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1G101平法图集解释

2021-08-05 来源:星星旅游
参考自网络资料

11G101系统平法图集较03G101系列图集较大变化有: 一、 适用范围变化:

11G101-1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图的设计。

包括基础顶面以上的现浇混凝土柱、剪力墙、梁、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等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

11G101-3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下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桩基承台施工图设计。

包括常用的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桩基承台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内容。

二、 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等一般构造变化:

11G101系列平法图集依据新规范确定了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以及锚固长度la、lae的计算方式。较03G101系列平法图集取值方式、修正系数、最小锚固长度都发生了变化。

三、 构件标准构造详图变化:

11G101-1中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筋构造,较03G101有如下变化: 1、新图集中各个节点可以进行组合使用;

2、柱外侧纵筋不少于柱外侧全部纵筋的65%伸入梁内;(与原图集一致) 3、A节点,外侧伸入梁内钢筋不小于梁上部钢筋时,可以弯入梁内作为梁上部纵向钢筋。(新增的构造)

4、所有节点内侧钢筋按中柱节点走;

5、BC节点,区分了外侧钢筋从梁底算起1.5labe是否超过柱内侧边缘;超过的,外侧配筋率>1.2%分批截断,错开20d;没有超过的,弯折部分要>=15d,总长>1.5labe,同样错开20d;

6、D节点是未伸入梁内的外侧钢筋构造,(与原图集一致)

7、E节点是梁、柱纵向钢筋接头沿节点柱顶外侧直线布置的情况,与节点A组合使用;外侧柱纵筋到柱顶截断;梁上部钢筋伸入柱1.7labe。

(一)柱变化的点:

1. 柱根(嵌固部位):基础顶面或有地下室时地下室顶板;梁上柱梁顶面,墙

上柱墙顶面;

2. 抗震柱\\非抗震柱顶层边角柱节点变化; 3. 抗震柱\\非抗震柱中柱节点变化; 4. 抗震柱\\非抗震柱变截面节点变化;

(贰)剪力墙变化的点:

1. 墙梁增加连梁(集中对角斜筋配筋)LL(DX); 2. 剪力墙水平筋端部做法变化;

3. 增加了斜交翼墙、端柱转角墙一二三;端柱翼墙一二三;水平变截面墙水平钢筋构造;

4. 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变化; 5. 剪力墙变截面处钢筋构造;

6. 剪力墙上起约束边缘构件纵筋构造;

7. 连梁交叉斜筋配筋JX,集中对角斜筋配筋DX,对角暗撑配筋JC构造变化;

(三)梁变化的点:

1. 增加了端支座机械锚固节点; 2. 梁水平、竖向加腋构造变化;

3. KL\\WKL中间支座高差变化构造变化; 4. 增加了抗震框架梁尽端为梁箍筋加密范围构造; 5. 增加了水平折梁、竖向折梁钢筋构造; 6. 悬挑梁端配筋构造变化;

(四)板变化的点:

1. 后浇带HJD,取消了50%搭接留筋; 2. 有梁楼盖板配筋构造变化; 3. 悬挑板构造变化; 4. 增加了折板构造;

5. 取消了局部升降板SJB构造三;

1、锚固变化详解

2、保护层变化

规范参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以及国外相应规范、标准的有关规定,从混凝土碳化、脱钝和钢筋锈蚀的耐久性角度考虑,不再以纵向受力筋的外缘,而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新规范中的保护层厚度比原规范实际厚度有所加大。规范中对结构所处耐久性环境类别进行了划分:

对应环境等级的修改,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c(mm)也进行了修改,对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厚度稍有增加,而对恶劣环境下的保护层厚度则增幅较大。

注:1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 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

2 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其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解读:对于工程造价人员来说,今后在计算柱梁箍筋、拉筋的长度时,计算公式需要按照

L=2 (b+h) -8bhc+2×1.9d+2max(10d,75)

来计算。而且在混凝土等级小于C25时,需要增大保护层厚度。这无疑是预算人员需要熟记的一点。

3、规范变化对“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量计算”重要影响的解读(一)

材料变化

钢筋和混凝土都是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的材料,持续的大规模基建已难以为既;新规范GB 50010-2010坚持“四节一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国策,混凝土结构必须走高效节材的道路。 1、混凝土强度等级逐步提升

凝土强度等级逐步提高至C60,强度的优化选择:经济性(强度价格比)随强度递增;淘汰低强度混凝土;

新规范对混凝土的要求有明确的条文:

解读:这里提高了部分情况下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以适应钢筋强度等级的提高,并可提高结构安全性。

新规范增加了混凝土的剪切变形模量Gc和泊松比

的规定:

混凝土的剪切变形模量Gc可按相应弹性模量值的0.40倍采用。

混凝土泊松比可按0.20采用。

的疲劳强度修正

在确定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疲劳强度设计值系数

时,新规范增加规定“当混凝土受拉-压疲劳应力作用时,受压或受拉

均取0.60。”而且,

的取值修改如下:

疲劳强度修正系数

混凝土受压疲劳强度修正系数

混凝土受拉疲劳强度修正系数

普通钢筋:淘汰低强235Mpa钢筋,以300Mpa光圆钢筋替代;增加高强500Mpa钢筋;限制并准备淘汰335Mpa钢筋;最终形成300、400、500Mpa的强度梯次,与国际接轨。新规范实施后的钢筋牌号及标志为:

HPB300—Φ

HRB335—B HRBF335—BF

HRB400—C HRBF400—CF HRB500—D HRBF500—DF RRB400—C

解读:这一变化将对今后结构设计、建筑工程量计算、工程施工等产生最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钢筋级别梯次变化,对建筑材料生产产生影响; (2)将对各地标准定额的使用产生影响;

(3)钢筋级别的表示符号变化,将给所有以设计图纸为媒介的工程师带来影响,需要重新记忆,学习和识别;

(4)钢筋级别的变化,将对钢筋的锚固长度的计算产生影响。我们期待以新规范设计的正式图纸的面世! 2、钢筋高强-高性能发展趋势

HRB335—B HRBF335—BF HRB400—C HRBF400—CF HRB500—D HRBF500—DF RRB400—C 增加了以下几条:

4.2.7当采直径50mm的钢筋时,宜有可靠的工程经验。构件中的钢筋可采用并筋的配置形式。直径28mm及以下的钢筋并筋数量不应超过3根;直径32mm的钢筋并筋数量宜为2根;直径36mm及以上的钢筋不应采用并筋。并筋应按单根等效钢筋进行计算,等效钢筋的等效直径应按截面面积相等的原则换算确定。

4.2.8当进行钢筋代换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承载力、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裂缝宽度验算以及抗震规定以外,尚应满足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接头面积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构造要求。

4.2.9当构件中采用预制的钢筋焊接网片或钢筋骨架配筋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端部锚固形式变化

03G101:无机械锚固,11G101:柱、梁构件中新增6个械锚固做法及节点

5、规范变化对“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量计算”重要影响的解读

钢筋锚固变化

我国钢筋强度不断提高,结构形式的多样性也使锚固条件有了很大的变化,根据近年来系统试验研究及可靠度分析的结构并参考国外标准,规范给出了以简单计算确定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方法。其中基本锚固长度lab取决于钢筋强度fy及混凝土抗拉强度ft,并与锚固钢筋直径及外形有关。

设计锚固长度为基本锚固长度乘锚固长度修正系数ζa的数值,以反映锚固条件的影响:

la=ζa*lab

其中锚固长度修正系数ζa按下表考虑:

解读:在新规范设计的工程下,钢筋锚固值的计算公式相对简单了,但是要考虑的各种情况复杂了,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参数影响外,在任何情况下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不能小于最低限度(最小锚固长度),其数值不应小于0.6lab及200mm。在工程造价中,钢筋的基本锚固可以直接在11G101系列图集表中查询:

这点变化无疑是此次规范变化最大的影响之一。这对今后钢筋的算量都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学习成本,和很繁琐的工作量。

新规范中还提出了钢筋末端配置弯钩和机械锚固来减小锚固长度的方式。且广泛应用于框架柱、剪力墙、框架梁的节点构造中。其原理是利用受力钢筋端部锚头(弯钩、贴焊锚筋、焊接锚板或螺栓锚头)对混凝土的局部挤压作用加大锚

固承载力。

解读:新的锚固形式下,将需要对每种锚固形式统计锚固接头,单独计算造价。对应的采用机械锚固节点的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计算条件和方法也将变化。在今后的工程设计图纸中,将会指定出构件采用何种锚固形式。

同时,新规范对钢筋连接也做了明确的说明。钢筋连接的基本原则为:连接接头设置在受力较小处;限制钢筋在构件同一跨度或同一层高内的接头数量;避开结构的关键受力部位,如柱端、梁端的箍筋加密区,并限制接头面积百分率等。

在新规范和新平法的节点构造中,也规定了很多钢筋连接构造,比如梁中间支座纵向钢筋在节点外搭接构造:

解读:钢筋的连接变化,对计算钢筋长度也产生影响。由基本锚固引起的钢筋锚固长度变化,由锚固长度引起的钢筋搭接长度的变化;由钢筋搭接基本原则的引起的钢筋各构件节点的变化。按照新规范、新平法,对工程量预算,对钢筋下料、现场施工都有重大影响。

6、规范变化对“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量计算”重要影响的解读

柱平法制图规则变化

1、柱根(嵌固部位)

在11G101-1P8,2.1.3说明:在柱平法施工图中,应按本规则第1.0.8条的规定注明各结构层的楼层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尚应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位置。

这点在原03G101系列中未有“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位置”的规定。从11G101-1柱构造详图可知,在新的平法图集中:无地下室结构基础顶面,有地下室时地下室顶板,梁上柱梁顶面,墙上柱墙顶面属于结构嵌固部位。在采用11G101设计的工程图纸中,应由明确的说明。

2、柱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

在11G101-1 P9,关于柱表注写2.2.2规定第6条,注写柱箍筋说明中“当框架节点核芯区内箍筋与柱端箍筋设置不同时,应在括号中注明核芯区箍筋直径及间距。” 如Φ10@100/200(Φ12@100) ,表示柱中箍筋为HPB300级箍筋,直径Φ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Φ12,间距为100.

解读:柱根规定的变化,对于造价人员来说,计算难度无疑加大。需要对每个部位的柱进行判断和考虑。对应的算法发生了改变,柱根处的纵筋是Hn/3.

现简要汇总03G101-1图集及04G101-4图集(以下简称老图集)与11G101-1图集(以下简称新图集)之间的区别,合计100项,仅作为抛砖引玉、释疑解惑之用,时间匆忙,如有不当及错误,望指正。转帖或复制本帖请注明出处。

1、老图集以2002版《砼规》、2001版《抗规》、2002版《高规》为编制依据,新图集以2010版《砼规》、2010版《抗规》、2010版《高规》为编制依据。 2、老图集一共有六本,新图集整合为三本。

3、老图集墙柱共有10种,新图集墙柱类别划分为4类(仍为10种)。 4、老图集剪力墙拉筋只标注一种间距,新图集需要标注两种间距,并增加双向拉筋与梅花双向拉筋示意图。

5、梁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按铰接设计及按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老图集是设计应按《规范》规定另行变更,新图集是设计者应注明。 6、老图集板类别有4种,新图集为3种,取消了延伸悬挑板YXB。 7、老图集无梁板中没有暗梁AL构件,新图集无梁板中增加了AL构件。 8、老图集未区分板端支座按铰接设计或按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设计,新图集有区分并规定设计应注明。

9、老图集板相关构造类型共有13种,新图集共有11种,取消了板挑檐TY和悬挑阴角附加筋Cis。

10、老图集锚固长度分为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a和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e,新图集锚固长度以基本锚固长度Lab为基础,通过修正系数计算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和抗震锚固长度Lae。

11、老图集环境类别三只有一种,新图集环境类别三分为三a和三b两种。 12、老图集保护层为受力钢筋的保护层,新图集保护层为最外侧钢筋的保护层,且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图集中的保护层数值应加5。 13、老图集保护层受混凝土强度影响,新图集不受混凝土强度影响。 14、老图集机械锚固有3种形式,新图集增加至6种。

15、老图集没有并筋构造,新图集增加并筋构造。

16、老图集拉筋应同时钩住纵筋及箍筋,新图集给出三种做法由设计指定。 17、老图集基础顶面与嵌固部位详图一起表达未有划分,新图集分别表示且当基础顶面与嵌固部位不在同一位置时,基础顶面以上柱纵筋非连接区由大于等于Hn/3修改为大于等于Hn/6且大于等于Hc且大于等于500,并规定设计应注明嵌固部位所在位置。

18、边角柱顶层构造,老图集将梁柱分别表示,新图集采用组合形式。 19、柱楼层变截面锚固节点,老图集弯折入200,新图集弯折总长12d(Lae、La)。 20、墙上柱锚固,老图集锚固1.6Lae搭接5d,新图集锚固1.2Lae弯折150mm。 21、小墙肢概念,老图集为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3倍,新图集应新版《高规》之新规定,为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4倍(短肢剪力墙概念,旧版规范为截面高厚比为5至8范围内,新版规范为截面高厚比为4至8范围内,且墙厚不大于300mm)。 22、老图集中没有下柱钢筋直径比上柱钢筋大节点构造,新图集增加下柱钢筋直径比上柱钢筋大节点构造。

23、柱顶锚固,老图集为3个节点,新图集增加加锚头(锚板)构造节点。 24、剪力墙端部暗柱节点,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老图集弯折15d,新图集弯折10d。

25、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交错搭接,老图集外墙转角处为1.2Lae,其它位置为Lle,新图集统一为1.2Lae。

26、转角墙钢筋构造,老图集只有一个节点,新图集增加为三个节点。 27、墙身水平筋构造,老图集图例较少,新图集新增一页构造详图。 28、墙身顶部纵筋构造,老图集为板底增加Lae,新图集为弯折12d。

29、墙身顶部纵筋构造,老图集没有墙身与边框梁节点,新图集增加墙锚入边框梁Lae节点。

30、墙身顶部纵筋构造,老图集没有墙身在连梁的插筋锚固节点,新图集增加墙身在连梁的插筋锚固节点。

31、剪力墙变截面,老图集未标注不伸入上层钢筋的弯折长度,新图集规定12d。 32、三四级抗震剪力墙搭接钢筋为圆钢时,老图集规定可做5d直钩,新图集无此规定。

33、剪力墙纵筋可在同一部位搭接,老图集为三四级抗震或非抗震直径小于28时,新图集在此基础上取消直径28限制,并增加一二级抗震非底部加强部位。 34、剪力墙水平钢筋计入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的构造做法,老图集无,新图集增加。

35、剪力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连接构造,老图集区分约束构件及构造构件,其中搭接按1.2Lae计算,新图集不区分,其中搭接按Lle计算。

36、剪力墙上起边缘构件时,边缘构件在剪力墙中的锚固做法,老图集无,新图集规定锚固1.2Lae。

37、连梁箍筋封闭位置,老图集规定可位于任何一角,新图集无规定。 38、双洞口连梁中间支座内设置箍筋,老图集未规定,新图集规定设置箍筋。 39、连梁侧面筋为剪力墙水平筋,老图集有此规定,新图集未规定。

40、连梁端部支座为小墙肢时,老图集规定按框架梁纵筋锚固,新图集未规定。 41、连梁端部支座为边框柱时,老图集无节点,新图集规定按框架节点。 42、暗梁与连梁重叠时钢筋构造,老图集无节点,新图集规定暗梁纵筋(连梁附加纵筋)伸入墙内每侧max(Lae,600)。

43、连梁暗撑,老图集两个节点,新图集三个节点(增加筒中筒结构Lae取值的规定,修改暗撑箍筋构造规定)。

44、连梁暗撑锚固长度,老图集为Lae,新图集为Lae且大于600。 45、暗撑箍筋加密区长度,老图集规定为600mm,新图集无规定。

46、墙洞补强,老图集圆洞只有大于300节点构造,新图集变化为300至800,800以上两个构造。

47、楼层框架梁端部锚固节点,老图集上下层钢筋弯锚节点相同,新图集修改底部钢筋弯锚节点为“伸至梁上部纵筋弯钩段内侧或柱外侧纵筋内侧”。 48、楼层框架梁端支座加锚头(锚板)锚固及中间节点梁下部筋在节点外搭接构造,老图集无,新图集有。

49、非框架梁端支座锚固节点锚固平直段,老图集为大于等于0.4Lae,新图集为两种情况,并应由设计指定。

50、当非框架梁端支座为柱、剪力墙、框支梁、深梁时,老图集负筋伸入支座长度为Ln/3,箍筋是否加密未明确,新图集区分两种情况由设计注明,箍筋应加密。

51、非框架梁底部钢筋锚固La,老图集为弧形非框架梁按La,新图集为当梁配有受扭纵向钢筋时按La。

52、梁侧面纵向构造筋和拉筋构造中a小于等于200,老图集a从梁底向上一个起步距离开始计算,新图集从梁底开始计算。

53、主次梁附加钢筋间距,老图集规定间距8d且小于等于正常间距,加密时应小于等于100,新图集无规定,仅说明配筋值由设计标注。 54、折梁钢筋构造,老图集无,新图集有。

55、纯悬挑梁底筋锚固,老图集为12d,新图集为15d。

56、悬挑梁第二排钢筋构造,老图集为0.75l,新图集为0.75l加弯折。 57、悬挑梁节点详图,老图集有三个节点,新图集有七个节点,增加了屋面层悬挑梁构造。

58、剪力墙在框支梁中的锚固,老图集按伸至框支梁底弯折计算,新图集墙身按锚固Lae计算,边缘构件按按锚固1.2Lae计算。

59、框支梁侧面钢筋直锚不足时弯锚,老图集要求大于等于0.4Lae加15d,新图集与此相同,并增加总锚固长度大于Lae的要求。

60、井字梁,老图集对于弯锚平直段的规定是不小于0.4La,新图集区分“设计按铰接时”及“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并具体由设计指定,另增加部分构造说明。

61、板上部非贯通筋在板内弯折长度a,老图集规定a=h-15,新图集无规定。 62、板筋端支座(支座为梁、剪力墙、圈梁)锚固构造,老图集为总锚长取La,新图集为限定的平直段长度加15d弯钩。

63、板筋端支座(支座为砌体墙)锚固构造,老图集底筋为大于120且大于h,面筋同底筋并加弯钩,新图集底筋为大于120且大于h且大于墙厚/2,面筋同底筋且平直段增加大于0.35Lab规定,弯钩竖直段增加15d规定。

64、受拉钢筋锚固长度,老图集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250mm,新图集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200mm。

65、抗裂构造筋、抗温度筋、分布筋自身及相互关联构造,;老图集无,新图集新增加。

66、悬挑板上部钢筋端部弯钩,老图集伸至板底加5d水平弯钩,新图集伸至板端加竖向弯钩。

67、折板配筋构造,老图集无,新图集增加。

68、板翻边构造,老图集有多次弯折,新图集采用多根钢筋,每根钢筋最多弯折两次。

69、无支撑板端部封边构造,老图集无,新图集增加。

70、板带端支座钢筋构造,老图集为总锚固长度取La,新图集为限定平直段长度加15d弯钩。

71、板中暗梁钢筋构造,老图集无,新图集增加。

72、后浇带钢筋构造,老图集区分50%搭接留筋和100%搭留筋构造,新图集均为100%搭接留筋构造并区分梁板墙构件。

73、局部升降板构造三,老图集钢筋连续通过,新图集取消。

74、板洞加强筋构造二,老图集有斜向补强筋,新图集取消,并增加环向加强筋。 75、板放射筋支座锚固,老图集无规定,新图集规定平直段及竖直段长度。 76、柱帽钢筋锚固,老图集均为Lae(La),新图集有15d弯钩规定。 77、地下室外墙封顶构造,老图集为自板底增加Lae,且伸至板顶弯折15d,新图集区分简支支承和弹性嵌固支撑两种构造。

78、钢筋种类,老图集主要包括热轧HPB235级、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四种,新图集主要包括HPB300级、HRB335级、HRB400级、RRB400级和HRB500级钢筋五种,并增加HRBF335级、HRBF400级、和HRBF500级三个细晶粒热轧钢筋种类,并取消环氧树脂涂层钢筋。

79、锚固长度中的混凝土强度上限范围,老图集为C40,新图集为C60。

80、纵筋搭接区箍筋加密,老图集规定按小于等于5d且小于等于100mm加密,新图集规定与此相同并增加箍筋直径不小于d/4规定,并增加当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5时,在搭接接头端面外100范围内设置两道箍筋的规定。 81、梁加腋,老图集为竖向加腋,新图集新增水平加腋。 82、焊接封闭箍,老图集没有,新图集增加。

83、板贯通筋采用两种规格“隔一布一”时,老图集无制图规则,新图集规定以Axx/yy@xxx形式表示。

84、环境类别条件描述,老图集为2002版规范内容,新图集为2010版规范内容。 85、机械锚固长度,老图集为0.7Lae,新图集为基本锚固长度的60%。 86、机械锚固长度范围内设置箍筋,老图集有规定,新图集无规定。

87、板纵筋非接触搭接构造,老图集有两个节点,新图集只保留了错位搭接构造,取消了弯折搭接构造。

88、单(双)向板配筋示意图,老图集无,新图集新增加。

89、无梁板抗冲切箍筋间距,老图集为小于等于h0/3,新图集与此相同并增加小于等于100。

90、无梁板抗冲切弯起钢筋,老图集规定弯折45度,新图集规定为30至45度,且弯起钢筋倾斜段和冲切破坏的斜截面的交点应落在规定范围内。 91、柱变截面节点上柱插筋锚固长度,老图集为1.5Lae,新图集为1.2Lae。 92、柱箍筋全高加密,老图集规定Hn/Hc小于等于4的短柱箍筋全高加密,新图集与此规定相同,另增加矩形小墙肢厚度不大于300时箍筋全高加密的规定。 93、复合箍筋,老图集规定柱内复合箍可全部采用拉筋,新图集无此规定。 94、水平变截面墙水平钢筋构造,老图集无,新图集增加。

95、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时,老图集有侧面纵筋直径大于等于10、间距小于等于200、配筋率大于等于0.3%的规定,新图集取消。

96、锚固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时,老图集无规定,新图集规定锚固长度内应设置横向构造钢筋。

97、梁中间支座下部钢筋构造,老图集有弯折错开a搭接构造,新图集取消。 98、构造边缘翼墙,老图集长度方向扣除一侧墙厚标注为300,新图集长度方向总体标注为大于等于Bw且大于等于400。

99、构造边缘转角墙,老图集双向均扣除一侧墙厚标注为300,新图集两方向总体分别标注为大于等于400,且两方向分别扣除一侧墙厚标注为大于等于200。 100、老图集编制人为陈青来,新图集编制人为高志强、袁文章、赵宪波、张兴、徐莉、罗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