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八单元和古诗词诵读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生态文学的面貌清晰饱满。和以往的文学形态不同,生态文学以自觉的生态意识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强调人的责任和担当。作为一种崭新的文学创作理念和实践,生态文学值得关注。
当今时代有许多标志性特征,其中两个重要特征是“绿”和“美”。“绿”指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健康环保,“美”指生态面貌和生活感受,生态文学就是要表现、追求这种绿色和美好。
生态是一切生物以及生物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文学是伴随生态问题出现而产生的文学门类,带有较强的忧患意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中国涌现出一批生态文学作品,可视为中国生态文学的发端。如徐刚《伐木者,醒来!》。生态意识催生出生态文学,生态文学则不仅关乎生态主题,而且关乎“美”:“美”是生态文学追求的境界,它不仅再现了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是怎样的,而且描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可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基于这样的认识,国家先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湿地保护工程、蓝天保卫工程、江河治理工程,以及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大幅改善了中国生态状况,神州大地面貌焕然一新。
“文脉与国脉相牵,文运与国运相连。”梳理新时代文学创作情况,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的过程中,生态文学创作愈加活跃和兴盛,日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和代表性作家,也出现了很多带有生态意识的作品,从不同角度记录这个绿色发展的时代,呈现人与自然新的关系,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摘编自李青松《生态文学绿意盎然》) 材料二:
生态文学的意识和观念实践,显然还处在一个初始的发展阶段,梭罗、利奥波德、卡逊等人的开拓之功至伟。但当生态文学这种文学现象逐渐地被人们在不断接触的灾难过程中认识感悟的时候,这样的文学主张和追求就像投石入水之后,迅速生波荡漾开来了,力量抵达到世界各地,以及很多作家的心间。中国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有像《山海经》这样涉及自然的神话记录、有像《徐霞客游记》这样有关山川河流、人文风物的考察记录等,但这些内容都与如今的生态文学伦理主张和目标有很大的区别。
当代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观念似乎是在1980年代前后凸显起来的。生态文学创
作也伴随着这样的观念开始出现了。这期间,最初在报告文学创作中有分明的表现。徐刚的很多作品,既是中国生态文学的先声实践,也奠定了他作为著名生态作家的坚实基础。此后很多报告文学作品,都不断努力地在为中国的生态文学添加浓厚亮丽成色。这些作品涉及自然生态环境的各种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艰苦奋斗,努力开创建设,与不同的毁坏行为进行斗争,宣扬了文明、科学进取的模范人物的社会生活观念和行为。作家在创作中显示出的时代使命和担当精神令人感动。 像徐刚、李青松作品所体现的激情诗意和个性形象特点,都是厚重和灵动丰盈的独特存在。在文学创作中带有仔细观察、感受自然生活,或从不同题材角度和文体形式表现出一定生态文学特点的作家,还有像哲夫、叶多多、王国平等报告文学作家,也有像张炜《九月寓言》等小说家及其作品,有像刘亮程、鲍尔吉·原野、李娟等这样细腻记述自然风貌、表现独特细腻感悟的散文作家作品等。 诚然,中国现今的生态文学现状,似乎还更多处于呼唤人们树立与自然共生、收敛一己物质欲望、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阶段,比较现场直观传输,还缺乏更加深远精湛的追求思考表达,但这种在传统文学创作道路上的“逆行者”身份作用价值,还是被人们十分肯定和认可的。生态文学似乎不能简单地等同书写生态灾难,譬如不少作家面对地震、洪水和疫情的书写,这中间尽管会有很多的密切关系,但生态文学恐怕不会这样简单。在我看来,生态文学似乎应当是人类在哲学认识论上的修正改变,是人类跳出自身中心藩篱,主动调整已有成法,是融合大自然法则的新的伦理建设和行动出发,是在努力适应自然生存法则下追求自然延伸的自觉和寻找、遵循的定律等。
在生态文学“逆行者”的道路上,会存在如洪水猛兽般的风险和经历曲折。因为,他(她)不仅要与传统的文学发生区别,还会与几千年来人们逐渐形成和习惯了的认识行为产生分歧,面对的将是非常沉重和悠久的历史负担。要人们放弃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观念,要人放下身段平等地善待其他所有生命,希望人改变自己的生命愉悦等实在是不易。但人们必须有自我否定的自觉和勇气,有遵从自然规律的积极选择。生态文学作家作为“逆行者”,为了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生命的福祉前途,保护地球家园并持续提供发展延续条件,必须以自己合理善意的文学阐释,说服人们改变错误观念,放弃私欲,约束自己。生态文学的使命和承担崇高壮伟,期望前行的道路上天人感应,互为因果。 (摘编自李炳银《“逆行者”的慧敏与收获》)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文学强调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强调人的责任和担当,它正以一种自发的生态意识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B.“绿”指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健康环保,“美”指生态面貌和生活感受,“绿”和“美”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特征。
C.“美”是生态文学追求的境界,它不仅描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而且再现了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是怎样的。
D.中国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但作品涉及的内容都与如今的生态文学伦理主张和目标有很大的区别。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的过程中,生态文学创作愈加活跃和兴盛,日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
B.国家实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大幅改善了中国生态状况,
表明党和政府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C.中国现今的生态文学现状,还处于呼唤人们树立与自然共生的阶段,缺乏更加深远精湛的追求思考表达。
D.为了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生命的福祉前途,生态文学作家要说服人们改变错误观念,放弃私欲,约束自己。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是( )
A.《徐霞客游记》里有很多有关山川河流、人文风物的考察记录。 B.中国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 C.1999年,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率先开展了退耕还林试点工作。
D.2018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材料二的论证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一封信 庐隐[注] 冬天的日子实在太短,现在太阳只露着些微弱的残照,射在玻璃公司的黑烟筒上,一闪一闪地放光。屋子里也渐渐黑上来,但那火炉里熊熊的火光,照耀着地毡现出一片红润;我坐在炉边一张卧椅上,四面沉寂的空气围绕着我,差不多要睡着了。
叮啷啷一阵电话铃响,我就赶忙走过去接了,原来是我的朋友王彝西的电话,约我到她家里参观她们的家庭康乐会的成立会,我很高兴地答应了,披上围巾,戴上手套,叫了一辆车子,约有一刻钟就到了。许多来宾已经都坐在礼堂里,我进去也照样地坐下,恰好才开会。她的兄弟克逊报告了开会的宗旨——建设新家庭为改造社会的基础——跟着就是她小弟弟仕予,年纪只有七岁,也有篇很明确恳切的演说,满屋子鼓掌的声音,噼啪噼啪响个不停;后来她们姊妹三人又有一个很美丽的跳舞,约有一点钟这会开完了。来宾出了礼堂,散在各屋子,三五成群地谈笑。我就和彝西还有几个同学围着炉子成一个半圆圈坐着,大家说故事猜谜,热闹极了。在这个愉快充满心田的景象中,忽然我心里起了一个念头,因问葬西道:“清漪有信来吗?”葬西听了这话并不答言,凝神从她衣袋里拿出一封信来,我心里很急,等不到她递给我,早就夺过来了。文宣她们也急着要看,因而我就把这封信高声念了出来,下面的话,正是清漪说的: 我亲爱的老友彝西,昨天我忽得到一件很可怜的消息——这个你应该也是这样想;前几个月,你到我家里来,梅生不仍旧是一个很活泼天真的小女孩吗?我想你总能记得她今年只有十五岁;但是她是一个很微弱可怜的小羊,她的母亲没有能力保护她。因为没有饭和衣服,使她很活泼的生长,所以当她十二岁的时候,她常到我家里帮她母亲做活,她母亲在我家做佣工差不多八年了——那时候我就很爱她,每逢我有空的时候,常常教她认字;她很聪明,有一双漆黑明亮的眼珠,你不是也称赞过她吗?我很佩服你的眼光,她实在是一个天才!
我曾记得有一次,从学堂里回来,抄了一首很好听的歌词,我就和着钢琴唱了两遍,她在旁边凝神听着,等我唱完了,她笑嘻嘻和我说她也愿意唱这个歌,要我教她,我想她统共只认了不到二百个字,怎能唱这歌呢?我就告诉她说:“你没有这个能力,等过些日子再教你。”她听了这话很不高兴,后来她再三说她要试试看,我没法子,就教了她一遍,老友!你猜怎么样?她竟唱出来了!如此的才
智,我真没有多见呢! 自从知道了梅生的天赋,我格外地喜爱她。这时候我家里曾请一个先生教我弟弟妹妹,因而也叫梅生和他们一齐念书。她的精神益发畅快活泼,一直这样过了两年,她已经十四岁了。她的母亲因为要到乡下看她外祖母去,也要把她带回去。过了一年萧妈仍旧到我家来,但是梅生竟没同来,我心里很奇怪就问她,萧妈还未答言,已经先哭了!
呀!老友!可怜的历史,就从此开始了!
萧妈哭了半天,才断断续续地说道:“小姐!梅生……死……死了!……唉!”
我听了这句话,心里不知是苦是愁!呀!老友!一个人若是忽然听见她風昔所爱的人好好的便死了,这不是件很伤心的事情吗?
但是梅生到底为什么死的呢?我不能不追问。后来听萧妈说,才知道梅生因为她外祖母病了,没钱买药,和他们庄子上陈大郎借了二十块钱,陈大郎本是个“为富不仁”的恶棍,他看见梅生就起了不良的心,所以才把钱借给她! 老友!你想乡下人知道什么?何曾知道因这有限的二十块钱,便把个可爱的孩子——或者将来的天才——送掉了!
陈大郎立刻逼着萧妈还钱,并且不止二十块,连本带利二十五块呢!他说若是不还钱,就要到县里去打官司。可怜萧妈吓得只是发抖。 老友你应当如道,法庭待乡下人是什么样的?那一群如狼似虎的衙役,和可怕森严的公堂,什么人见了都是胆寒。
萧妈自然不敢去了!但是陈大郎的目的达到了!……老友,穷人真是可怜呢!……什么是世界,简直是一座惨愁怨苦的地狱!
一天下午,庄南那所高大青砖瓦房,东边上屋里,一个年纪三十多岁的妇人厉声向梅生道:“你既到了我这里,第一要知道规矩,早上天没亮就得起来,扫院子,烧火预备开水;晚上伺候着我们都睡了你才许睡,没得我的话,不准和别的人说一句话,或出这屋子一步,晚上就拿张板凳在门后头搭铺睡觉……这些话,都听见了没有?”梅生吓怔了,不知要说什么?这妇人看她不应,走过去,伸出手来,狠命在她左右颊上打个不休。牙血和鼻血染了她的大襟和脸上,斑斑点点好像开残的桃花落片,但这妇人怒气还没消,听梅生痛哭,益发火上加油,从床底下拿一块棉花塞住她的嘴,从墙上摘下一根藤鞭,用力毒打!
梅生遭了这顿毒打,竟痛得昏过去,第二天满身都露有青紫的伤痕和浮肿;活泼的眼睛也失了清莹皎洁的光;眼皮肿了起来,像两个核桃似的。
萧妈听了这个消息,赶紧跑到那里,但陈家的仆人不许她进去,她没能力反抗,站在门口痛哭了一阵,自己回去了!
过了几天,陈家后院厕所旁边,有一间矮小的破屋子,窗格子已经被风打得斜在一边,从这窗户看进去,很模糊,看不见什么。太阳已经下山了,可那细弱的呻吟声,和惨凄的哭声,却顺着风吹过来,末后在这呻吟声中更夹一种哀厉的呼声“妈呀!……痛……天啊!”喊了许久,但是没有一个人应她,或安慰她!若有,只是那冥冥中的上帝罢了!
哀号的声音,渐渐微弱,还余着些许断续的呻吟声,如此支撑了一夜,直到第二天的阳光重照到这个破屋子的时候,那微弱的小羔羊面上露着笑容。因为她已经离开这混浊的世界,离开地狱,到极乐园去了! 老友!梅生的结果就是如此了!我所要告诉你的,也就由此告一段落,但是老友!你对于这段悲剧觉得很平常吗?……我心里不知为什么,好像有种东西填住了我的气管似的,我实在觉得不平!……这或许是我没有很多经验,你以为怎样呢?……
可是你再来我家的时候,永不能见那个聪敏可爱的小孩子了!只有她的影子,和她的命运,或者要永久存在你脑子里,因为这是很深的印象!再谈!
我把这封信念完了。大家仍旧沉默,回想前一点钟彝西姊妹兄弟开会的乐趣,大家不能再愉快,因为愁苦的同情充满了大家的心田!
铛,铛,铛,壁上的钟一连响了十下,这才觉得时候已经不早,遂都分途回去。我也坐了车子,趁着昏沉的夜色,映着几点的疏星,冒着寒风晚雾回来,到了家里,这个很深的印象,仍不停在我脑子里回旋,直到现在!…… (有删改) 文本二:
庐隐在《著作家应有的修养》一文中说,作家内质方面的修养应该有二:“一应对于人类的生活,有透彻的观察,能找出人间的症结,把浮光下的丑恶,不客气地、忠实地披露出来,使人们感觉有找寻新路的必要。二应把他所想象的未来世界,指示给那些正在歧路上彷徨的人们,引导他们向前去,同时更应以你的热情,去温慰人间悲苦者,鼓励世上的怯懦者。”
[注]庐隐:五四时期著名的作家,与冰心、林徽因被称为“福州三大才女”。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用哀伤的笔调叙写了一个悲伤的故事,聪敏可爱的乡下女孩梅生遭高利贷盘剥,被迫卖身偿债,最后被虐待致死,表现了农村阶级压迫的残酷性。
B.在小说里,“我”是一个易感多愁又富有同情心的人,一方面“我”对梅生的不幸遭遇深感同情,另一方面“我”又为自己无力帮助梅生而自责不安。
C.小说选取了梅生认字、学歌等日常小事,来表现她的聪慧勤敏、天真活泼的个性,使梅生的形象显得自然、真切,更富有感染力。
D.小说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塑造梅生的形象,比如“我”回家后的难以忘怀、清漪同情的眼泪及大家听信后的沉默,都表现出梅生深受大家的喜爱。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书信的形式,在叙事上显得灵活、亲切,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在结构上往往会出现散漫的毛病,跳跃性大,不够紧凑。
B.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叙事,以“我”的所见所闻真实地讲述了乡下姑娘梅生的悲剧,叙事有详有略,情感细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小说中的“我”是一个衣食无忧的富人,对梅生的遭遇感到痛苦忧愁,可见“我”摈弃了自私的小我的感情,已跨越了阶级思想的障碍。
D.小说中的梅生虽有痛苦和不满,但缺乏反抗精神,不能为自己的命运而斗争;其母亲虽然疼爱女儿,但无力改变现实。这些都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性。 8.小说主要讲述的是梅生的故事,开头却记叙“我”参加朋友王彝西的“家庭康乐会”的情形,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茅盾在《庐隐论》中评论说:“庐隐很天真地把她的‘心’给我们看……她这种既天真又严肃的态度贯穿在所有的作品之中。”你怎么看待这个观点呢?请结合两则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酒水亭长。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高祖击布[注]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于是高祖嫂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慧,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注]黥布,原名英布,秦末汉初名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B.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C.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D.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一般有名有字,婴儿出生后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名和字往往有着意义上的关联。
B.“连百万之军”与“李牧连却之”(《六国论》)两句中的“连”字含义不同。
C.甲辰为干支之一,前一位是癸卯,后一位是乙巳,古人用干支表示年月日的序号。
D.古代称帝王之死为崩。古人讲究尊卑有序,不同身份的人死去有不同的说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年少时便有大志,性情洒脱豪爽,乐善好施,但他不喜爱从事劳动生产。 B.刘邦在宴会上谈论到天下得失问题时,心中不解,诸侯纷纷发言,终使刘邦解惑。
C.刘邦知人善任、心胸开阔,且赏罚分明,这是他在与项羽的斗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
D.刘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发迹落魄都是天命所归,人力无法改变,所以他病重时拒绝了医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列侯诸将无敢隐联,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4分) (2)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饲,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4分) 14.文中叙述了有关高祖刘邦的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擎[注]声。
[注]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借指军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使人仿佛听到诗人在拨动着哀婉缠绵的琴弦,倾诉着孤凄苦闷的心曲,透纸贯耳,情韵不匮。
B.颔联写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诗人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所以尽管这些看惯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给他平添枯涩乏味的生活感受。
C.颈联联想,佳偶绝对,情来笔至,一个“逢”字,将诗人的万番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妙合无垠。
D.尾联感慨,田园家计、事业功名皆因战乱殆尽;眼前烽火硝烟未灭,江上干戈鸣、战鼓响,不如重操旧业、安度余生。
16.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作品思想内涵及艺术特色。(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 ▲ ”一句可以看出子路的性格直率。“ ▲ ”一句表现出孔子以微笑表示对子路的政治抱负的认可。
(2)杜牧《阿房宫赋》中,“ ▲ 、 ▲ ”两句可以看出阿房宫里的宫女原来在六国的身份是很高贵的。 (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 ▲ ”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与上片 ▲ ”虚实相映,写人写景内外一片澄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元旦”,就是每年阳历的一月一日,是世界上很多国家传统的新年。在中国古代,“元旦”一词的意思,与今天却 ① 。颛项开始农历纪年,以正月为元,以初一为旦。但此后的夏、商、周、秦、汉的元旦日期也并不一致。《史记》记载,“元旦”在夏代是正月初一,在商代是十二月初一,在周代是十一月初一,在秦代是十月初一。汉武帝时期,朝廷复原夏朝的历法,正月初一为元旦,这就是我们如今的“春节”。
正月初一,我们现在称“春节”或者“过年”,在古代却称为“元旦”。“元旦”是一个合成词,按单个字来讲,“元”,在甲骨文中就是人的“头”,有开始、第一之意。“元日”就是新年的头一天,《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相祖。”《孔传》:“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东京赋》:“于是孟春元日,群后旁戾。”还有唐朝孟浩然脍炙人口的《田家元日》诗和宋朝王安石 ② 的《元日》诗等,诗文中的“元日”都是我们如今的“春节”。“旦”,是天明、天亮的意思。《说文解字》认为“旦”是“从日见一上,一,地也”。“旦”是个象形字,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也就是早晨的意思。那么,“元旦”二字合在一起就是新年的第一个早晨了。
在清朝及清朝以前,没有把“过年”称为“春节”的,而是 ③ 地称为“元旦”。也就是说,这以前的“元旦”都不是阳历的一月一日。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020年至2021年,(▲)基于分子系统学、形态学和生物声学的研究,结果都证实 ① 。研究者将此新物种命名为大别山姬蛙。作为一类小型蛙类,姬蛙属的物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此前国内共有9种姬蛙分布,分别为北仑姬蛙、缅甸姬蛙、粗皮姬蛙、梵净山姬蛙、饰纹姬蛙、小弧斑姬蛙、合征姬蛙、穆氏姬蛙、花姬蛙。其中,大别山地区分布有3种:饰纹姬蛙、合征姬蛙和小弧斑姬蛙。长期以来,在大别山高海拔地区分布的姬蛙一直被 ② ,这一发现说明此前的“合征姬蛙”应该是一个误判。
大别山位于皖、鄂、豫三省交界处,是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气候属于华东湿润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样化的环境为多种动物、植物的生长栖息提供了有利条件。该新物种的发现,不仅 ③ ,也表明中国广大地区仍有许多未知的物种等待科学家们进行探索与研究。
21.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专家组在大别山高海拔地区采集到姬蛙类标本数只,经研究发现,它们与姬蛙属已知物种间在形态上均存在差异,故对其分类进行了系统研究。
B.经研究发现,专家组在大别山高海拔地区采集到姬蛙类标本数只,它们与姬蛙属已知物种间在形态上均存在差异,故对其分类进行了系统研究。
C.专家组在大别山高海拔地区采集到姬蛙类标本数只,故对其分类进行了系统研究,经研究发现,它们与姬蛙属已知物种间在形态上均存在差异。
D.经研究发现,专家组在大别山高海拔地区采集到姬蛙类标本数只,故对其分类进行了系统研究,它们与姬蛙属已知物种间在形态上均存在差异。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月10日,在上海华山医院的挂号处,一位患者扔下一个黑色塑料袋后扭头就走,工作人员发现里面竟有一摞崭新的10万钞票,还有一封信:“国人同心共度国难,白衣战士民族骄傲,收入有限以表心意,请帮给医生们的伙食增加点营养,望医生们健康快乐。落款:中国人。”
事发后,医院紧急联系公安部门,辗转联系到这名患者。原来,丢下现金的患者姓吴,是来自湖州安吉的一名普通个体户。在电话沟通中,吴先生的表达很质朴:最近从新闻报道中看到,不少医护人员带病上岗,救治病人,“医生看病的时候都在咳嗽,我看到心里面也不是滋味,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也没什么目的,帮不上你们的忙,这个钱给你们医护人员加点伙食”。
上述材料能给你以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D(A项“自发的生态意识”错,应该是“自觉的生态意识”。B项“最重要的特征”错,应是“重要的特征”。C项“不仅”“而且”句间关系错误。D项表述正确)
2.C(根据材料二第四段可知,不是“还处于”,而是“似乎还更多处于”) 3.A(“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的举措,A项显然不符合)
4.①对比论证。将生态文学与以往的文学形态做比较,阐释生态文学的含义。②举例论证。如列举徐刚《伐木者,醒来!》的例子,来说明中国生态文学的发端。③引用论证。引用“文脉与国脉相牵,文运与国运相连”来论证生态文学与国家发展的紧密关系。(每点1分,答出三点得4分)
5.①语言准确严谨。如文中使用“似乎”“恐怕”“必须”等词语表示不同的语气和态度,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②语言简洁,概括性强。如提到徐刚、李青松作品的特点时,用一句话加以概括,简洁明了。③运用比喻手法,使语言生动。如“在生态文学‘逆行者’的道路上,会存在如洪水猛兽般的风险和经历曲折”,形象地突出了生态文学创作者的不易。(每点2分)
6.B(“‘我’又为自己无力帮助梅生而自责不安”说法错误,“我”对梅生的不幸遭遇有同情、有痛心,也有对旧社会高利贷迫人致死的社会现象的揭露和批判,但没有“为自己无力帮助梅生而自责不安”) 7.D(A项,“但在结构上往往会出现散漫的毛病,跳跃性大,不够紧凑”说法错误,本文结构完整、严谨。B项,“以‘我’的所见所闻真实地讲述了”说法错误,小说采用书信形式叙事,并未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也不一定是真实的故事,小说创作不能等同于现实。C项,“已跨越了阶级思想的障碍”说法错误,拔高立意,“我”对梅生的态度表现出“我”对社会劳苦大众的同情之心,提倡人道主义的善和同情) 8.内容上:“家庭康乐会”的欢愉情形与后文叙述的梅生的不幸遭遇形成巨大的反差,更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意味。(2分)结构上:①在情节上,也是为了引出“一封信”,从而讲述主人公梅生的故事。②首尾呼应,“我”带着高兴的心情来,却带着愁苦的心情回,引发读者的思考。(每点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9.①庐隐是严肃的,她不惧“把浮光下的丑恶,不客气地、忠实地披露出来”,让人看到社会中最真实的一面。旧时代里,死于阶级压迫的美好女子又何止梅生一人?庐隐正是通过梅生的悲剧,向世人展示出“惨愁怨苦的地狱”般的世界,呼吁人们打破旧制度、追求新生活。②庐隐又是天真的,她为像梅生一样凄惨的人生而愁苦、为身处吃人的社会而压抑,有追求人生意义的意愿和热情,但她不知该如何改变这个社会,甚至希冀通过“他所想象的未来世界”引导“彷徨的人们”向前去,“去温慰人间悲苦者,鼓励世上的怯懦者”。③庐隐这种既天真又严肃的态度,正是“五四”时期一些爱国青年们在现实中苦闷、徘徊的矛盾体现,一方面,他们深受几千年传统思想束缚而在书中叫着“追求人生意义”,另一方面他们脆弱的心灵又动辄多所顾忌。(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即可得分) 10.C[(原文标点)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11.A(“婴儿出生后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说法错误,出生时取“名”,成年时取“字”) 12.B(“心中不解,诸侯纷纷发言,终使刘邦解惑”分析错误,刘邦并非不知道他得天下的原因,由“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可知) 13.(1)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能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关键点:“隐”“情”“所以”各1分,句意1分)
(2)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关键点:“抚”“给”“绝”各1分,句意1分)
14.①观秦始皇出巡而感叹。②与诸侯讨论天下得失。③病重时拒医、荐贤。(每点1分,答到要点即可)
【参考译文】
高祖是沛郡丰县中阳里人,姓刘,字季。仁义而爱人,喜好施舍,态度大方豪爽。常有远大的抱负,不跟老百姓一样做生产之事。到壮年时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官吏,当泗水的亭长。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允许百姓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出巡的场面),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
高祖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高祖说:“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能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任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重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高祖讨伐黥布的时候,被飞箭射中,在回来的路上生了病。病得很厉害,吕后为他请来了一位好医生。医生进宫拜见,高祖问医生病情如何。医生说:“可以治好。”于是高祖骂他说:“我只凭着一个平民身份,手提三尺之剑,最终取得天下,这难道不是因为天命吗?人的命运决定于上天,即使你是神医扁鹊,又有什么用处呢!”说完并不让他治病,赏给他五十斤黄金打发走了。不久,吕后问高祖:“陛下百年之后,如果萧相国也死了,让谁来接替他做相国呢?”高祖说:“曹参可以。”又问曹参以后的事,高祖说:“王陵可以。不过他略显迂愚刚直,陈平可以帮助他。陈平智慧有余,然而难以独自担当重任。周勃深沉厚道,缺少文才,但是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让他担任太尉。”吕后再问以后的事,高祖说:“再以后的事,也就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四月甲辰日,高祖驾崩于长乐宫。
15.D(“不如重操旧业、安度余生”理解错误。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无不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
16.思想内涵:这首诗,诗人截取了漂泊生涯中的一个片断,流露出厌战、伤老、思归、忧国之情。(2分)
艺术特色:①这首诗融叙事、写景、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构思简明,语言朴实,情感真挚。②这首诗最后两句,诗人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诗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17.(1)子路率尔而对曰 夫子哂之 (2)妃嫔媵嫱 王子皇孙
(3)肝肺皆冰雪 表里俱澄澈(每空1分,有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不得分)
18.①大相径庭 ②家喻户晓 ③约定俗成(每处1分,若有其他符合语境的成语也可得分) 19.汉武帝时期,朝廷恢复夏朝的历法,以正月初一为元旦,这就是我们如今的“春节”。(原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复原”与“历法”搭配不当;第二处“正月初一为元旦”缺少介词“以”。每处2分)
20.①引用古籍中有关“元日”的记载,有力地论证了“‘元日’就是新年的头一天”的
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②使用引用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使语言更加活泼生动。(每点2分)
21.A(根据上下文,“故对其分类进行了系统研究”的原因,应该是采集的标本与已知物种有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是经研究后才发现的)
22.①它们应为一种新物种②专家认为是“合征姬蛙”③丰富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每处2分) 23.【写作提示】
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作文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时事类作文材料,在医患矛盾尖锐的社会背景下,这样充满温暖的,满怀理解和关怀的事例十分可贵。材料的主体是一位心存大爱的患者,他的言行和心理反映了千千万万国人对于辛苦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的体贴和关爱。作文时可以选择这位患者的角度来写,也可以选择医护人员角度来写。无论怎样,都要紧扣任务驱动要求来展开作文。 【参考立意】
1.心存大爱,温暖世间。 2.让爱相互传递。 3.爱能唤醒爱。
4.淳朴的心比金钱更可贵。 【题意评分解说】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