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劳动所得税收抵免对社会救助的激励效应

2022-12-07 来源:星星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7月 当 代 经 济 管 理 Ju1.2o08 第30卷第7期 CONTEMPORARY ECONOMY&MANAGEMENT VOI.30 NO.7 论劳动所得税收抵免对社会救助的激励效应※ 方 重 ,梅玉华 (1.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09,2.合肥市地方税务局,安徽合肥230001)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对社会救助制度提出了更新、 救助之手。社会救助制度可以说是维护社会稳定 更高的要求。而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则凸显出现行社 的最基本社会措施之一,对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经 会救助制度的缺陷和弊端。文章通过对比、分析,阐述了 济社会的意义尤甚。所以,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转 劳动所得税收抵免的运作机制,并进一步论证了劳动所得 税收抵免对社会救助的激励效应。 轨并引起剧烈的社会变迁的今天,我们更要冷静、 【关键词】社会救助;劳动所得税收抵免;激励效应 理性地审视、研究现行的社会救助制度,力求使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社会救助之手不仅“温暖”,而且“有力”。 【文章编号】1673—0461(2oo8)07—0062—03 一、现行社会救助制度的缺陷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063l003) 社会救助的对象是社会弱势群体。所谓弱势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群体,是指创造财富、积聚财富的能力弱;就业 竞争能力、基本生活能力差的人群。可以肯定的 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决定了我国的社会福利 是,现行的社会救助制度在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 水平不能单纯地通过财富总量来衡量,还必须考 生活,维护社会、经济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 虑收入分配是否公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的作用,但相对于目前的社会进步程度和经济发 建立和发展,市场竞争带来了显著的效率,但我 展水平而言,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有: 们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竞争市场并不能肯 1.缺乏激励机制,损失经济效率 定使绝大多数人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和各类资源 现行的社会救助制度对弱势群体采取的是定 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也就是说市场不能同时兼 额补助方式,即无条件地对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 顾公平与效率,市场竞争追求单纯高效率的结果 障线的弱势群体予以定额现金补助,维持其最基 必然会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而要实现平等就 本的生活水准,而没有积极、有效地鼓励、帮助 需要政府介入收入分配领域,利用强制手段实现 其劳动脱贫。所以.现行的社会救助制度在努力 各种再分配计划,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然而,不 消除弱势群体因失业、贫穷而带来的痛苦的同时。 幸的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 也降低了弱势群体寻找工作、努力丁作的积极性, 民总体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的贫富差距却 进而演变成了“撒胡椒面”式的施舍行为。不可 在急剧扩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研究 否认。现行的社会救助制度已逐渐蜕化,成为一 表明,我国的基尼系数——衡量一个国家社会财 个维持绝对贫困的消极的济困性制度。这种“吃 富分配公平程度的标志,早在一九九四年就迈过 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特征导致了现行的社会救 了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并以年均0.1%的速度 助制度既缺乏激励机制又丧失了经济效率。 快速爬升,目前更是逼近了0.5一线。 艮显然, 2.忽视尊严,缺少尊重 我国目前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趋势是社会分 现行的社会救助制度似乎将援助演化成了对 配领域不和谐的表现,给社会稳定造成了诸多不 贫困人群的施舍、怜悯,而没有从根本上把弱势 良的影响和后果。因此,为了援助弱势群体,保 群体当作认真尽责的社会成员来看待。苛刻的救 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助条件,无疑忽视了弱势群体的尊严,变相地在 政府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的社会救助制度,并力 弱势群体的身上打上了无能、懒惰的烙印。在现 推三条社会保障线,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 行的社会救助制度下,弱势群体似乎只配获得过 准、下岗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年、过节能吃上饺子的生活标准,而不应当拥有 费标准,力图向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而陷入生计 比较正常的日常消费和日常生活的“奢望”。现行 断绝、生存困难“漩涡”的每一位礼会成员伸出 社会救助制度的“非人性化”特征给弱势群体带 【作者简介】方重(1971一),男,湖南长沙人,高级经济师,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梅玉华(1969-),女, 河北石家庄人,合肥市地方税务局高级经济师,硕士。 6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方重,梅玉华:论劳动所得税收抵免对社会救助的激励效应 来了沉重的屈辱感,进而驱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 卑心理和叛逆心理。很显然,现行社会救助制度 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大相径庭的。 3.范围窄,标准乱,程序不规范 现行的社会救助制度,一方面,范围较窄。 苛刻的救助条件,仅仅使“绝x,l- ̄困者”得到了 救济,而由于忽视了收入差距的因素,却剥夺了 众多“相x,l贫困者”获得救助的机会和权力,违 背了救助x,l象普遍性的原则,极大地限制了社会 救助的范围;另一方面,标准较乱,程序不规范。 现行的社会救助,由政府的民政部门与劳动和社 会保障部门分别进行。而这两个部门则是各自为 战。 “老死不相往来”。这就使得现行的社会救助 活动出现了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对称、程序不规 范、操作不透明的“乱象”,进而产生了该“援” 的没有援,不该“助”的助了的“怪象”,人为地 干扰了社会救助功能的有效发挥。 二、劳动所得税收抵免的运作机制 现行的社会救助制度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和弊 端,迫使我们把目光转向了社会救助卓有成效的 欧美国家。于是,一种对低收入的弱势群体进行 社会救助的方案——劳动所得税收抵免,进入了 我们的视野。所谓劳动所得税收抵免是以一种工 资补贴的形式出现的,对有工作的弱势群体的收 入补助,也就是说,只有正在工作的弱势群体, 才有资格获得劳动所得税收抵免。所以,劳动所 得税收抵免所产生的补助,正是将福利与工作挂 钩的思想体现。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一种退 税,而是政府对低收入弱势群体的现金转移支付。 目前,欧美国家的实际情况说明,劳动所得税收 抵免比针对收入很少甚至没有收入的计划更有可 能帮助弱势群体摆脱贫困。 劳动所得税收抵免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我们不妨举例说明。 劳动所得税收抵免的抵免额是以纳税人的劳 动所得(即只适用于通过工作以劳动获取的所得, 工作以外的其他收入来源在计算时要予以扣除) 为基数进行计算。一般会对劳动所得设定一个最 高的抵免限额,即劳动所得额超过一定限度,纳税 人便不能享受劳动所得税收抵免的优惠。例如,下 图就说明了2004年美国一个纳税人的劳动所得税 收抵免结构。这类纳税人的劳动所得在不到10,500 美元时,可按工资和薪金总额的40%申请劳动所 得税收抵免。因此,最大劳动所得税收抵免额是 40%x10,500美元,也就是4,200美元。在纳税人 劳动所得没有达到14,750美元时,都可以申请获 得该劳动所得税收抵免额,但一旦达到14,750美 元,该劳动所得税收抵免额就会逐渐减少。而劳 动所得超过14,750美元的纳税人,他们的劳动所 得税收抵免额要按照美增加一美元劳动所得的 21%减少。因此,如图所示,在劳动所得达到34,700 美元之前,劳动所得税收抵免额会逐渐下降。如 果该纳税人的劳动所得超过34,700美元,则该纳 税人就不再获得这种劳动所得税收抵免(为了简 化,所有数字均四舍五人)。 10,5110 14.700 34,700 图1、劳动所得税收抵免的运作 三、劳动所得税收抵免的激励效应 通过对劳动所得税收抵免运作机制的分析, 我们可以明确地认识到,劳动所得税收抵免制度 具有现行社会救助制度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主 要包括: 1.鼓励劳动,促进自立 劳动所得税收抵免的运作机制对弱势群体循 序渐进地注入了自立、自助的动力和活力。劳动 所得税收抵免在给予弱势群体必要救助的同时, 鼓励弱势群体劳动就业。促使弱势群体担负起改 善自己生活状况的责任,从而推动弱势群体的独 立与自立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劳动所得 税收抵免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利用鼓励 弱势群体为自己而劳动的积极性进而主动改善其 自身生活状况的办法,来改变目前弱势群体消极、 被动地等待社会救助的状况,从而逐步减少弱势 群体对社会救助的依赖,最终实现帮助弱势群体 脱贫致富的目标。因此,如果我们把现行的社会 救助制度看作是为弱势群体“输血”的办法的话, 那劳动所得税收抵免则无疑可以有效地发挥为弱 势群体“造血”的功能。 2.提高效率,兼顾公平 劳动所得税收抵免的运作机制遵循的是“量 能援助”的原则,从而从根本上否定了现行社会 救助制度所固有的“平均主义”特征,将有限的 社会救助资金有针对性地、高效地、集中地用于 真正需要切实援助的弱势群体,有利于消除现行 社会救助制度下普遍存在的漫无目标地“播撒” 救助资金的现象。正是因为劳动所得税收抵免直 接以贫困为特定目标,因此,与现行的社会救助 制度相比,它既可以更多地帮助弱势群体,又可 以大大地减少耗费,所以说,劳动所得税收抵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方重,梅玉华:论劳动所得税收抵免对社会救助的激励效应 的推广和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社会救助资金的使 用效率,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劳动所得税收抵 免援助弱势群体的标准是贫【木],或者说是低收入, 并不受其他任何特定项目或特殊身份的约束、干 扰。它平等地对待所有社会成员,将一种 一的 不拘人格的生活水平应用于所有的人,不论是对 于那些在某一特定的年份中需要缴税的人来说, 还是对于那些在该年份中得到援助的人来说,情 况都是如此。囚此,劳动所得税收抵免在援助弱 势群体时,可以有效地避免形成新的收入分配不 公,从而真正体现并充分发挥税收的调’ 收入差 距的公平效用。 3.重视尊严,尊重弱者 劳动所得税收抵免的运作机制体观并熨{ _r 这样一种重要思想,耳 存以交换为 础的商岫经 济社会里,社会分工的发腮使社会成员的社会实 践活动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作为社会成员共 同利益所在的社会稳定与社会成员基本权利保障 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依赖关系。所以,为了保持彳t 会稳定,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政府不 仅要求企业与劳动者无偿纳税,而日_ 虚当也必 须对弱势群体予以无偿救助。在劳动所得税收抵 免的运作机制中,以贫困为共同特征的弱势群体 被当作认真负责的社会成员来看待,f 小是作为 无能懒惰的社会包袱来对待。劳动所得税收抵免 的运作机制实际上是在正告整个社会:贫穷只是 弱势群体的特征,而不是他们的过错,更 足他 们蒙受屈辱的理由。他们的尊严必须得到维护; 他们的人格应当受到尊重。所以,对弱势群体的 救助,并非什么上帝唤醒良知时的慈 举动,而 是一个正常社会应尽的义务。 4.操作规范,管理有效 劳动所得税收抵免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税收与 社会救助相结合的产物,因而具有税收的普遍性、 统一性和标准化、规范化的特征 劳动所得税收 抵免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充分利用税务机关的丰富 信息资源,发挥税务机关的专业征管功效,切实 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救助效率,进而消除现行社 会救助制度的由于多头管理、标准混乱而导致的 “乱象”和“怪象”;而且还可以切实地将社会救 助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真正做刨社会援助l 作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从 以法律的 严肃性来强化社会救助 作的操作规范性和管理 有效性。 综一t-.所述,劳动所得税收抵免本身所同有的 对弱势群体的激励救助效心告诉我们:劳动所得 税收抵免的优越性就在于,它不仅能营救弱势群 体于苦难之中,更重要的怂它还能帮助弱势群体 摆脱苦难。所以说,劳动所得抵免是专门针对贫 [木]而来的;它能以最合理的方式来向弱势群体提 供救助,并能有效地帮助他们走出贫困;它最终 还将能以事实有力地证明,社会向弱势群体伸出 的救助之手会更加温暖、更加有力。 [注释】 ①资料来源: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年鉴(2006)))中国劳动社 会保障出版社。 [参考文献】 l1 1 N Gregor ̄Mankiw Macroeeonomies(Fourth Edition)[M].北京: 中闭人【屯大学tlj版社,2000. I2】Ro1)err S r1dyck/DanieI 1 .RuhinfeM.Microeeonomies(Fourth Edition)fM1.北京:中罔人民大学…版社,2000. 【31[1arvey s.Rosen.I)ublie Finance(Sixth Edition)[M].北京:中围 人民犬学 版社,2003 【4l John Sloman.Econonfi( s(Fourth Edition)[M].北京:经济科学出 版礼,2001. 【51 David N.}tyman.1’ublic Finance A Contemporary Application of TheoLw To Polio)(Eighth Edition)[M].北京:Jlc京大学出版社, 2006. f6】Ben]ard Salanie.TLtE ECONOMICS OF TAXATION[M].北京: 中闲人民大学m皈礼,2005. f71 Irene S Rubin.The Polities Of Public Budgetj“g:Gettjng and Spendi.ng,Borrowing and Balancing[M1.北京:中尉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1. 【8J各 税制比较研究课题组.社会保障税制【 际比较[M】.北京:中 困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9]杨斌.雷根强、胡学勤.税收学[M].北京:科学出版}十,2003. 【10J朱扁才.权力、制度 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1 1]夏杰长.经济发展与财税政策【M].北京:中 城市出版社, 2002. f12]顾建平.巾囝的失业与就业变动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H{版 } .2003. I131刘守飞. 代西方财政学fM】.北京:Jlc京大学出版社,2002. 『141樊丽明.税收调控研究[Ml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 51未玉华.美 新经济研究——经济范式转型与制度演化[M]. 北京:人民 版礼,2002. f161靳东升税收陶际化趋势》 IM J.上海 七海财经大学出版丰十, 2003. f171刘溶沧.赵志耘.税制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 经济 版社,2002. A study 0f the Incentive Efiect 0f Labor Income Tax Credit on Social Aid Fang Zhong .Mei Yuhua2 (1 School of Management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2.ftefei[x)cal Tax Bureau,Hefei 23001,China) Abstract:The goal of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requires the social relief system to renew and improve its standards.The defect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urlent social relief system have been re—— 、ealed along with the process l1f soci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devel- opment.Th is paper expounds,through comparison arid analysis,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labor income tax(。1edit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incentive effeet of labor income tax credit on social aid. Key words:social aid;labor in(:ome tax credit;incentive effect (责任编辑:张积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