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全育人”体系下高职院校德育与第二课堂融合探讨

2024-05-19 来源:星星旅游
“三全育人”体系下高职院校德育与第二课堂融合探讨

作者:陈洪静 梁珍

来源:《广西教育·C版》2020年第05期

【摘 要】本文从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水平、拓宽大学生道德修养途径两方面分析第二课堂在德育中的作用,针对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德育管理制度缺乏、第二课堂德育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对第二课堂重要性认识不足、资源整合不到位等德育与第二课堂融合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三全育人”的视角,提出德育与第二课堂的融合途径:全员参与,形成整体性布局的联合育人机制;让专任教师参与德育,壮大德育师资力量;全过程培育,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全方位联动,形成协调发展的育人平台。

【关键词】三全育人体系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 德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C-0155-02

当前,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德育,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输送高素质人才,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大学是大学生形成道德观的关键期,传统的德育主要放在第一课堂,本文尝试在三全育人体系下探索把第二课堂融入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为高职院校的德育拓宽路径。 一、第二课堂和德育的融合是“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要求

目前,学者们对三全育人体系的主要内容已经有了较为统一的观点,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为第二课堂和德育相融合指明了前进的道路。第二课堂通过组织育人、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的方式,让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第二课堂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通过以赛促学,以实践出真知,加强学生对德育的理解,将德育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行动感化和传播德育。三全育人的特点是递进式的,根据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对德育内容进行细化分解,按照“分年级、分专业、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教育原则,从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入手,对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进行统筹安排和精心设计,全过程引导学生三年的学习。

二、第二课堂对德育的影响

随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深入开展,德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第二课堂对德育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

在高职院校中德育主要是放在第一课堂,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实施。但是在整个高职授课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占比非常少,大学三年时间只有一个学期安排课程,并且还存在着大班上课的状况,学生的道德修养没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因此应将第二课堂与德育相融合,将道德修养贯穿整个学习生涯,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拓宽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德育途径

第二课堂是指除第一课堂教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职业素质、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开展的一系列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的内容包含文娱、体育、摄影、公益活动等,主要形式有思想政治教育、公益志愿者服务、创新创业能力和校园文化活动等模块。德育与第二课堂的融合,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中融入德育,从而有效拓宽德育渠道,扩大德育范围。

三、德育与第二课堂融合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对德育的重视,教育部开始推行“课程思政”,以促进学校的德育。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二课堂应加入思政元素,开展“好故事、好形象、好精神”等活动,主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然而,目前德育与第二课堂的融合还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表现为两者的结合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活動参与度不高,师资力量薄弱等。 (一)第二课堂德育管理制度缺乏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过于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不重视学生德育工作,往往只是简单地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堂授课,课余通过思政讲座、主题班会开展德育工作,且主要依赖学校思政课老师和班级辅导员来落实。工作方式传统单一,缺乏针对性教育,无法达到德育目的,更无法达到国家对大学生德育素质的要求。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出现这样的现状,究其原因是德育执行机制和考核机制的欠缺。 (二)第二课堂德育师资力量不足

从事第二课堂德育工作的主体是团委和辅导员,多通过主题班会、校园文化活动及日常管理来实施。但是仅仅依靠团委和辅导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专任教师的积极参与。 (三)学生对第二课堂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性不高

大学不像中小学那样以学习成绩为首要目标,大学更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相对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创新创业能力、应变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大部分学生对第二课堂的参与热情不高,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形:第一,在课

余时间,有的男生喜欢在宿舍打游戏或者睡觉,女生则喜欢追剧。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第二课堂的认识还不够,以完成学习任务即可,课余时间则放任自由、漫无目的。第二,部分大学生有懒惰的心理,不想早起,不想外出参加活动,只想睡懒觉。他们忽视自我教育的发展,甚至完全没想过通过参加学校的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第三,第二课堂缺乏趣味性,难以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导致他们对第二课堂抱着应付了事的态度。 (四)资源整合不到位,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第一课堂的规划与实施,但是不够重视第二课堂,缺乏统一规划,缺乏有效指导,活动与学习专业联系不紧密,对德育元素的融合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虽然很多学校硬性规定把第二课堂纳入学分制,但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资源没有实现整合共享。同时,由于实施第二课堂的部门不同,有学生处、团委、组织宣传部或者公共基础部等,各部门之间缺乏相互沟通,除了实施的对象相同之外,其他都是各部门临时起意,临时开展活动,没有统一的指挥,活动方式顺序凌乱,甚至各部门之间的活动出现不协调甚至相冲突的情况。

四、“三全育人”体系下德育与第二课堂融合的途径

针对上面提出的现状和问题,结合“三全育人”的视角,德育与第二课堂融合可采取如下途径:

(一)全员参与,形成整体性布局的联合育人机制

德育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为了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不能单单依靠思政教师在课堂上的教育,而且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并在平时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去践行。学校应制定出完善的德育管理的机制,积极营造先进文化氛围;教师要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在每一门专业课上都做好德育渗透;学生除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还要不断提高职业素质、礼仪素养,以更快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让专任教師参与德育,壮大德育师资力量

学生第二课堂德育主要是通过辅导员来抓,一个辅导员要管理200多名学生,精力有限,无法达到抓铁有痕、入木三分的效果,需要壮大师资力量,让专任教师在专业课堂融入德育元素,积极将专业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比如说会计专业教师可结合会计专业知识开展点钞比赛检验学生掌握技能情况,同时在点钞比赛的过程中融入德育元素,要求学生专心细致、真诚待人,注重礼仪礼貌,把知识性、趣味性、德育性有机地整合起来。 (三)全过程培育,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第二课堂不仅要在趣味上下功夫,还要在整体的规划和创新上下功夫。比如在开展中华经典教育第二课堂活动时,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让大一、大二、大三学生都参与,明确为何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读什么:可以读党史、国史、校史、唐诗宋词、科普期刊等;怎么读:可在宿舍内、教室内、校园内速读、背诵。还可以把红色革命文化纳入读的体系,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比赛,通过故事的形式来传播红色资源,同时让学生挖掘红色故事,通过自己喜欢的格式改编成故事,让学生置身于革命的角色中,然后通过班会演讲或者在网上推文的形式分享,这样学生既能挖掘红色故事,也能受到红色资源的熏陶,形成热爱祖国、永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四)全方位联动,形成协调发展的育人平台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应将文化育人与教学、管理、服务、心理、实践等环节相互联结,全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育人工作,形成协调发展的育人平台;应综合运用学校资源、校外企业资源、师资资源、管理资源,广泛推动文化育人进校园、进宿舍、进头脑,将文化育人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形成持久性的育人合力;可以通过加强建设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以及推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来营造文化氛围,形成全方位的文化育人空间,让学生更好的实现知行结合,身体力行,践行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

总之,三全育人视角下应将德育与第二课堂相融合,全员参与,形成整体性布局的联合育人机制;全过程培育,形成持久性的育人合力;全方位联动,形成协调发展的育人平台。在第二课堂中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和校园文化育人教育,使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得到德育熏陶,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孙颖.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易班和第二课堂融合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19(25). [2]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闫文霄.第二课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时代金融,2018(9). [4]闫三会.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4). [5]常彦.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渗透[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

[6]黄志鹏.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状况及途径探索[J].湖北大学学报,2018(32).

[7]尹兆华.基于大学生能力和意识同步发展的生涯辅导策略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8]张媛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思政政治工作实践探索[J].教育发展纵横,2019(4).

【作者简介】陈洪静(1982— ),女,广西陆川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梁 珍(1989— ),女,广西玉林人,研究生,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何田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