳务输出、材料设备采购、设计乃至建立组织体结构体制。在本案例中,由于沙特政府坚持使用欧洲的先进设备和设计,使中铁建公司在最初便出现了意外情况,不得不对最初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最终导致工期延误。

可见,中国建筑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这些严重的损失都警示中国企业必须做好国际工程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辨识、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分析。

案例3. 委内瑞拉西部铁路重建工程

工程招标及谈判情况--委内瑞拉国家基础设施部,计划以西部铁路为基础,10年内构筑西至马拉开湖,南至澳里诺科河的大铁路网。于是在1999年,国家铁路局委托某国际咨询公司开始对西部铁路重建工作进行咨询。由中国几家集团公司组成的项目联营体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已于2001年9月取得了工程承包权。工程采用承包商融资的方法,即委国政府首期提供20%的资金,由承包商融资80%的工程款。若干年后,委国政府担保由其国家铁路局还款。目前融资方案谈判正在进行中,根据融资方案,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工程款80%的卖方信贷。

风险辨识

1.政治风险--委内瑞拉地处南美洲的北端,北临加勒比海,人口2400万,国土辽阔。历史上委内瑞拉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委国人民有爱好和平的优秀传统。本届政府奉行与中国友好的政策,总统查韦斯已两度访华,其总统任期6年。一般认为,当前与委内瑞拉合作,并无太大的政治风险。但委国人民不太熟悉中国,

这可能会对今后的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

2.经济风险--委内瑞拉是欧佩克成员国,著名的石油输出国家。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均国民经济产值曾达到2000多万美元,但90年代初以来,随着石油价格的下跌和人口的增长,经济发展停滞,实力下降。

3.商务风险--本项工程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80%的出口信贷,由委国财政部担保还款。卖方信贷是由承包商作为承贷人。一旦委国不能按期还款,则由承贷人还款,还款风险很大。 4.社会和自然条件风险—

(1)社会治安。委内瑞拉的社会治安比较混乱,工程的安全保卫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2)社会风气。总的来看,委国的社会风气尚好,也存在一些金融欺诈行为,委国的法制比较齐全;

(3)劳动力。委国的工人素质较差,缺乏大量的熟练工人,

但当地法律规定必须雇佣本国工人,且工资标准和社会福利费用都很高。将会把工程成本大大提高。

(4)自然情况。对铁路施工构成影响的主要是雨季。

5.工程管理条件风险--国际工程现行的合同管理大都依照FIDIC条件订立的工程合同,在具体管理中,仍然会有风险。第一,合同中有规定的技术条件,或技术规范,承包商除了要满足规定的要求,还必须要让工程师满意。第二,合同有明确的承包商索赔和纠纷仲裁原则,但实际操作中,承包商的利益往往被忽视。在本项目的操作上可能会缺乏使用国际惯例,缺乏执行中的便利和实用,在工程管理和实施过程中,是会有很大风险的。

6.设备及材料供应的风险--本工程之所以能得到国家和进出口银行的支持,就是因为有大量的出口额存在,合同中确定近6000万美元的设备、材料从中国进口。但是委内瑞拉对这些设备材料提出了十分苛刻的条件。首先,所有设备、材料全部按欧洲标准,环保要求很高。其次是设备的免修运转时间或运转里程是国内要求的数倍或数10倍,最好是终身不用维修。这种情况下供应的设备和材料,其技术要求和其责任风险,要比正常的大得多。

7.施工准备费用的风险--施工准备包括详细工程设计,施工场地准备,施工各类

资源包括人员、资金、设备就位,完成施工工艺设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启用等。本项工程的施工准备工作有三点不确定因素,一是大批铁路施工专用设备要从中国海运,难以确切地保证日期,可能会致施工准备期过长而使费用大大增加。二是铁路施工点多线长,沿线又多是人口稠密地区,委内瑞拉的土地私有,因此施工场地费用难以精确估算,可能估计不足。三是不熟悉委国的行情和“劳工法”的具体执行情况,在劳动力的招募上存在很大的障碍,也会导致费用的迅猛增长。 8.工程收益的风险--工程结算收入是工程承包商的主要收入来源,它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工程最初的报价和工程实际开展的进程。但其本身至少有三个方面存在不确定性:第一,工程结算的时间,合同规定工程按月结算,但开工头几个月,实际可结算的工程少之又少,承包商此时需要大量的投入。第二,付款的时间。依照合同规定,结算单由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报业主审批,再经相关银行拨付,付到承包商手里时,最少2个月以上,长的可达3~4个月。第三,实际付款的数额,承包商无法100%地拿到工程款,除了要扣质保金之外,业主还可能提出预扣各种名目的款项,到一定时间再退还。总之,以上16项费用和收益类的风险因素,在项目前期表现为报价风险,在实施过程中表现为施工管理和控制的风险,最终又反映在资金上。这些风险因素直接影响工程的盈亏。

风险评估

1.政局的稳定--委内瑞拉独立100多年来,从未经过战争,且保持了民主的政体。现任总统查韦斯分别在1999年、2000年两次大选中获胜,有较高的支持率,其任期6年,且可连选连任。他目前所推行的发展经济政策,取到了军队和大多数国民的支持。因此,可以认为委国的政局比较稳定。但也有专家认为,由于查韦斯有明显的反美倾向,接近古巴、伊拉克等反美国家,很有可能受到美国的排挤甚至颠覆。 2.汇率风险—

①委内瑞拉货币贬值,此时以委币支付的工程款的实际价值将会降低,影响到工程的净收益。在本项工程的合同谈判中,已经达成协议,工程款全部以美元支付,则本项风险因素可消除。

②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贬值。美元的贬值将导致工程成本的上升。

③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即人民币升值。目前人民币没有升值的压力。在本项工程中,可不考虑此项风险。

④委国出现金融危机在作调查时,作者分别向中国驻委内瑞拉大使馆经参处、中国进出口银行、委内瑞拉中央银行咨询处进行咨询,他们均对施工期委内瑞拉发生全面金融危机,持否定态度。因此,汇率风险的评估,认为可以排除施工期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但美元的贬值可能会对工程造成影响,应把这些影响计入财务费用之中。

考察国别风险,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评价,对于西部施工项目施工期间,政治经济社会风险的程度中等,其政局动荡的风险中等,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较小。 3.合同风险评估—调查中专家认为尽管这个风险因素影响重大,但总的看法,业主给定的两年的工期不太短,对已经制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目前生产指挥水平,完成这个合同不会太难。工程款支付是常规性的风险;工程责任风险重大,但均符合国际惯例,在风险对策中,对风险期的责任风险进行了相关讨论。相比之下,工程管理条件的风险因素不确定性更大些。另外材料设备的不确定性的风险也很大。虽然合同风险的分值是偏上的,但是对工程的实施和效益的影响在可以接收的范围之内。

4.风险因素的估计--工程风险因素,无论是费用风险还是收益风险,都将在工程施工的各个时期发生作用,其作用的后果是使工程成本或工程收入的实际值与预测值发生偏差。这里的风险估计就是把各风险因素看作是随机变量,对其概率分布进行估计。通过将各种风险因素进行最不利和最有利组合,形成“净收益”这个独立的风险因素。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得出各期净收益值的最大、最小、最可能估计值,通过分析得到风险程度的概率分析。接着计算出现金流曲线,可知委内瑞拉工程项目有极好的赢利可能和施工环境,各项风险指标都在适当的程度,应依照风险控制与防范组合策略,争取更好的收益。

国际建筑市场充满了风险,某些中国企业在海外出现了亏损、甚至没收保函,给中国的海外工程承包事业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显然,大型国际工程实行风险管理是一个紧迫的问题。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开展好风险分析,尤其是要做好海外工程实际案例的分析。

第四部分:国际工程风险管理办法

谈在进军国外市场中的风险管理

随着中国建筑业日益蓬勃的发展,以及中国政府对于建筑业的大力支持,使得一些大型企业在许多项目中都已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可见国内市场已经不能它们的要求。只有开拓国际市场,于其他企业进行交流,在其中获取更多的经验,才能在更多的令人仰慕的工程中留下中国建筑企业的丰碑,而“世界先进”水平应该是国企所应奋斗的近期目标。但是根据以上谈的诸多问题,可以分析出我国建筑企业在“走出去”时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多问题,甚至只是问了中标而中标,为了争取到项目不惜一切代价,而忽视了风险分析的重要性,也没有在合同中加强管理,导致最终的亏损。在这一方面,国内建筑企业已与一个理性的风险管理员背道而驰,这带了后果将是不可估量的,我们需要正确的看待这种现象。

在国内企业进军国际前,有大量的国际企业已在国际市场中建立了分公司,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这对于我们而言无疑是大量的学习资料。

日本大成公司是日本最大的承包商之一,也是目前日本在美国建筑市场运营最为成功的外国承包商之一,该公司早于1982年就在美国设立了分公司。经过近20年的奋斗,大成公司积累了在美承揽工程的丰富经验,对美国建筑市场和相关政策法规均有相当了解。 日前,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赴美考察团成员专程访问了日本大成公司驻美代表KAGAMI先生,就美国建筑市场基本情况和外国承包商进入该市场所面临的障碍及应对策略等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交流。这里辑录了KAGAMI先生对美国建筑市场的基本看法和对中国公司进入美国市场的建议,希望对中国建企在研究美国市场时有所参考。 进入——困难重重。 在分析外国建筑公司进入美国建筑市场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障碍时,KAGAMI先生认为:外国建筑公司在这方面不会遇到很多政策上的障碍。只要公司在美国有办事处、并申请到营业执照,便可开始运营。但是,实际上的困难还是不少。 首先,因为外国公司是新来乍到,认识当地业主太少,与当地的总包商、分包商、

供应商还没有建立良好关系。他们对你信心不足,不给你好的价格。其次,由于不熟悉当地业主也不为当地业主所熟知,因此当地的业主在选择承包商时会更倾向于美国的建筑商,而非外国公司。第三,由于刚刚来到美国市场,没有很多业绩,不易让当地业主认识到自己的实力。第四,与当地工会不熟悉,雇不到好的工人。第五,语言问题。一般说技术上的交流问题不大,问题主要发生在商业运作和管理过程中,影响沟通。第六,保函和保险方面的问题。由于在美国没有很多承揽项目的背景,相应的保函和保险方面的费用会较当地公司稍高,这样导致整个投标价的上扬。第七,投诉风险。美业主与承包商之间出现纠纷,往往采用司法投诉的方法解决,风险较大。另外,如果美国分公司的职权有限,在承揽项目时要反复和国内的总部联络、汇报,可能会贻误时机。

起步——合资合作。 针对这些实际障碍,KAGAMI先生就外国公司,尤其是中国公司进入美国建筑市场的经营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

1.

首先,在进入美国市场之初最好与当地的公司合资合作、或兼并当地公司,因为他们更熟悉当地情况,这样能相对减少风险。要雇佣当地的优秀人才,尤其是要请当地的律师检查合同关键条款;

2.

其次,小项目更易成功,虽然小项目赢利较少,但相应的风险也小。从承揽小项目上获取相当的经验,建立一定的声誉后,以后才有更多承揽大项目的机会;

3.

进美初期应从承揽来自中国业主的项目着手。一方面中国业主了解、信任中国公司,愿意将项目交给他们,另一方面中国承包商也可以此为基础建立声誉,大成公司就是这样进入美国市场的。近年来,大成已将业务从日本人的项目转向美国人的项目;

4.

进美最主要的是新技术和管理。要使自己的竞争力比当地公司强,就必须具备高新技术,以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质量。但光靠硬件还不行,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要用美国式的经营方式去经营;第五,要确定自己的强项领域,不要一锅端,这样才更能保证成功;

5.

要确定美国分公司的职权,以便及时抓住机遇。至于美国各州都有各自相关法律法规的事实,KAGAMI先生认为,只要在当地有合作伙伴,并逐渐熟知当地情况,这不会成为很大障碍。

不仅是种挑战,更是机遇

(1)区分国别风险,加强风险管理。

无疑,国际形势的复杂性是我们每个走出去的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汇率波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之前应对其进行充分的分析和预测,并在合同中规定相关的预加费用。人民币还存在较大的升值空间,但是国内的通货膨胀却没有使人民币贬值,这是由于在国际市场中人民币流通太少,导致国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政府应该加强其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而国企也必须对这些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就前面所知,社会自然风险在国际风险中占了很大比重,也是我们最为陌生的。沙特是中东地区生产石油的国家,其对于基础工程的建设也是相当严格的,况且沙漠化严重,因此政府很有可能严重干预整个工程,虽然采用了交钥匙承包方式。还有对于经常发生动乱的国家,也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国内企业在阿富汗承包项目时曾经遇到过恐怖袭击事件,导致四十几名中国员工当场身亡。国内企业身为国际承包商,自然改变不了别国国情,也只能依据其制定相应的国际战略和风险管理机制,使得整个项目良性发展。 (2)从产业链整合着手

虽然国内企业拥有相当丰富的劳务输出和工程施工承包经验,但这毕竟只是整个项目周期中的一部分。从中铁建亏损41亿的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一些发达地区对于中国建筑以及其设备、设计、服务还不是十分的认可,以至于交钥匙工程实际上已经弱化为单纯的施工承包。因此,在这一方面,国内企业应努力使自己从一个“建筑商”转变为一个建筑企业,多多学习国际最新先进水平,再消化为属于自己的技术,加强科技创新,争取占据设计、材料设备采购、工程咨询等上游,以及工程后服务等下游,形成一条有自己特色的产业链模式,以避免再在类似的承包中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3)做好融资,实现风险分担。

在国际市场这个大环境下,仅仅凭借政府的支持以及建筑企业单方面的投入,风险系数确实是很大的。在投标决策中,如果可以做好融资方案的选择,与银行达成共识,可以有效的分担风险。

(4)开拓国际市场,仔细判断各种环境,把握和发现机遇。

豪赫蒂夫最初是一家单纯依赖于德国国内市场的企业,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是这样。然而,工程承包行业很容易受到宏 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德国经济的不景气给企业的发展乃至生存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形下,豪赫蒂夫果断地“走出去”, 进军海外市场。

虽然刚开始的发展遇到了一些挫折,但谋求海外市场的发展却一直是豪赫蒂夫不变的战略。也正是这种战略使得豪赫蒂夫的海外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2004年海外市场收入在全球工程承包企业中排名第一的骄人成绩,且公司海外业务量达到了公司总业务量的4/5以上。

豪赫蒂夫的经历告诉我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古训在国外也得到了验证。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给许多企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却给豪赫蒂夫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他们准确把握国际环境,在石油输出国大量参与当地建设,获取了巨额收益。那个时代成为豪赫蒂夫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此,其来自海外业务的收入一直在其国内收入之上,而且比例还在逐步增长。 因此,我们的企业在对各类事件的把握和解读上,需要从多个方面来思考。许多事件不仅需要从总体上予以把握,更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思考角度的变化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而合适的切入点则往往能够产生更好的结果。善于把握和发现机遇的企业才能够适应多变的外部环境,而避免陷入人云亦云的大潮流中。

中国的工程承包企业拥有较大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相当丰富的经验,几乎能够完成各类建筑承包工程。中国的建筑工人吃苦耐劳,有较高的素质,这些都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优势。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强,中国企业也逐渐能够平等地在一些国家的承包市场上参与竞争。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可以为我们的企业提供一个调整、平衡企业发展的市场,以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便是我关于中国企业对外项目中风险管理的认识,希望老师点评!

第五部分:参考文献

《国际工程风险实例分析》—朱瑶宏 《企业风险管理》—顾孟迪

《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风险及管理》—孙璇瑛 《建筑合同管理》--佘立中 腾讯网、新浪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