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黄自《春思曲》的艺术特色

2024-01-21 来源:星星旅游


四、研究内容:

一.黄自生活的时代背景

黄自是我国三十年代音乐界最为杰出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之一。在他生活的年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民主共和体制得以确立,国家工商业得以发展,文艺界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之中,诞生了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和音乐从业者,黄自,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激荡澎湃的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使得中国文化界的风气焕然一新,封建的、落后的文化被病情,新的音乐得以涌入,在二十世纪20年代中期的中国得以扎根、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积极地讴歌浪漫主义的生活和人性的解放,充满着资产阶级的价值追求。

1929年,黄自结束留学生涯并且学成归国时,得以亲眼的目睹了正在进行中的国内革命战争,这深刻的影响到了他的价值取向,革命的激情和人民群众的觉醒深刻的刺激了他的创作思想。因此,黄自的创作开始集中于对于爱国主义的讴歌,这些爱国主义作品充满着动人的美学色彩,有着无比激昂的爱国热情,以音乐的形式展现出了中华儿女心中的爱国热情,其作品语言通俗易懂,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总之,在黄自生活的时代,中国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动荡时期,充满着无序的混乱,但是普罗大众开始敢于向专制和权威挑战,混乱中又充满着希望,新文化和旧文化的交锋更是跌宕起伏。因此,正是这种现实的社会时代背景,深刻的影响到了黄自的思维,并且在他《春思曲》等作品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二.黄自的生平

(一)家庭背景

1904年,黄自生于江苏川沙(今上海市内),字今吾,号椒轩,笔名四由等,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在30年代的中国音乐界,有着极为广泛的知名度和崇高的地位。黄自一生创造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在我国音乐从旧到新的更迭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被誉为中国新音乐的奠基者之一,其对于我国音乐和艺术界做出了极大地共享,时至今日,黄自的影响仍然极为深远。

黄自出身书香门第,父亲黄洪培是当地有名的士绅,曾经大人了川沙县的参议员,而母亲陆梅先知书达理,接触过西方先进文化,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创办了川沙地区的开群女校。正是由于这种相对较为理想的家庭环境,黄自幼年时期,便得以受到良好的教育,从小就在母亲的教导下学唱民歌,显现出了卓越的音乐天赋。

(二)求学经历

7岁后,黄自入学上海初级小学,而后又分别就读浦东中小附小、北京清华学校,在这一过程中,黄自开始得以接触西方音乐,并且凭借出色的音乐才能加入了学校的乐队,他不仅可以在合唱中担任男高音,而且还可以演奏单簧管,并且拜师学习钢琴和和声。在读书期间,黄自显现出极为突出的音乐才能,成为清华学校音乐社团的主力成员,被同学们誉为“清华第一音乐家”。

20岁时,黄自考取了公费留学的资格,进入了柏林大学进行心理学的学习,攻读博士学位,在期间,他也没有放弃对于音乐的追求,辅修课选择了音乐,22岁时又获得了文学的学士学位。虽然黄自获得了众多学位,但是,由于没有完成公费留学所规定的学习时间,他选择继续攻读。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黄自选择了自己一生的最爱——音乐,进入

柏林大学进行音乐理论的学习,同时辅修作曲。24岁,黄自转入美国耶鲁大学继续进行音乐理论的学习,获得了音乐的学士学位。

在耶鲁大学学士学位考核中,黄自以一曲《怀旧》作为自己的作品,得到了耶鲁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的一致肯定,也得以成为第一首在美国本土演出的中国音乐作品,由耶鲁大学乐队和纽黑文交响乐团一同演奏。《怀旧》不仅是一曲出色的音乐作品,而且也是目前可知的,第一部由中国人创作的交响曲。

(三)教学生涯

1929年,黄自结束了在国外的留学生涯,在游历了欧洲诸国之后,回到祖国,先后担任了沪江大学音乐系的教授、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教务主任等职务,讲授音乐理论、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等课程。黄自的出色音乐才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共同承认,成为上海音乐教育界的权威和代表人物,其优秀的人格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当选了上海工部局的中方委员,成为工部局中除了黄金荣、杜月笙之外寥寥可数的几位中国籍的委员。除此之外,黄自还利用自身的才能和在工部局任职的资源,组建了《音乐杂志》、《新夜报·音乐周刊》等中国最早的专业音乐杂志,并且创办了上海管弦乐团,成为上海第一个中国本土的西方音乐的乐团。

在教学中,黄自培养了众多音乐人才,对于现代音乐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坚实的保障,他的许多学生在日后都成为中国著名的音乐家,是中国现代音乐界的中流砥柱,其中,被社会公众所熟知的有贺绿汀、陈田鹤、谭小麟、张定和、江定仙、刘雪庵等人。在教学中,黄自极为负责,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肯定学生的自我创作,许多学生在数十年后都对于黄自的教导和关怀而感激不已。

1938年,年仅34岁的黄自不行感染了伤寒,由于淞沪会战后上海百业凋零,黄自未能得到有效地治疗,于5月9日去世。

三.黄自的艺术创作与艺术歌曲

黄自不仅是一名出色的的音乐理论教育家,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作曲家,在他短短34年的人生中,他创作出了94首不同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形式众多,有交响乐、清唱、教材歌曲、室内音乐等近10种不同形式,受到了音乐界的广泛好评,取得了极大地影响。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等交响乐,《卡农歌》等复调音乐,《长恨歌》等清唱剧。

在黄自任教期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入侵东三省,进而挑起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全民群情激奋,抗战热情高涨。黄自有着鲜明的爱国主义情怀,不仅多次为抗战进行义演以捐赠军费,而且还谱写了大量的爱国歌曲,其曲调激昂,得以在全国传唱,如《青天白日满地红》、《抗敌歌》、《九一八》、《中华男儿》等,显现着中华民族面对外地入侵时,永不屈服的气节和全民抗战的气势。

除此之外,黄自还将西方音乐和中国古典文化和古代音乐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利用西方音乐的方式展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西方音乐在我国的普及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极大地贡献。其中,包括合唱歌曲,如《佛曲》、《春郊》等,以及大量的艺术歌曲,如《春思曲》、《玫瑰三愿》、《采莲谣》、《天伦歌》、《四时渔家乐》等。此外,黄自还编写了三部专著,对西方音乐和我国传统音乐进行理论研究,并撰写了15篇论文,对于西方音乐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并编写《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被当时的上海教育界誉为“质量最好、最实用”的音乐教材,对于西方音乐在我国的普及,以及我国音乐教育的推行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

纵观黄自的音乐创作生涯,可以发现,其主要侧重点在于歌曲的创作,歌曲内容极为广泛,既有平民百姓的生活和喜怒哀乐,也有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关系和情怀。从音乐的角度而言,黄自的作品一改当时我国音乐界流行的小资产阶级的情调,以典雅、精致、简洁的特点展现在世人面前,且由于留学西方的原因,黄自的作品中有着极为浓重的欧洲音乐风格,被时人称为“欧化音乐”,但是,在歌曲的创作中,对于歌词的撰写及歌词的组合之间,黄自又吸收了大量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了两者的共融和结合。黄自作品的这种特点也从客观上体现着,在当时西学东进的情况下,中国的音乐作曲家试图将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音乐相结合的尝试与努力。

黄自一生创造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艺术歌曲无疑是其中的精华,充分的展现着黄自的音乐才能,体现着他内心中的感情世界,堪称是黄自音乐的代表,也是我国学院艺术歌曲的代表,对于我国当前音乐界的创作和演奏,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黄自一生所创作的艺术歌曲中,《春思曲》无疑是其中的最为优秀的作品,是黄自音乐艺术的代表作品。下面,将对于黄自的《春思曲》这一代表作品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的艺术特点。

四.《春思曲》的音乐风格

《春思曲》是黄自最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代表,生动的展现出了黄自的音乐才华,其音乐风格独具特色,对于中国艺术歌曲,乃至整个音乐界,都产生了极大地影响。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对于《春思曲》的音乐风格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音乐旋律与诗歌语言的完美结合

《春思曲》的歌词作者是黄自的好友韦瀚章,他极为擅长古典诗词的创作,著作也经常被黄自谱写成曲,《思春曲》的歌词便创作于1932年,其笔风优美,富含着中华传统的美学,读之令人陶醉。

《思春曲》的歌词具体如下:

潇潇夜雨滴阶前,寒衾孤枕未成眠。今朝揽镜,应是梨涡浅。绿云慵掠,懒贴花钿。

小楼独倚,怕睹陌头杨柳,分色上帘边。更妒煞无知双燕,吱吱语过画栏前。

忆个郎远别已经年,恨只恨,不化成杜宇,唤他快整归鞭。

通过略显凄凉、惆怅的词语,描写出了一位含情少女对于心上人的思念,黄自利用自身的音乐才华,将其中蕴含着的情绪以音乐的方式进行了展现,使得歌词的意境得以完全、准确的体现。

例如,在对于“小楼独倚”之后的内容进行伴奏时,黄自借鉴了中国的传统乐器——琵琶的特点,以流动的音型来作为伴奏,整个音乐的气氛瞬间让听众感到明快。这样,就和在第一段“潇潇夜雨滴阶前”以“雨滴”的钢琴伴奏产生了鲜明的对比,而且极为符合歌词的具体内容和所欲表达的意境,从而形成“乐在诗中,诗在乐中”这种水乳交融的情景,将诗歌语言和音乐的旋律进行了有效的结合,让整个作品的美感瞬间提升,达到了更为理想的艺术效果。

(二)钢琴伴奏与诗歌语言的巧妙运用

在“潇潇夜雨滴阶前”第一段是一个下行的旋律曲线,为了生动的表达歌词中蕴含着

的感情,黄自选取了钢琴进行伴奏,具体而言,就是以d的自然小调与和声小调进行结合。在演奏中,演奏者应当以轻柔的动作为主,使用右手弹奏二连音伴奏和旋,从而形成类似“雨滴”的音乐效果。

正是这样的钢琴伴奏,既可以瞬间构造出一种“下雨”的感觉,将听众快速的引入到乐曲之中,而且还可以生动的体现出歌词所欲表达的意境,使得一个十年情郎的女人心中的惆怅和孤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听众也因为钢琴的伴奏和诗歌语言的意境而感同身受。此外,在整个《春思曲》最后结束时,黄自对于“潇潇夜雨”这一开头时的音乐进行了再现,并且以一个“d”的低音作为整个歌曲的结束,这样,既可以使得结束不显得突兀,让观众可以继续沉浸在曲目之中,而且还能进一步的将这个少年女性孤寂、思念的情绪进行表达。这种对于钢琴的运用堪称是点睛之笔。

总之,在黄自的巧妙作曲下,整个歌曲的伴奏和歌词融为一体,利用出色、适当的钢琴伴奏,提升了歌曲的美学价值,达到了最大化的艺术效果。

(三)音乐创作中的民族风格

黄自的作品中,有大量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他利用出色的音乐才能和作曲技巧,将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音乐进行有效的结合,利用钢琴等西方乐器,完美的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对黄自而言,西方音乐乐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工具,黄自绝大多数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本质,都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中心,这也是黄自音乐作品区别于同时期其他著名音乐家和作曲家最大的特点。

例如,在《春思曲》的第三部分,也就是全歌的最终部分,黄自以织体这一具有较强强度和力度的形式进行展现,以起伏,甚至略带跌宕的旋律来展现歌曲,并且以“六连音”

的方式,用右手弹奏钢琴,最终使得整个和声色彩不再是完全哀怨和凄凉的,而是发生了极大地变化,仿佛少年女性已经看到了心上人出现的情景。整个音乐出现了亮点,从而将整个歌曲推入了最高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利用了钢琴等西方乐器,但是,利用这种乐器演奏出的高潮,黄自的目的仍然是为了体现中华传统的古典美:一个思念情郎的年轻女子,心中展现出的惆怅和凄凉,虽然最后,少女产生了“不化成杜宇,唤他快整归鞭”这种心上人已经归来的想象,但是实际上,最终的结局仍然是充满着寂寞和惆怅的。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学和艺术形式中,最为常见的主题之一。

正是依靠这种作曲艺术,黄自将中国传统的美学理念和西方乐器相结合,最终成功的谱写出一篇又一篇的作品,比如和《春思曲》类似的《花非花》、《点绛唇》等艺术歌曲中,黄自都利用了西方乐器进行伴奏,都取得了极为理想的效果,成为中国音乐界中一颗绚烂的珠宝。

五.黄自艺术歌曲《春思曲》的演唱技巧

《春思曲》作为一种艺术歌曲,对于听众而言,最为直观的印象无外乎演唱者的演唱,除了歌曲本身的作词和作曲艺术之外,能够最终影响一首歌曲是否取得成功的因素,就在于演唱者的技巧。

(一)演唱中的艺术把握

1.歌曲的歌词定位

通过《春思曲》中的歌词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艺术歌曲,从本质上而言,就是表现一位少年女性,对于远去心上人的思念,因此,这种精神内涵,就对于整个歌曲定下了基调:

弥漫着伤感而孤寂的情绪。因此,在演唱中,演唱者要坚持这一歌词定位,领悟其中所欲表达的感情,再演唱前,努力将自己的心境进行调整,根据这一歌词定位进行相应的演唱。

2.歌曲的情感定位

有效的感情释放是一首歌曲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的前提,也决定了整首歌曲的艺术水准。具体到《春思曲》而言,演唱者的感情定位就变得更为重要。例如,《春思曲》第一个音,就是一个高音区,以一个小字二组的f来进行展现,这体现了少年女性思念情郎,压抑已久的心情在瞬间流露而出。演唱者要高度领会其中蕴含着的感情,在演唱开始时就做好准备,掌握其中感情,并且和伴奏相配合,进行合理的演唱。

比如,在第二段的演唱中,其中心是少男女性对于心上人不断地思念,因此,根据这一精神内涵,在演唱至休止符的时候,演唱者要尽力做到“词断意不断、声停意不停”的演唱,声音要柔和而连贯。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展现《思春曲》的精神内涵,演唱才方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演唱中的技巧把握

1.歌唱时的呼吸与共鸣

呼吸不仅关系到演唱的顺利进行,而且对于歌曲歌词的内涵展现,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歌唱者的一点呼吸的变化,就会对于整个歌曲的演唱带来极大的影响。对于《春思曲》而言,其情绪较为低沉,且有着敏感的特点,一旦演唱者的呼吸和歌曲的意境不相符,就会极大地破坏整个歌曲的艺术美感。

具体到《春思曲》而言,由于歌曲的具体内涵和感情因素使然,在演唱中,演唱者需要保持高位置,并且有效的利用有关大乐句的相关技巧,对于一些重点词语,进行着重的处理。例如,在“恨只恨”,恨这一个字出现了两次,都以一个字来表达出这位年轻女性对于心上人的思念,因此应当给予高度的注意,类似的还有“远别”中“远”等。在演唱中,要高度的注意整体的感觉和流畅,合理的分配气息,以防止被迫的呼吸对于加重的内容造成印象,从而降低整个歌曲的美感和艺术感染力。

2.歌唱的咬字、吐字及发音

《春思曲》的歌词基本是中华传统诗词歌赋的形式进行展现的,高度类似于宋词这一文体,其中有着大量平日里不常见的字和词,因此,演唱者必须要正确的学习这些歌词的咬字、吐字及发音,唯有如此,才能保障歌唱的效果。

比如“钿”字,这一字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少见,在古汉语中,主要是作为一种名词,即女性所佩戴的,以金片为材质所制作的首饰,非常容易误读为“xi”,正确读音应该为“dian”;此外,歌词中的“个”,读音亦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不同,应当是一声,用以形容身材魁梧的男子,而非是作为修饰数目的词语。

如果演唱者不能掌握这些字的正确读音,那么在演唱中唱错,不仅影响整个歌曲的艺术效果,甚至会闹出笑话,值得高度的注意。

六.总结

在《春思曲》中,黄自中西结合的追求和出众的音乐才华得到了体现,也体现了他重视中国诗词原有的抑扬顿挫的音律和丰富的精神内涵,保持了音乐意境与诗歌的一致性。

这样的艺术歌曲,在创作特点上就不仅要求演唱者要加深对文学艺术知识的理解,同样对钢琴伴奏者也提出了高要求,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发掘歌曲中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以求和歌唱者共同完成音乐与诗歌的融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