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洋,孙智永
来源:《职业·下旬刊》 2018年第8期
摘 要:本文提出从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来加强教师思想和整体教学目标同实际工作的联系,改善用 人单位和学校的供需矛盾,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未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日常行为 教学质量 发展机遇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对象基本是学习能力较差。纪律意识淡薄的学生,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本身就存在品行不端的现象。因此,我们在教授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要求:让学生走出学校以后能遵纪守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对于一些有学习意愿的学生,除了正常教学之外,还要注重其在班级和学校的日常人际关系的形成性培养,注重团队性能力的培养,注重社会化教学,把学校毕业作为学生参与实习的第一场考试, 使学生更能满足社会需要。
通过自身的教学和班级管理经历,笔者以为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善。
一、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加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上的规范,提倡学生做到守礼、守信、守时。
1.做人要守礼
在各种场合,要注意言语和行为上的适当,能够遵守各种环境下的默认规则。譬如:图书馆、博物馆里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街头广场注意保持卫生,不随地乱丢垃圾等等。这些日常的行为,彰显了自身的素质,我们要教导学生做到一个中职学生能做到的礼节。
2.做人要守信
为人处世要讲“诚信”,言行一致。根据自己的能力做事,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超出自身能力的事情不做,并且能够不撒谎,不做假,让自己走在人前,昂首挺胸,堂堂正正。
3.做事要守时
凡事不拖沓,当机立断,努力做好。工作学习, 按时按量完成。不迟到不早退,和他人约定的事, 提前到达指定位置,“宁可我等人,不让人等我”。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给对方一个好印象,为以后的合作留下机会。
做到上述三点,学生能达到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要求。在这样的基础上去提高自身的工作学习能力,才能使自身拥有在社会立足生存的基本条件。要让学生能够满足一个社会人的需求,让学生“可用”。
学校要对全体教学管理人员统一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在校期间受到理所当然的“重视”,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按照“社会生活”模式来进行安排和执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观念。
二、师生的思想教育
入校时,进行岗前教育,让学生明白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是怎样的,需要提升那些方面的能力和技能,让学生在入校的时候就有一个较清晰的对未来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
1.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发展方向——获得专业技能。要让学生明白在工作生活中,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一定不能做——遵守规则。
要重视学生的安全意识,做工作时要保证安全第一——时刻注重安全。
2.对老师的思想教育
要让老师明白我们的教学要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
要让老师明白教学要符合现场的要求——现场是怎么要求的,老师就怎么要求。
要让老师明白不用考虑学生一辈子的学习问题——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课堂要求。经过这样的思想教育后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
能够更有针对性,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教与学的过程,时刻保持与工作实际应用模式相一致。缩短学生从学校到岗位的不适应期,让学生“能用”,并且很快地接近、达到甚至超越岗位需求,获得工作单位的认可,并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获得更大的提升机会。
三、适用的教材
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需要有自己学校适用的教材。而不是在已出版教材中选择一套认为适合学生的教材。
1.现状分析
选用适当的教材就需要对学生和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
(1)学生学习能力差,对文字的东西不太感兴趣。一般教材都是以文字为主,需要大量的阅读。这恰恰是中职学生欠缺的能力。教材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匹配,学生学起来毫无头绪,听不明白,自然上课时睡倒一片。
(2)教材和现场工作的脱节。实际工作中的要求与教学中教材的要求不统一,不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对现场工作流程有足够的认识,能把现场需要的技术和安全要求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提高学生对现场工作的适应性。
(3)应急问题的处理。这些内容是教科书上可能没有的,在实际工作中却总会遇到的基础技术和安全问题。在中职教材中应有这样的内容——要让学生学会处理应急问题,实在是不能依靠人力解决的问题,应如何报告上级部门,做到解决应急问题的时候有条不紊,训练有素。
2.教材选择
在教材的选择上,笔者认为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
(1)以学生学习的适应性为度。让学生学习能够学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抛弃实际应用中用不到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能够“学会”的技能和方法,让学生面对问题有认知,有思考,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读懂这些书本知识,并且能够运用。
(2)以工作现场的实用性为度。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能够到现场用得上;针对现场,针对工作流程, 针对“我能”做到的工作,建立专门的图表来描述这些工作;对于能够在教学中上手的工作,主要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或实训课程来专门教学,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现场环境,了解自己未来的工作情况,对学生的专业性培养有巨大帮助。
(3)以让学生工作中够用为度。需要设置一些常见问题,并且附上可能会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重现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现场工作遇到常见问题能不慌乱, 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这样就能让教材既能适应学生,也能适应实际工作;实现“教学+实践”方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知识”或者“体验”,让学生“好用”。
四、教学安排
1.教学计划改变
教学计划要根据现场的要求来安排,扩展实训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无限接近现场,让学生在校期间获得未来工作的体验,让学生到单位以后更能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
2.教学内容改变
在同一个工作项目内,细致分工,学生应该至少掌握其中的某一项工序,并能够完成工作,且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和质量;能了解此项工作对下一项工作的开展怎么有利,调整工作过程,为下一项工作提供工作便利。
3.教学模式改变
其实,开放式的课堂更有利于学生自己专业技能的发展,不仅仅限于自身的教学课程,而是更有效地满足他们未来工作岗位的技能需求。他们看过的比听过的记忆力深刻,学会的可能性更大,实训场地上的教学模式更适合他们。
教学方法要尽量符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尽量用图纸和数据等较为敏感的信息来完成教学过程,尽量用符合现场要求的教学过程来进行教学。教学过程要注重工作态度和安全生产意识的教育。这样的教学对中职学生未来的工作学习帮助会更大。
四、对学生的技能等级评定
用符合企业用工的模式来对学生的技能学习进行等级认定;通过这个等级的描述来评判学生参与实际工作的能力。
工作态度。热爱本职岗位、专心钻研本岗位专业知识、勤学好问积极工作。
劳动纪律。遵守实训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无违犯劳动纪律情况。
安全意识。自觉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增强自我安全防护意识。
工作技能。独立完成本技术工种范围内的工作, 有处理技术问题的能力。
工作质量。保质保量完成本岗位工作,不因工作质量问题影响正常生产运行。
工作效率。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完成工作速度的快慢程度。
学习能力。学习理论知识、接收实际操作水平的能力。
协作能力。在作业过程中,与其他同学相互协作的能力,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带动大家完成工作的能力。
在实训课程中,通过设置岗位安全、岗位职责等要求,让学生在参与实训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在工作过程中,设置不同工作的替换制度,让学生参与度提高,同时能够更加熟悉工作过程、明白工作责任。对于工作质量,要设置安全要求,由学生之间相互检验和沟通,保证每个人都能在安全上严格要求。对于团队工作的工作效率,需要一个“适合” 的人引领整个工作过程,要依靠合理的分工、团队成员的协作来提高。
因此,可以使用企业对工人技能等级评定的类似办法,提高学生在校期间对学习理论和实践知识相结合的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发展有重大意义。
五、小结
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束,统一老师和学生的思想,配合适当的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和教学安排, 再有符合现场工作要求的实训环境,相信学生的技能水平,一定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用工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成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并且拥有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