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一、积累运用(共20分,1-7题,每小题2分,14分;8题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箨龙(zé) 踌躇(c h ú)满志 歌数阕(q uè) ...B、砍斫(zhuó) 庖(p áo)丁解牛 麾(h uī)下 ...C、沦丧(sàng) 兔起鹘(gǔ)落 刈(yì)旗 ...D、缣(jiān)素 亲密无间(jiàn) 曝(b ào)晒 ...2、对下列句中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袜材当萃于子矣 萃:聚集。 B、田父绐曰“左” 绐:欺骗 C、月落庭空影许长 许:多,表概数 D、被十余创 被:遭受。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将成家而致汝 B、与可没于陈州 C、技盖至此乎? D、少纵即逝矣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②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B、①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②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C、①与可无以答,则曰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①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②窥父不在,窃发盆 ..5、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是(这)疾易传染 为上昌言(直说) ...
B、俾(使)困苦不可忍 而轻者、无罪者罹(遭受)其毒 ..C、行刑者先俟(等候)于门外 有郭四者,凡(总共)四杀人 ..D、贫亦罄(尽)衣装 傥(风流倜傥)仁人君子为上昌言 ..6、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仇温柔也 B、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 ....
C、吾辈无生理矣 D、唯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 ....7、下列加点词语词类活用情况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②贫者席地而卧 ..
③予我千金,吾生若 ④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A、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也不同 8、诗文原句和文学常识填空(6分)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3) ,时不利兮骓不逝。 (4) ,不肯过江东! (5)歌台暖响, 。
(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9—13题。(共20分)
六国论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付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六国论 李桢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据有)形便(地理形势有利)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窃怪天下之诸侯 窃:私下 .B、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咎:过失 .C、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摈:排斥、抵御 .D、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困:困窘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彼秦者将何为哉? . 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C、未可专以罪秦也 . 不赂者以赂者丧 .
D、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 . 子孙视之不甚惜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苏辙和李桢认为六国灭亡原因的是( )(2分) A、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B、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C、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D、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 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2分)
A、苏辙认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B、李桢认为六国在“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等方面与秦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佐韩魏以摈秦,“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D、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据有利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也可以像秦国一样一统天下。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2分,每句3分) (1)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
译文: 。 (2)彼秦者将何为哉?
译文: 。 (3)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
译文: 。 (4)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译文: 。
14、用斜线(/)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6分)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槠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
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选自刘基《活水源记》
1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14分)
城市里的树 王亚田
树是城市的客人,树要在客人家度过一生。
树的故乡在山林和旷野,那里有鸟语花香,有潺潺溪水,有它们相濡以沫的兄弟姐妹。如果它们的数量足够多,就构成了森林。自从有了城市,树的家族中一部分成员就背井离乡,来到城市的大街小巷。树一到城市面临的是另一种森林——由高楼大厦构成的丛林。这里没有鸟语花香,只有车水马龙;没有潺潺流水,只有钢筋水泥。从此,树看不见土地了。 人把自己弄得彻底与大地隔绝,而树永远需要脚踏实地。但是水泥、柏油、砖块把土地覆盖,像古代犯人脖子上的枷板,把树干和树根隔开。水、泥,这是多么柔软的两个字眼,但组合成一个词时,就成为最坚硬的一种东西。城市的路面是不吸水的,每到下雨时,我看到雨水滚滚而流,流进下水道,而不是树根,我就想树渴了怎么办?因为有了坚固的路面,城市的树也就不会“落叶归根”,树把叶子生出来,但叶子却找不到根,它们随风而飘,就像丢失的找不到父母的孩子。
人们不会给一棵树起一个名字,树总是以类的名义而存在,比如梧桐、白杨、松柏。其实每棵树也像每个人一样是不同的。城市的树不能像山林里的树那样自由生长,经常会被修剪,砍去旁逸斜出的枝条,这种修剪不是为了让树成材,而是嫌那些多余的枝条碍事。但修剪是人的事,但长成什么样子是树的事,树永远不会按照人的意志去生长、去改变。现在的树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区别,但现在的人与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绝大多数人都在按照别人的意志去生活。
城市的树身上,经常贴满了办证电话、招聘启事、治病广告。树不但承受着污染,有时还得承受疼痛。
城市的道路不断在拓宽,而每次拓宽道路对树来说都可能是一次灾难,因为道路拓宽后原来在路边的树就处于了路中间,这些树要么被砍伐,要么重新被移到新道路的边上,反正树永远只能靠边站。但是人挪活,树挪死。树被移动后,等于经历了一场浩劫,它枝头上原先的枝条要被全部砍掉,这就像一个得了重病的人做化疗、放疗后会失去一头的秀发。记得电视上介绍过山西的一个小城,一条主干道的中央长着一棵粗壮的古树,人流车流都绕着这棵树走。这是我见过的(而且是在电视上)唯一一棵长在路中间的树。我在想,这座城市当年修这条路时,可能有关部门对这棵树的去留进行过激烈的争论,最终他们决定留下这棵树,因为这棵树的年龄比这座城市里所有的人、建筑都要老。一瞬间我竟然有一种感动,觉得这个城市的人真伟大。
人其实应该多一点对自然的尊重,也包括对树的尊重,因为树是自然的产物。 树在城市,一生过得伤痕累累。有一次在西郊的路上,我看见一棵合抱粗的梧桐树,被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拦腰撞断。生活中我常常发现一些善良、正直的人受到伤害,很长时间我想不通这是为什么。看见这棵被撞断的树后,我想通了:善良而正直的人与善良而正直的树会有同样的遭遇。因为善良,他们都手无寸铁,虽然他们不会伤害别人,但别人却有可能欺负他们。因为正直,他们都不会弯曲和躲闪,伤害来临时,会受伤更重。
我每天都会看见树,看见树的时候常常眼睛发潮,总是充满伤感。城市里的树就像进城的农民工,无依无靠。它们受尽委屈,却毫无怨言,受尽伤害,却充满宽容。树最终会原谅一切,自己把伤口愈合。如果城市里没有树,只有柏油马路、钢筋水泥、高楼大厦,那么城市将会是多么的坚硬和干枯。正是树摇曳的身姿、葱笼的绿意,给了我们温柔、诗情、生动和美。
树一辈子站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不言不语,一世沉默。你如果与一棵树交上了朋友,它会永远站在那里等你。 (选自《青年文摘》)
(1)、 如何理解“现在的树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区别,但现在的人与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这句话的含意?(2分)
(2)、作者从“城市里的树”身上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回答。(6分)
(3)、分析“人其实应该多一点对自然的尊重,也包括对树的尊重,因为树是自然的产物。”这句话的作用?(4分)
(4)、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2分)
三、(40分)
16、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西安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参考
答案
一、积累运用(20分)
1、B 2、C 3、A 4、B 5、D 6、D 7、A 8、(1)弊在赂秦 (2)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力拔山兮气盖世 (4)至今思项羽
(5)春光融融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二、阅读 (一)(20分)
9、B 10、A 11、C 12、A 13、(1)让韩魏二国对付秦国,让齐、楚、燕、赵四国在内休养生息。
(2)那秦国将能做些什么?(3)只是他们最终不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4)因此最终削弱 了自己的力量,走向灭亡。 14、(每划对一处得0.5分,共计6分)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槠/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15、(14分)(1)、城市里的树尽管不能像山林里的树那有自由生长,经常被人修剪,但它 们永远不会按照人的意志去生长、去改变,而现在绝大数的人却为了生存,在按照别人的意 志去生活。(2分) (2)、⑴脚踏实地。⑵ 坚守节操,不会按照别人的意志去生活、去改变 。 ⑶善良、正直的品质。⑷受尽伤害,却充满宽容。⑸奉献,不求索取。⑹人们应该对“城市里的树”及像树一样生存的农民工多一些尊重。(6分) (3)、结构上:承上启下 ,承上表明人们可以对树充满敬意和尊重,启下从反面列举对树的迫害。 内容上:深化文章中心,引发人们深刻思考。(4分) (4)、①通过写树在城市的不幸遭遇,抒发了作者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深切同情之情。②通过写树永远不会按照别人的意志去生活、去改变,赞美那种脚踏实地、坚守节操的精神和善良、正直的品质。(2分) 三、(40分) 16、作文:依据高考作文评卷标准给分 写作提示:
林清玄比喻中的“窗子”,说的是开阔的视野对个人发展非常重要;而“镜子”,指的是每个人都要审视自己,勇于自我完善。如果从“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切入题意,具体可写知识上的视野、心灵上的视野、国际视野、文化视野:可以写超越自我、走出个人狭小的天地;可以描写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景、物、情、理给人带来境界上的提升或心灵的顿悟:也可直接论述自己对“视野”的看法、见解。如果从“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入题,可以由己及彼地洞察人生百态,借“镜子”探讨人性的弱点:爱听表扬话,听不进逆耳忠言;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实质,等等。像李世民的“铜镜”“人镜”“史镜”论,猪八戒照镜子的故事,《皇帝的新装》中皇帝照镜的故事等都可引用,但要用得恰到好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