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舟山)市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一、社会实践(16分)
为提升同学们的劳动素养,学校拟开辟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请你参与相关活动。 1.【任务一 布置文化墙】
为宣传农耕文化,筹备组准备在基地围墙上配上相关图画,请同学们一起参与讨论。
组长:我认为可以在墙上画常用农具。看,这是我画的。
你:好主意!同学们不一定认识这几种农具,我来注一下拼音,再用汉字写出来。 (chú) 头
(lián)刀
铁(qiāo)
组长:不错啊!这三个字有不少共同点,你是否也有发现?
你:考我?这难不倒我,我可以从造字法、部首等角度去探究发现: 2.筹备组准备在墙上配一副对联。组长写好了上联“麦浪涌绿波 稼穑园前留愿景”,三位组员各自对了下联,请你挑选最合适的一个。
A.犁轻耕沃土 古今黎庶乐耕耘 B.田风传野籁 桑麻事内话来年 C.农桑扶社稷 千载耕耘皆事业 3.【任务二 命名种植园】
下图是劳动实践基地规划图。请你从古诗文中寻找灵感,参照B园区的命名方式,给C或D园区命名,并解说你的创意。
古诗文提示:《钱塘湖春行》《卜算子·咏梅》《桃花源记》……
规划方案:基地分为4个园区,分别种植粮食作物、蔬菜、树木和花卉。 命名解说:B园区种植蔬菜,取名为“蔬乐园”,创意来源于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中的“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用“蔬乐园”命名,既点明此处种植的是蔬菜,又能体现同学们在劳动实践中体验到的快乐和收获的满足。 4.【任务三 说服好朋友】
学校决定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基地的管理。朋友小舟表示:我们平时学习忙,没有时间;再说也没种植经
1
验,不能参与管理。请你说服他。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化传承(12分)
班级开展“文化传千古,非遗焕新彩”探究活动。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前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何让非遗焕发新彩?让我们从这次活动开始,成为非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一起去探索打开非遗的无限可能。 独家采访: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加入非遗名录? 让我们来采访一位名录上的“老前辈”,听听它的看法。 受访者档案 姓名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居住地 浙江、福建等 年龄 最早可追溯至北宋名画采访问题:______ 我不认同。我诞生于古代“舟楫不通”的生存难题之下,是古人在与水的共生中探索出的发明创造。我和我的非遗伙伴们,都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实践与创造的结晶。如果任由我们消失,那么失去的将是整《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个民族的历史支撑。 距今已近千年 特点 不用钉,不用铆,不需要桥墩桥柱支撑,桥身坚固,造型别致 成就 中国桥梁建造技术的“活化石”,技术含量之最;世界桥梁史上仅有的品类 受访者“讲述”:加入名录,非遗会有什么不同?
我们的受访者还“讲述”了它加入名录前后的情况,一起来看看吧。 加入名录前 明清时期 仅浙江、福建境内就有200多座木拱桥掌握营造技艺的工艺世家有30多个以此为生的工匠有500多人 加入名录后 2008年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 1949年—2000年 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您加入非遗名录的初衷是什么呢? 师徒之间口传心授,家族手艺代代相传,曾经是我们最主要的传承方式。但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对我们的关注和需求越来越少,愿意了解、学习非遗的人更是少见。无人传承就意味着消亡,为了获得更多的重视和保护,我就有了这样的想法。 2
木拱桥不能通行载重车辆、无法适应现代交通需求上百座木拱桥因自然或人为原因损毁,剩余数量不足100造桥工匠相继改行或去世,剩余人数不足60,技艺面临失传风险 2009年至今 政府大力支持,出台各种保护方案和措施专业的木拱桥施工队成立,负责维修、重建和新建木拱桥 传承基地兴起,成为新桥和新工匠的摇篮 木拱桥文化走进校园,融入中小学校本课程 (选自2022年5月《课堂内外(初中版周刊)》(有删改)
焕发新彩:打开非遗,有哪几种方式?
保护非遗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它从非遗名录里走出来,在人们的奇思妙想下,焕发新的活力。
打开非遗 浙江实践 方式 非遗+研学 实例 意义 桐乡姑姑嫂饼与研学结合,使研学不止是旅行体验,更能让人亲身参与它的制作,真嫂饼制切感知到它背后的人文底蕴和教育意义,从而乐意学习姑嫂饼的制作技艺,让作 它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独特的舞蹈、音乐、服饰、节庆、习俗等方面的非遗元素,借由“印象西湖”进行实景演出,来充分展现这些非遗的文化精髓,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非遗+演艺 “印象西湖”实景演智慧和创造力,从而提升我们高雅的审美情趣,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出 非遗+文创(民宿、节庆、博物馆……) (选自2022-06-28诗画浙江文旅资讯 有删改) 5.“文化传千古,非遗焕新彩”活动任务单 任务一 学会采访提问
根据受访者“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回答,补写出第一个采访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任务二 设计打开方式
舟山也有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请你借助材料,结合生活经验,为“舟山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设计一种合适的“打开方式”,简要阐述做法及意义。
…… 化。 …… 3
【链接资料】舟山渔用绳索结是渔民在长期渔船作业、网具制作及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的绳结。舟山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传承于海岛民间,是海岛特有的手工技能,是先辈传给我们的宝贵的非遗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任务三 理解活动目的
你认为班委组织这次探究活动,最想达成的目的是什么?( ) A.鼓励同学们参加研学活动,体验非遗魅力 C.使同学意识到要保护非遗,让它焕发新彩 8.任务四 思考非遗未来
班级就“如何阻止非遗的消亡或失传并让它焕发新彩”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请你综合思考,参与讨论,就这一话题发表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认识非遗,了解非遗变化 D.宣传保护非遗的重要意义
三、故乡况味(17分)
文学社开展散文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怀念蛙鼓
①乡下的四五月间,一切都像从油塘子里提出来一样,光亮亮的,鲜艳艳的。村东头的禾苗已长得碧油油的了,黄瓜蔓、南瓜蔓拼命往上窜;芥莱、兰草,田字草也赶趟儿似的,聚满了田野;青蛙这时的嗓门也像上了油的齿轮,声音又脆又亮。一到夜里,音乐会更隆重了。先是一只青蛙领唱,“呱—呱—呱”,清脆有力。然后是大合唱,“呱呱呱,呱呱呱……”霎时,万流齐发,如万马奔腾,如浪涛汹涌,气象恢弘。这场大合唱持续了三四个小时,接下来又是二重唱,童声独唱……
②它们各自把最美的音色献给你,一声比一声响亮,一声比一声抒情。它们有鲜明的节奏感,有长短不同的曲调,有弦音,有乐音,有强音,有弱音,时而齐唱时而合唱,不需要指挥更无需歌谱。它们分明是天生的歌者。歌声如行云流水,在这长夜里,让你忘记了忧虑,在这美妙的天籁之声里徜徉……它们仿佛是在歌颂这美好的家园,在庆祝即将来临的生命盛季。
③村头的晒谷坪里,乡亲们一边摇着蒲扇,一边聊着家常。听到这热闹非凡的蛙鼓,大家心底便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一个好年成仿佛就在眼前了。
④我们小孩子就从人群中溜出来,有的一手提一个瓶子,一手拿一把扇子,跑到田边去捉萤火虫;有的提一根钓竿在田边钓青蛙。父母说不要往深草里走,小心蛇。因此,大家都不敢走远,只在近地方耐心
4
地呼唤:“呱—呱—呱。”就是钓不到,大家也毫不在意,毕竟“醉翁之意不在蛙”。夜深了,大合唱也渐渐地低下来,换成了很抒情的女生清唱,“呱—呱—呱”,像催眠曲一样在空旷的田野飘荡,越发衬出夜的宁静。孩子们也倦了,躺在晒谷坪的草席上,伴着蛙声入眠。
⑤这是我童年里最温馨的记忆。蛙声聒噪使我感到生命的奔腾和美好。试想:月白风清的晚上,万籁寂静是不是有一点单调和阴森?只有蛙声的合鸣才是乡村生活的原汁原味。
⑥如今,随着父母工作的变迁,我从乡村走到城镇。在都市里生活久了,“蛙鸣蒲叶下,鱼入稻花中”便只是一个遥远的意象了,儿时那种恬静的田园生活,我已不敢奢望能亲临。“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蛙鸣夜半寻荷塘,误作星辰友人灯”……这些美好的精致在社会发展的车轮中已经被碾得粉碎,“蛙声一片”的美好童年也只能期待着在梦中出现了。
⑦今年的清明节,当我再一次回到家乡,再一次静立田头,等候蛙声的洗涤时,我失望了:苍白的月光下是一望无际的田畴。没有虫鸣,也没有了蛙鼓。只有偶尔几声低低的叹息:“呱—呱—呱。”不远处又来了一群扫荡者。那些穿梭不息捕蛙的灯火像残忍的鬼子的探照灯。萤火虫销声匿迹,只有死亡的火光威胁着一切,吞噬着一切。我不由颤栗起来……
⑧辛弃疾曾乐观地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当蛙声疏落时,稻花不香、丰年不再的噩运离我们还会远吗?
⑨今夜,我又听到了蛙鸣,如此的亲切,如此的温馨,它如初夏夜里拂动着的暖风,沿着情感的脉络缕缕入心。然而,情绪中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忧虑。但愿人们在聆听美妙的蛙鸣时能有爱护之心。用心去感受,用耳去聆听,不要用手去欣赏,不要用嘴去品尝。让我们的城市也保有一丝自然的地方,为了那些虫、鸟、蛙,也为了我们自己。
⑩突然想起了齐白石的一幅国画,题曰《十里蛙声出山泉》。画里除一条溪水中的十几只蝌蚪外,并不见一蛙。而你仿佛看到了在不远处,蛙们的悠闲与自在,仿佛能听到一片片如歌如吟的蛙鼓,嘹亮而宏阔……
⑪怀念蛙鼓。
(选自散文集《活在尘世中》有删改 作者简默) 9.结合全文,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品读下面两个句子。
①霎时,万流齐发,如万马奔腾,如浪涛汹涌,气象恢弘。(连用比喻,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但愿人们在聆听美妙的蛙鸣时能有爱护之心。(句中“聆听”一词用得是否妥当?)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多处引用或化用古诗词名句。请以第⑥段为例,概括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比较”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选择下面一篇散文与《怀念蛙鼓》进行比较,说说两篇散文运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有何不同。
A.《老山界》 B.《白杨礼赞》 C.《五猖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被报刊编辑选中,安排在“乡村与城市”栏目中发表。请结合文本内容,揣摩编辑这样安排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人风骨(22分)
校文学社开展“赏君子之美·识文人风骨”探究活动。请阅读诗文,完成任务。
程本立,字原道,嘉兴崇德人。少读书,不务章句。闻金华朱彦修兄弟得考亭之学①于白云许谦,乃往就学焉。
丁卯,从王朝京师。被累,谪云南长官司吏目。留家大梁,自以一仆之任。时所部百夷煽诱为逆,本立单骑深入,为书开谕逆顺利害,由是诸夷感悦归顺,边事以息。
西南当王师初靖,余孽尚骄,时西平侯沐英、布政使张紞以本立统须守御,因自誓曰:“吾当以死救此一方。”遂不避艰险,山行野宿,自楚雄、姚安以逮②大理、鹤庆、丽江、水昌,咸赖其抚绥安辑。自是民得安业,军得着伍,本立之力也。
【注释】①考亭之学:指朱熹之学。②逮:至。 (选自《革除遭事二》有删改 作者明·黄佐)
洛阳七里桥命儿还大梁,是日风霾大作,晚色忽开,一诗自遗 明·程本立
我老西行几日还,归心随尔过崤关。 晚晴扫得离愁去,稳坐车中饱看山。 (选自《巽隐集》卷一) 13.【任务一 阅文知人】
认真阅读文本内容,将下表填写完整。 时间 年轻时 筛选文本信息 闻金华朱彦修兄弟得考亭之学于白云许谦,乃往就学焉。 概括人物经历 远道求学 我的学习批注 “就学”可理解为
6
丁卯年 云南任上 被累,谪云南长官司吏目。 为书开谕逆顺利害,由是诸夷感悦归顺,边事以息。 “谪”字学过,理解不难,耶! “ 诸夷”是否就是“西和诸戎”中的“诸戎”呢? 军民安居乐业,全是程本立的功劳啊! 王师初靖后 西南建功 14.语言现象要学会梳理。根据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从学过的文言文中再举两例。 词类活用 例句:山行野宿。 ..句1: 句2: 15.【任务二 悟诗识人】
文学社想以程本立的诗为蓝本制作一个微视频,在校微信公众号上推送。请你结合诗和文,完成视频脚...本创作。
镜头 背景 风吹尘飞,天色阴晦,驿路上一辆马车渐行渐远,徒留两道车辙。 。山脚下,桥边一车,车帘微微掀起。 16.【任务三 诗文颂人】
校微信公众号设立了“文人风骨”专栏,上一期推介的是范仲淹。请你综合诗文内容,参照示例,写一段....话来推介程本立。
【示例】范仲淹历经艰难,但勤奋乐观,终有所成。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他敢于直言强谏,虽屡遭贬谪,但始终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信念坚定,诠释了文人的铮铮风骨。
17.诗言志,文载道。请你根据积累,补全名句,感受高尚情操。
画外音:内心独白 人物特写 儿啊,我已老迈,这一别不知何时再见。狠心命你 返回,望着阴沉天色,我的心仿佛正随你一起经过崤 关。望你一路顺利,平安归家! 安坐车中,面
向青山,神态怡然。 许多古代文人也都有自己的风骨。周敦颐借莲花“ , ”来表达自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苏轼任密州太守,希望“会挽雕弓如满
月, , ”,不忘报国初心;陆游以夜雨梦境入诗,“夜阑卧听风吹雨, ”,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7
他们都是真正的君子,和古今无数仁人志士一样,诠释了“富贵不能
淫, , ”的风骨,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精神力量。我们青少年,也要继续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五、感悟收获(50分)
18.按要求写作。
温儒敏教授说:“读书,是一种良性生活方式。”书如风帆,书如翼膀。阅读经典名著,可以益智增慧,促人成长;阅读经典名著更需要思考研讨,提高认知,从而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从下面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能泄露考生个人信息。
【任务一】一个人,要做成一件大事,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请围绕这一话题,从下列名著中选择一部或多部,自定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读后感,和同学分享心得。 A《西游记》 B《红星照耀中国》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水浒传》 【写作提示】 1可以是对作品主题的思考,可以是对某部分内容的理解,可以是对某个细节或语句的感悟。 2你可以适当引述原文,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来丰富内容,也可以自由灵动进行创意表达…… 【任务二】简·爱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子,就毅然离开了桑菲尔德;鲁迅辗转多处,易地求学,最终决定弃医从文。做事应当机立断还是反复斟酌?类似的阅读体验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别想了,其实……”或“别想了?其实……”为题,写一篇叙事性的文章。 ...【写作提示】 1你可以叙述自身经历,可以讲述故事,可以抒发感想;也可以用书信的方式…… 2你可以用倒叙等设置悬念,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心情,也可以用抒情、议论等方式来表达你的思考…… 8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锄;镰;锹;示例1,都是形声字,左边是形旁,右边是声旁。都是左右结构。都是“钅”偏
旁。示例2:都是形声字,都用了“钅”偏旁。示例3:这几个字都是“钅”偏旁,由此可推断这些农具是铁制造的。 2.B
3.示例1:C园区取名为“树怡园”,该名称创意来源于白居易《钱塘潮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树怡园”命名,既点明这里种的是树,还含蓄地表现了学生在该园区劳动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和怡然自得的美好心情。
示例2:D园区取名为“如香园”,该名称出处为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以“如香园”为名,园名富有美感,既含蓄点明这里种的是花,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涵养师生高雅情趣,培养高尚的情操。
示例3.D园区取名为“落英园”,该创意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诗人笔下的桃花林,芳草遍地,落花纷纷,美不胜收。用“落英园”命名,富有文化气息,不但点明这里种的是花卉,还能表明我们在基地里能欣赏四季花卉,提升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4.示例:小舟,参与基地的日常管理,能提升我们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劳动素养等。你说没时间,我们可以利用双休日等课余时间去基地。我们确实没啥经验,但正因如此,我们更应在实践中学习,积累劳动经验,增长各种本领。通过劳动实践和参与管理,我们既能学到本领,还能在劳动中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等精神,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我们一起去吧!你说好吗?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
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⑴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⑴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⑴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劝说。对于劝说类的语言表述,学生应在明确劝说对象的基础上做到表述的“简明、准确、连贯、得体”即可。
1.①“chú头”写作“锄”;②“lián刀” 写作“镰”;③“铁qiāo” 写作“锹”;
④从造字法、部首等角度去探究:都是形声字,左边是形旁,右边是声旁。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年”偏旁;都是形声字,都用了“钉”偏旁;这几个字都是“”偏旁,由此可推断这些农具是铁制造的。
故答案为: 锄 ; 镰 ; 锹 ;示例1,都是形声字,左边是形旁,右边是声旁。都是左右结构。都是“钅”偏旁。示例2:都是形声字,都用了“钅”偏旁。示例3:这几个字都是“钅”偏旁,由此可推断这些农具是铁制造的。
9
2.本题考查对联。根据对联词性相对,内容相一致的要求,应为“麦浪”对“田风”,“涌绿波”对“传野籁”,“稼穑园前”对“桑麻事内”,“留愿景”对“话来年”。 故答案为: B
3.本题考查活动设计。参照B园区的命名方式,给C或D园区命名,并解说你的创意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1:C园区取名为“树怡园”,该名称创意来源于白居易《钱塘潮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树怡园”命名,既点明这里种的是树,还含蓄地表现了学生在该园区劳动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和怡然自得的美好心情。示例2:D园区取名为“如香园”,该名称出处为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以“如香园”为名,园名富有美感,既含蓄点明这里种的是花,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涵养师生高雅情趣,培养高尚的情操。
示例3.D园区取名为“落英园”,该创意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诗人笔下的桃花林,芳草遍地,落花纷纷,美不胜收。用“落英园”命名,富有文化气息,不但点明这里种的是花卉,还能表明我们在基地里能欣赏四季花卉,提升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4.本题考查劝说。针对“朋友小舟表示:我们平时学习忙,没有时间;再说也没种植经验,不能参与管理”对小舟进行劝说即可,注意要讲明活动的意义,参与管理的好处,注意说话语气。
故答案为: 小舟,参与基地的日常管理,能提升我们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劳动素养等。你说没时间,我们可以利用双休日等课余时间去基地。我们确实没啥经验,但正因如此,我们更应在实践中学习,积累劳动经验,增长各种本领。通过劳动实践和参与管理,我们既能学到本领,还能在劳动中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等精神,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我们一起去吧!你说好吗?
【答案】5.很多人觉得非遗已经脱离了现实生活,没必要花力气去保护和拯救,对此,您怎么看呢?
6.示例1:舟山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的打开方式可以是“非遗+文创”,可以将渔用绳索结制作成杯垫、钥匙扣挂件等各种日常生活用品,供人们家常使用。这种打开方式,可以让凝结了祖辈渔民经验和智慧的绳索结来装点人们的日常生活,让更多的人认识绳索结,感受它的魅力,愿意学习它的技艺,从而使它得到传承,焕发出新的活力。
示例2:舟山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的打开方式是“非遗+演艺”。通过“印象普陀”演出,展示有关绳索结编织的故事、技艺等,让人们在生动的故事及直观的表演中,了解渔绳结的由来及编织方法,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把渔歌号子、渔用绳索结等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7.C
8.示例:要阻止非遗的消亡或失传,非遗传承人要积极申请,早日加入非遗名录,以得到重视与保护;政府部门要积极支持,主动作为,出台各种保护方案与措施;加强非遗文化的宣传,将非遗文化融入中小学校本课程,让更多的人学习传承;同时,非遗传承人以及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发、创新非遗的打开方式,如将非遗和研学、民宿、文创、节庆、博物馆等融合,让非遗走进人们的生活,让各个层面的人们积极参与、体验非遗,享受非遗带来的生活之美,这样非遗才能焕发新彩,不断传承下去。
10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新闻采访。解答此题,要明确采访对象的身份,针对身份设计问题,问题应该
是受访者工作或生活领域的范围,围绕中心话题即可.
⑴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⑴本题考查设计调查问题的能力。针对某种情况设计调查问题,问题的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既要针对活动主题,又要针对特定的对象。
⑴本题考查了学生发表见解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明确主题,围绕主题发表见解。要把自己的看法表达清楚,还要有理有据,表达看法时要有条理。
5.本题考查采访问题的设计。结合回答“我和我的非遗伙伴们,都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实践与创造的结晶。如果任由我们消失,那么失去的将是整个民族的历史支撑”可知这里的问题应该是与现在人们对于“非遗”的一种错误认识有关,比如:很多人觉得非遗已经脱离了现实生活,没必要花力气去保护和拯救。对此进行采访问题的设计即可。
故答案为: 很多人觉得非遗已经脱离了现实生活,没必要花力气去保护和拯救,对此,您怎么看呢? 6.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运用。结合“焕发新彩:打开非遗,有哪几种方式”中的“非遗+研学”“非遗+演艺”“非遗+文创”等方式,进行设计,言之有理即可,比如:舟山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的打开方式可以是“非遗+演艺”,通过“印象普陀”演出,展示有关绳索结编织的故事,技艺等,让人们在生动的故事及直观的表演中,了 解渔绳结的由来以及编织方法,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把渔歌号子,渔用绳索结等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故答案为:示例1:舟山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的打开方式可以是“非遗+文创”,可以将渔用绳索结制作成杯垫、钥匙扣挂件等各种日常生活用品,供人们家常使用。这种打开方式,可以让凝结了祖辈渔民经验和智慧的绳索结来装点人们的日常生活,让更多的人认识绳索结,感受它的魅力,愿意学习它的技艺,从而使它得到传承,焕发出新的活力。示例2:舟山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的打开方式是“非遗+演艺”。通过“印象普陀”演出,展示有关绳索结编织的故事、技艺等,让人们在生动的故事及直观的表演中,了解渔绳结的由来及编织方法,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把渔歌号子、渔用绳索结等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7.本题考查活动目的。结合主题“文化传千古,非遗焕新彩”以及材料内容“焕发新彩:打开非遗,有哪几种方式”等内容可知,这次探究活动,最想达成的目的与“焕发新彩”有关。 故答案为:C.
8.本题考查提建议。“如何阻止非遗的消亡或失传并让它焕发新彩”可以从非遗传承人、政府部门、学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要阻止非遗的消亡或失传,非遗传承人要积极申请,早日加入非遗名录,以得到重视与保护;政府部门要积极支持,主动作为,出台各种保护方案与措施;加强非遗文化的宣传,将非遗文化融入中小学校本课程,让更多的人学习传承;同时,非遗传承人以及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发、创新非遗的打
11
开方式,如将非遗和研学、民宿、文创、节庆、博物馆等融合,让非遗走进人们的生活,让各个层面的人们积极参与、体验非遗,享受非遗带来的生活之美,这样非遗才能焕发新彩,不断传承下去。
【答案】9.①连用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青蛙鸣叫时此起彼伏、响亮欢快、气势恢弘的壮观场面,体
现出蛙声所展示出的生命的奔腾和旺盛,表达作者对童年时期美好田园生活的喜爱、怀念之情。 ②妥当。“聆听”是集中精力听的意思,常用于晚辈对长辈,表达尊敬、恭敬之意。这里用在人们听蛙声的语境中,有“大词小用”的意味,能突出体现“蛙鸣”所蕴含的生命和自然的美好,表达作者对蛙鸣声的热爱以及希望人们亲近自然保护环境之意。
10.第⑥段中,这些古诗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各种生活场景下蛙鸣的美好景致,表达了作者因久居都市而再也见不到这些美好景致的遗憾之情。隐含着作者对童年及恬静美好的乡村田园生活的怀念和留恋。古诗词的运用,也使本文语言充满了诗意和美感,为文章增添了韵味。
11..我选择A。本文是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散文,以“蛙鼓”为线索串联起童年往事,“蛙鼓”被情感化、意象化,作者借景抒情,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喜爱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希冀。《老山界》是典型的叙事性散文,按照时间变化和空间转移的顺序来叙述,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真实生动地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赞颂了红军战士乐观昂扬的精神和革命必胜的信念。
我选择B。本文是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散文,以“蛙鼓”为线索,串联起童年往事,“蛙鼓”被情感化、意象化了,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往事和对蛙鼓的描写来表达情思。《白杨礼赞》是典型的托物言志类散文,先抑后扬,用白杨树来象征广大的北方人民,象征抗日军民坚贞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我选择C。本文是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散文,以“蛙鼓”为线索串联起童年往事,“蛙鼓”被情感化、意象化,通过这一物象抒情,来表达作者的情思。《五猖会》是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文章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和“我”看五猖会前后心境的对比,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揭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12.示例:本文通过对“蛙鼓”的反复描写、渲染,为我们展示了乡村田园生活的迷人魅力,抒发了作者浓重的乡愁和对美好童年的怀念。也叙述了作者因久在都市生活而欣赏不到“蛙鼓”这样美好景致的遗憾,描叙了当下乡村再也听不到“蛙鼓”的现状,表达出作者对在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故乡逐渐消逝的隐忧和关心,表达出对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如何处理好乡村与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反思。本文与报刊“乡村与城市”栏目内涵相符,所以编辑将本文放在此栏目。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
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⑴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其基本作用为增加文章的文学性与内涵,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解答时还要结合引用的内容与语段的关系做出解释。
⑴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
12
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9.①“如万马奔腾,如浪涛汹涌”连用比喻,把青蛙鸣叫比作“万马奔腾”“浪涛汹涌” ,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青蛙鸣叫时此起彼伏、响亮欢快、气势恢弘的壮观场面,体现出蛙声所展示出的生命的奔腾和旺盛,表达作者对童年时期美好田园生活的喜爱、怀念之情。
②首先回答:妥当,然后分析原因。“聆听”是集中.精力听的意思,常用于晚辈对长辈,表达尊敬、恭敬之意。这里用在人们听娃声的语境中,有“大词小用”的意味,能突出体现“蛙鸣”所蕴含的生命和自然的美好,表达作者对蛙鸣声的热爱以及希望人们亲近自然保护环境之意。
故答案为:①连用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青蛙鸣叫时此起彼伏、响亮欢快、气势恢弘的壮观场面,体现出蛙声所展示出的生命的奔腾和旺盛,表达作者对童年时期美好田园生活的喜爱、怀念之情。②妥当。“聆听”是集中精力听的意思,常用于晚辈对长辈,表达尊敬、恭敬之意。这里用在人们听蛙声的语境中,有“大词小用”的意味,能突出体现“蛙鸣”所蕴含的生命和自然的美好,表达作者对蛙鸣声的热爱以及希望人们亲近自然保护环境之意。
10.本题考查引用作用分析。第⑥段中,结合“蛙鸣蒲叶下,鱼入稻花中”“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雨过不知龙去处,-池草色万蛙鸣”“蛙鸣夜半寻荷塘,误作星辰友人灯”“蛙声一片”分析,这些古诗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各种生活场景下蛙鸣的美好景致,作者随着父母工作的变迁,从乡村走到城镇,在都市里生活久了,再也见不到这些美好景致,表达了作者的遗憾,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期美好田园生活的喜爱、怀念之情。古诗词的运用,也使本文语言充满了诗意和美感,为文章增添了韵味。
故答案为: 第⑥段中,这些古诗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各种生活场景下蛙鸣的美好景致,表达了作者因久居都市而再也见不到这些美好景致的遗憾之情。隐含着作者对童年及恬静美好的乡村田园生活的怀念和留恋。古诗词的运用,也使本文语言充满了诗意和美感,为文章增添了韵味。 11.本题考查阅读比较。此题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我选择A。本文是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散文,以“蛙鼓”为线索串联起童年往事,“蛙鼓”被情感化、意象化,作者借景抒情,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喜爱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希冀。《老山界》是典型的叙事性散文,按照时间变化和空间转移的顺序来叙述,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真实生动地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赞颂了红军战士乐观昂扬的精神和革命必胜的信念。我选择B。本文是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散文,以“蛙鼓”为线索,串联起童年往事,“蛙鼓”被情感化、意象化了,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往事和对蛙鼓的描写来表达情思。《白杨礼赞》是典型的托物言志类散文,先抑后扬,用白杨树来象征广大的北方人民,象征抗日军民坚贞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我选择C。本文是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散文,以“蛙鼓”为线索串联起童年往事,“蛙鼓”被情感化、意象化,
13
通过这一物象抒情,来表达作者的情思。《五猖会》是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文章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和“我”看五猖会前后心境的对比,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揭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12.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把握。结合“霎时,万流齐发,如万马奔腾,如浪涛汹涌,气象恢弘”分析,本文通过对“蛙鼓”的反复描写、渲染,为我们展示了乡村田园生活的迷人魅力,结合“而你仿佛看到了在不远处,蛙们的悠闲与自在,仿佛能听到一片片如歌如吟的蛙鼓,嘹亮而宏阔...怀念蛙鼓”分析,抒发了作者浓重的乡愁和对美好童年的怀念。结合“如今,随着父母工作的变迁,我从乡村走到城镇。在都市里生活久了,‘蛙鸣蒲叶下, 鱼入稻花中’便只是一 个遥远的意象了”分析,也叙述了作者因久在都市生活而欣赏不到“蛙鼓”这样美好景致的遗憾。结合“ 今年的清明节,当我再一-次回到家乡,再一次静立田头,等候蛙声的洗涤时,我失望了:苍白的月光下是一望无际的田畴。没有虫鸣,也没有了蛙鼓”分析,描述了当下乡村再也听不到“蛙鼓”的现状,表达出作者对在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故乡逐渐消逝的隐忧和关心,表达出对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如何处理好乡村与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反思。本文与报刊“乡 村与城市”栏目内涵相符,所以编辑将本文放在此栏目。
故答案为:本文通过对“蛙鼓”的反复描写、渲染,为我们展示了乡村田园生活的迷人魅力,抒发了作者浓重的乡愁和对美好童年的怀念。也叙述了作者因久在都市生活而欣赏不到“蛙鼓”这样美好景致的遗憾,描叙了当下乡村再也听不到“蛙鼓”的现状,表达出作者对在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故乡逐渐消逝的隐忧和关心,表达出对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如何处理好乡村与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反思。本文与报刊“乡村与城市”栏目内涵相符,所以编辑将本文放在此栏目。
【答案】13.到老师身边学习/学习;贬官云南;智抚诸夷/平定边事;自是民得安业,军得着伍,本立之力
也。
14.斗折蛇行;其一犬坐于前;山行六七里;箬篷覆之
15.站在原地,目视马车远行的方向,神态忧伤/老泪纵横,不停擦眼泪;一抹斜阳映照在对面的青山上/夕阳透过云层,闪耀着金光;如今我被贬云南,听说云南地方诸夷难治,我将竭尽所能,忠心为国。如今阴霾尽去,夕阳正好,儿子回程路上想必也一定会平安顺利吧。且让我放下心头愁绪,先尽情饱览山川之美吧!
16.示例:程本立具有非凡的胆识,为安抚百夷叛乱,不辞艰险,敢于牺牲,单骑深入叛军营中。他管理能力强,西南各地靠他多方安抚,民众才能安居乐业。他有情有义,关爱家人,骨肉至性,真切感人。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文人的风骨。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
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14
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名词做状语,动词作名词等。解答时依据句意以及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进行分析即可。
⑴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⑴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13.①乃往就学焉:便前去跟随许谦学习。就学:到老师身边学习或学习。
②被累,谪云南长官司吏目:被牵连获罪,贬为云南马龙他郎甸长官司吏目。由此可概括为:贬官司云南。
③“为书开谕逆顺利害,由是诸夷感悦归顺,边事以息”意为:写信向他们晓谕祸福,诸酋因而全部归附。边疆战事得以平息。可概括为:智抚诸夷/平定边事。
④根据“军民安居乐业,全是程本立的功劳啊”可得:自是民得安业,军得着伍,本立之力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此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军队得以修整,这些都是本立的功劳呀“。
故答案为: 到老师身边学习/学习 ; 贬官云南 ; 智抚诸夷/平定边事 ; 自是民得安业,军得着伍,本立之力也。
14.本题考查文言现象。山行野宿:在山中行走,在野外露宿。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中。野,名词作状语,在野外。句一,“潭西南而望”中的“西南”, 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方向。句二,“石青糁之”中的“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故答案为: 斗折蛇行;其一犬坐于前 ; 山行六七里;箬篷覆之
1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①根据诗前小序洛阳七里桥命) l还大梁,是日风霾大作,晚色忽开,一诗自遗可知,此时他命儿子还大梁,他前来送行。与文本中的“留家大梁, 自以一仆之任”相一致。父好分别,作为父亲,自然会心中伤感。再想到自己即将远赴云南蛮荒之地,心中就更是悲伤了。故可设计为:程本立立在原地,目送)子乘坐的马车离去的方向,神态中满是忧伤,泪水一时模糊了视线。
②根据诗前小序中的‘ 是日风霾大作,晚色忽开”可知,此时已是傍晚,无风无霾。故可设计背景为:夕阳落在西山,向大地洒下一片金辉。
③根据文本中的“时所部百夷煽诱为逆,本立单骑深入”可知,此时程立本被贬到云南,那里的少数民族大多叛乱,难以治理。但程立本却没有畏缩不前,而是蝎尽所能,忠心为国,使诸夷感悦归顺,边事得以平息。联系诗前小序中的“是日风霾大作,晚色忽开”可知,此时天睛风停,景色大好。这样的景色仿佛预示着作者此行的平安顺利。再联系诗中的“稳坐车中饱看山”可知,此时作者放下对)子的担忧,对前途的忧虑,正在尽情饱览车外的青山。据此拟写作者心理活动即可。
故答案为: 站在原地,目视马车远行的方向,神态忧伤/老泪纵横,不停擦眼泪 ; 一抹斜阳映照在对面的青山上/夕阳透过云层,闪耀着金光 ; 如今我被贬云南,听说云南地方诸夷难治,我将竭尽所能,忠心
15
为国。如今阴霾尽去,夕阳正好,儿子回程路上想必也一定会平安顺利吧。且让我放下心头愁绪,先尽情饱览山川之美吧!
16.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文本中的“时所部百夷煽诱为逆,本立单骑深入,为书开谕逆顺利害,由是诸夷感悦归顺,边事以息”可知,他具有非凡的胆识。根据“遂不避艰险,山行野宿,自楚雄、姚安以逮大理、鹤庆、丽江、水昌,咸赖其抚绥安辑。自是民得安业,军得着伍,本立之力也“可知,他有着极强的处理政务能力。根据诗中的“我老西行几日还,归心随尔过崤关”可知,他有情在义,关爱家人。程本立具有非凡的胆识,为安抚百夷叛乱,不辞艰险,敢于牺牲,单骑深入叛军营中。他管理能力强,西南各地靠他多方安抚,民众才能安居乐业。他有情有义,关爱家人,骨肉至性,真切感人。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文人的风骨。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他作为朝廷的臣子,忠君爱国,勤政爱民。做为父亲,他关爱家人,诠释了文人的铮铮风骨。
故答案为: 程本立具有非凡的胆识,为安抚百夷叛乱,不辞艰险,敢于牺牲,单骑深入叛军营中。他管理能力强,西南各地靠他多方安抚,民众才能安居乐业。他有情有义,关爱家人,骨肉至性,真切感人。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文人的风骨。
17.【答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西北望;射天狼;铁马冰河入梦来;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
写错的字有:“ 淤 、 濯 、 威 ”
故答案为: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西北望 , 射天狼 ; 铁马冰河入梦来 ; 威武不能屈 , 贫贱不能移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18.【答案】略 【解析】【分析】
(1)题目已经给出了作文话题“一个人,要做成一件大事,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最需要的品质”限定了范围,只能是一个最关键的品质,那么需要分析给定名著中决定人物成功的最需要的品质。 A《西游记》:唐僧师徒历经十万八千里、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他们最需要的品质是坚持不懈。 B《红星照耀中国》: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从他们的出身和成长经历中可以发现,革命成功最需要的品质是:坚定理想。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要记叙保尔·柯察金从穷苦杂役成长为钢铁战士的经历,保尔的成功告诉我们他最需要的品质是:坚强。
D《水浒传》:主要讲述梁山泊好汉起义的故事。他们能聚义梁山泊,最需要的品质是:义气。
要求“从下列名著中选择一部或多部,自定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读后感”,根据自己对名著的熟悉
16
程度进行选择。注意读后感的写作既要结合原著内容准确分析人物的品质,又要根据自身的学习、生活情况拓展思维,探寻如何继承、发扬这种品质。
(2)材料中的简·爱面临爱情与道德的冲突时,果断抉择,离开了桑菲尔德;鲁迅在求学之路多番辗转,才最终做出选择。两人正好是两种态度:一个做事当机立断,一个做事反复斟酌。而标题“别想了,其实……”对应的是“做事当机立断”,即不纠结,立刻行动;标题“别想了?其实……”对应的是“做事反复斟酌”,即我们要不冲动,三思而后行。先明确自己的观点,赞成哪一种方式。然后选定主题,展开叙述。注意下方的【写作提示】,明确写作形式与手法。 【点评】
(1)本题考查读后感写作。首先,根据材料话题明确写作主题;其次,结合自己对名著的了解程度,确定所选名著;最后,选取名著中的人物及情节片段分析人物形象、发表自己的感悟。
(2)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