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知道关于中国古代的⼈物吗,⼀起来看看吧。下⾯给⼤家带来⼀些关于古代⼈物故事5篇经典,供⼤家参考。古代⼈物故事5篇1曹学佺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多是读书⼈”当初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就在想,能说出这番话的⼈应当是⼀位直性⼦的忠义之⼈,后来发现的确如此。
这句对联听过的⼈应当不少,但知道作者的可能就⽐较少了。说出这话的是明末官员、学者曹学佺。为⼈正派刚义,有情有义。
曹学佺出⾝并不⾼贵,母亲早逝,⽗亲靠卖饼养⼤了曹学佺。穷什么都不能穷教育在中国⼈思想中根深蒂固,在科举取⼠的朝代,寒门之辈要出头,读书是唯⼀的选择。
因为⽗亲的⽀持,曹学佺得以读书求学,后来⼊京参加科举考试。万历⼗九年考举⼈,次年会试落榜。⼗年寒窗他⾃然不是空架⼦,⼀次不⾏就考第⼆次。在万历⼆⼗三年的下⼀次会试中,曹学佺成功⼊榜考中进⼠。
据说会试的时候考“车战”,曹学佺出⽣福州不熟悉车战,于是请求“⾈战”。当时考官是张位答应了他,曹学佺运筹帷幄,指挥有度,让张位很是惊讶。
考完之后张位欣赏他才华,将他暗暗定为第⼀名。不过在最终确定排名的时候,曹学佺情况到底⽐较特殊,所以最后还是将他划⼊了⼆甲。
不像如今⼤家考试,考完就散,可能过⼏个⽉⾃⼰考官长啥样都记不得。在古代考官与考⽣的关系更为密切,许多考⽣若是在这个考官下中榜,就可以算是考官的半个门⽣。官路之中这种关系很重要,历来受考官和学⽣重视。
曹学佺有情有义的第⼀个体现,便是在与张位关系的处理上。张位后来被罢官,落寞回乡之时,曾经的同僚和门⽣⼀个都没来,只有曹学佺赶去为他送⾏。后来曹学佺还因此被贬官,到⼤理寺担任闲职。
曹学佺还是⼀位为官为民之辈。在他担任四川右参政之时,曾亲⾝经历四川重⼤灾荒。他当机⽴断煮粥赈济灾民,后⼜将四川发⽣灾荒的惨状绘成图纸上报,得来300万赈灾银两。
四川⼈民得知此事,对曹学佺是感恩戴德,纷纷都说三百年来没有这样的待遇,⼀切都是曹⼤⼈的善举。
曹学佺不畏权贵,蜀王王府失⽕被烧,勒令地⽅官府凑银⼦修复。许多官员都捏⿐⼦认了,想办法找银⼦,只有曹学佺依据条例拒绝。也因为这事⼉,后来曹学佺被蜀王打了⼩报告,最后被罢官。他离职之时,前去送⾏的四川百姓遮蔽了整条道路,⾜可见曹学佺有多受百姓敬重。
崇祯⼗七年,李⾃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带着⼼腹太监⾃缢⽽亡。陛下殉国的消息传来,当时京中许多守节官员纷纷殉国,曹学佺也穿戴好⾐物投池⾃杀。
后来因为家⼈相救⽽活命,在听到隆武政权建⽴的消息之后,前往为隆武帝效⼒,⼒主收复失地。年迈不能⾏时,还捐款助响,尽微薄之⼒。
隆武政权后来还是被清军消灭,隆武帝绝⾷⽽亡,这⼀次曹学佺在家中⾃缢⽽亡。临时之前留下绝命联“⽣前单管笔,死后⼀条绳”,叫⼈钦佩!
古代⼈物故事5篇2鱼⽞机和温庭筠
温庭筠是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温家到温庭筠这⼀代,只是⼀个没落了的旧贵族。好在温庭筠⼗分争⽓,他在⽂学⽅⾯极有天赋,古时候的曹植七步可成诗,⽽温庭筠“⼋叉⼿⽽成⼋韵”,有“温⼋叉”之称。在中国诗坛上,温庭筠被誉为“花间词派”的⿐祖。
就是这么⼀位⼤名⼈,坊间却流传着⼀个关于他的风流韵事,那就是美⼥道⼠鱼⽞机和他有过那么⼀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鱼⽞机是谁?她是唐朝四⼤⼥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齐名,《全唐诗》甚⾄为她单独成卷!唐末的皇甫枚说她“⾊既倾国,思乃⼊神”,她既是⼀位才⼥,也是⼀位⼤美⼥,⽽且⽐温庭筠⼩了三⼗多岁。
鱼⽞机的出⾝并不⾼,她只是长安城中⼀户倡家之⼥,⾃幼聪明伶俐,长相出挑,⼗岁便名动京城,引得当时的许多⽂⼈惊奇不已。
温庭筠性格洒脱,放荡不羁,他⼀听长安有个⼩才⼥,当下便怀着巨⼤的好奇⼼赶来⼀探究竟。没想到这⼀见⾯,就有了后⾯长达⼗多年的牵扯。
传说两⼈第⼀次见⾯的时候,温庭筠就给鱼⽞机出了⼀个难题,他想考⼀考鱼⽞机,便让她以江边柳”为题赋诗。那时的鱼⽞机⾃信不已,只⼀会⼉功夫就作了⼀⾸《赋得江边柳》:“翠⾊连荒岸,烟姿⼊远楼;影铺春⽔⾯,花落钓⼈头。根⽼藏鱼窟,枝底系客⾈;萧萧风⾬夜,惊梦复添愁。”
温庭筠见后⼤惊,从那以后就对鱼⽞机⼼服⼝服。不⽌如此,作为诗坛的前辈,温庭筠还经常给予鱼⽞机⽂学上的指导,他⼗分喜爱这个⼗岁出头的⼩姑娘,与她成为了忘年之交。
有⼈说,鱼⽞机和温庭筠不⽌于师⽣情,温庭筠在⽣命的最后阶段也是与风华正茂的鱼⽞机杯酒交筹、写诗唱和。鱼⽞机怎么想的我们不知道,但是温庭筠到死也没踏出改变两⼈关系的那⼀步,他始终当鱼⽞机为他的忘年交,他的⼩徒弟。
不过,虽然没有和鱼⽞机在⼀起,但是鱼⽞机的婚姻却与他有着极⼤的关系,因为鱼⽞机正是在温庭筠的介绍下,认识了她后来的丈夫李亿。
李亿是唐宣宗⼤中⼗⼆年戊寅科状元,遇见鱼⽞机时他已有⼀妻裴⽒,但见到美丽聪慧的鱼⽞机以后,他就爱上了她,并将她纳为妾室。
婚后,鱼⽞机和李亿作诗附和,琴瑟和鸣,⽇⼦过得蜜⾥调油,真可谓是只羡鸳鸯不羡仙了。但是,裴⽒性格妒忌,在她的霸道逼迫下,李亿不得不将鱼⽞机送⾛,送到了咸宜观。
李亿向鱼⽞机承诺,⾃⼰会在三年之后来接她回家,让她安⼼在此地长住。鱼⽞机相信李亿,她痛哭着和李亿离别,从此在咸宜观出家,道号就叫⽞机,因此⼈称鱼⽞机。
三年后,李亿没来,他带着裴⽒远去扬州了,丢下了鱼⽞机。鱼⽞机悲痛中来,⼤呼:“易求⽆价宝,难得有⼼郎”。后来,她性情⼤变,从⼀个洁⾝守节的⼥⼦变成了风流⼤胆的京中名媛,许多名⼠慕名⽽来。鱼⽞机与他们的关系,可以说是诗友,也可以说是情⼈,总之她放纵⾃⼰,只因受过情伤。
古代⼈物故事5篇3杨秀清
杨秀清是太平天国中⼀位⼗分出⾊的领导⼈,后世⼈常常称赞他为天平天国中⼤字不识的军事天才。
杨秀清为桂平紫荆⼭⼈,⼩的时候⼗分凄惨,5岁丧⽗9岁丧母,⼩⼩年纪的他成为孤⼉。虽然杨秀清被伯⽗收养,但是伯⽗也家贫,只能勉强给⼝饭吃。
因为没有⽥地可以耕种,杨秀清稍稍年长之后,便以烧炭为业。千⾟万苦的砍树烧炭,翻⼭越岭去卖炭,还要受到商⼈的剥削。⽣活艰难,杨秀清才会⾛上起义的道路。
洪秀全创⽴拜上帝教,教义传到紫荆⼭地区的时候,杨秀清加⼊。那个时候的杨秀清,也只是⼀位普通的教众。他的上位,靠的是⼀次临机应变。
道光⼆⼗⼋年,冯云⼭在桂平传教期间被官府逮捕。洪秀全急急忙忙赶去营救,⼀时间⼈⼼动摇。在这个时候,杨秀清站出来,代天⽗传旨稳住会众,也因为这次特殊经历进⼊团队核⼼。
后来洪秀全⾦⽥起义,杨秀清领兵作战,屡战屡胜为太平天国打下江⼭。后来⼜在杨秀清的⽀持领导下,先后攻破清军江南江北两座⼤营。
洪秀全建⽴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江南江北两座⼤营囤积在天京城外,兵⼒充实,对太平天国的⾸都构成重⼤威胁。当时所有⼈都不敢贸然出击,只有杨秀清坚决抽调兵⼒攻破江南⼤营。此战过后,杨秀清集教权、政权、军权于⼀⾝,成为太平天国实际上的最⾼统治者。
当时洪秀全虽然还是天王,但在实际权利上却已经⽆法与杨秀清⽐较,受到杨秀清掣肘。为了铲除杨秀清,最终他秘密下旨调韦昌辉回京,突袭东王府(这种说法存疑,但个⼈⽐较赞同。在受到杨秀清如此威胁之下,洪秀全不可能⽆所作为,⽽韦昌辉也不会⽆缘⽆故袭击杨秀清)。
东王府被韦昌辉袭击,杨秀清全家都被杀害。可他还有⼀个⼉⼦继承了东王的爵位,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杨秀清和他全家惨死之后,洪秀全将⾃⼰的⼉⼦洪天佑过继给杨秀清,称幼东王。洪天佑成为杨秀清的嗣⼦,这当然不是洪秀全好⼼,只是将东王的权利和爵位收归⾃⾝⽽已。
⽽洪天佑虽然继承杨秀清的爵位,但实际上还是个⼩孩⼦。后来天京被清军攻破之后,洪天佑兄长洪天贵福突围,⽽洪天佑却下落不明!
杨秀清的惨死,让洪秀全得以收归权利,确认⾃⼰独⼀⽆⼆的天王地位。但与此同时,天京事变引发的⼀系列事情,却使得太平天国内部⼤受打击,成为后来灭亡的关键。
韦昌辉杀了杨秀清全家和麾下中上层将领,太平军元⽓⼤伤。⽽后⽯达开出⾛,其家⼈⼜被韦昌辉杀害。洪秀全为了稳定局势,下旨杀害韦昌辉。杀了⼀个⼜⼀个,天京事变由此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古代⼈物故事5篇4温璋
唐代有个执法严厉的官员,名唤温璋,是唐初名⾂温⼤雅的六世孙。名⾂之后
温⼤雅也称温彦宏,他是北齐⽂林馆学⼠温君悠的长⼦,以⽂学知名于世。李渊在太原起兵以后,温⼤雅受到李渊的重⽤,李渊曾感激地说:“我起晋阳,为卿⼀门⽿”。意思就是我从太原起兵,你和你的家族帮了我很⼤的忙。唐初,温⼤雅与其兄弟共掌机要,为“时⼈荣之”。
温家⼦弟在唐朝皆出仕为官,温璋之⽗温造也曾⽴下了平定兴元兵乱的⼤功。
到了温璋这⼀代,温璋也和许多官宦⼠族的⼦弟⼀样,依靠⽗亲祖辈的功德⼊仕为官,他累佐使府,历三郡刺史,后来接任京兆府府尹。
执法严厉
温璋和⽗辈们不同,他的祖辈以⽂学⽽闻名四海,但他却以执法严厉、⽆情⽽著名,令⼈闻风丧胆,俨然就是⼀尊“活阎王”!
温璋执法到底有多严厉⽆情呢,举个例⼦,在《北梦琐⾔》中记载了温璋判的⼀个案⼦。当时有⼀只乌鸦⼏次三番的撞响温璋命⼈挂在衙门⼝的悬铃,这本是温璋为⽅便⽼百姓投案⽽设。
温璋觉得奇怪,深思过后便派⼈跟着乌鸦去看看,他猜测⼀定有⼈掏了鸟窝,抓⾛了⼩乌鸦,所以⼤乌鸦才会来撞铃诉冤。
后来,温璋派去的⼈果然捉住了抓鸟⼈,温璋认为乌鸦虽然不是⼈,但母⼦亲情同⼈却是⼀样的,这个抓鸟⼈欺凌弱⼩,罪⼤恶极,当即就判处那⼈死刑,⽽且还要求⽴即执⾏,⼀刻也不耽误。
为了⼀只乌鸦,杀了⼀个⼈,⽽且那⼈也没有伤害⼩乌鸦,他只是掏了鸟窝⽽已,哪⾥想到竟为此⽽丢了⼩命!温璋说:“罪⽆轻重,恶⽆⼤⼩。除恶务尽,犯意⽅绝,此谓之能治者。”
唐代四⼤⼥诗⼈之⼀的鱼⽞机笞杀婢⼥绿翘,按照《唐律》规定,只需杖⼀百或充为奴婢⼀年即可,可温璋也是⼆话不说就判其死罪!
服毒⾃杀
唐懿宗有个爱⼥同昌公主,同昌公主突患重病⽽亡,懿宗悲痛不已,认为是医官所开的药⽯⽆效之故,怒杀了医官及其家属,受牵连者达数百⼈之多。
温璋上书直谏,惹得懿宗⼤怒,被贬为振州司马,责令三⽇内离京。温璋感叹:“⽣不逢时,死何⾜惜?”当晚就服毒⾃尽了。
据说唐懿宗得知温璋的死讯以后,⽓还没消,只说了⼀句:“恶贯满盈,死有余辜!”古代⼈物故事5篇5孙之獬
在清朝,男⼦的发型全都是⼀条发辫,此发型称作“⾦钱⿏尾辫”。
明末清初的时候,汉族男⼦都是不剃发的,剃发是满族的习俗。数千年来,汉⼈因“⾝体发肤,受之⽗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观念,不敢轻易剪发断发,剃发那更是万万不能啊,除⾮要遁⼊空门去当和尚。
那么,为什么到了清朝,男⼦全都换了发型呢?
这全都是因为⼀个⼤汉奸,孙之獬。
满族⼊关⼀统天下以后,官兵带着剃发匠,举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牌⼦,⼤街⼩巷的抓⼈,抓住了⼈就给他们剃发。
就像牌⼦上写得那句话⼀样,凡是不肯剃发的,全都死了。孙之獬就是第⼀个提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的⼈。
其实,孙之獬⾃⼰就是汉⼈,他还在明朝当过官。明朝天启年间,孙之獬考中进⼠,为庶吉⼠,朝廷授予他翰林院检讨⼀职,后迁侍读。
孙之獬⼊朝为官的时候,正是魏忠贤当权时期,阉党势⼒遍布朝野,他⼀⼊朝就投⼊了阉党门下,成为了阉党的⼀员过上了吃⾹喝辣的好⽇⼦。
崇祯元年,魏忠贤倒台了,崇祯帝下令毁掉由魏忠贤等阉党编写的以排斥、诛杀异⼰为⽬的的《三朝要典》,孙之獬却抱着《三朝要典》,跑到太庙痛哭,当时的官员都对他的这种⾏为所不齿。
不久,孙之獬被明朝廷“削籍”,回到了家乡。你以为他将就此消沉下去,那就错了,故事才刚刚开始呢。孙之獬回乡住了⼏年,随后就是清军⼊关。从孙之獬投靠魏忠贤来看,这⼈就不是什么好⼈。
他听说清军要⼊关,就⽴刻俯⾸乞降,迫不及待的带头与家⼈奴仆⼀起剃头留了辫⼦,换上了满⼈的服饰,在家乡等待着满清主⼦的到来。
清军⼊关后,民众的抵触情绪不⼩,为了收揽⼈⼼,清军便接纳了孙之獬,授予他礼部侍郎⼀职。
明朝有不少⾂⼦投降了清朝,还为清军打头阵,反过来对付明朝,这样的⼈也不少,但孙之獬绝对是被⽼百姓恨得最深的⼀个,归根结底还是这道“剃发令”。
原来啊,满清刚进北京时,天下未定,明朝降⾂仍可穿明朝服饰,⽽清朝⼤⾂⾃然着清朝服饰,上朝时,满清⼤⾂站⼀排,明朝降⾂站⼀排。
清朝⼤⾂⾃谓⾼⼈⼀等,孙之獬有⼼“标异⽽⽰亲”,就穿着清朝服饰上朝,亲切的⾛进了满族⼤⾂的⾏列。结果清朝⼤⾂把孙之獬轰了出来,但明朝降⾂⼜不肯让孙之獬与他们站在⼀起,令孙之獬尴尬万分。
此事之后,孙之獬便向多尔衮提出了剃发令,恰好多尔衮早就想彻底显⽰⾃⼰征服了中原,就同意了。
⾐冠束发”成为汉⼈的外在标志,剃发严重伤害了汉⼈的感情,⼈们纷起抗争,悲壮激烈的反剃发⽃争风起云涌。就连以卖祖求荣⽽闻名于史的吴三桂也因剃发令⽽与多尔衮发⽣过争执。
孙之獬⾐锦还乡以后,谢迁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他们抓住孙之獬,五花⼤绑游街⽰众,在他⾝上遍刺针孔,插上⽑发,最后将其斩⾸市曹,暴⼫通衢,以惩罚其献媚清廷⾸创剃发残害同胞的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