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园地

2023-01-25 来源:星星旅游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达效果的体会。

2.能仿照例句,选择一个情景写句子,表现出景物的动、静之美。 3.能说出两组句子描写的情景,体会集中强调一种颜色的表达方法。 4.朗读、背诵古诗《乡村四月》。 【教学重点】

1.能仿照例句,选择一个情景写句子,表现出景物的动、静之美 2.能说出两组句子描写的情景,体会集中强调一种颜色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交流、总结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达效果的体会。

2.能仿照例句,选择一个情景写句子,表现出景物的动、静之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语文要素。

1.教师导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完成了一次环球旅行。我们乘坐威尼斯小艇穿梭于古老的小城;我们走进别具风情的荷兰感受了恬静的牧场生活;我们驻足于金字塔下感叹人类的古代文明。而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出示课件1、2:

(设计意图:从单元导读页回顾导入,回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为学习“交流平台”做铺垫。)

二、学习“交流平台”。 1.交流总结。

师引导回顾交流:请你读一读“交流平台”,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几篇课文,说一说:哪一处静态描写或者动态描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出示课件3、4:

预设1:我喜欢《威尼斯小艇》第四自然段描写船夫驾驶技术那段动态描写,

我来给大家读一读,我感觉仿佛看到了小艇在极窄的河道中飞快的穿行,特别灵活。

出示课件5:

预设2:我喜欢《威尼斯小艇》最后一段的那处静态描写。安静而美好,和白天热闹充满活力的威尼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艇停了,威尼斯就入睡了。

出示课件6:

预设3:我喜欢《牧场之国》第五自然段中那段动态描写,运河中的船只,满载牛奶的汽车、火车来往于城市和牧场,让我刚感受到了静谧之中的活力,同时也感觉人的活动并没有破坏这田园牧歌的生活。

出示课件7:

预设4:我喜欢《牧场之国》第五自然段对牧场夜晚的静态描写,让我感受到了荷兰牧场夜晚的静谧之美。

出示课件8:

教师总结过渡:这一幅幅动态或静态的画面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不仅走入了那或静谧或灵动的美景之中,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景物进行描写,同时融入人的活动,能赋予景物生命力和变化感,增强艺术感染力,更好地表现景物独特的魅力。

2.拓展积累

师引导点拨:在平时的阅读中你还积累了哪些表现景物静态美或动态美的句子呢?

(1)小组分享。 (2)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交流平台的内容,回顾本单元的重点语段,进一步感受语段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交流感受动态和静态描写赋予景物的生命力和变化感。)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 1.读一读,说一说。

师:读一读下面的两个句子,说一说:这两个句子分别是怎么表现出景物的

动态或静态之美的?

出示课件9:

预设1:第一个句子写出了动态之美,是通过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景物以及感受,侧面写出了小艇行驶的速度极快。

预设2:第二个句子通过描写许多动物安静下来的样子,表现出夜晚荷兰牧场的静态美。

教师总结过渡:两个句子从正面和侧面两个不角度写出了景物的静态之美,我们来看下面这三个情景,想一想你能通过哪些方面写出动静之美呢?

2.以“放学后的校园”为例交流指导。 出示课件10:

(1)交流点拨。

教师提问点拨:我们以“放学后的校园”为例,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出静态美呢?

预设1:可以从听觉的角度写出放学后校园里各处的寂静无声。 预设2:可以抓住教学楼、操场等环境描写,写出放学后校园的安静。 预设3:可以通过放学前后的对比写出放学后校园的静谧。 (2)学生练笔。

师:请从三个场景中任选一个来写。 (3)展示交流。 出示课件11:

(设计意图:以问题入手,发现例句是怎么表现出景物的动静之美的,在总结方法的基础上,以其中一个场景为例进一步交流方法,再通过仿写练笔进一步巩固实践。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说出两组句子描写的情景,体会集中强调一种颜色的表达方法。 2.朗读、背诵古诗《乡村四月》。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 1.读一读,说一说。

教师提问引导:自己读一读下面的两段话,说一说它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物?

出示课件12:

预设1:第一段话描写的是埃及金字塔。

预设2:第二段话描写了是一个由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建筑物。

师总结过渡:第一段话是我们课文中的一段话,描写的也是我们熟悉的金字塔。那第二段话描写的这个白色的建筑物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2.看图,补充资料。

出示课件13:

教师提问引导:看了图片,你们知道这段话描写的是哪个建筑物了吗? 预设:这个白色大理石建筑物是印度的泰姬陵。

教师补充介绍:第二段话出自季羡林先生的《泰姬陵》一文,描写的是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遗产“印度泰姬陵”

3.交流特点。 出示课件14:

教师提问引导:这两段话都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预设:都突出了景物的颜色特点。

教师追问:在描写景物的颜色时,两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预设:两段话都在突出表现一种颜色,都围绕一种颜色在描写。第一段话突出金色,第二段话突出表现里景物白色的光辉。

教师总结过渡:两个句子都集中强调了一种颜色。像这样的句段还有很多,咱们一起再来看两段话。

4.拓展积累。 出示课件15、16:

(设计意图:以问题入手,发现例句是景物的哪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发现两个语段的共同点,并在交流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积累。)

二、学习“日积月累”。 1.聚焦题目。 出示课件17:

教师提问导入:读一读这首古诗的题目,你从中都知道了些什么? 预设1:这是一首田园诗。

预设2:从“四月”能判断描写的是初夏季节。

师总结过渡:农历四月已经到了初夏时节,这个时节的田园风光什么样的呢?自己读一读吧。

2.学生自主朗读古诗。

师点拨: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注意“了”的读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出示课件18:

师引导点拨:请根据注释来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4.赏析。

教师提问引导:带着你的理解再读一读这首诗,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预设1:我看到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特有的美好景象,绿原、白川、子规、烟雨,真美,我感受到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

预设2:我看到了乡村里一片繁忙的景象,人人都在忙着各种农事,我从中体会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5.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出示课件19:

教师小结过渡:整首诗既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又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繁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6.延伸阅读:

教师提问引导: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深入农家生活,以田园生活为题,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你还知道这样的诗句吗? (1)全班交流。

(2)诵读积累。 出示课件20:

【课后反思】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在“交流平台”的学习中我结合单元语文要素“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对重点语段进行朗读和交流,在此基础上对语文要素进行总结,强调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是表现景物独特魅力的好方法。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部分内容。在第一题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说一说两个句段分别是怎样表现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再以一个情境为例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静态美,最后让学生进行练笔实践,通过互评修改让学生进一步习得表达的方法。在第二题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发现两个例句表达方式的共同之处:突出描写一种颜色的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积累。

在教学“日积月累”时也以学生的自读感悟和积累为主,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画面,诵读感悟,并熟读成诵。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析

《语文园地二》安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总结和梳理,不仅归纳了本单元课文学习中涉及的“抓关键词句读”“不要回读”“连词成句地读”“带着问题读”等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还渗透了“集中注意力”“眼脑结合”等阅读习惯。同时提醒学生要边读边想,把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结合起来。最后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有意识地运用刚学到的方法,在不断练习中提高阅读速度,增强理解能力。

“词句段运用”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指向培养学生对句段的概括能力。题目要求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几句话或一段话的主要意思,题后的“泡泡”提示学生,阅读中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可以帮助提高阅读的速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尝试把所读内容的主要意思提炼出来,达到阅读与理解同步。第二部分提供成语,要求用具体情景表现成语的意思,是第一部分的逆向练习。前两个例句分别提供了“左右为难”和“奋不顾身”的范例,呈现的词语与描述的具体情景一一对应。让学生感悟同样的意思不仅可以用词语概括,也可以借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把事件或场景描述得更具体、生动。

“日积月累”选取了四位不同时代的名人关于“惜时”的诗词名句,旨在让学生积累并活用此类名句,激励学生珍惜时光。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已有具体了解,但缺乏对这些方法的实践运用。学生对“交流平台”梳理总结的内容很熟悉,“熟能生巧”的提示则引导学生对学到的方法引向实践运用。“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内容学生很熟悉,借助题后的提示“泡泡”,学生能发现这是对交流平台第三条的再实践。学生对第二部分用具体情景表现成语的意思会感觉新鲜,通过阅读例句学生不难理解,准确表达成语意思可能会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目标

1.总结归纳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2.能用简要的语句概括几句话或者一段话的意思。 3.能用具体情境表现成语的意思。

4.背诵关于“惜时”的名句。 四、教学重难点:

1.能用简要的语句概括几句话或者一段话的意思。 2.能用具体情境表现成语的意思。

3.背诵关于“惜时”的名句。 五、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了解了哪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预设1:学了《搭石》一课,我知道了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这样就不会老是因为中断影响阅读速度。

预设2:学了《将相和》后,我尝试着扩大视域,提醒自己阅读时要连词成句地读。

预设3:学了《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我知道了借助关键词语阅读,能够提高阅读的速度。

预设4:学了《冀中的地道战》,我体会到带着问题阅读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

2.启发提问:你还有哪些独特的提高阅读速度的体验和方法? 预设1:我读书的时候总是特别关注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预设2:有一些文章会有小标题,浏览小标题就可以很快知道文章写了什么;如果是长篇的书,看目录就能快速了解章节的大概内容……

小结:同学们分享的阅读经验非常好,希望大家在阅读实践中用好这些方法。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一题

1.指导学生默读例句一,说一说原句和括号里的句子的异同。 预设:原句是廉颇直接的语言描写,括号里的句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廉颇的“本意”。

2.引导学生仿照例句一,概括第二、三句的意思。

预设:光的速度比流星体快。 地道各式各样,互相连通。

3.引导学生结合三个例句,讨论、交流如何 “概括词句的意思”。 预设:

要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理解。 可以抓住关键词概括句子的意思。 要从具体的描述中概括出主要意思。 概括词句意思的能力是重要的阅读理解能力。 要在阅读中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 ……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二题

1. 做成语游戏——“你来演,我来猜”。 (1)出示游戏规则

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来表演成语的本意;两人一组,一个表演另一个来猜,猜不出可以向其他同学求助。 (2)组织猜成语活动

教师准备描写人物动作或心理的成语若干,其中有“左右为难、奋不顾身”两个例句中出现的成语。

小结:表演的同学一定要抓住成语的主要特点,用适当夸张的动作、表情传 递成语的关键信息。猜成语的同学要仔细观察,并有一定数量的成语储备。 2.请学生阅读“左右为难”和“奋不顾身”两个例句,体会如何用具体情景表现成语的意思。 (1)指名读例句

(2)启发思考:这两句是怎样用具体情景表现成语的? (3)学生讨论——集体交流

预设:赵王“左右为难”的心理是通过语言描写出来的。杨靖宇的“奋不顾身”是通过他的动作和伤情表现的。

3.引导学生仿照两个例子,为“喋喋不休”和“悠然自得”两个成语创设情景,写出来在小组里交流,再作修改。

4.拓展练习:试着用“垂头丧气”“对答如流”“洗耳恭听”写句子,全班分享。

(四)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朗读教材中的诗词名句。

2.组织小组交流,指导学生把握句子大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读懂了哪句名言,愿意给大家讲讲吗? (2)学生提问,教师相机释难。

预设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我一看“不重来”“难再晨”就猜出是讲时间一去不复返的。

预设2:“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看到“只争朝夕”知道这是讲珍惜每一天的。

教师相机指导:第一句中“盛年”即壮年。这两句话都告诉我们,时间是不会停下来等待任何一个人的。

预设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背过《满江红》,知道这一句是岳飞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教师相机补充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词作者宋代抗金英雄岳飞,告诉学生这句话不仅仅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还告诉我们要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预设4:我不知道“不弃功于寸阴”中的“寸阴”是什么意思?

教师补充讲解:“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出自东晋医药学家葛洪的《抱朴子》,意思是:不要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要忽视一分一秒的工夫。“寸阴”指太阳的影子移动一寸的时间,也就是很短的时间。

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对句子的理解、感悟。

你最喜欢哪一句,跟大家说说理由,如果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就更好了。 4.学生背诵句子,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5.拓展积累

全班交流自己搜到的关于“惜时”的名人名言,先在小组内推选,最后全班精选几条,课后背诵积累。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来表情达意的。【语文要素】 2.能从示例中受到启发,初步了解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语文要素】

3.能结合不同语境,了解同一词语表达的不同意思,能从读迁移到写,根据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恰当地在不同语境中运用该词。

4.背诵古诗《蝉》。 [教学重难点]

1.能从示例中受到启发,初步了解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

2.能结合不同语境,了解同一词语表达的不同意思,能从读迁移到写,根据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恰当地在不同语境中运用该词。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来表情达意的。(重点) 2.能从示例中受到启发,初步了解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重点) 一、交流平台: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

生活中,是否会有某一件事或某一样东西在不经意间打开我们的心扉,进驻我们的心田,给我们滋养,让我们透悟呢?郭沫若有过,许地山有过,琦君有过,冯骥才也有过。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一,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完成学习单。 预设:

课文所描写的具体事物特点表达的感情《白鹭》白鹭外形和情态的美赞美之情《落花生》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有用悟出做人的道理《桂花雨》桂花雨香气四溢;摇桂花的乐趣思念家乡《珍珠鸟》珍珠鸟从怕人到信赖人生活感悟。

2.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平台”,交流阅读体会。

3.小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就是要学习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像本单元几位作家一样具有对生活的敏锐的观察力和感悟能力。 二、词句段运用:对比的写法

1.出示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说说三个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2)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三个句子都是通过对比的写法,表达出作者对笔下事物的喜爱与赞美。)

2.提问:这些句子重点说明的是前面事物的特点,把后面的内容去掉可以吗?(不可以,如果去掉了,就不能突出作者要重点说明的事物的特点了。)

3.让学生试着用对比的方法说说生活中的某种事物。

预设:松树,一种平凡的树,它不像花朵把自己的艳丽呈现给人们,只是在银装素裹的世界中为人们送去星星点点的绿色。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不同语境,了解同一词语所表达的不同意思,能从读迁移到写,根据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恰当地在不同语境中运用该词。(难点)

2.背诵古诗《蝉》。 一、词句段运用:一词多义

1.出示句子。

指名朗读句子,借助工具书查查“开辟”和“姿态”的解释。 开辟:①开垦。②开创、创立。姿态:①姿势。②态度;气度。 2.练习将同一词语放在不同语境中说话。

(1)指导学生将“温和”放在“形容气候”的句子中说话。 例如:昆明一年四季气候温和,被称为春城。

(2)指导学生将“温和”放在“形容性格”的句子中说话。

例如:张老师的性格十分温和,对待犯了错误的同学,她总是轻声细语地指出错误,从来不发火。 3.师:关于一词多义的辨析,首先要明确其含义,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语言环境和句子的本意进行比较,才能用得对,用得准确。

4.补充练习:根据下列词语不同的意思,用每个词语写两句话。 骄傲 新鲜 自然 简单 精神 便宜 二、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虞世南的《蝉》,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倾听,听清字音。 2.学生自.由诵读,分享理解古诗的一般方法。

3.介绍作者。

4.出示注释,借助插图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饮:饮用,喝。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认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流响:指接连不断的蝉鸣声。籍(jiè):凭借。

诗意:蝉垂下像帽带似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绵的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住在高树上,而不是借助了秋风。师:这首诗有什么含义?(诗人以“蝉”喻指清高尊贵的人,比喻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5.联系本单元课文,体会作者借助“蝉”寄托个人志向、情操的写法。 6.同桌或小组间用不同形式练习朗读,熟读成诵,并默写。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课通常都是按部就班,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地讲解,这样的课堂远远达不到活力课堂的要求。课堂结束后,很多地方值得深思。如何把“自学、探究、应用”运用在复习整合课中,还需要我们继续探讨。从“语文园地”内容看,有“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这三部分内容。我把“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第一题放在第1课时讲,剩下的放在第2课时讲。这两节课如何连接、过渡是备课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以前讲这些内容时,我并没有认真思考连接和过渡的问题。这样是不行的。从这两节课来看,我对教材的研读与把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备课不仅要认真,还要研读,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在古诗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感悟诗意,似乎又翻出了新意,值得提倡。

习作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

1.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搜集资料,写一份简介。 2.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体会“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教学重难点]

学会将搜集、整理后的材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引出习作

在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体会了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针对这一学习要素,以各地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为依托再次进行了落实。对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你又知道多少呢?这节课,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去写一写你感兴趣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

二、引导学生审题,明确要求

1.翻开课本第104页,请大家默读习作要求,勾画出具体要求的句子,看看都有哪些要求。

2.屏幕出示习作内容,生汇报。 3.出示要求,师适时点拨。 (1)介绍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2)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去过的一处景点收集资料。

(3)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一处著名的风景区往往有很多景点,每一处景点要介绍的内容也很多,如历史背景、独特风光、有关传说等,我们在介绍时不可能面面俱到。选取最有特色的风光进行介绍更能展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三、写作指导

(一)交流搜集的资料

1.你知道中国有哪些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遗产吗?请说一说。 2.通过读课外书、上网、看电视你搜集了哪些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 3.学生分组交流。

4.学生把搜集的图片、表格、文字等资料在视.频展台上向大家一一介绍。 (二)写作思路点拨

1.拟定文题:本次习作主题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文题可以根据所选择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字来拟定,也可以不受其限定。

2.文体:可以是解说词、导游词等形式,也可以是非连续性文本,借助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来表达。

3.抓住重点:抓住文化遗产的特点进行描写,把它的现状、形态描写下来,让读者对你写的文化遗产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4.穿插故事:通过穿插历史故事或者传说,把文章写得更加有趣。叙述故事或引用材料时,如涉及到直接引用别人的话,需要注明资料的来源。

四、构思习作,开心练笔

(一)习作构思

1.想想自己准备写哪些内容,哪些内容略写,哪些内容详写。 2.按怎样的顺序写。 (二)实践练习

这是习作的主体,即学生开始动笔完成习作的初稿。只要学生按要求完成习作的各个环节,较流畅地完成习作初稿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有少数的同学感觉吃力,教师应巡视指导。

(三)指导修改

教师因针对本次习作的要求制订修改目标和方法,放心地让学生自改、互改,教师巡视。

(四)习作讲评

1.教师选取几篇优秀的习作,请习作者上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

习作哪些地方写得好?

2.习作者分别陈述自己的习作意图。

3.其余同学针对习作者的陈述结合习作者发表的看法,相互评析。 4.学生再次修改习作,并抄写在作文本上。

[教学反思]

初看习作题目,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很难,无从下手,觉得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个话题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逐步明确习作要求,再进行思路点拨,让学生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本次习作的难点在于教会学生将搜集、整理后的材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本次教学目标,只有个别学生无法将搜集的资料有效地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口语交际 我是小小讲解员

[教学目标]

1.根据确定的讲解主题,搜集资料,列提纲,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讲解。 2.能根据听众的反应,对讲解的内容做调整。 [教学重难点]

能大胆、积极参与交际,把景点讲解得有条理,力求让学生大胆说,说清楚。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一段讲解员讲解黄鹤楼的视.频)同学们,通过刚刚视.频中讲解员的介绍,我们对武汉黄鹤楼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你们知道什么是讲解员吗?作为一名讲解员应该具备哪些素养?(指名说,师总结)今天让我们也来当当小小讲解员。(板书课题)

二、自选情境,分组准备

1.说一说什么情境下需要讲解员。(指名说) 2.各组学生确定好讲解的主题,开始准备工作。

(1)围绕这个主题查阅、搜集文字和图片资料。如果有条件,可以实地看一看。

(2)根据查到的资料列一个提纲,每名组员试着在组内讲一讲,听的同学提出改进意见。

(3)根据组员的意见,改进自己的讲解方式和内容。

三、范例引导,展示交流

1.课件出示介绍学校的范例。

(1)理清讲解的顺序。用上“先介绍……再介绍……最后介绍……”,说说这位同学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自己的学校的。

(2)说说这位同学哪些地方介绍得好,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师小结:这位同学先介绍学校的概况,最后介绍校园的花草树木,条理清楚,突出了校园景物优美的特点。在介绍花草树木时,他不是简单地罗列名称,而是用方位词说清楚各种树木的位置,抓住树木不同的特点具体介绍。尤其是自然地介绍了同学装扮学校的行为,表达了大家对学校的喜爱之情。

2.指导介绍自己的学校、周围的景物或是博物馆等自己熟悉的情境。 (1)四人小组介绍,推荐优秀讲解员和合格讲解员。

(2)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试说,展示交流。(展示交流要求见达标检测) (3)听讲解的同学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讲解员可以根据听众的反应,对讲解的内容做适当调整,让讲解更加详尽、完整。

(4)师生共同评议,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议,促进解说水平的提高。(评价标准:条理是否清楚;内容介绍是否具体;声音是否洪亮。)

3.评出班级“优秀讲解员”和“最佳听众”。怎么作讲解:

(1)讲解的时候,条理要清楚、语气、语速要适当,还可以用手势、动作、表情帮助你讲解。

(2)为了使讲解更吸引人,可以把要讲解的把内容做成小展板,还可以再讲的时候配上图片、影像或者音乐。

(3)可以根据听众的反应调整讲解的内容。如,发现听众对某个部分不太感兴趣时,可以适当删减内容。

四、归纳总结

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过程我以湖北卫视一段讲解黄鹤楼的视.频作为导入,以容易感知的多媒体形式让学生总结出讲解员应该具备的素养,为课堂后面的环节做铺垫。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总结,从这段视.频中总结出作为一名讲解员应当大胆说、说清楚、有礼貌、注意仪容仪表等关键要素。紧接着,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情景,分组练说。最后,通过以介绍校园的范例为学生作进一步的指导。整堂课下来,教学目标完成较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