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诗词鉴赏

2021-09-18 来源:星星旅游
  【 导语】杜甫(712年—770年),字⼦美,汉族,本襄阳⼈,后徙河南巩县。⾃号少陵野⽼,唐代伟⼤的现实主义诗⼈,与李⽩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李商隐与杜牧即“⼩李杜”区别,杜甫与李⽩⼜合称“⼤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常深远,被后⼈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下⾯是为⼤家带来的杜甫《九⽇五⾸·其⼀》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九⽇五⾸·其⼀

  唐代: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叶于⼈既⽆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落⽞猿哭,旧国霜前⽩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衰谢两相催!

  鉴赏

  此诗是⼤历⼆年(767)重九⽇杜甫在夔州登⾼之作。诗⼈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九⽉九⽇重阳登⾼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般登⾼篇什之上。

  ⾸联表现了诗⼈浓烈的⽣活情趣。诗⼈在客中,重阳到来,⼀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诗⼈酷好饮酒、热爱⽣活的情态,便在诗⾏中活现。

  颔联诗笔顿转。重九饮酒赏菊,本是古代⾼⼠的传统,可是诗⼈因病戒酒,虽“抱病”登台,却“⽆分”饮酒,遂也⽆⼼赏菊。于是诗⼈向菊花发号施令起来:“菊花从此不须开”!这⼀带着较强烈主观情绪的诗句,妙趣神来,好像有些任性,恰好证明诗⼈既喜饮酒,⼜爱赏菊。⽽诗⼈的任性使⽓,显然是他艰难困苦的⽣活遭遇使然。这⼀联,杜甫巧妙地使⽤借对(亦即沈德潜所谓“真假对”),借“⽵叶青”酒的“⽵叶”⼆字与“菊花”相对,“萧散不为绳墨所窘”(《诗⼈⽟屑》),被称为杜律的创格。菊花虽是实景,“⽵叶”却⾮真物,然⽽由于字⾯⼯整贴切,特别显得新鲜别致,全联遂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颈联进⼀步写诗⼈瞩⽬遐思,因景伤情,牵动了万千愁绪。诗⼈独⾝飘泊异地,⽇落时分听到⼀声声⿊猿的啼哭,不免泪下沾裳。霜天秋晚,⽩雁南来,更容易触发诗⼈思亲怀乡的感情。诗中⽤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很⾃然地透露了诗⼈内⼼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由于病肺,更是因为乡愁撩⼈啊!

  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飘零寥落之感。上句由雁来想起了弟妹⾳信茫然;下句哀叹⾃⼰⾝遭战乱,衰⽼多病。诗⼈⼀边诅咒“⼲⼽”象逼命似的接连发⽣,⼀边惋惜岁⽉不停地催⼈⾛向死亡,对造成⽣活悲剧的根源──“⼲⼽”,发泄出

更多的不满情绪。这正是诗⼈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

  此诗由因病戒酒,对花发慨,⿊猿哀啼,⽩雁南来,引出思念故乡,忆想弟妹的情怀,进⽽表现遭逢战乱,衰⽼催⼈的感伤。结尾将诗的主题升华:诗⼈登⾼,不仅仅是思亲,更多的是伤时,正所谓“杜陵有句皆忧国”。此诗全篇皆对,语⾔⾃然流转,苍劲有⼒,既有⽓势,更见性情。句句讲诗律却不着痕迹,很象在写散⽂;直接发议论⽽结合形象,毫不感到枯燥。写景、叙事⼜能与诗⼈的忧思关合很紧。笔端蓄聚感情,主⼈公呼之欲出,颇能显⽰出杜甫夔州时期七律诗的悲壮风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