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昭通伟大历史人物专辑

2023-09-15 来源:星星旅游


主题:《昭通伟大历史人物专辑》

俊采星驰,人杰地灵——昭通伟大历史人物

龙云(1884年11月19日-1962年6月27日),云南昭通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滇军将领,云南省政府主席。字志舟,原名登云。龙云有句名言:“此路行不通,去找毛泽东!”这真实地反映了他戎马一生的总结。

第 1 页

龙云为国民党二级上将,滇军主要将领,曾任国民党陆军副总司 龙云令。1949年 8月15日起义,后为解放云南做出了贡献。1984 年 11月 19日,在民革中央举行的纪念龙云诞辰一百周年的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的讲话中,称龙云是“我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为人民做了好事的爱国民主人士”,“他同中国共产党有多年合作的历史,是我们党的一位真诚的朋友,他为人民的事业有过重要的贡献”,他的一生“是一个光荣的爱国者的一生”。

1957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访华,毛泽东曾把时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龙云介绍给他,并在一起亲切交谈。国防委员会是全国武装力量重要的咨询机构,当时毛泽东任主席,副主席 15人,其中国民党起义的将领有 4人,其中之一就有龙云。

龙云是 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也是伟大的一生。他的一生主要做了以下三件大事。一是统一云南,稳定局面。1911年武昌起义后,时任云南三十七协协统的蔡锷,在云南举兵起义,建立军政府,任云南总督。蔡锷手下有个得力听话的新军管带叫唐继尧,能征会讨屡建战功,颇得蔡锷的喜爱。蔡锷入川后,唐继尧任云南都督。

(1902—1995)云南省昭通市人,一代国学宗师。

1902年5月出生在一个以教书为生的知识分子家庭。1921年从省立第二中学毕业后官费进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四川大学前身)。1926年考取北京师大研究班和清华大学研究部。毕业后,1929年到上海,任大厦大学、 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1933年应聘河南大学教授。

1935年,到法国潜心研究中国流失到法国的珍贵文物,进行拍片、拓摹、抄录共3000多张,1937年带回祖国。回国后先后在东北大学、西北大学任教。1940年任云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昆明师院(后西南联大、今云师大)任教,因被特务盯梢,转到苏州任英士大学文理院院长。1949年5月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1950~1952年在云南革命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1952年进云南博物馆工作。

第 2 页

1953年起在浙江苏州大学,先后任中文系主古籍研室所所长,博士研究导师。1955年任浙江省政协委员。先后著有《瀛涯敦煌韵辑 》、《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陈本礼楚辞精义留真》、《屈原赋校注》、《陆平原年谱》、《楚辞书目五种》、《楚辞今绎讲录》、《楚辞学论文集》、《楚辞通故》、《莫高窟年表》、《敦煌学概论》、《屈原赋今绎》、《敦煌学论文集》等1000多万字的研究著作。其中《楚辞通故》一书被海内外专家誉为“当今研究楚辞最详尽,最有影响的巨著”。荣获全国高校首期人文社会科学家研究一等奖。

姜亮夫先生是我国卓有成就的教育家,德高望重,八十年代以来曾任屈原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会长、中国训诂学会顾问、中国音韵学会顾问、《汉语大词典》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先秦文学分支文学主编。他为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保留珍贵的文化遗产奋斗了一生,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95年12月4日逝世,享年93岁。

著作书目:

《中国声韵学》上海 世界书局 民国22 [1933]

《敦煌 伟大的文化宝藏》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6 《陆平原年谱》上海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 《屈原赋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张华年谱》上海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 《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中华书局 1959

《晋陆平原先生机年谱》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民国67[1978] 《楚辞今绎讲录》北京出版社 1981

《古文字学》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4 《楚辞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敦煌学概论》中华书局 1985

《莫高窟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楚辞通故》济南 齐鲁书社 1985

《敦煌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敦煌碎金》,陶秋英纂辑,姜亮夫校读,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2 《楚辞书目五种》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古史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姜亮夫文录》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 《屈原赋今译》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 《文学概论讲述》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0

第 3 页

罗炳辉(1897-1946),1897年出生在云

南昭通市彝良县一个彝族贫苦家庭,从小过着牛马不如的农奴生活。1915年入滇军当兵,作战勇敢,从士兵升至营长,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东征战争和北伐战争。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在江西吉安领导靖卫大队士兵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团长、旅长、第六军第二纵队长、第十二军和第二十二军军长等职。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不久,任红9军团军团长。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率部参加广昌保卫战,并护送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征。1934年10月率部参加长征,途中屡担重任,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北上,表现出高超的指挥艺术。中央军委赞誉红9军团为“战略轻骑”。

抗日战争初期,曾以八路军副参谋长名义,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从事统一战线工作。1939年任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第5支队司令员,率部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1940年后任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5支队司令员、第2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等职,为巩固和扩大淮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虽身患重病,仍亲临前线部署作战。1946年6月21日在兰陵时突然病情恶化,不治逝世。罗炳辉用毕生的精力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牺牲个人的一切利益,最热诚努力地为民族独立、自由解放而斗争,尤其要为劳动大众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义、公道为人类的幸福而斗争。” 遗体安葬在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墓碑上刻着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的题词。

第 4 页

卢汉(1895(乙未年)—1974.05.13),原名邦汉,字

永衡,云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义,和平解放云南,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历任云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二、三届常委、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常委。1974年5月13日因患肺癌,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卢汉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4期步兵科。是龙云的表弟,为龙云手下的重要人物。辛亥革命后随龙云加入滇军,二人受到唐继尧的重用。历任滇军排、营、团、旅、师、军长、云南省政府主席等职。

张开儒(1869—1935年):巧家县蒙姑人。1904年留学日本,先后入日本振武学校和陆军士官学校。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归国,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提调兼军事教官。1911年参与发动“重九”起义。云南军政府成立,受蔡锷命历任西进支队长、援川军梯团长、师长等职。1917年起,追随孙中山护法、北伐,历任中华民国军政府陆军部总长、第三军军长兼南(雄)韶(关)连(县)镇守使、滇军护法军总司令、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谋总长、大本营参军长,授陆军上将。1924年被反对北伐的新军阀夺权,寓居澳门。1927年回昆明定居,任云南省政府高等顾问,1935年病逝于昆明。张开儒在护法战争中,以“一炮保皈朝”、“三炮定韶关”等战例名垂青史。

第 5 页

苟悦彬(19l9—1949):昭通绥江县中城人。早年就

读于成都济川中学和高级工业职校、湖南战车工程学院,

1945年6月,随学校迁到重庆,同年11月进重庆二十一兵工厂作职员, 1946年到绥江中学任教,

1947年到重庆二一兵工厂任技术员,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重庆地下党重要情报人员,负责发送《挺进报》。

1948年春由于叛徒告密被捕,关押在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在狱中多次经受酷刑而不屈,组织绝食斗争。

1949年11月27日被杀害于渣滓洞监狱。

萧瑞麟(1867-1939)清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云南最早的赴日留学生。其于1904年东渡日本东京宏文书院学习师范,回国后创办云南昭通五属师范传习所传授新学。1909年考入京师大学堂经科,师从夏震武先生刻苦攻读,先后著有《左微》三卷、《通鉴小誌》二卷。夏震武先生曾题诗赞其“山中屈指门墙选,應許成均第一人。”其一生著述甚丰,除在京师大学堂所著外。还有:《公车北上記》三卷、《乙未南归記》三卷、《乌蒙纪年》四卷、《乌蒙遗事》一卷、《宏文书院讀書日记》一卷、《日本留学参观记》一卷及《榴花馆诗存》十卷等等。

第 6 页

陆崇仁(1887—1951):号子安,彝族,昭通市

巧家县荞麦地人。民国初年毕业于云南法政学校。 1920年当选省议会议员,后任寻甸县知事。 1924年,龙云委任张开儒为第五军法处长。 1927年陆任富滇银行会办、

1930年任省政府委员复兼财政厅长、国民政府云南税区税务局长、 1944年任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及云南省参议员选举监督。 1945年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掌理云南财政达14年。倡修并捐资刊印民国《巧家县志稿》,捐资创办巧家县立崇仁中学,开办附设简易师范班和附小等,同时捐赠图书及医疗器械。 1949年寓居香港。

李仕厚(1909—1985):回族,昭通市鲁甸县桃

源人。毕业于东陆大学,曾执教省立第一中学、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昆华工校、公立回族民德中学,参与创办私立护国中学。历任云南通志馆助理编辑、《云南日报》编辑、省政府秘书、省回族救军协会常务理事。1942至1949年,先后任姚安、安宁、曲靖、宣威等县县长。1950年后,任省文史馆馆员、省政府参事。晚年主要从事郑和生平、家世、事迹的考证研究,著述颇丰,成就斐然。主要著作有《原本郑和家谱校注》、《郑和家谱首序》、《赛典赤家谱新证》、《郑和的伟大贡献及其家世渊源和后嗣近况》、《郑和新传》等十数种。1985年3月病逝,学界哀挽:“士为郑和死,厚缘文章生。”

第 7 页

禄国藩(1885~1972),字介卿,彝族,昭

通市彝良县龙海乡人。

1906年东渡日本入东斌步兵专科学校,并在日本加入同盟会。

1910年,归国,入云南陆军第19镇,参加昆明辛亥“重九”起义和此后的护国、护法军事,历任滇军支队长、成都警察厅厅长、下关厘金总办、驻粤滇军第3军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普洱道尹、省公路总局督办兼官商合办汽车公司董事长等职。全面抗战爆发,受龙云委托,主持修筑滇缅公路。后担任云南宪兵司令、防空司令兼昆明警备司令。

1912年任援川滇军第1梯队副官长, 1913年任滇军第9团团长,

1915年12月任护国军第1军第3梯团第5支队长,讨伐袁世凯,

1916年在四川任陆军第6师步兵23团团长兼成都警察厅厅长,不久任上川南汉军统领兼四川第9区清乡督察处处长, 1917年3月因病辞职回滇,

1918年任靖国联军总司令行营咨议处处长,

1919年10月任滇军总司令部参谋部第2部部长, 1921年处任大理下关厘金总办,

1923年1月任驻粤滇军第3军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同年底辞职返滇,闲居昆明,

1928年任普洱道尹,后改为云南省第二殖边督办, 1931年任云南省公路总局代理督办,

1936年8月任云南省公路总局督办兼官商合办汽车公司董事长, 1941年12月任云南省宪兵司令兼云南省防空司令和昆明警备司令, 1946年加入“民革”,任民革云南省委委员, 1948年任云南省省务委员会委员, 1949年12月9日,参与筹划云南和平起义,后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云南省政协常委。

1950年后,历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委员,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政协云南省第一、第二届常委。

1972年3月14日在昆明病逝。

第 8 页

杜 宇:春秋时人。《蜀王本纪》记:“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注:朱提即今昭通)。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望帝。”《华阳国志》记:“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悦之,纳以为妃。”

李耀庭(1836—1912):鲁甸县大水井人。清末民初著名的工商企业家、实业家。清光绪、宣统年间,任昆明天顺祥渝号管事,经营涉及工业、商业、交通运输、金融,历30余年。史称其“无昧天之思,无昧心之举,世谓古今难得一人。”贾道儒行,重义轻财,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子李湛阳、李和阳,侄李燮阳,都追随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及护国运动中,毁家纾难,义勇争先,贡献卓著。

李国柱(1906—1930):巧家县景新人。1924年在昆明发起成立旨在研究中国革命的云南青年努力读书会,任总会书记。1925年共青团云南支部成立,李国柱加入共青团并任书记。192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受党组织指派到苏联入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任中共云南省临委委员、省委委员、共青团云南省委书记。1930年12月,因叛徒出卖,李国柱和妻子吴澄一同被捕。12月31日被杀害。

殷禄才(1912—1947):威信县罗布人。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威信县,组建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后改称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殷禄才于郭家坟组织一支农民武装,配合纵队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在反“围剿”中失利后,重整游击武装,殷禄才任云南游击支队支队长,开辟滇东北角革命根据地。1946年11月,国民党重庆行辕奉蒋介石训令,授权国民党中央军整编79师大肆“围剿”,各路敌军扑向支队驻地郭家坟。1947年3月,殷禄才奋勇还击,弹尽援绝,以最后一颗子弹悲壮自尽。

罗占云(1910—1948),大关县天星乡小街人。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英勇作战,先后九次负伤。全面抗战爆发后,任新四军津浦路东军分区司令员等职,率部挺进敌后,创建皖东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淮南军区独立旅旅长、淮北军区副司令员。1948年4月25日病逝于前线。建国

第 9 页

后,罗占云遗骨移葬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

杨伟贤(1900—1935):盐津县庙坝人,在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历任连长至团副等职。1932年底,参加了中共东川(会泽)中心县委领导的“云南反日义勇军”,任第四路军司令,在滇川黔三省结合部组织农民武装同国民党反动军警和地霸豪绅进行斗争。1934年8月,受中共四川省泸县中心县委委派,到合(江)赤(水)特区负责地下党工作。1935年3月10日参与领导了石鼎山桂林园起义,川滇黔边区工农红军游击纵队成立时任纵队长,指挥攻打贵州省赤水县大同区和合江县境内的四次战斗。1935年4月初,在梨子塝战斗中英勇牺牲。1985年4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杨伟贤为革命烈士。

苟悦彬(19l9—1949):绥江县中城人。早年就读于成都济川中学和高级工业职校、湖南战车工程学院,1946年到绥江中学任教,1947年到重庆二一兵工厂任技术员,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重庆地下党重要情报人员,负责发送《挺进报》。1948年春由于叛徒告密被捕,关押在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在狱中多次经受酷刑而不屈,组织绝食斗争。1949年11月27日被杀害于渣滓洞监狱。

刘平楷(1902—1930):彝良县角奎人。先后就读于省立昆明一中、北京国际语专门学校。在校期间即投身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学生运动。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南京地委书记、湖北省委书记、满洲省委代理书记、云南省委组织部长。1930年,被反动派秘密杀害于昆明。

周建屏(1892-1938年),又名周兴堂,化名周子炎,出生于云南宣威县倘塘村。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在滇军中曾任旅参谋长,他看到滇军的腐败堕落,于1924年毅然辞职,后考入黄埔军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撤出南昌挺进广东时在潮山被敌人打散,经党介绍到赣东北和方志敏一起组建农民起义团,和敌人多次血战后改编成独立师,后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他先任团长、师长,后被中央军委任命为军长。长征时他率一个师牵制敌人,掩护了红军撤出。到延安后他任陕甘宁边区武装部长及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副旅长,东渡黄河后参加了平型关大战,1937年11月初来到平山,任晋察冀四分区司令员。1938年6月13日在平山小觉镇病逝,为纪念他的功绩,抗日政府曾把平山县的一部分命名为建屏县,华北烈士陵园修建了周建屏铜像。

第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