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2013.11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芥蓝gài 勠力lù 神彩 白内瘴 ..
B.挣揣zhèng 说服shuì 文身 井岗山 ..C.掉色.shǎi 字帖.tiě 浑号 哈蜜瓜 D.荫凉 yìn 赧然nǎn 皇历 制高点 ..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重庆原市委书记薄熙来滥用职权、接受巨额贿赂,道德败坏,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可以说他的人格不名一文。 ....
B.南归之后,辛弃疾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C.他到了30岁还没结婚,他母亲急了,央求他那些三姑六婆为他尽快找到适合他的姑娘。 ....
D.时下,少儿图书市场鱼龙混杂,一些童书粗制滥造,成人化、低俗化的问题令人担忧。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个但凡有良知的人和社会,应尽最大努力抵御这种麻木,对日常生活中的苦难,尤其是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苦难,保持最鲜活的悲悯与痛感,并保持行动的敏锐。
B.在自媒体时代,话语权的争夺更加激烈,还需要各相关政府部门正视网络,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准确地发声,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遏制和预防网络谣言的蔓延与滋生。
C.这起家庭悲剧的根本原因是父亲的专断和母亲的溺爱所致,但进一步思考,他自己的执迷不悟也是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
D.在午餐时,他当面告诉我,他多次参观过中国公安部的设施并和中国公安部的专业人士进行沟通、讲座、交流,他发现中国公安部的设备、水准和人才都是第一流的。 答案:A
4.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 ; , ;这个品牌的快速崛起,又改变了一个行业的竞争格局。
①一个企业家的气质 ②而一个企业的气质 ③一群人的气质
④又演化成了一个品牌的气质 ⑤塑造了一群人的气质 ⑥成就了一个企业的气质
A.①⑥②④③⑤ B.③⑥①⑤②④ C.①⑤③⑥②④ D.②④③⑥①⑤ 答案:C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符存审,字德详,陈州宛丘人,旧名存,少豪侠,多智算。
存审微时,尝为俘囚,将就戮于郊外,临刑指危垣谓主者曰:“请就戮于此下,冀得坏垣覆尸,旅魂之幸也。”主者哀之,为移次焉。迁延之际,主将拥妓而饮,思得歌者以助欢。妓曰:“俘囚有符存审者,妾之旧识,每令击节,以赞歌令。”主将欣然,驰骑而舍之。
符存审,字德祥,陈州宛丘人,原名符存,少年时有豪侠气概,多有智谋。
符存审没成名时,曾被俘成为囚犯,将要在郊外被处死,临刑时他指着快要倒塌的墙对主事人说:“请允许我在那堵墙下用刑,希望倒塌的墙体能盖住我的尸首,这将是我的游魂之幸。”主事人为他而悲伤,给他移换到墙脚下。在延缓的这一点时间,这时主将正搂着歌妓饮酒,想要一位唱歌的人为他助兴。歌妓说:“俘虏中有个符存审,是我的旧相识,每次要他打拍子,来辅助歌令。”主将很高兴,派人骑马把他救下。
十四年冬,破汴将安彦之于杨刘,诸军进营麻口。时梁将谢彦章营行台村,庄宗勇于接战,每以轻骑当之,遇窘者数四。存审每俟其出,必叩马谏曰:“王将复唐宗社,宜为天下自爱,搴旗挑战,一剑之任,无益圣德,请责效于臣。古人不以贼遗君父,臣虽不武,敢不代君之忧。”
十四年(917) 冬天,符存审在杨刘打败梁将安彦之,各军进军驻扎在麻口。此时梁将谢彦章在行台村扎营,庄宗勇于作战,常常亲自率轻骑出战,好几次碰上困境。符存审每次等他出去,必拦住马劝说道:“大王打算复兴唐朝社稷,应该为天下着想而爱护自己,举旗挑战,挥剑上阵,对圣德没有益处,请大五向为臣要求战争实效。古人不会将贼寇留给君主或父亲(去对付),我虽然不勇武,但不敢不替代君王解决忧患。”
十七年,汴将刘鄩攻同州,朱友谦求援,遣存审与李嗣昭将兵赴之。九月,次河中,进营朝邑。时河中久臣于梁,众持两端,及诸军大集,刍粟暴贵。居旬日,梁军逼营。会望气者言,西南黑气如斗鸡之状,当有战阵。存审曰:“我方欲决战,而形于气象,得非天赞欤!”是夜,阅其众。诘旦进军,梁军逆战,大败之。自是梁军闭壁不复出。存审谓嗣昭曰:“偏师既败,彼若退归,惧我踵之;穷兽搏人,勿谓无事。可开其归路,然后追奔。”乃令王建及牧马于沙苑,刘鄩、尹皓知之,保众退去,遂解同州之围。
十七年(920),梁将刘鄩进攻同州,朱友谦向晋军求援,庄宗派符存审和李嗣昭带兵援助。九月,临时驻扎在河中,进而在朝邑扎营。当时河中长时间对梁臣服,人民游移在两国之间,等到各路大军聚集,粮草的价格暴涨。过了十天,梁军逼近晋军营地。观察天象的人说,西南有黑气像斗鸡形状,会有战事发生。符存审说:“我正准备决战,就在天象上表现出来,莫不是老天相助吧!”这天夜里,存审检阅部队。第二天早晨进军,梁军迎战,(晋军)大败梁军。从此梁军守住营垒不出来。符存审对李嗣昭说:“偏师既已失败,他们如果退回,就会怕我们追杀;无路可走的野兽会与人搏斗,不能说没有事。可以给他们让开一条退路,然后追击。”于是令王建及在沙苑放马,刘鄩、尹皓知道此事,带着众人退去,于是解除了同州的包围。
十月,平梁,迁都洛阳。存审以身为大将,不得预收复中原之功,旧疾愈作,坚求入觐寻医,以情告郭崇韬。时崇韬自负一时,佐命之功,无出己右。功名事望,素在存审之下,权势既隆,人士辐凑,不欲存审加于己上。每有章奏求觐,即阴沮之。存审妻郭氏泣诉于崇韬曰:“吾夫于国,粗效驱驰,与公乡里亲旧,公忍令死弃北荒,何无情若是!”明年春,疾甚,上章乞生觐天颜,不许。伏枕而叹曰:“老夫历事二主,垂四十年,幸而遇今日天下一家远夷极塞皆得面觐彤墀射钩斩祛之人孰不奉觞丹陛独予壅隔岂非命哉!”五月十五日卒于幽州官舍,时年六十三。庄宗震悼久之,废朝三日,赠尚书令。
十月,(晋军)消灭了梁朝,将首都迁到洛阳。符存审因自己身为大将,不能参予收复中原的战斗,旧病复发,坚决要求进京面见圣上并寻求医治,将情况告诉郭崇韬。此时郭崇韬十分自负,认为辅佐的功劳,没有超过他的。但他的功名威望本来一直在符存审之下,现在权势大了,别人都
趋附于他,不想让符存审压在自己上面。每当存审有奏章求见,便暗中阻拦。符存审的妻子郭氏对郭崇韬哭着说:“我丈夫对国家,征战效力;和您是同乡亲友,您(怎么)忍心让(他)死后弃尸北边荒野,(您)怎么如此无情啊!”第二年春天,符存审病情严重,上奏请求能活着见到皇上,不被允许。符存审伏在枕上感叹道:“老夫侍从两位主人,前后四十年,有幸遇上现在天下统一为一家,边远的人都能回到京城,过去的敌人也无不在宫中任职,只有我与皇上隔绝,岂不是命运造成的!”五月十五日死于幽州官舍,时年六十三岁。庄宗震惊哀悼很久,停止上朝三天,赠尚书令。
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尔其勉哉!”子孙皆诺。
存审出身贫寒没有地位,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柄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到达将相这样的高位。这中间(经过)九死一生的险事不止一件,剖开肉骨从中取出箭头的情况总共一百多次了。”于是,把所取出的箭头给孩子们,吩咐他们珍藏起来,说:“你们这些人都出生在富贵之家,应当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你们要努力啊!”他的子孙都答应了。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非天赞欤? 帮助 .B.诘旦进军,梁军逆战 反攻 ..
C.自是梁军闭壁不出 营垒 .D.坚求入觐寻医 朝见君王 .
答案:B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思得歌者以助欢 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 ..B.主将欣然,驰骑而舍之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C.庄宗震悼久之 顷之,持一象笏至 ..D.尔其勉哉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答案:C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幸而遇今日/天下一家/远夷极塞/皆得面觐/彤墀射钩/斩祛之人/孰不奉觞丹陛/独予壅隔/岂非命哉
B.幸而遇今日天下一家/远夷极塞皆得面觐/彤墀射钩斩祛之人孰不奉觞/丹陛独予壅隔/岂非命哉
C.幸而遇今日天下一家/远夷极塞/皆得面觐彤墀/射钩斩祛之人/孰不奉觞丹陛/独予壅隔/岂非命哉
D.幸而遇今日/天下一家/远夷极塞/皆得面觐彤墀/射钩斩祛之人/孰不奉觞/丹陛独予壅隔/岂非命哉
答案:C
8.下列对课文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符存审曾犯法当死,为保全性命,拖延时间,提出到危墙下行刑的请求,获得准许。后因歌妓请求,获得宽宥,被免除了死罪。
B.唐庄宗贵为君王,能身先士卒,勇气可嘉,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亦有“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之语盛赞其意气之壮。但符存审认为君王更应该保证自身安全,征伐之事应交
给部下去办。
C.为实现早日进攻的目标,符存审使人夜观天象,见鸡大如斗的天象,便以“老天相助”之说鼓舞士气,终大败梁军。同时他又深知“困兽犹斗”“穷寇莫追”的道理,对梁军“网开一面”,轻松化解同州之围。
D.朝中重臣郭崇韬自恃劳苦功高,不把符存审这样的老臣放在眼里,多次阻挠符存审上朝面圣,致使一代名将,含恨而终。
答案:B
9.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时河中久臣于梁,众持两端,及诸军大集,刍粟暴贵。(4分)
译文:当时河中长时间对梁臣服,人民游移在两国之间,等到各路大军聚集,粮草的价格暴涨。(给分点:“臣于梁”,“臣”名—动,“于梁”介词结构后臵,最佳解释“对(向)梁臣服(称臣),解释为“臣服梁国”也勉强算对;“持两端”,解释为“游移在两国之间”或“两边讨好”;“及”,“等到”;“刍粟”,“刍”为“草”,“粟”为“粮”。) ⑵与公乡里亲旧,公忍令死弃北荒,何无情若是!(3分)
译文:和您是同乡亲友,您(怎么)忍心让(他)死后弃尸北边荒野,(您)怎么如此无情啊!(给分点:“亲旧”,亲人朋友;“何”,怎么;“若是”,像这样、如此,状语后臵。) ⑶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3分)
译文:期间九死一生的情况不止一次,破开骨头取出箭头的情况总共有一百多次。(给分点:“出万死获一生”,意译为“九死一生”;“镞”,箭头;“凡”,总共。)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8分)
鹊桥仙 己酉山行书所见
辛弃疾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注:这首词是作者罢官后居于江西上饶时所作。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上片既表现了作者赏玩山水的闲情逸趣,也流露出英雄失路、有志难骋的寂寞悲情;(2分)下片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农村生活和劳动农民的感情。(2分)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答:全篇主要运用对比(或者反衬)手法。(1分)下片农民婚娶的热闹场面和上片词人闲看飞泉、醉扶孤石的寂寞形成强烈的对比,(1分)这种反差,不仅没有刺激词人倍感孤独,反而冲淡了词人的感慨,表达了词人豁达洒脱的一面。(2分)
(答白描、夸张手法,表现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农民的关心。得2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 ,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李密《陈情表》) (3) ,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岁暮阴阳催短景, 。(杜甫《阁夜》) (5)鸟雀呼晴, 。(周邦彦《苏幕遮》)
⑴景翳翳以将入 ⑵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⑶熊咆龙吟殷岩泉 ⑷天涯霜雪霁寒宵 ⑸侵晓窥檐语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今夜,谁在搜捕圣诞老人?
面对圣诞节“入侵”,来自北大、清华、南开等名校或科研单位的十位“博士”发出联署倡议,以此“唤醒国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看到这则新闻,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又有人拿国家和传统绑架国民了。
“博士生”和“博士熟”们大谈“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要驱逐西洋文明的“异端”。不知十位“同端博士”眼里中国文化的“主体性”是什么。在我看来,文化不过是人类发明的一种工具,本无所谓“主体性”,即便有那也得首先满足人的主体性。而人的主体性,更决定于人的自我选择的权利。工具的主体性不能超越于人类的选择之上。所以,在博士们大谈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同时,首先要明白的是,无论是过什么节,在哪天过节,那都是公民自己的私事。
从政治伦理上讲,国家因契约而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制造的一种工具,同样难免有“虚拟社区”的意味。所谓本土情感或爱国主义,既取决于本土文化与国家有着怎样的价值与美德,同样取决民众的价值判断与审美。所谓“本土情感”、“爱国主义”并非一种“逆来顺受”、“嫁鸡随鸡”的情怀。
我们的一切文明,当归属于人类文明。本质的圣诞上说,人类文明是一个“文明共同体”。然而,有些人非要将人类文明像切西瓜一样分成几瓣,然后将它们对立起来,就像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一样勾引大家举起各自的一瓣西瓜进行肉搏。文明对立论者说别人手里的西瓜被下了毒药,而自己的那一份却是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所以,在他们看来,向世界推销孔子是为世界文明作贡献,而在中国抵制给小孩送礼物老人却是为保家卫国。他们丝毫不为自己抵制人类文明的成果感到害臊。这种精神分裂表现在,一方面他们尽享人类文明的成果,另一方面又要举着西瓜刀与光彩照人的人类文明作战。
事实上,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无论“洋节”,还是“土节”,对于我们这些后人来说,更像是一种精神领域的公共产品。究竟以怎样一种心态来对待节日,那完全是后人的自由。至于说圣诞节对本土节日的压迫,更是无稽之谈。毕竟,圣诞节并不具有排他性,它至多只是多给民众一次自由选择的机会,而且,并非多数人选择过圣诞节,其他人就不可以过圣诞以外的节日。十位“同端博士”以“传统文化”的名义驱逐圣诞老人,不过是用自己的愚蠢观念剥夺或诋毁他者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
每个人都有自我封闭的自由,若是号召别人和他们一样自我封闭,而且自我封闭到了“爱国”与“爱传统”的高度,倒真需要引起大家注意了。今日中国正在转型,在此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征途中,有些人签名是做历史与文明的加法,有些人签名做历史与文明的减法;有些人为民众获取更多的权利签名,冒险犯难,促进中国的自由与繁荣,有些人则为“驱逐异端”签名,给这个社会的发展增加几副手铐与脚镣。
我曾经主张“每个人争自己的传统,就是争中国的自由”,一个社会的富庶,就在于我们有较多种的选择。平安夜,不知道那些博士们是否会跑到松树林里搜捕圣诞老人,为中国文化做净身运动?文化卫道士们或许永远目光明亮,他们不用睡觉,只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终究会疲倦。若要相安无事,最好的办法是他们继续保留“唤醒国人”的热情,与此同时也请尊重我们在劳碌一天或一年后选择如何休息或睡觉的权利。
(选自熊培云《自由在高处》,有删改)
12.“十位博士联盟”倡议抵制圣诞节是出于____________________主张,而作者批驳这种作法所依据的观点是人对于文明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化主体性”或“中国文化主体性”; “自我选择的权利”
1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虽然西方文明和中方文明是相冲突的,但是像“十位博士联署”之流不应该干涉人们对文明的自由选择。
B.本土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取决于民众自己,这也是文化的“主体性”决定于人的主体性的一种体现。
C.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封闭的自由,但是自我封闭到“爱国”与“爱传统”的高度,还是需要警惕的。
D.“同端博士”驱逐圣诞老人实际上是在剥夺他者选择生活的权利,他们应该停止这种愚蠢的行为。
B (A项中,“作者认为虽然西方文明和中方文明是相冲突的”原文并无此意。C项主要是说“号召别人和他们一样自我封闭”值得大家注意。D项从原文“若要相安无事,最好的办法是他们继续保留“唤醒国人”的热情”可看出作者并不认为“他们应该停止这种愚蠢的行为”。) 14.对本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实质上是一种狭隘的理论,具有对自我文明护短的精神分裂实质。
B.无论是哪个民族的节日,都属于精神领域的公共产品,人们完全具有选择“过”还是“不过”的自由。
C.归根结底,文化和国家都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明的工具,人们有自由选择工具的权利。 D.人们在主张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并努力将其向世界推销的同时,也要吸纳借鉴其他种的文明。
A(“文明冲突论”勾引起文明对立的“肉搏”,主张自己国家民族的文明,却与其他的人类文明作战的态度才是精神分裂。)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18小题。
我改变的事物
刘亮程
①我年轻力盛的那些年,常常扛一把铁锨,像个无事的人,在村外的野地上闲转。我不喜欢在路上溜达,那个时候每条路都有一个明确去处,而我是个毫无目的的人,不希望路把我带到我不情愿的地方。我喜欢一个人在荒野上转悠,看哪不顺眼了,就挖两锨。那片荒野不是谁的,许多草还没有名字,胡乱地长着。
②有时,我会花一晌午工夫,把一个跟我毫无关系的土包铲平,或在一片平地上无辜地挖一个大坑。我只是不想让一把好锨在我肩上白白生锈。一个在岁月中虚度的人,再搭上一把锨、一幢好
房子,甚至几头壮牲口,让它们陪你虚晃荡一世,那才叫不道德呢。当然,在我使唤坏好几把铁锨后,也会想到村里老掉的一些人,没见他们干出啥大事便把自己使唤成这副样子,腰也弯了,骨头也散架了。
③几年后当我再经过这片荒地,就会发现我劳动过的地上有了些变化,以往长在土包上的杂草现在下来了,和平地上的草挤在一起,再显不出谁高谁低。而我挖的那个大坑里,深陷着一窝子墨绿。这时我内心的激动别人是无法体会的——我改变了一小片野草的布局和长势。就因为那么几锨,这片荒野的一个部位发生变化了,每个夏天都落到土包上的雨,从此再找不到这个土包。每个冬天也会有一些雪花迟落地一会儿——我挖的这个坑增大了天空和大地间的距离。对于跑过这片荒野的一头驴来说,这点变化算不了什么,它在荒野上随便撒泡尿也会冲出一个不小的坑来。而对于世代生存在这里的一只小虫,这点变化可谓地覆天翻,有些小虫一辈子都走不了几米,在它的领地随便挖走一锨土,它都会永远迷失。
④有时我也会钻进谁家的玉米地,蹲上半天再出来。到了秋天就会有一两株玉米,鹤立鸡群般耸在一片平庸的玉米地中。这是我的业绩,我为这户人家增收了几斤玉米。哪天我去这家借东西,碰巧赶上午饭,我会毫不客气地接过女主人端来的一碗粥和一块玉米饼子。
⑤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却永远不会为某一件事去忙碌。村里人说我是个“闲锤子”,他们靠一年年的丰收改建了家园,添臵了农具和衣服。我还是老样子,他们不知道我改变了什么。
⑥一次我经过沙沟梁,见一棵斜长的胡杨树,有碗口那么粗吧,我想它已经歪着身子活了五六年了。我找了根草绳,拴在邻近的一棵树上,费了很大劲把这棵树拉直。干完这件事我就走了。两年后我回来的时候,一眼就看见那棵歪斜的胡杨已经长直了,既挺拔又壮实。拉直它的那棵树却变歪了。我改变了两棵树的长势,而现在,谁也改变不了它们了。
我把一棵树上的麻雀赶到另一棵树上,把一条渠里的水引进另一条渠。我相信我的每个行为都不同寻常地充满意义。我是一个平常的人,住在这样一个小村庄里,注定要闲逛一辈子。
当我50岁的时候,我会很自豪地目睹因为我而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的大小事物,在长达一生的时间里,我有意无意地改变它们,而这一切,只有我一个人清楚。
我扔在路旁的那根木头,没有谁知道它挡住了什么。它不规则地横在那里,是一种障碍,一段时光中的堤坝,又像是一截指针,一种命运的暗示。每天都会有一些村民坐在木头上,闲扯一个下午。也有几头牲口拴在木头上,一个晚上去不了别处。因为这根木头,人们坐到了一起,扯着闲话商量着明天、明年的事。因此,第二天就有人扛一架农具上南梁坡上了,有人骑一匹快马上胡家海子了……而在这个下午之前,人们都没想好该去干什么。没这根木头生活可能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坐在一间房子里的板凳上和坐在路边的一根木头上商量出来的事,肯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
多少年后当眼前的一切成为结局,时间改变了我,改变了村里的一切。整个老掉的一代人,坐在黄昏里感叹岁月流逝、沧桑巨变。在时间经过这个小村庄的时候,我帮了时间的忙,让该变的一切都有了变迁。我老的时候,我会说:我是在时光中老的。
15.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①那才叫不道德呢。(2分)
答:作者认为“那”就是指“搭一把锨,一幢好房子,甚至几头壮牲口”的生活是“虚晃荡一世”,是不道德的,是没有意义的一生。(1分)人应该有自己的追求、理想。人的一生不应该是仅仅为了满足物质的需求,更要有精神的追求。(1分)
②它不规则地横在那里,是一种障碍,一段时光中的堤坝,又像是一截指针,一种命运的暗示。(2分)
答:把横在路旁的木头看成“障碍”比作堤坝,代表着对待熟知的生活麻木,不善于思考的人生态度。(1分)把木头比作“指针”,看成与“暗示”则表现的是一种善于发现生活中小事的意义,善于思考的人生态度。(1分)
16.结合全文,分析“我”改变了哪些事物?“我”又是怎样看待自己对事物的改变的?(6分)
答:把土包铲平;在平地上挖一个坑;在玉米地方便使其增产;改变树的长势;赶麻雀,引渠水。(4分)作者的态度是愉悦、自豪。(2分)
17.分析第五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总括上文中“我改变的事物”有哪些,开启下文“我改变的事物”及其意义。(2分)
内容上将“村里人”与“我”的生活态度进行对照,突出我们之间的隔阂及我与众不同的生活情趣与追求。(2分)
18.村里人认为“我”是个“闲锤子”,作者认为自己是个闲不住的人。请结合全文,分析“我”是怎样的一个人。(6分)
答:“我”是在这不起眼的小村庄里,一个不能干重活累活的农民,卑微平凡而不引人注意的小人物。(2分)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但不像普通农民一样仅以好房子、壮牲口、农具等物质的享受为目标。“我”是不愿意虚度岁月,以精神追求,善于独立思考的人。(2分)“我”还善于发现生活中小事的意义,是一个始终能够笑对人生,豁达、乐观地在乡村中生活的睿智者----乡村哲学家。(2分)
六、选做题(12分。19、20题任选做一题)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捉鼠纵鼠记
([奥]Peter Altenberg)
因为油漆住屋,我到附近一家很清静的小旅馆去避居几日。我带的行李只是一个装着两双袜子的雪茄烟盒,另有一份旧报纸包着一瓶酒,以备不时之需。
午夜左右,忽然听到浴室中有一种奇怪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出来了一只小老鼠,它跳上镜台、嗅嗅我带来的那些东西。然后又跳下地,在地板上作了些怪异的老鼠体操,后来它又跑回浴室,窸窸窣窣,不知忙些什么,终夜不停。
第二天早晨,我对打扫房间的女侍说:“这间房里有老鼠,胆子很大,吵了我一夜。” 女侍说:“这旅馆里没有老鼠。这是头等旅馆,而且所有的房间都刚刚油漆过。”
我下楼时对电梯司机说:“你们的女侍倒真忠心。我告诉她说昨天晚上有只老鼠吵了我一夜。她说那是我的幻觉。”
电梯司机说:“她说得对。这里绝对没有老鼠!”
我的话一定被他们传开了。柜台服务员和门口看门的在我走过时都用怪异的眼光看我:此人只带两双袜子和一瓶酒来往旅馆,偏又在绝对不会有老鼠的旅馆里看见了老鼠!
无疑,我的行为替我博得了近乎荒诞的评语,那种娇惯任性的孩子或是孤傲固执的老人病夫所常得到的评语。
第二天晚上,那只小老鼠又出来了,照旧跳来跳去,活动一番。我决定采取行动。
第三天早晨,我到店里买了只老鼠笼和一小包咸肉。我把这两件东西包好,愉愉带进旅馆,不让当时值班的员工看见。翌晨我起身时,看到老鼠在笼里,既是活的,又没有受伤。我不预备对任何人说什么。只打算把它连笼子提到楼下,放在柜台上,证明我不是无中生有地瞎说。
但在我准备走出房门时,忽然想到:我这样做,岂不是太无聊,而且很讨厌?
是的!我所要做的是爽爽快快证明在这个所谓绝对没有老鼠的旅馆里确实有只老鼠,从而一举消灭我以雪茄烟盒装两双袜子,外带一瓶酒(现在只剩空瓶了)来住旅馆而博得怪人畸行的光彩。
我这样做,是自贬身价,使我成为一个不惜以任何手段证明我没有错的器量窄狭、迂腐无聊的人。
我赶快轻轻走回房间,把老鼠放出,让它从窗外宽阔的窗台跑到邻屋的屋顶上去。 半小时后,我下楼退掉房间,离开旅馆。出门时把空老鼠笼递给侍者。 厅中的人都向我微笑点头,看着我推门而去。
记住,如果有朝一日,你对某一件事知道得绝对正确,可以提出确实证据证明你不会错时,你就该暂时打住,仔细想一想。牺牲你似乎疏散狂放,但实际可喜可爱的性格,换来这样一个小小的胜利,是真值得吗?
(1)试分析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6分)
答:小说情节上的最大特点是“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发现旅馆里有老鼠,向女侍和保安阐述事实,却遭到众口一词的否认,这一情节本就有出人意表之处;“我”采取行动并成功抓住了老鼠,本可以借此证明自己并非无中生有地瞎说,但“我”最后却将好不容易得来的证据放弃了,更是让人意外。但联系“我”住店时所带的寒酸的物品以及众人看我的怪异的眼光,一切又变得顺理成章——谁会在乎一个像我这样的行为怪诞的小人物的话呢?标准早已确定,结局便也早已注定。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放弃辩护反倒不失为一种“明智”的行为。这样的情节设计不仅使故事变得生动有趣,也引发了读者的深刻思考。
从情节的“摇摆”、结构的“延迟”或合适的“容器”选取等方面来谈,只要分析得当亦可。
(2)简析小说主旨及其现实意义(6分)
答:有人怀疑我的陈述可理解,但人人怀疑则有原因。旅馆人员应是发现旅客行李简陋,因而不在乎他的意见,进而怀疑他有不轨图谋,故而一边倒地反驳他的话,故事借荒诞的结局来讽刺可笑的社会现象:某些势力共同形成强大的恶俗偏见,它们甚至可以联合起来绞杀真相,颠倒黑白;而最后,作者的息事宁人的“理智”的态度和做法也感叹了反击众人偏见,揭露事实真相的艰难、尴尬和无奈!(4分)
现实中像这样的“人微言轻”的情况是十分常见的,我们在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的时候往往不是看事件本身,而是先入为主地看说话的人,如果说话的人只是一个小孩、一个没什么文化的人或是贫穷的人,那么即使“他”讲的是真相,人们的信任也会大打折扣,并附上一句“你懂什么”!所谓“话语强权”正是这样。(2分)
(关键看主旨归纳是否到位,现实意义是否讲清。只需大意相同,要求自圆其说。)
20.分别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有一批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开会后发出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来,必须回过头去汲取2500年前孔子的智慧。
(1)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请陈述个人观点并简单论述。(6分) 开放性命题,可肯定、否定或辩证看待,只要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以民为本、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等思想对当今“以德治国”有着重大的意义;其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以义制利等思想契合当今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可持续与和谐发展。
(一)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预言,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科技发展将会突飞猛进,这取决于四个有利因素:经济实力的强大、决策者的决心、大量的青年人才、良好的传统。在传统方面,杨振宁极为看重由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在教育方面的深远影响。众所周知,孔子非常重视教育,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思结合、重视实践、学仕结合……其中的一些观点今天看来更显卓越。比如,他的富民而教的主张,几乎就是我国普及教育、提高民族素质,以实现“科教兴国”政策的古代版本。 (教育)
再如,在兴起于西方的现代教育中,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是最重要的内容,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则普遍被忽视,其结果是人的工具化、物化,孔子德才兼备、德智并重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补其偏。
(二)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动下,西方传统的管理思想强调高效率、标准化。在这种体制下,人只被视为整个生产流程中的一个环节、一道工序,或只是庞大而复杂的制造金钱的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他的生活和权利得不到企业管理者真诚全面的关心。与此相反,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理念则是“以人为本”,实实在在地爱人、关心人,而不仅仅是利用人、控制人。这就使得生产者在企业中有一种“家”的归属感,企业的对内凝聚力、对外竞争力也由于生产者对“家”的忠诚奉献得以增强。用一位日本企业巨子的话说,儒家的管理模式就是:一手拿算盘,一手持《论语》。 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在“儒商”身上表现得最为全面。其博施济众、依群利己的经营宗旨,以人为本、仁民爱物的经营原则,以义取利、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好学重教、以智经商的经营特色,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经营方法。这一切无不是孔子思想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创造性运用。 (经济)
(三)当今世界有两大显著趋势,其一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扩展,人们被愈加紧密地联系在一个“地球村”中,其二是某些民族、国家间的冲突和矛盾似乎在朝着扩大、加剧的方向发展,帝国主义、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幽魂仍在四处游荡。在未来的世界中,各国应当遵循怎样的政治伦理,才能使我们这个星球平安无事?孔子充满仁爱精神的“忠恕”之道应当是当今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中心价值。孔子主张的“和而不同”应当是克服“西方中心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实现文化多元存在、民族共同发展、国家共同繁荣的基本法则。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不应成为歧视和强权的现实借口,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也不足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一元宿命。唯有彻底摒弃满怀恶意的达尔文主义的西方政治思维,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世界政治生活中的最低共识,用孔子一样对他人充满善意的目光去看待其他的国家和民族,庶几人类可以实现“有道”的大同社会。(政治)
2006年8月4日,南怀瑾在上海做了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众传播”的演讲。其中提到自己对儒、道、佛三家的看法:“我有一个比方,孔家店是粮食店,人人非吃不可。道家是个什么店呢?药店。药店一定要有嘛,生病去买药吃,不生病不需要买。佛家开的什么店?百货店。什么都有,你高兴可以去逛一逛。”
(2)请根据所知的文化知识对南氏观点进行简单印证。要求援引相关古语或古例。(6分) 20.参考答案:
儒家关注现实人生,关注社会人伦。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处世之道就带有很强的务实精神,无论是其思想核心“仁”的修炼、“礼”的规范,还是“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的主张,还是“修齐治平”的方法,都涉及到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最基本的为人处世的问题。所以说儒家“开的是粮食店”。
道家开的是药店,即儒家在积极入世的过程中难免“受伤”,这时道家思想中突出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就能起到一定的心理调节作用。儒家在追求以天下忧乐为忧乐,锐意进取,建功立业而不可得时,道家思想中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超然通达、静观待时的思想便是很好的“疗伤之法”。孔子就曾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并欣赏曾点的超脱旷达。
佛家作为一种宗教,从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其基本精神是不科学的。但不少佛经通过故事宣扬佛教思想,带有很强的文学性,且内容上包罗万象。既有“务实”的处世之道,如《尝庵婆罗果》告诉我们要懂得推论,《入海取沉水》告诉我们不要随波逐流;又有“务虚”的心性之说,如“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顿悟之说。所以说佛家开的是百货店。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场景一:午夜的路口,街道上没有一个行人。仅有的一辆车静静地停在斑马线前等待交通信号灯变绿。
场景二:车道上,一个神色焦急的行人一边躲避着来往的车辆,一边在车流中穿过马路。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解析】
作文立意分析:
材料一 1、体现了人物对规则的严格遵守,不因自我的需求而罔顾规则,也不因缺乏监督而改
变所恪守的准则。
材料二 1、人物的行为与第一则材料中的刚好相反,他以自我的需求为行事准则,罔顾他人的
需求,甚至侵犯了他人的空间和权利。
2、善于变通,会在特殊情况(神色焦急可看出)时作出灵活的处理,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
立意指导:1、规则是维持公共领域之正常秩序的基础,规则的制定基于公共利益,任何个体和组织
都应不容臵疑地遵守规则。(据材料1正面立意)
2、规则的本意是保障公众利益,也包含保障所有个体的利益。当个体的合理利益与公众
利益相冲突的时候,我们不能生硬地制止个体对于自我合理利益的追求。
(据材料2正面立意)
3、规则必须遵守,但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有时要灵活处理。(结合2则材料综合立
意)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2则材料综合立意)
5、交通安全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仅从材料表层立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