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82~84页例5、例6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利用小正方体、计数器、彩星等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万”。
2.在操作活动中,理解数位的意义和作用,感受万以内数的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借助生活情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 目标解析:
在学生认识了1000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万以内的数,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直观的操作到抽象的概括,深化对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算盘和彩星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以旧引新 (一)复习旧知:(课件演示) 1.填一填。
(1)( )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 )。
(2) 408是由( )个百、( )个一组成的;480是由( )个( )和( )个( )组成。 2.数一数。
(1)从八百八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
(2)数小正方体个数。下面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揭示课题。
除了一千,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更大的数,例如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课件演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100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整理,为新知学习做好准备。在引入新课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万以内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认识万以内数的需要,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活动展开,探究新知 (一)在演示中感知 1.利用正方体数数。
(1)课件出示:复习题中正方体,让学生跟着数:一千、二千、三千……
(2)认识一万。在学生数到九千时,教师提问:再增加一千是多少?(10个一千)继而认识10个一千是一万。 2.利用计数器数数。
(1)教师拨学生数。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千,再边拨学生边数,直到九千时问学生该怎么办。(把千位9个珠子归零,然后在万位上拨1个珠子。)
(2)小结并板书: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与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正方体和计数器认识计数单位“万”,从直观感知入手,体会十进制的意义,同时为后续抽象出数位顺序表奠定基础。】 (二)在制作中体验
1.制作数位顺序表。
(1)引导观察:在计数器上你发现了哪些认识的数位?。 (2)独立制作:数位顺序表(教师巡视引导)。
(3)展示交流:引导学生说说每个数位对应的计数单位。 2.运用数位顺序表。
(1)写数。在数位顺序表下面写数,例如:894、309、480、1000等
(2)读数。利用数位顺序表读数,将上面写出的数对照数位顺序表读一读。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制数位顺序表,并运用数位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体验数位表的应用价值。】 (三)在操作中领悟
1.拨计数器,经历数数过程。(在计数器上边拨珠子边数数。) (1)从一千起,一个一个地拨到一千零二十。
(2)从四千九百八十起,一十一十地拨到五千零三十。 (3)从八千七百起,一百一百地拨到九千二百。 2.圈彩星图,理解数的组成。
(1)估一估。(课件出示彩星图)让学生说说这里大约有多少颗彩星。
(2)圈一圈。拿出准备好的彩星图,数一数,圈一圈。10个100是1000,彩星比1000多得多时,先可以怎么圈,再怎么圈,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
(3)说一说。说说圈的过程,再说说合起来共有多少颗彩星。(二千四百五十八颗) (4)填一填。(课件演示用小正方体表示二千四百五十八)
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十和( )个一组成的。 (5)选一选。请学生选择计数器或算盘拨出这个数。
【设计意图:利用计数器突破学生遇到拐弯数时不知下一个数是多少的难点。利用彩星图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并在最后让学生选择工具拨数,以不同的形式理解数的意义,感悟数的组成。】 三、实践应用,内化新知 (一)基础练习
1.教材第84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明信片,若有学生说出32个一百、5个十和4个一时,教师也可追问32个百是多少,(3200)也可以怎么说。(3个千、2个百)
2.教材第84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做好后说说在计数器上是怎么拨的及每个数的组成。
(二)游戏活动
游戏规则:从一千七百六十五开始,先一个一个地数,数到整十数时,开始一十一十地数,数到整百数时,一百一百地数,数到整千数时,一千一千地数,数到一万。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游戏活动,既运用了知识,又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一)总结: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
(二)延伸:我们认识了个、十、百、千和万,以后还会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系统建构所学知识;通过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