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3-12-20 来源:星星旅游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NO.11

ChinaNewTechnologiesandProducts

建筑技术

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龙伟雄

(广西华蓝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1)

要:实施绿色施工是促使建筑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提高建筑企业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显著的影响。随

着建设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应全面实施绿色施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促进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

境友好型社会。文章简述了绿色施工的概念和内涵,并基于工程,从节能技术、环保技术,探讨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关键词:绿色施工;节能,建筑工程中图分类号:U655.56文献标识码:A1绿色施工的概念和内涵

绿色施工,是基于现代环境保护理念以及资源效益相结合基础上,关于建筑工程开发实施的一种现代环保型的施工技术理论。所谓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运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尽可能的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追求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最大限度地实现工程质量安全、水电能源、建筑材料等资源的节约,它

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涉及到减少物质化生产、

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的多个方面。绿色施工技术是现代建筑技术发展的理论升华,是人们构建和谐生态居住条件,优化自然生活环境的重要技术措施。

1.1实施绿色施工的原则。首先要对总体方案做仔细的优化,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绿色施工方面的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

更为重要的是对施工方案策划、建前提和基础。

筑材料使用、施工现场精细化管控、工程验收等每个阶段进行监督控制,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

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管理和监督。施工管理、

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

1.2区别绿色施工和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主要指建筑物本身的安全、舒适、节能和环保,绿色施工则是为实现绿色建筑的过程中实施的一种行为规范。绿色施工是全体的建筑企业为创造绿色建筑的而在施工阶段中的一种管控手段。

1.3不能把文明施工简单的理解为绿色施工。文明施工是建筑业发展初级阶段的一种比较片面的及基本的要求。随着全球能源的意识的提高以及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段进步,对社会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倡导推行绿色施工。绿色施工应该说起于文明施工但是不止于且高于文明施工,范围更广、意义更深、要求更高、产生的效益更大更深远。

2节能措施2.1节电措施2.1.1生活区:①建立生活区用电制度,通过测算不同月份单间宿舍的用电量,进行控制,并

②根据不同阶段,核算出用电总建立奖罚措施。

数,通过比例,分解到生活区,并建立台帐,进行控制。③生活区严禁使用大功率电热器具,如使用电炉、电饮具、热得快等电热器具;每三间宿舍安装1个电表,安排同一班组入住,对其进行

④在生活区每个房间安装1只限流器;每控制。

个房间安装漏电开关。⑤定期对用电设备进行检查围护,对损坏的用电设备进行维护。⑥办公区空调使用实施管理制度。

2.1.2生产区:①建立生产区用电制度,明确

责任人。②根据不同阶段,核算出用电总数,通

过比例,分解到生产区,并建立台帐,进行控制。③现场实行分路供电,并安装电表。④制订大型施工机械运行管理制度和履保制度。⑤合理使用施工用电设备,严格控制老化、带病及过多无功耗电机械设备。叮嘱机械操作人员尽量减少

⑥安全通道内,安装节能灯机械空载运行时间。

具。⑦优化施工方案,减少机械投入。

2.2节油措施

2.2.1根据不同阶段,制定耗油控制制度。2.2.2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的用油设备,避免点现象。出现漏、

2.2.3定期维护设置,减少机械耗油量。2.3节水技术

2.3.1结合工程场地中地下水丰富的特点,在场地东南角和西北角各设置一口地下水井,利用地下水作为施工用水、绿化浇水、冲厕所水等,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

2.3.2场地硬化不采用传统的单一混凝土地面作法,而采用水泥预制方格块铺设加工场地和人行道路,让雨水能自由地渗入土壤中。

2.3.3基坑施工中,地下水上涌影响基坑施工,为此采用了深井降水技术,设置了水位观测井,对降水进行动态控制,使水头高度控制在坑底0.3~0.8m。

2.3.4混凝土的养护采用浇水与覆盖相结合,以减少用水量;给水管网合理布设,使之路线最短,并经常检修管网的完整性,避免渗漏。

2.4节地技术

2.4.1采用钢结构成套技术,结构体系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2.4.2深基坑支护采用喷锚+木桩、钢板桩、旋喷桩等综合技术,不仅减少了土方量的开挖,而且缩小了开挖面,减少对自然地面的破坏,保持土壤的原始自然表层。

2.5节材控制

2.5.1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2.5.2加强现场材料堆放,及安全保管制度,落实责任。

2.5.3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的周转次数,对于不用的周转材料及时回运,降低租赁费用。

2.5.4优化外脚手架结构,采用二层悬挑架结构。

2.5.5现场办公室及宿舍分别采用轻钢板房和活动板房,尽可能采用已有构筑物做围挡,降低临建材料使用以及加强临时房屋及轻钢板的重复使用率。

2.5.6准确计算商品混凝土使用量,依据供应时间及施工速度,在施工中动态控制。

2.5.7优化钢筋配料及构件下料,合理利用

现场材料。

2.5.8加强现场管理巡视,发现材料浪费现象及时制止,制定相应解决方案。

2.5.9加强现场机械设备使用率,提前制定工作任务计划,对不需要的设备及时退还。

3环保措施

3.1固体废弃物的减量3.1.1土方的处置:土方开挖完毕,如果全部外运,势必要占用相当大的一个空间,而且在运输过程中对道路的挤占、污染,产生的灰尘等会对周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地下部分施工完毕

因此,合理安排施工次序是一后还要取土回填。

个很重要的内容,尽量使用原土回填。

3.1.2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工程施工中产

混凝土浆体、木料、塑料、管线、生大量的碎砖、

装饰碎片、废包装箱等建筑垃圾。对于原有的建筑拆除垃圾进行集中堆放,建筑施工道路时作为路基加固使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按可回收与不可回收进行分类,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块体作为混凝土基础垫层使用:废木、废纸、塑料、金属材料等送到专门的废品回收站以回收利用,多余的泥浆及下角料外运至填埋场。

3.2噪声的控制

混凝土的浇捣过程、汽车发动机以及挖掘机的声音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噪声源。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实行封闭施工,采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以及适当的隔声设施是降低噪声影响的手段。原则上有噪声的施工安排在白天进行,夜间加班不超过24:00;经常检查机械设备

润滑、维护保养设备,不的完好性,派专人点检、

老化设备,安全防护脚手架超高搭设使用超期、

至楼层作业面上3m,架体立面满挂密耳网和竹笆片,使操作楼层面上产生的噪声能得到部分

反射,减少噪声向外围扩散。吸收或隔断、

3.3污水排放控制

污水源有施工用水、生活用水、冲厕用水等。基坑开挖时抽取的水,搅拌砂浆的多余水,场地门口洗车台下的水均有较多泥砂,这些水通过排水沟或抽水管道送至沉淀池,经二次沉

食堂、卫生间的用水进入化淀再排入市政管道。

粪池处理后再外排。道路边、建筑物四周设置集、排水沟,使雨水也能进入沉淀池过滤后再外排。

3.4扬尘的控制

3.4.1土方的外运车辆在工地门口进行专人清理和高压水枪冲洗后方可出门,车辆设置顶盖,土方的装运量控制在汽车箱体侧板以下,以防外泄。

3.4.2场内运输道路及人行道每天派专人洒水,清扫。

3.4.3建筑按楼层每一工序施工完成时及时清运垃圾,洒水清扫。

3.4.4场地内围墙边空余场地种植草或灌

-178-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建筑技术

2012NO.11

ChinaNewTechnologiesandProducts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的实例分析

陈东亮

宋晓林

(河南省中原建设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

要: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具有探测距离大、不破坏结构性能、探伤灵敏度较高、周期短、成本低、操作简单、效率高等优

点,该方法在建筑工程领域被广泛的应用。同时由于超声法对工作表面要求平滑、要求检验人员富有经验、对缺陷没有直观性等缺

点,因此在使用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根据结构的具体形式,灵活运用检测方法,提高检出率,避免出现漏判和误判。超声波探伤混凝土内部缺陷影响因素较多,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混凝土内钢筋配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关键词:超声波;混凝土内部缺陷;检测;混凝土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1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原理及影响因素当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工艺条件、内部质量

首波振幅及测试距离一定时,其超声传播速度、

和接收信号主频等声学参数一般无明显差异。如果某部分混凝土存在空洞、不密实或裂缝等缺陷,破坏了混凝土的整体性,与无缺陷的混凝土相比较声时会偏大,波幅和频率值会降低。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正是根据这一基本原理,对同条件下的混凝土进行声速、波幅和主频测量值的相对比较,从而判定混凝土的缺陷情况。

2超声检测混凝土缺陷的影响因素2.1构件形状、尺寸及检测点之间的距离因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指向性差,由发射换能器进入混凝土内的超声波实际上是以换能器为半径的球面波,同时由于混凝土中众多的界面,会导致超声波复杂的反射和折射,彼此相互干扰和叠加,造成很大的漫射声能,因此构件的形状及截面尺寸对超声波的传播有一定影

同时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衰减较大,在检测响。

过程中,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距离过大会降低接受新号的强度,抗散射和衍射波的干扰能力变差,因此会降低检测的准确性。

2.2混凝土

水灰比、骨料级配、抗混凝土的水泥种类、

压强度等均会影响到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情况下,声速随水灰比的降低,抗压强度的增高而变快。

2.3混凝土中的钢筋配制

因超声波在钢筋中的传播速度要高于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因此混凝土中的钢筋配制会影响到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超声波速随着平行于检测连线的钢筋配制率的增加而变快。

3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工程实例

某工业建筑的设备基础采用现浇混凝土结

该设备在运转构,由梁类构件和柱类构件组成。

过程中振动过大,超过其设计指标,因此为了解该设备基础是否因此而产生内部损伤,需对其内部质量进行检测。采用直穿法与斜传法相结合的测量方法对该建筑的设备基础梁和柱进行木。

3.4.5采用商品砼,现场只搅拌部分砂浆。3.4.6工地四周砌筑2.5m高的围墙,实行封闭施工;生活区设在场地外指定区域。

3.4.7场地中堆放的砂、石、泥土用塑料布覆盖,防止灰尘飘散。

3.5光污染的控制

光污染源有电焊眩光,夜间照明,材料反光等。控制措施如下:电焊处用木板围挡;脚手架

装在高处的夜间照明灯采用俯角高出楼面3m;

照射;进场的玻璃等高反光材料用塑料布遮盖。

了检测。梁、柱截面及钢筋配制形式见图1,超声

检测结果见表1。梁宽1.2m,柱截面尺寸为1.2m×1.2m,测距均为1.2m。由表1可以看出,混凝土柱中声速大于混凝土中声速值,且标准差与声速的比值更小,表明超声波在混凝土柱中的传播较混凝土梁更为快速、稳定。柱未发现异常点,梁存在一个异常点,经现场在出现异常点部位钻取混凝土芯样,未发现其内部存在明显缺陷,由此我们判断其内部质量良好。

修正法对其构件混凝土强度进行了检测,检测

结果为梁混凝土强度推定值26.0MPa,柱混凝土

由此判断混凝土强度的差别不是强度25.4MPa,

造成此次声速值差别较大的原因。

4.3构件的钢筋配制经查阅图纸,被测梁截面尺寸1.2m×3m,柱截面尺寸为1.2m×1.2m,钢筋配制示意图见图1。现场使用钢筋扫描仪对其钢筋配制进行了检测,实测钢筋配置与设计相符。

由于测点布置在垂直构件截面宽度方向上的两个平行侧面上,根据梁、柱的钢筋配制截面示意图,可发现柱的附加箍筋走向与超声波的传播方向平行,且柱沿宽度方向配置的附加箍筋较梁的密集,该种现象很容易引起超声波在混凝土柱中传播时,声波大部分能量是沿柱中附加箍筋传导到超声仪的接收探头处。根据超声波在钢筋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的1.2~1.9倍。因此可判定混凝土柱中的声速值较混凝土梁中的声速值大,是由于柱中的与声波传播方向平行的附加箍筋所引起。

结语

根据这一工程实例看出,当采用超声法检测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内部缺陷时,如果构件中走向与声波传播方向平行的钢筋布置的较密集时,钢筋对声速值的影响很大,在检测工作中应加以注意。

参考文献

图1构件截面钢筋配制示意图表1混凝土内部缺陷检测结果汇总表

4检测结果分析

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声速值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

4.1检测条件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仪器均处于正常状态,采样过程中超声脉冲波的发射频率均固定在一

其次检查了相同值,超声波型未发现异常情况。

两个构件表面质量,检测位置均未发现蜂窝麻面等表面缺陷。检测时,均很好的保证了收发探头与构件表面紧密的粘结在一起,传感器与构件表面之间耦合良好,排除了因检测条件不同造成的声速差异较大的可能。

4.2混凝土强度

被测梁柱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5,采用同一批混凝土浇筑。现场采用回弹法、钻芯3.6有害气体的控制

烧热水采用电热水器;食堂的厨房设备使

塑料布、纸用液化气作燃料;现场不焚烧木料、

板等可燃性物质;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用密闭式垃圾容器运输至场外。

结束语总之,随着现代生活理念的转变,绿色环保意识成为现代建筑的需求。绿色施工技术,是当今社会环保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施工

优化技术措施,坚持中的实践与应用。新时期,

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开发,是推动现代建

[1]刘海.钻孔灌注桩桩底后压浆技术在廊坊万达广场高层建筑基础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2):174.

[2]秦金才.预应力管桩(PHC)钢筋应力计埋设与

2008,(01):计算实例[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34-37.

[3]范颖.中山建华管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案例分析[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36-38.

树立华,李宏建,苏扬.从低应变检测[4]高海燕,

结果分析扬州地区基桩常见质量问题[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9,(01):18-21,25.

筑行业更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惠玲,李军钟钦.新视角下的我国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对策[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王广程.浅谈土木工程中的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技博览,2011(34).[3]林娴,徐亚宁.浅谈建筑项目绿色施工[J].科技信息,2011(17).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1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