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镇铭
中央电视台每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至今,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了。近几年人们对春晚的议论颇多。议论的结果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正面的观点,对春晚大加赞赏,说中国正在形成一种看春晚的民俗。反面的观点,主要是针对每年的节目水平和质量进行评点,至于取消春晚这样的声音不是没有,但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弱的。
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如果真的可以形成一种全民同时参与的民俗,对于增进各民族以及各地域的相互了解,对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无疑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对于节目的评点,有的确实很有道理,有的却是应验了那句“众口难调”的老话。而对于是否喜欢看春晚的争论,则是一个无头案,永远也不会有一个确实的结果。中国有13亿人口那么多,如果有一半人不喜欢看春晚了,这样是数目已经很大了,但是,我们还有一半人口,还是6亿多。你不喜欢,他喜欢,总之,没有一个标准和准确的数字可以说明人们对春晚喜欢与否。
撇开节目的水平与质量不论,从观众角度来看,对于一样格式的东西,应该是会有厌烦的时候。也许刚刚接触的时候,还比较喜欢,或者一直喜欢几年,到后来就不太在乎了。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这一拨人有些厌烦了,还有另外一拨人接上。原来喜欢后来厌烦的人,也许某一时刻,又回来看看了。总之,中国人基数那么多,总之不愁没有人看春晚。
人们对春晚喜欢与不喜欢是正常的个人行为,人们对春晚有意见有正常的因素,也有不正常的因素。“众口难调”是一方面,水平高低是一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是可以理解的,“众口难调”就不必说了,水平高低问题,也不是一件非常难以理解的,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几十个节目总有很好的,总有比较好,总有不怎么样的,总有很不怎么样的。
然后,对于春晚这样一种可以提高到了民俗高度的文化现象,我们讨论它的时候,不应该仅仅在“众口难调”和水平高低问题上进行无休止的争论,而是要从这种特殊文化现象最根本的手段和目的出发,去寻找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上面提到春晚的节目“众口难调”和水平高低,并不是问题的根本,那么问题的根本是什么呢?春晚问题的根本是全国性和全民族性,春晚产生的文化效应,也是全国性和全民族性的。
几个老面孔,几个老套路,几乎是二十多年来,春晚不变的规律。中国那么大,差异那么大,以不变应千不同万不同,应该是春晚的弊病的根本所在。而产生这些弊病的原因不外乎是利益、惰性和监管使之然也。 说春晚—特殊文化现象的解决方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