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南普陀寺的宗教旅游研究与发展

2021-10-30 来源:星星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南普陀寺的宗教旅游研究与发展

作者:罗思彤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45期

摘 要: 南普陀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然而,其宗教旅游研究不尽如人意,旅游发展也存在问题。作者运用文献法,提出宗教旅游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南普陀寺 宗教旅游 旅游研究 旅游发展 一、研究背景

“世界名刹在中国,中国名刹在福建,福建名刹在闽南,闽南名刹在厦门,厦门名刹在南普陀寺”,千年古刹南普陀的地位极高。

南普陀寺建于唐代,位于厦门大学内,背倚五老峰。山上的“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引人注目。登临五老峰,厦门大学尽收眼底。寺左右两侧还各有一座山,分别像钟、鼓,故被命名为“钟山”和“鼓山”,与佛教寺院的“晨钟暮鼓”不谋而合。这些不可复制的自然旅游资源,都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寺的主体建筑沿中轴线排列,布局严谨,错落有致。两侧建筑均保留了寺院建筑的基本部分,美轮美奂,令游客心驰神往。南普陀寺于1983年4月9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珍藏大量佛教艺术品、大藏经和驰名中外的素菜,构成南普陀寺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二、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宗教旅游”的定义莫衷一是,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一为宗教信仰者和一般旅游者基于宗教目的进行的专项旅游活动,前者包括朝觐、朝拜、云游、传法等,后者包括观光、学习和体验等;二是围绕宗教旅游资源而开展的前往异地的移动性、暂居性活动。 中国期刊网上题目中含“南普陀”的文献共47篇。然而,文献多为报道或游记,与宗教旅游研究相关的论文只有四篇,与南普陀寺的宗教旅游相关的只有两篇。论文均采用文献研究法,部分文章增加了直接观察法与跨学科分析方法及定量方法。文章有的只是将南普陀寺作为福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的例子,略微介绍了其历史、建筑具有的价值,肯定了寺院是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有的是整合前人的研究,有的侧重游客的行为研究。

显然,与南普陀寺相关的宗教旅游研究存在不足,一是数量欠缺;二是层次较浅;三是领域较窄。已有论文研究的领域涉及史学、旅游学、工业技术下的美食学和特殊分区规划、行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但其他常见的宗教旅游研究领域,如建筑学、美学、地理学的论文尚未出现;四是方法单一。旅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如问卷调查法、个别访问法、案例分析法等,均未被应用到南普陀的宗教旅游研究中,导致文章的可信度不高,说服力不强。 三、南普陀寺的宗教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可喜的方面

一是南普陀寺在采用门票制时,平均每天就有游客万人以上进入寺院。自2011年3月22日起正式取消门票后,前来参观的游客更多,寺院的香火更盛。二是寺院的整体建筑保留完好,少有破坏痕迹,寺内卫生令人满意。三是南普陀设立了素菜部、照相部、小卖部、工艺部及其他服务设施,竭诚为游客服务,颇受欢迎。南普陀素菜素饼已成为一张名片,“品素菜,买素饼”成为多数游客的必选项目,宗教饮食文化相当出色。另外,南普陀接待过不少国内外知名人物,如邓小平、李先念、彭真,以及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新加坡李光耀总理、马耳他共和国芭芭拉总统等120多位政要,令南普陀寺的知名度攀升。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接待压力增大

寺院香火鼎盛固然可喜,然而,游客增加,一方面对寺院的管理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干扰了宗教人士的正常活动。笔者在参观过程中发现,大殿中熙熙攘攘,游客根本听不清导游讲解,宗教信仰者几乎没有上香、跪拜的位置,就连僧人参与佛事活动似乎也有难度。 针对上述情况,寺院可参照部分博物馆,采取“免费不免票”的方式限制客流量,也可实行分时限流,避免因游客太多而发生踩踏等事故。 2.宗教旅游尚不深入

散客似乎还停留在“到了景点乱拍照,回家一问啥都不知道”的旅游阶段,主要原因是没有导游讲解,对佛教不甚了解的非信众便如走马观花。寺院没有提供任何导览图或者小册子,游客自然无从了解。除了散客外,因导游对南普陀寺一知半解,讲解不够深入,团队客人也对景点的了解也不多。许多游客穿过大殿后便径直登五老峰。然而,整条登山路径中没有一个解说牌。前文所述的“钟山”、“鼓山”,甚至硕大的“佛”字石刻,也成为游客“遗失的美好”。不少游客表示,离开南普陀寺后,才知晓值得观赏的景点。

僧人和信众充当义务讲解员,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对佛教的虔诚,必定大受欢迎。当地旅游局应加强对导游人员的管理,确保其成为本土文化的代言人。 3.风头被周边景点抢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同处厦门市思明区的旅游景点还有白城沙滩、鼓浪屿、胡里山炮台等,其他区则有集美学村、小嶝岛等。不少前来南普陀寺的游客,都只是在游览厦门大学时顺道参观。年轻人到厦门的旅游目的,十有八九是去浪漫的鼓浪屿,宗教旅游似乎很不受欢迎。

南普陀寺应充分挖掘自身旅游资源,除保留餐饮文化游外,还可考虑开发其他形式的专项宗教旅游,面向特定的旅游市场,如面向热爱猎奇的年轻人的朝觐游、佛事游和寺院生活体验游和吸引艺术爱好者的艺术欣赏游、针对都市人的休闲疗养游等。观光方面,可增设线路图和讲解牌,供游客阅览。寺院应把握好“度”,避免招惹“商业化”的骂名。另外,应加强专用网络的建设,及时发布寺院活动信息,继续支持福利事业可提高南普陀的美誉度。 四、结语

南普陀寺的宗教旅游研究与旅游发展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愿有志之士皆“欲上下而求索”,让千年古刹永葆青春。 参考文献:

[1]张子权.南普陀寺沧桑[J].佛学研究,2004(1):361-365.

[2]彭一万.厦门南普陀素菜的品牌文化[J].炎黄纵横,2008(5):62-64

[3]方百寿.宗教景点旅游刍议——以厦门南普陀寺为中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5):77-80.

[4]于范坤.南普陀寺前广场环境行为调查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8(3):93-96. [5]陈芸.宗教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以泉州市为例[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9):65-66.

[6]杨文棋.略谈福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的价值和地位[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17-120.

[7]刘丹,张祖城,张向敏.国内宗教旅游研究述评[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3):57-62.

[8]刘汉洪.论我国宗教旅游的深度开发[J].旅游论坛,1994(2):37-41.

[9]苏勇军.宗教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及其开发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3):16-2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0]郑嬗婷,陆林,杨钊.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536-540.

[11]胡芬,袁璐.宗教旅游研究综述[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6-1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