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
(完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综合分析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其中最深刻的变革来自于: 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文化领域
D.思想领域
2.右图所示物品的出现,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暴政
B.促进经济发展 D.中央集权的加强
C.重农抑商
3.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境外传递路线的设计创意,来自古代水陆两条“丝绸之路”。其中与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张骞
B.哥伦布
C.郑和
D.马可·波罗
4.某同学比较右边所示的两枚钱币,获得了以下的信息和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都是圆形方孔形状的钱币 B.是唐朝对日本影响的反映 C.日本学习唐朝的铸工艺 D.唐朝钱币仿照日本的样式
5.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三纲五常
B.经世致用
C.万物本源
D.抗衡佛道
6.15、16世纪之交,西欧最早开始寻找新航路的国家是: A.意大利和葡萄牙 C.西班牙和荷兰
B.葡萄牙和西班牙
D.荷兰和英国
7.17世纪,启蒙运动兴起的地点在: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8.美国内战和俄国1861年改革前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障碍是: A.资金不足 B.企业设备陈旧
C.缺乏技术人才
D.缺乏自由劳动力
9.右图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
A.北京、上第 B.莫斯科、圣彼得堡 C.东京、大阪 D.利物浦、曼彻斯特
10.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得益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 ①打电话拜年 A.①②③
②坐飞机旅行 B.①②④
③上网查资料 C.①③④
④乘公共汽车上班 D.②③④
11.下表为英、法等国所侵占的殖民地面积(单位:平方公里),判断这一现象出现的时间应当是: 国家 殖民地面积 英国 3350万 沙俄 1740万 法国 美国 日本
A.18世纪中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
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1060万 30万 30万 12.有些史学家称1917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一年,其主要依据是,这一年:
A.俄国爆发二月革命 C.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B.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13.右图是1913-1938年美国汽车产量,其中在1929-1938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罗斯福新政 A.①② C.③④
②世界经济危机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
B.②③ D.①④
14.右图雕塑名为《打结的枪》,矗立在联合国总部公众入口的广场,此图寓意联合国所行使的主要职责是:
A.警示二战中饱受侵略的国家勿忘历史 B.警告有发动战争历史的国家以史为鉴 C.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D.推动发展中国家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15.1991年,美国总统宣布,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导致美国总统下此断言的直接原因是:
A.东欧各国发生剧变 B.欧洲实力削弱
C.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D.苏联宣布解体
16.鸦片战争时期,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该书在序言中阐述的主要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提倡民主与科学 D.实业救国
17.“壬寅立约后,朝野上下,一切如故,初未因外患而有所变革出。”此处的“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 A.苏州
B.重庆
C.上海
D.沙市
19.梁启超先生在二十世纪初著有《中国史叙论》,将中国历史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最适合于: A.古代明清时期的中国 C.两千年帝制下的中国
B.1840年以后的中国 D.1912年之后的中国
20.日期,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标志中国十四年抗战和全面抗战开始的对应事件分别是: ①九一八事变 A.①③
②西安事变
C.①④
③卢沟桥事变 D.②③
④八一三事变
B.②④
(三)影响近现代中国的外国人(26分)
顺着这份依据出生年月排出的名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是如何影响和撞击中国的,中国又是如何在世界的影响和撞击中,寻找着自己的发展道路。
以下选取的是大家最为耳熟能详的人物(序号为原文的编号,按出生年月排列); 卢梭(1712—1778);瑞士兼法国籍的哲学家、作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思想家。代表
作有《社会契约论》、《忏悔录》等。
达尔文(1809—1882);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标志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引发了近代最重要的一次科学革命。
马克思(1818—1883);德国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
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丁韪良(1827—1916);美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曾长期担任中国著名教育机构北京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的负责人,为清政府翻译《万国公法》。
瓦德西(1832—1904);德国职业军人,1900年8月任八国联军统帅,指挥侵略军由津、京出兵侵犯中国,残酷镇压义和团,屠杀中国人民,胁迫清政府接受议和大纲,扩大列强侵华权益。
赫德(1835—1911);英国人,1863年11月正式担任中国第一任海关总税务司。把持中国海关近半个世纪。
伊藤博文(1841—1909);日本官僚政治家。1894年,在伊藤内阁主持下,日本终于发动了侵略朝鲜、中国的甲午战争。1895年4月,日本胁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列宁(1870—1924);苏联和共产国际的缔造者。1917年,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摘编自《环球时报》2006-07-28 第23版《影响近现代中国的50个外国人》
26.你认为以上人物除去时间(或年龄)和国籍的因素,还可以如何进行分类?(8分) 27.结合所学,简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影响。(5分) 28.你如何看待上述外国人对中国的影响?(300字左右,13分) 二、综合分析题 (3分,共计60分) (一)现代化的世界进程(16分)
21.完成下列《机器的发明与改进》的表格。(6分) 时间 1764年 人物 哈格里夫斯 内容 发明“A” 意义 首先在B(部门)启动 1771年 C 建立水力纺纱厂 标志着D(制度)的诞生 1782年 E 研制“万能蒸汽机” 开辟了崭新的“F(时代)” 22.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列举现代化在上述国家启动的条件。(10分) (二)中国的历朝历代(18分)
看图并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23.我们是如何知晓远古时代以及夏商周的历史?
24.中国古代,如果某位皇帝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或者高度繁荣,史家一般会把其称为“XX之治”、“XX中兴”或者“XX盛世”,请列举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
的四个治世或者盛世。(4分)
25.请列举隋唐、北宋、元代的重大制度创新,并任选其中一例做具体阐述(一百字左右)。(10分)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20道,共40分)
1.B 2.D 3.A 4.D 5.C 6.B 7.A 8.D 9.D 10.B
11.C 12.C 13.B 14.C 15.D 16.A 17.A 18.C 19.B 20.A 二、综合分析题(3道,共60分) (一)答案(16分)
21.填表:(每空1分,共6分)
A:珍妮机,B:棉妨织业,C:阿克莱特,D:现代工厂.E:瓦特,F蒸汽 22.启动条件(英,美各3分,法、撼各2分.共10分) 英国:圈地运动,海外扩张,政治革命,工业革命; 法国:从英国引进新技术,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 德国:拿破仑战争,三次王朝战争;
美国:相对稳定的政治体制和自由传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源源不断的外来移民。 (二)答案:(18分)
23.知晓:神话传说、文献记载、考古遗址和实物三者相互印证。(4分) 24.治世:(只要答到4个即可,4分)
西汉—文景之治,东汉—光武之兴,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康乾盛世 25.重大制度创新:(4分)
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北宋:文官体制,元:行省制度 阐述:(应包括具体内容,影响或评价,6分)
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文帝时,经唐朝的继承和发展,运作过程更规范化、程序化。制定规定,中央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为最高政务机构,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作为行政机构的向书省下设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分管具体事务,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三省六部制是皇权逐渐增强的产物,但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的三省互相牵制,对皇权有一定的限制。
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形式选拔官员的制度,由隋朝开创,经唐朝逐渐健全。科举取
士主要依据考试成绩,普通士人原则上皆可应试,中央政府得以网罗天下俊才,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门阀势力受到有效抑制,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一制度延续了一千多年,影响深远。
文官体制:北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防范武将专权,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宋朝的文官在朝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以及地方要员,大都由文人担任,形成了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文官体制结束了唐末以来的落镇割据,避免了武人专权,但一定程度上也遭乘客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行省制度:元朝为了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的统治,地方行政上创置行省制度,除称为“腹里”的地方由中书省直辖外,其余地区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派遣官员管理。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为后世沿用至今。 (三)答案(26分):
26.(其他符合逻辑的分类均可酌情给分,8分)
标准一:影响:有利(西学东渐)、不利(损害、危害、侵略)、有利有弊 分类1:有利(积极的、西学东渐):卢坡、达尔文、丁韪良、马克思、列宁 分类2:不利(消极的损害、危害、侵略):瓦德西、伊藤博文 分类3:有利有弊:赫德
标准二:职业: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军人、传教士和洋人官员;分类略
27.影响: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等学说和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思想资源,比如维新变法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等。(5分)
28.看待:观点2分,史实4分,论述5分,组织2分。
可围绕以下观点展开:中国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有时是主动的,但也有很多时候是被动的,甚至是被迫的。在帝国主义列强的鞭打中猛然醒悟,在西方思想的强烈冲击下,苦苦地寻求着发展的道路,最终成为世界上崛起最快的国家。(1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