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快乐
作者:翌平
来源:《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11年第05期
我曾经是个特别爱听故事的人,故事的主讲人是我的哥哥。
哥哥从小学习吹长号,底气十足乐感很好,我小的时候很怕他,他生气的时候会无缘无故地欺负我,可一旦讲起故事来,他就会变得慈眉善目和蔼亲切。
讲故事是我们音乐大院的传统,那时没有什么娱乐,每晚孩子们吃了饭做完功课,就聚集在楼道里听大孩子们讲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是从手抄本上读到的,有的则是从其他孩子那里口耳相传来的。哥哥是讲故事的人中最受欢迎的一个,他到场的时候,甚至会吸引旁边楼群里的孩子前来观听。大家秩序井然鸦雀无声地等待着,哥哥就咧开大嘴,很亢奋地讲起来,讲到高兴的时候手舞足蹈,连嗓音也激动得变了声。
一个长篇故事,往往需要几个大孩子轮流接力才能完成,一讲就是几天,等讲过一遍,还会有其他没听全的孩子们加进来,这时就需要重播了。哥哥和他的大孩子伙伴没有兴趣重复,于是就让我们这些听过故事的小孩充当主讲人,这样,我后来也成为了一名神采奕奕、眉飞色舞的主讲人。
讲故事需要技巧,我从模仿哥哥开始,逐渐融入自己的风格。哥哥底气十足,讲起话来掷地有声。讲故事的时候,他往往会察言观色揣摩听众的反应,即兴加入一些幽默、意外的细节,让故事出人意料。我的声音没有哥哥那么洪亮,所以就必须在讲故事的技巧上另辟蹊径。 讲过故事的人都知道,听众和讲述者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一个好的讲述者要有很好的掌控能力,能收拢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随着你的故事感受喜怒哀乐,娴熟的主讲人可以随意驾驭听众的情绪。讲述人的开场要吸引人,如果两分钟内没有抓住听众注意力的话,基本上就会被换掉。后来我开始写作时,特别注意这一点,我觉得对任何一部作品来说,如果读者阅读了几页还提不起兴趣,这部作品很可能会被舍弃。
第二个需注意的方面是节奏,如果你四平八稳地讲下去,用不了多久听众就会困倦,抑扬顿挫,煞有介事,高亢间杂着沉稳的讲述,很容易刺激大家的视听神经,关键时刻,语速急速上升后突然的停顿,可以造成听众的心理骤停,吸引他们听下去。这些经验确实影响了我后来的写作,特别是构思那些科幻类情节冲突比较明显的小说时,我时常想起当初讲故事的那种状态。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就是卖关子。这点哥哥做得非常好。记得有一次讲恐怖故事,哥哥开场做了铺垫,气氛非常阴森恐怖:一个从远方来探亲的女学生,傍晚被汽车送到一片荒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野岭,一位看不清面孔的老妇人把她带进了一座疑似凶宅的地方。在午夜十二点整的时候,姑娘房间的门吱呀一声打开了……这时,他忽然停了下来,向一个孩子要水喝。当时正是月黑风高,大家相互拥挤着取暖,这样的停顿让大家陷入一种恐惧的等待中,因此获得身处其中的感觉。突然,哥哥用一种惊恐的声调,讲出这个故事中最精彩的一段。
后来我发现,很多好的小说都会这样做,恰到好处地戛然而止,欲说又止,直到聚拢了大家的注意力,才让故事进入高潮。
为了吸引大家,我喜欢把听到的故事重新打乱组合,用故事里某个角色的口气讲述这个故事。我发现这样讲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故事里人物的性格不同,身份不一,读者对他们的信任度也不一样,他们各自的陈述,听者感受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这让一个普通的故事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变数十足。
后来我开始了儿童文学的写作,题材涉及童话、科幻故事等,动笔之前我总是感觉到我的眼前坐满了听众,我的故事是亲口讲给他们听的,无论如何不能马虎,因为只要稍微懈怠,就会被读者看出来,被读者拒绝。我是比较轻视那种不假思索,不在乎读者感受,一上来洋洋洒洒几万言,读到中间还没有发现亮点的小说的。小说需要个性,就像人的穿衣戴帽言谈举止一样,标志着你与他人的不同。所说的个性除去题材和内容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你的讲述方式,热情的,含蓄的,直白的,间接的,节制的或是奔放的,所有的表达都会让你的小说拥有鲜活的质感。而对内容和形式上的探索和尝试,会使你的小说更具小说的特征——“新颖的虚构”。
我的小说《少年摔跤王》获得了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它讲述了一位农村少年摔跤手,在大城市的严酷生存竞争中成长为一名摔跤冠军的故事。在里面我尝试使用两种交织在一起的叙述方式,将历史和今天摆放在一起,让人们在时光交错中体验到摔跤少年所肩负的传承文化的重任。
作为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我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讲故事的乐趣——将自己融入其中的喜悦。 发稿/赵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