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课文主要是激起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教学时我先出示国旗,引导学生说出国旗的组成部分,老师说其含义,学生听得入神,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就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里去。
在教学中,我重视创设情境,结合表演,看图,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情的同时,品位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孩子提供说话的机会,表演的舞台,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 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飞跃发展,这节课,我让学生两次唱国歌,使课堂气氛变静为动,让学生乐于参与,让学生自觉的投入到爱国旗爱祖国的情境中,因此朗读时同学们声音洪亮,气势昂扬。我也不自觉的和学生一样内心汹涌澎湃。此节课遗憾的是原打算让电视台播放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场面,因故未能播放,没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秋天
无论是诵读还是品读课文,我都让学生们紧紧围绕着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及“自学指导”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自我探究、自主学习。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教师是引导者,是组织者,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整个学习的过程充满着发现的快乐与自信。
望庐山瀑布
教学《望庐山瀑布》这一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了许多有关李白的资料以及一些他所写的诗。上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介绍李白,读读收集到的李白的诗。课前的准备既培养了学生
动手收集资料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接着我用图片和录音向学生展示了瀑布的壮美并揭示了课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我让他们面对图片听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诗境自由朗读。在逐句指导朗读的时候我告诉学生:第一行中的“生”字写出了云雾在太阳照射下不断升腾,在香炉峰盘旋缭绕的动态。第二行的“遥”字写出了诗人远望的立足点,“挂”则写的极为生动。这两行都用了欣赏的语气,读的应该比较舒缓。第三行的“三千尺”运用了夸张的写法,读时也应该略带夸张的语气,吐字要强劲响亮,“三千尺”要拖长去读。最后一行的“疑是银河落九天”,“疑”要重读,整句要放慢速度,这样才能读出回味无穷,意犹未尽的感觉。指导过后我让学生再反复朗读以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敕勒歌
“古诗诵读”是教材中的一种新课型,既然是诵读,课堂上就应该有琅琅的读书声。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读,如:个别读、分男女生读、齐读、找朋友读等,学生能在这种不时变换的读中读诗的乐趣,从而领悟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另外还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他人读书的习惯。
在次课的教学中,我还重视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从插图入手,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感知诗文,体会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日月潭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如临其境。在读中整
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在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形象,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赛读、找伙伴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老师适时的点拨和示范下,体会和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窗前一株紫丁香
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课文语言虽浅显易懂,然而意境却是优美感人,只有引导学生完全进入课文的意境当中,且个性化地指导朗读,很好的关注学生朗读的情况,才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刚开始学生的情感始终激发不起,于是老师的深情朗读带动了学生的激情,因此在朗读教学这一环节中,整个课堂氛围很好,学生十分投入。如:读第一小节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浓绿”的小院是什么样的?“我们”到小院栽紫丁香的时候是怎么做的?读出小朋友“踮起脚尖”的情态,感受他们悄悄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的。读第三、第四小节,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边读边展开想象“绿叶在风里沙沙地响”是怎样的动听,假如那是小朋友的歌会唱些什么?
阳光
因为考虑到二年级学生难以掌握全文内容。所以把这个问题分解了:先问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再请学生根据课文故事内容说一句话,用上“佳子”“阳光”“奶奶”。
接着,让学生在第四自然段中找到课文中相应的句子:看到可爱的阳光,佳子心里闪
出一个美好的想法: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它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奶奶。先让学生围绕“美好的”积累。然后让学生看板书和句子质疑。
开始我担心学生难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准备作些指导。但学生的表示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提了这样几个问题:佳子为什么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佳子是怎样把阳光带给奶奶的?佳子把阳光带给奶奶了吗?接下来,我就根据这三个问题组织教学。
佳子怎样把阳光带给奶奶的?从佳子的动作和语言可以体现。主要是在六、七自然段里。第六、七自然段以读代讲。两段体现的心情截然不同,指导朗读时学生容易掌握。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的变化,学生基本做到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
由于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甚远,所以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毛主席的图片资料及小故事,在课堂上交流、反馈,加深对毛主席的了解,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水的来之不易,我让学生先了解沙洲坝的地理环境,出示童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让学生大声朗读,想象沙洲坝人民没有水生活是多么的不方便,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缺水带来的烦恼,使孩子们切实体会到沙洲坝人民生活的不容易。然后抓住“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这句话,让学生想象情境,练习说话:
每当烈日炎炎的时候,乡亲们……
每当寒风刺骨的时候,乡亲们……
每当大雪纷飞的时候,乡亲们……
每当暴雨倾盆的时候,乡亲们……
这样,学生深切的体会到水的来之不易后就更能感受到毛主席和战士们挖井这一举动给乡亲们带来的方便,以及乡亲们对主席的敬意。从而深刻地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然后让学生说说“石碑立好后,可能会有哪些人去看?看了以后,又会说些什么”。这样,学生既体会到了毛主席和八路军的奉献精神,也看到了普通农民的淳朴和真诚。
同时,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到读通、读顺,到抓住重点词句想象读,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行为。最后由文本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体会现在生活的幸福,谈谈“我们在享受他人方便的时候,又应该不忘哪些人”,如:“穿衣不忘织布人”、“吃饭不忘种田人”、“住房不忘建房人”等等,让孩子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他人的深深爱意,学会感恩,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朱德的扁担
由于孩子对朱德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引导他们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来感悟文章内容。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绍了一些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中的“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第二自然段中介绍区挑粮的原因是我训练学生说话的重点。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来
了解储备粮食的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并通过反问“去挑粮容易吗?”让学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词语的意思,联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粮的艰辛,为后面学生感悟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埋下伏笔。第三自然段是重点,“一道”、“一块儿”两个词语其实很能体现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可以主要抓住了想象练习,让大家想想:战士们会怎样劝朱德?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扁担?藏好了心里会怎么想?朱德发现扁担没有了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去找而是“连夜又赶做一根扁担?”在想象中他们对朱德与大家同甘共苦的精神。
保护庄稼好卫兵
识字一《保护庄稼好卫兵》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借写“小青蛙是保护庄稼的好卫兵”引导学生集中识字。利用基本字“青”加上不同偏旁进行识字教学。我在教学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以“闯关”的游戏形式入手,巧妙地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在识字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识字积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字形不相同部分的不同表意来掌握生字的形、音、义,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效果。同时由于本课内容具有丰富的人文意义我也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保护动物”的道理,如提问为什么要保护青蛙?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意识到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识字写字教学的过程主要是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在课堂上留出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书写,让学生说说字的占位问题,重点字我再进行指导,分析。
天鹅、大虾、和梭鱼
《天鹅、大虾和梭鱼》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浅显幽默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如何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意,明白道理。本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意义深刻。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读文识字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使识字、读文任务真正落在了实处。坚持在语境中理解词语,
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词语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积累词语、运用词语,这一教学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但是,从学生学习的主观角度出发,欠缺的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主探究这一学习态度的培养。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又能保证课堂教学目标落在实处,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尝试。
征友启事
语文课堂,讲究人文,讲求拓展,但是永远都不能丢掉最基本的语言文字训练。在进行两则征友启事对比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第二则征友启事和第一则相比,有什么地方不同?学生得出:多了“或者”和“其中一点”四个词语。我又追问:“多了几个词语,意思上有什么改变?”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明白第二则征友启事多了“或者”“其中一点”几个词语,却少了很多对朋友的要求。
在备课中,我发现在四个动物都要和小牛做朋友的四句话中,有四个字“同”“陪”“跟”“和”意思非常相似,但是作者并列地运用了它们,避免了语言的重复和累赘,可是,如何处理这部分,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神奇之处呢?我依然采用了最原始但却最扎实的造句训练,在多个句子的感悟中,学生明白了这四个字的意思其实是基本一样的,体会到了文字的神奇。
小猫刮胡子
课堂中,我让学生采取主动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着重锻炼学生的动脑,动眼,动手,动口能力。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来自读自解,自言表达。对于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正确评价。,我让学生边看插图边自由说话引入新课,充分训练学生
的语言组织能力。再从图画中引入第一,二自然段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运用。学习第四自然段,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自主思考问题,并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有关句子,然后集体反馈交流。既扩展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课堂上,我更注重了读的训练,并细细地指导学生如何去读。如,“仰着脑袋”“碧緑碧緑的”“一眨不眨的”要重读 ,让学生从读中感觉这是只调皮,好奇的猫。其中“老长老长的”“也”“干干净净的”这三个词的语调要拉长一些。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小花猫的调皮可爱。课件中插入的动画片形象有趣,满足了学生的好奇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马过河
老马说的话是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同一条小河,为什么老牛说浅,松鼠却说深?2为什么小马觉得河水不深不浅?并借助课件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分析、交流,对“因为··所以··”“既不像··也不像··”等句式训练。使学生明白老牛和松鼠都只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忽视了小马的实际情况而下结论。它们说法不一,是因为它们身高不同。从而让学生懂得处理问题应根据不同情况去判断,不能光听别人说,而要动脑筋,还要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在这个环节还渗透了安全教育。
星星的新朋友
课文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而“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课文可以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读还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学语文有许多课文文字优美,语言流畅,感情真挚,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朗读训练,在读中体会意思,通过读领悟感情。例如《星星的新朋友》一文用对话的形式描绘了人造地球卫星的不同功能。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他们各自
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思想感情。教学时,我设计了三次读:(1)自由通读全文,边读边找:课文描绘星星的几个新朋友?这些新朋友分别有什么特点?(2)默读全文,要求学生提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和问题;(3)有选择朗读课文片断,挑一处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和段落读一读,并说出为什么。我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再对文中典型的句子进行对比读、欣赏读等朗读形式,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领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样以读引思,把学生置于课文情景之中,既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朗读,又保证了学习的主体不是依赖于老师的牵引,而是依靠自己积极的读,主动的思,再通过老师适当的点拔,很自然地显示同语言文字的“形”,最后美滋滋地读出语言文字的“味”儿来,有一种水到渠成之感。
我是什么
文章的主线落在一个“变”字上,全文思路清晰,围绕“变”字进行说明介绍,先写水的形状变化,接着写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状态变化,最后写了水的性格变化及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和灾害。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从变“云”,让学生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抓重点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
接着继续引导“我还有什么变化?”自然过渡到下两部分,使学生思考“我在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状态有什么不同?”第三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通过拟人化的比喻,让学生自己通过生活中的的感知,知道了池子里的水是
很平静的,小溪里的流的水很缓慢,江河里流的水非常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涛澎湃。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能体会不同状态的水是有不同的变化的。
最后,是水的性格变化。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温柔,和气的感受;水暴躁时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厉害,发脾气的感受。比较朗读是最能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表现,我采用女生读温和的部分,男生读暴躁的部分,这样一比较起来很容易读好这一段。根据这样的思路理解课文,不仅教给了学生从揭示重点、句子之间的联系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勇敢的个性和探求知识的好奇心。
植物妈妈有办法
为了帮助理解本课的重难点,我让学生自读自悟这几位植物妈妈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并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再自由说说喜欢哪位植物妈妈的办法。在学习课文时,我重点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了蒲公英妈妈的这一段,抓住“降落伞、纷纷”等词去感悟,通过评读、赛读、想象阅读、师生对接读等形式反复朗读体会,为第3、4小节的学生自学作好铺垫。这样的读、悟结合的方法,孩子们易于接受,而且自主地交流的练习也让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邮票上的齿孔
在教学中,我从课题目中的齿孔着手,我利用带齿孔的邮票让学生触摸邮票上的齿孔,让学生认识齿孔,同时我还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带齿孔的东西,比如学生常见的零食袋,加深学生的认识,从而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我做到学生人人动口,采取了自读、小组读、师带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不断地让学生
巩固生字,方式的多元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在教学带齿孔的邮票是怎么发明的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让学生动手实践,做一做。让学生将自己动手做一做的过程介绍给大家,从而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究齿孔给生活带来了方便,这一环节加深了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下面的本课的难点做下了铺垫。最后让学生通过学文并在朗读中感悟原来发明就在身边,并不是件难事,只要留心观察生活,动脑思考,勇于实践,勇于创造,也许你就是下一个发明家。同时让学生进行开放性的交流,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学生说话练习中没能让大部分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再就是对课堂时间把握得不够好,不过我会总结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过得更好。
读读词语识汉字
低年级的孩子,培养语感很重要,这不难,一句一句慢慢教,一点一点慢慢成长。低年级的孩子,识字很关键,这一点,很难很难。因为,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因为大量的识字是夯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关键。教给孩子正确的识字方法,培养孩子浓厚的识字兴趣,推动孩子自主识字毋庸置疑的成为了我识字教学的重中之重。于是决定上一节识字教研课。
没有过多的准备,只是以一节常态课的标准来展示:
磨刀不误砍柴工 首先,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回顾了一年级下册的《合在一起成新字》,从中找出识字规律:加一加。然后再让学生观察两部分的不同,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第二部分是相同的字加一加。基于此,我总结:“相同的部件组合成的字,我们称之为叠字。”温故知新。接着回顾《添口歌》,得出本课识字规律:熟字添部件。最后出示百花园四的《汉字真有趣》(还没学),不仅告诉学生这是遵循部首添
熟字的规律,还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学会前后联系,不但要温习前面所学的知识,还要主动往后学习,灌输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新课由识字二的第一部分的图片入手,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由此导入新课,再让学生自己读,然后男女声分工读,再次自由读,问:“你发现这两部分有什么特点了吗?”学生观察得出结论:“第一部分是草字头的字比较多,第二部分是木字旁的字比较多。”顺着孩子们的汇报,直接揭示本节课学习任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部分。”词卡贴黑板,学生各种读。在学生对这部分字词已经很熟悉的基础上,问:“这些生词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都是草字头?”因为有开课之前的图片导入以及提示仔细观察,学生发现:“这些事物都是藤状的。”我趁势告诉孩子:“这些只有小茎的植物我们称之为草本植物,关于草本植物的汉字都和草字头有关。”然后再进行师生比赛读,分两轮:第一步以小组为单位。第二轮,开火车读。在这轮比赛中,强调学生的速度。我快速地更换着卡片,学生在快速地辨认。这样不仅使学生的精神专注起来,同时也检查了学生对汉字的认读情况。可谓一举两得。
接着,将卡片打乱顺序粘贴到白板上,请学生找出不带生字词的卡片,最后和它们打声招呼,让他们回家。这一环节的设计,打破了只读带有生字的新词的惯例,反其道而行,确保孩子学习的热情。这样一步一步走下来,学生对本节课要认读的生字任务就基本达成。接着,将留在白板上的词卡再反复读,不断的以各种形式巩固认读。最后,在词卡中找出一类生字,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书写。对于字形“茶”我以字谜 “草木之间有一人” 的方式让学生牢记,在说的同时动笔完成“茶”字的书写,从学生的书写反馈,正确率100%。
书写环节,让学生自主观察生字在在田字格的占位,提醒学生关注在横中线、竖中线上的关键笔画。只有抓住了关键笔画,汉字的间架结构才会美观大方。
总之,一节课下来,我没有感受到识字课的索然无味,我始终在感受着学生的积极主动,我喜欢这样的课堂。
我真希望
上《我真希望》这一课,我感觉效果不错,一节课内学生不但踊跃地展示了先学成果,而且还完成了背诵任务。回想起来原因可能有三:第一,我激励他们提早预习课文,要求他们课前争取会背,挑战自己的惰性。这可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我课前做了充分准备,中间没有多余语言,注重彰显学生个性,让学生互动汇报,教师只在适时牵引;第三,我把每一小节的重点词制成卡片,不但让学生熟悉了修饰词,熟悉了课文,而且增强了一些后进生背会课文的信心,让他们从词到句,循序渐进,从而避免畏惧心理,有信心战胜一个个小目标进而战胜一个个大目标。我想这三条是这节课上得比较好的原因。美中不足的是拓展延伸方面做得不够,我启发学生思维的语言不够到位,尤其是对后进生。
清清的溪水
语文课的训练侧重点当然应有所不同。根据《清清的溪水》一课以“对话”为主的内容特点,根据二年级以词、句训练为重点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能力目标为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和把提示语写具体的能力。学生在读文中发现不理解“上游”“不解”两个词语,提出质疑。我让学生对照课文的描述,拿出小兔的图片,在黑板上的插图上演示“小兔沿着小溪,朝上游走去。”这样,学生在看图中,在实际操作中感悟到“上游”就是“位于高处的水流”,而“沿着”就是“顺着”的意思,掌握了“看图解词”这种学法。理解“不解”一词时,我让学生先互相做做“不解”的样子,学生们有的皱眉思考,有的抓头,有的直吸气,个个都一幅“不解”的样子,再让学生读“这和小溪有什么关系?”互相听听,品味“不解”的语气,学生都明白了不解的意思,更重要的是知道了朗读也是理解词语的
方法之一。
一封奇怪的信
通过出示图片和老师的讲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出示图片,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讲解能更容易让学生去体会为什么要去支援大西北。为什么要把槐树籽寄给大西北,通过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很快领悟到其中的真谛。能从小姑娘的行动中知道每个人都要去关心祖国建设
不用嗓子的歌手
低年级小学生对表演特别感兴趣,我设计了扮演小蜜蜂、小青蛙、蝉的角色介绍发声方式,鼓励学生用新颖的方式来介绍。这样的设计是建构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弘扬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学生通过说说演演,深刻理解了小动物的发声方式。这样的创设舞台,使课堂气氛变静为动,让学生乐于参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乐的主动性,为孩子提供了说话的机会,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每个人都有机会说,每个人都能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飞跃的发展。
动物过冬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通过充分地默读、小声朗读自主获得情感体验。这样学生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生通过读第二自然段小蚂蚁和喜鹊的对话了解到燕子、杜鹃、黄鹂到南方过冬,到第二年春天再飞回来;喜鹊在当地搭窝过冬。通过指导学生读好第三自然段的语句,学生体会到了青蛙冬眠过冬的方式。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让学生把握语气,小蚂蚁一
个人的时候那种孤单的语气、见到喜鹊时候的惊喜的语气、小青蛙耐心的语气和听到青蛙睡觉时候的惊讶。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自己体会,自己理解,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本文是一年级下册教材中较长的一篇课文,篇幅长,里面的句子也很长,所以课文教学时,出示的句子,我以红色停顿符表示,让学生在读句子的时候,可以试着断句,我的意图是学生经过长时间的这种训练能够有语感的意识。对于阅读教学,我还是把时间更多的还以学生,学生在说出自己的体会,抓住学生的自主体验,进行朗读指导,这也是现在我们语文课惯用的方式,简单,但是效果不错。阅读课,重在朗读,同时进行一系列的说话训练也是有必要的,对着课文的空白点,我设计了说话的训练:熊日是怎样培育花种的,除了课文中的施肥浇水,他还可能做了什么,或者他是怎样施肥浇水的。本文教学我觉得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写字方面,写字教学也是低年级很有必要的,时间的把握度不够,我在让学生写完之后没有进行相应的评价,这是很大的一个缺憾。
九色鹿
我在教学这一篇课文时,分成了四大版块。第一个版块是课件激趣导入新课;第二大版块是精读感悟主要人物形象;第三大版块是表演故事,体会道理;第四大版块是总结课文、布置作业。我的每一步设计都围绕课题来展开。我的这一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课题的两个方面:一是课堂的预设与生成;二是运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积累。
孟母断织劝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三字经》导入课文,孩子们背完一段三字经后,问他们明白“昔
孟母,择邻处”是什么意思,孩子们一般是不太明白的,于是就给他们讲“孟母三迁”的故事。讲完故事后,问孩子们下一句“子不学,断机杼”是什么意思,就有孩子说出机杼就是织布机。接着我就告诉孩子们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可就是这样一位大教育家,也逃学了呢?这时孩子们就特别的好奇了,于是我就引入课题《孟母断织劝学》。
苏雅的画儿
本节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我在新课改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恰当运用远程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课后反复认真反思。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情境,如:“苏雅满意地端详自己画的图画”我让学生拿起手上的书本当作是一幅自己画得相当满意的图画去满意地端详;“苏雅哇的哭起来”我让同学随着苏雅的心情变化由高兴变得又气又急,读出非常难过又非常着急的语气,声情并茂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心紧紧抓牢在课堂上;“爸爸,你的主意真妙!”学生读时兴趣盎然,高兴得不由自主地跳了起来,在读书中感受到人物心情的变化,把整节课推向高潮。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重视课堂小结。学习了《苏雅的画儿》一课后,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遇到的“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事,他们的回答真是精彩纷呈。有的说:“我的衣服破了一个洞,妈妈给我补了一个喜羊羊的补丁,看起来更好看了。”有的说:“我画画的时候,本来想画一只天鹅,结果画得太低了,就画成了小鸭。”有的说:“我的裙子太长了,我把它剪下来一截,结果又短了,我
就把妈妈的别的布缝上了,结果多了一层花边更好看了。”有的说:“我本来想画太阳,画的有点大,我就把它画成了呼啦圈。”......我觉得多给孩子们训练空间,老师当个忠实的聆听者,这样才能锻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识字三“枇杷”和“琵琶”
本课设计上能够根据孩子们对故事比较感兴趣的特点,用“听故事——读故事——识汉字——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了让孩子自主学习的特点,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古诗两首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刚开始就让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诗(我也注重了读的层次性,从读准、读通顺到读出诗的节奏),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冬爷爷的图画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带着欣赏、赞美的情感来读冬爷爷画出的美丽图画。如:在朗读“啊,窗玻璃上真的画满了画,一格窗框一幅画。”“第一格上画着一棵大树,第二格上画着一座大山,第三格上画着一棵兰花。”“多漂亮的画呀,冬爷爷真是一个大画家!”这几个自然段时,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冬爷爷的画真是美极了,想不想读一读呢?接着我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读。
《冬爷爷的图画》是一篇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性文章,特别适宜于引导学
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把学生的目光由课内引向课外,引向生活。
做灯笼
《做灯笼》这篇课文,讲的是王京和李良合作做 灯笼的事。学习这篇课文,我把重点放在词语教学上。理解词语的方法因词而异。如“公认”的意思是“大家一直认为”,理解这个词时,我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如“咱们班谁学习最好”学生回答一致时就是“公认”。“心事”和“烦恼”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王京有什么心事?李良有什么烦恼?找出文中的语句读一读,就会明白。“合作”一词是本课要求掌握的重点词语,不但要使学生明白“合作”就是“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体会到团结合作的快乐。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第4、5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渗透合作的观念。如: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自己和别人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某件事情的具体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不仅很轻松地理解了词语,还懂得了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发挥个人长处真诚合作,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贺年片
给学生充足的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实践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请同学互相评议,在评议中不断地完善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开天辟地
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在教学时,抓住“裂开一条缝”“咔嚓”“猛”等词语体会盘古神力,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盘古的力大,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段话“清而轻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让学生在朗读中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的妙处。
爱斯基摩人
爱斯基摩人居住的地方为什么会这么神奇?他们的生活习惯为什么这么独特?同学们可以请教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也可以查阅其他资料,在课我们通过谈话交流的形式将课文读通,读懂。
白雪公主(一)
《白雪公主》这篇课文是选自《格林童话》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阅读。我在教学本文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来体会人物形象。抓住“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完成教学。首先,我让学生通读全文后,接着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喜欢的人物,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再找一找书中的原句读一读。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有的学生说喜欢白雪公主,因为她美丽,有的同学说喜欢猎人,因为他聪明、善良;有的同学说喜欢七个小矮人,他们不仅善良,和白雪公主生活得很快乐。他们都是善良的人,而王后特别的狠毒:嫉妒白雪公主的美丽,就让猎人杀死她,学生通过读课文,很容易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其二,通过读文,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学会了理解课文的方法。每次学生说明原因之后,都能引用原文的句子证明白雪公主他们的聪明和善良,王后的狠毒。如:从他们高兴极了,轻声说:“别吵醒这位美丽的小姑娘,让她睡个好觉吧!”可以看出七个小矮人的善良等等。其三,通过读文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了人世间的“真、善、美”。 此种教学方法,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有兴趣,高兴。
白雪公主(二)
森林朗诵会——学生交流句子。引导学生互读互评,将自己的感悟读出来。读正确、读通顺——用心读、读中悟——悟中读、读出情,在这一遍又一遍的读中,在学生、教师、文本三者的对话中,让学生走进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将文本内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