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边城》赏析之善与美的悲歌

2021-09-18 来源:星星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边城》赏析之善与美的悲歌

作者:刘曜铭

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03期

摘要:在沈从文先生的诸多作品之中,《边城》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这也是当代文学作品的一个高峰。作品之中运用高超的写作技法,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时代人们生活的现实缩影,表达了人世间的善与美。本文在深入分析《边城》写作手法和写作特点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善与美进行了全面赏析,较为详细的阐述了小说中表现出的优美自然但却具有一定悲剧色彩的凄凉之感。

关键词:《边城》;善与美;悲歌;赏析

小说《边城》是作家沈从文先生巅峰时期的代表作,在近现代小说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小说中处处都体现着平凡世界中的人物和梦想,表现出了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一代人的生活现状,其中也蕴含着不平凡的美。曾经有人对《边城》做出过这样的评价:“它是近现代文学史上最为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所以读者在阅读《边城》这篇小说的时候,就会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感受到小说中到处充满着人性的善,同时在这种“善”之下,也会感受到一个时代人们的命运悲歌[1]。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对《边城》的善与美进行赏析,对于促进读者更好的理解和体会小说中的情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小说的最开始,沈从文先生就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湘西独特的自然风光,通过小说中的文字,可以将读者带入到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去感受湘西的大美自然环境。在这样的绝美环境中,一个老人正坐在边城的白塔之下,而一个叫翠翠的小女孩和一条黄狗居住在小溪的边上。在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一切显得是那样的自然与和谐。在沈从文先生的文字中,可以深刻的感受到边城小镇的自然环境以及淳朴的民风,这座小小的边城依山傍水,远离城市的繁华和喧嚣,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平和而安详,处处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这里仿佛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是美的,这种美一方面体现在自然环境之上,美在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而另一方面就体现在淳朴的民风之上。作者在《边城》这篇小说之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基本都是人性善良与美德的化身[2]。小说中的人们都是世世代代居住在边城小镇,并且深受湘西真山秀水的影响,一直将善良和美德作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船夫为人慷慨,乐于助人,对于在这里路过需要乘船的人更是分文不取,实在难以拒绝的时候,就会用钱买来东西分给父老乡亲。顺顺为人厚道,经常会给需要救济的人以经济帮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顺顺的两个儿子虽然长的十分健壮,但是与人接触的时候十分具有亲和力,从不仗势欺人,不管对什么样的人,都是同等对待,从他们身上就可以看得出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感受到当地人们的淳朴和善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除此之外,小说中还有一个最引人怜爱的人物,那就是姑娘翠翠。翠翠长相漂亮,是在湘西特定的自然环境中生长起来的小说人物,皮肤黝黑,为人天真活泼,就像是一只小兽物……。翠翠从未感受到现代城市的繁华,同时也未受到现代人情世故的影响,始终保持着一颗纯净透明的心灵,也是湘西边城地区人物的主要代表。

在这个小小的边城里,人们保持着最原始的善良和淳朴,并且与优美的自然环境构成了和谐统一的画面,使读者在阅读这篇小说的时候,能够从作者的笔下,深刻的感受到人性的美与善良,给读者进行精神上的洗礼和陶冶,感受到人性的美好,民风的淳朴。

但是,在阅读《边城》这篇小说的时候,除了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善与美以及淳朴的民风之外,还能感觉到其文字背后蕴含的悲伤感[3]。就小说的语言风格和表达形式上来看,《边城》在整个小说之中都描写的是一种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下,那些非常善良又不偏离人性的人物及其性格特点,但是其中却蕴含着十分强烈的悲剧色彩,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就会感受到小说之中所表达出的一种悲伤的旋律,并且这种悲伤的感情和旋律并不是在文字表面意思之中描写出来的,而是其背后隐含的,也是不容忽视的情感。同时这种悲伤的情绪几乎贯穿于小说的全部情节之中,让读者在感受人物性格的“善”与自然风光的“美”的同时,感受到其中悲伤情绪。

《边城》所表达出的悲凉痛惜的情绪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关。因为在写作《边城》这篇小说的时候,作家沈从文曾经回到过家乡一次,也正是这次回乡之旅,让沈从文深刻的感受到了人性的善与美,同时也感受到了善与美背后的悲歌[4]。在当时的家乡农村,还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人们的善良和淳朴,感受到人性最真挚的朴素和单纯,在家乡,人性的这种美被體现的一览无余。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更替,这种源于人性最真实的善与美,却已经呈现出消失殆尽的趋势,也只有在相对偏远的地区,才能感受到所剩无几的人性优点,感受到最淳朴的民风。而取而代之的就是,经过多年的教育和培养逐渐形成的一种唯利是图的,十分庸俗的社会观和价值观,并且这种价值观已经逐渐占据社会发展的主要地位。

作者当时对于这种即将消失殆尽的真挚朴素的人性美感到十分惋惜,而又十分厌恶逐渐发展起来的庸俗的社会发展观念[5]。所以出于对当时湘西当地人性的惋惜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才写下了《边城》这篇小说。沈从文在小说中将自己对于湘西的热爱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也将自己记忆中的湘西人情世故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使读者通过阅读小说,能够切实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除此之外,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写到湘西那个带有标志性的建筑白塔在雨夜倒塌。

白塔是湘西的一个主要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湘西文化的主要象征,因此白塔的倒塌意味着一个世外桃源时代的结束,表现了一个象征着善与美的民族精神和风土人情逐渐离人们远去,并且一去不复返,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篇小说之中,每个人物的遭遇也都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另一个方面折射出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际遇,让读者在感受人性与自然美的同时,感受到些许的悲凉,同时这也是象征着善与美的人性的悲歌。

在小说之中,翠翠的爱情故事成为小说的主要线索,通过对翠翠爱情故事的描写,体现出翠翠虽然没有经历过巨大的情感波折,但是由于翠翠涉世未深,对于感情还不能很好的处理,所以导致翠翠一直在忧郁和孤独的等待,最终带来了悲情的结局。《边城》的结尾之处作者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虽然留给读者一定的想象空间,但是翠翠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悲情的结局也是在所难免。

小说中的人物处处展现着人性的善与美,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小说中也充满着悲情的故事,使读者在阅读小说的时候,能够真实的感受到人性的善与美,以及背后的悲歌。在自然淳朴的民风以及尚未被社会侵蚀的人性之中,表达着令人惋惜的悲伤,这也正是作家沈从文所要表达的内容。几个平凡人的故事,将人性善与美的悲歌表达的淋漓尽致,湘西人民的淳朴,自然环境的优美以及人性最初的美好,逐渐被社会发展的巨轮所腐蚀。因此这是一部善与美的悲歌,同时也是近现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参考文献:

[1]陈姿旭.善与美的悲歌——《边城》赏析[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6 (10):159. [2]封一帆.美丽与忧伤的交织——沈从文小说《边城》的文学赏析[J].青春岁月,2017 (35):16-17.

[3]孙丽丹.秀美的风光,淳朴的风情--沈从文小说《边城》赏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6 (6):101-101.

[4]桑丹丹.一曲唯美与凄凉的命运悲歌--沈从文《边城》赏析[J].金田,2015 (6):52-52. [5]赵敏蝉.现代文明带给真善美世界的冲击——《边城》浅析[J].新西部(下旬刊),2015 (3):66,8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