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
作者:王会英
来源:《甘肃教育》2019年第16期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6—0179—01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大力倡导“教、学、做合一”。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中学生道德品质、法律意识的重要阵地,也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就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指明了方向,也给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建生活化场景,丰富生活体验
为了更好地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创建生活化场景。例如,在“国家司法机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创建模拟法庭,引导学生扮演法官和原告,并针对一些特殊的情况进行讨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设定固定的情节,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演绎,在特定的情境中主动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选择最近的热门话题,引导学生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 二、教学内容注重“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积极性。生活化教学方式是具有能动性的,是充满生活气息的,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完全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的学习内容来源于生活并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为此,我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精心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注意挖掘生活事例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借机对学生进行本学科的价值渗透。例如,在讲解《自我保护》时,播放了一段全校师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的视频:全校1000多名师生利用课间操时间参加了演练,全过程用时3分14秒。演练共分为两大步骤:一是紧急避震;二是紧急疏散。当第一声铃响起时,当节任课教师迅速组织学生躲避,并按照躲避姿势保护好自己。当第二声铃响起时,当节任课教师按照撤离的顺序和路线,指挥和带领全体学生快速、有序、安全地從班级里撤出,到操场集合,并蹲下护住头部,整个过程有效增长了广大师生的防震避震知识,有力增强了广大师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恰当引用现实生活的事例,就能使枯燥的内容生活化、趣味化,唤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延伸和升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多媒体教学,提升生活感悟
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喜欢一些色彩鲜艳和直观性强的动画,动画的场面会对他们的感观有着直接的刺激,这种刺激容易让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很快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生命可以永恒吗》这一课时,教师可先播放《西游记》里妖怪要吃唐僧肉的片段,然后教师向学生发问:真的有长生不老的情况存在吗?然后再播放人从出生到衰老的容貌变化,得出生命是否永恒这个话题的答案。最后总结出,生命是有长度的,所以我们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上去。 四、课后社会实践生活化
课外生活化实践活动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将知识延伸到课堂外,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方面,学生能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生活实践中梳理并印证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生命的思考”一单元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抗震纪念馆。学生一边参观抗震救灾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一边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并从心底油然而生出一种对生命的敬畏。这种实践活动有效地避免了课程学习的枯燥,深化了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收获了课本之外的独特体会。 五、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新课改背景下,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及体系不符合素质教育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提出的要求,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评价存在局限性,无法实现对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准确评价。基于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结合生活化教学的实际情况,要利用诊断性评价、相对性评价、定量与定性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等多种方式对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进行全面评价,建立完善的生活化教学评价体系,准确评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际效果。在实际教学中,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为基础,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效为依据,全面评价学生的价值观培养、情感教育等各方面,有利于及时发现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存在的缺陷,制定针对性预防和解决措施,从而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案例与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2036) 编辑:郭裕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